① 英国首相因病情恶化进了ICU,如果真的撑不住了英国会怎么样
在新冠疫情欲演欲烈,每天的相关信息的播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每天迫切的想知道疫情的最新情况,可是每当我们得知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些难以名状的不安。
当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希望鲍里斯约翰逊能够摆脱病毒的侵袭,重获健康,毕竟我不希望这次疫情再夺走哪怕一个人的生命。
举报/反馈
② 英国工人全国大罢工是怎么回事
1926年5月4日,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总罢工。早在1925年夏天,煤矿工人为抵制矿主降低工资,联合运输工会、铁路工会,决定于7月31日三业同盟罢工;结果取得了胜利,矿工照发工次,企业主取消了同盟歇业。工人阶级把7月31日(星期五)这一天称为“红色星期五”。但是,资产阶级的让步完全是预谋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利用斗争暂时缓和的时机,加紧收买工贼,强化警察力量,逮捕共产党人和工会运动的左翼领导人,而且储存了煤炭、粮食等生活必须品。政府还成立了“煤矿业调查委员会”。1926年3月10日,“调查委员会”公布报告,同意矿主降低矿工工资百分之十,工作日延长一小时。1926年4月30日,矿主借口政府补助金的期限已到,宣布煤炭工业于5月1日起同盟歇业,向工人阶级进行猖狂挑衅。在工人群众斗争的压力下,工会总理事会被迫决定全国总罢工。5月4日,总罢工开始,工人们表现得非常团结,罢工人数迅速增加,六百万工联会员中约有二百五十万人参加,铁路工人百分之九十九参加了罢工。罢工工人自动组成罢工委员会、纠察队和工人自卫队等等。不少地方的罢工委员会还掌握了发放车船通行证、调配居民粮食等事务,俨然执行地方政权的职能。全国重要企业处于瘫痪状态,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受到沉重打击。罢工得到国际无产阶级的热烈支持。苏联、中国、美国和西欧等国家的工人和劳动者都募集捐款,支援英国工人。但是,作为总罢工的领导、工党分子与共产党人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把持工会总理事会领导权的工党右翼分子,背着工人与政府和企业主秘密谈判。1926年5月11日,政府最高法院“裁决”此次罢工为“非法”。工会总理事会竟然屈服于“裁决”,仅在得到官方同意恢复了工资和工时谈判的谅解后,于5月12日宣布停止总罢工,强令工人复工。轰轰烈烈的罢工失败了。罢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领导罢工的工会总理事会掌握在工党右翼分子之手;其二,英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老奸巨滑,富有反革命斗争经验。总罢工被破坏后,矿工们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到11月19日才无条件放弃罢工。
③ 今年英国怎么了
英国媒体一直吹嘘自己的球队是最强大的,但他现实的实力就是如此,输球给德国是必然的,所谓的强大难道就是只拿一次世界杯冠军?他只不过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以及最高级别联赛所在地,但是并不能就说明他的足球实力就比其他国家高多少,尤其他的球员受到的压力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他的足协几乎可以与中国的相提并论。
今年怎么了?他以前很强么?他从来都不是世界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④ 英国发布脱欧白皮书 寻求与欧盟建立全新良好关系是怎么回事
简介:
英国议会2月2日公布75页的英国退欧白皮书。英国脱欧大臣戴维斯表示,脱欧白皮书制定了英国脱欧的目标以及方针,寻求与欧盟建立全新的良好关系。
2月1日,英国政府提交的“脱欧”草案获得英国下院压倒性的支持,未来几周预计将走完国内法律程序,成为正式法律。英国首相将获得充分授权,与欧盟就此展开谈判。
1日晚间,英国下院在执政的保守党和反对党工党大部分议员的支持下,以498票支持、114票反对的压倒多数表决支持“脱欧”法案,授权首相启动“脱欧”程序。按程序,“脱欧”法案要最终具备法律效力,还需经下院委员会提出修正案,并在未来几周由上院表决通过。
⑤ 英国是怎么衰落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由于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次产业革命当中,由于英国当时的生产设备依然能够为资本家谋取很大程度的暴利,因此,英国的资本家们就没有像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那样积极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用通俗的话讲,比如你家在大家都没有的彩电的时候买了一台25英寸的彩电,当时觉得风光无限.而许多年后,许多家里本没有彩电的人才决定购买彩电,而此时的新产品绝对是比当年25英寸的老电视要好很多,于是这些家庭就直接购买了液晶,背投大彩电.他们从没有电视,直接步入了先进电视一族.而之前就拥有25英寸老彩电的那个家庭,在这个时候,看着自己的老电视,觉得画面依然还是很清晰,依然能满足自己的休闲,于是他们就懒得换新产品了,这就导致了这个家庭的落后]
这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国在第2次产业革命后的衰落.
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今英国虽然没有的昔日的无限风光,但是仍然属于世界为数不多的强国之列!
⑥ 英国经济怎么样呢
英国经济:年底有望走出谷底
自去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严重衰退,英国政府适时采取多种刺激措施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目前已出现一些积极迹象。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伊恩·斯图尔特认为,英国经济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并从明年开始有所增长,但整体经济复苏仍需较长一段时间。
60年来最严重衰退
英国是欧盟中受经济危机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的国家之一,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8年第四季度环比下降了1.6%,2009年的第一季度继续收缩1.9%,为30年来最大降幅,制造业与商业服务业的衰退均创历来最高。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今年4月份新增失业人数57100人,使失业人数升至220万人,创12年来最高水平。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指出,继去年流失2.8万个工作机会后,伦敦银行与保险业者今年可能裁员近2.9万人。英国房价和顶峰时期相比,也将近下跌28%。英国破产服务局宣布,英国第一季度申请个人破产人数上升到2.98万人,刷新该统计最高纪录。英国财政大臣达林早前表示,英国经济正遭遇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危机。
多项措施刺激经济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2008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一项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买入多家银行股份,为银行提供担保以缓解信贷紧缩。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间,英格兰银行连续6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0%降至0.5%,创英国央行自1694年创立以来新低。随后,又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年4月宣布将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向市场注资750亿英镑。5月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再向市场注入500亿英镑资金,使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规模扩大到1250亿英镑。
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英国政府提出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来恢复财政收支平衡,使得2009年英国政府公共部门借款为1750亿英镑,占GDP的12.4%,这份财政预算案为今后几年英国财政政策定下了基调。该预算案还预测2009年英国经济可能出现3.5%的负增长,而明年将有1.25%的增长。
尽管英国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但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金融市场利好消息不断,英国股市FTSE-100指数持续走高,整体市值有所增加;英镑对美元汇率涨至5个月来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就业指数都有上升迹象;英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上升,创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英国零售业协会的数据,自今年2月开始英国零售业销售额大幅回升;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的预测认为,虽然英国经济在2009年将萎缩4.3%,但在2010年则增长0.9%。
⑦ 现在英国综合国力怎么样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大阴蒂国,就算沦落成美国的小弟,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的经济在发达国家里也是排名靠前的,伦敦仍然是世界的金融中心。皇家海军仍然是世界上强而有力,威胁度很高的存在。英国拥有核武,更让世界他国不敢轻视。
英国的教育制度先进,每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文化输出更是强悍,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英剧在世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广为人知的如憨豆先生,天线宝宝。
英国的空气如美利坚一般的清新。
英国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它无法再进步了。
英国人仗着祖宗的基业,仍然过得不错。
完完全全地是在吃老本。在如今的世界格局下,英国找不到可靠的出路,经济上甚至一度被美国扶植的小日本反超。英国不甘愿一辈子做美国小弟,又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但它无能为力。纯粹是靠着日不落帝国仅剩的那点辉煌在生存。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过了七十多年,英国还是一个二流强国。
在最近十多年间,英国和我国的经济来往还算密切,两国之间合作交流颇多。想必也是打算在亚洲寻找新的出路。不过由于脱离欧盟的冲击影响,加上欧美人骨子里看不起亚洲国家,前景依然很迷离。
⑧ 英国最近是怎么了
2012来了呗
⑨ 英国现在怎么不行了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扮演着世界霸主角色。但今非昔比,随着国际局势跌宕变化,“日不落帝国”逐渐丧失往日的威严。一度辉煌的大英帝国已无法走出衰退的泥沼。 英国的衰退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结果。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英国过去成功的经验此时已经成为了它的累赘,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 首先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发明的先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发生积极作用。 同时英国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低,其产值到1903年只占工业总产值的6.5%。 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并且形成了国内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 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英国的教育体系相对落后许多。英国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最低,而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也偏重在人文社会或理论科学领域,应用科学方面则较弱。许多优秀的英国人也不喜欢接触工程等实务性职业。 比起大学教育,英国的一般教育问题更严重。与许多国家比起来,英国基础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训练时数太少,而且退学人数多。 英国教育体系的偏差,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极大差距。许多英国产业正面临严重的劳动竞争力问题,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英国工人无论在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上都略逊一筹,受过大学或专科教育的经理人也最少,制造业更是大量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经理人。而高层经理人当中,有技术背景出身的更是凤毛麟角。 英国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这种追求田园生活的绅士文化和保守的民族特性,使得英国人发达之后,就会以贵族形象来重新塑造自己。在英国忘情工作、立志赚大钱的想法,往往会引来别人不屑的眼光。英国员工的离职率很高。根据1983年的统计,英国产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12%,这个数字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传统上,英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自我满足而非出类拔萃。英国企业既没有美国的利润导向诱因,也缺乏日本的市场占有意识,所以同业之间多合并而少竞争的现象不但理所当然,而且也被视为必要的做法。 英国这种避免竞争的态度,是由社会价值与教育体系相互强化而形成的。避免竞争的态度使英国产业一再受害。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与客户,英国企业就在舒适的市场优势下,不知不觉地萎缩。不过,英国产业不曾遭遇一夕变天的遽变,原因是英国企业往往占有抢先发展与客户忠诚度的优势。 对于经济发展,英国政府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英国的产业政策是总体经济导向,而非个体经济走向;此外,英国的产业政策是由财政部管理,如何建立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它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未能善用政策的阵痛效应导正产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