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欧洲历史上有哪些瘟疫
欧洲历史上的瘟疫:
1、查士丁尼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在公元541年来到拜占庭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这是欧洲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瘟疫,直接导致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败。查士丁尼瘟疫实际上就是鼠疫,只因发生在查士丁尼大帝执政期间,故得此名。
2、黑死病
瘟疫从来没有从人类历史中消失过,过了800年后,鼠疫再次入侵了欧洲,制造了赫赫有名的“黑死病”。公元1347年,金帐汗国在进攻黑海沿岸的卡法时,将患病者的尸体用投石车投入城中,从而在城内制造了瘟疫。
幸运地是欧洲人在这次抗击病毒的过程中学会了“隔离”,最初时威尼斯人发现瘟疫只在邻近的人之间传播,一个叫萨古拉的港口城市开始强制要求新来的水手必须先隔离开来,直至证明自己没病才能自由活动。看到有效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
3、伦敦大瘟疫
黑死病之后,伦敦从未真正休息过。从公元1348年到1665年,瘟疫几乎每隔20年就爆发一次,每次都会带走20%的男女老少。
16世纪初,英国为了抗击瘟疫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隔离的法律。如果哪栋房屋遭受了瘟疫的袭击,外面会有捆着干草的杆子。如果谁的亲属不幸感染了瘟疫,他出门必须随身携带一个白色的棍子。因为怀疑猫狗传播瘟疫,成千上万的宠物被人们屠杀。
4、天花
天花在欧洲、亚洲和阿拉伯地区很常见,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在欧洲十个感染天花的人有三个会死亡,其他的人只会留下满身痘疤,然而美洲的土着对天花却没有任何抵抗力。十五世纪,第一批欧洲探险家来到新大陆后,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屠杀上演了。天花仅用了100年不到的时间就杀死了95%的土着居民。墨西哥的人口从征服前的一千一百万变成了可怜的一百万。
5、霍乱
英国殖民的脚步踏入印度后,恒河流域的地方病——霍乱也通过商船来到了英国。19世纪上半叶,霍乱在英国肆虐时杀死了数万人。当时英国的医学界普遍认为霍乱是由瘴气引起的,但一位叫约翰·斯诺的年轻大夫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被污染的饮用水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斯诺调查了医院的记录和停尸间的报告,用以追踪病毒爆发时的位置。他绘制了一张霍乱死亡地图,发现在一口水泵周围居然有500个病例,他在报告中写道:从我接触到的情况来看,霍乱的传播可能是人们的饮用水遭到了污染。
❷ 西欧黑死病,为何被说为是旧时代的终曲
1362年的初夏,辽阔的地中海吹来湿热的海风。年轻的西蒙医生伫立在船舷边,浅绿色的瞳孔倒映着远处铅灰色的天空。风雨将至,天际尽头的陆地一片昏暗。三桅帆船破开起伏的海潮,向着亚平宁半岛的热那亚驶去。
这是第二轮黑死病肆虐的第二年,整个欧洲大陆都陷入灰色的死寂当中。西蒙曾在春天来临时赶往伦敦参加了老友的葬礼,根据伦敦市政厅的规定,每位亡者的葬礼只允许两位亲属参加。不过西蒙的老友已经连两位亲属都凑不足了,他们大都死在了爆发于1348年的第一轮黑死病肆虐期,剩下的也都四散流亡而去。
老友生前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也是一名医生,曾奋力奔走在对抗黑死病的最前线,可他所信奉的主却并没有给予他祝福,疾病迅速夺走了他的生命。
实际上,当黑死病于1348年传入英国,直至1350年疫情消退,全国总计有近一百万人死于瘟疫。人口总计十万人的伦敦城,到了1350年,有超过五万人病死,全城人口直到五十年后也未能完全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可怕的疾病正在一步步摧毁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心,人们对于基督教的信仰正在崩塌,动乱与谣言充斥着街头巷尾的每个角落。在安葬了老友之后,西蒙决心接受另一位医生故友的邀请,前往意大利中部的贸易古城锡耶纳,那儿有一群人正在研究当下黑死病的起源与防治,正在打一场关乎文明存亡的战役:抗击黑死病之战。
锡耶纳古城近在眼前了。这座城市自1186年便与佛罗伦萨的教皇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领土之战,但战争并没有击垮这座城市的居民对生活的坚持,纵使加上当下肆虐的黑死病也不行。
不远处,一座巨大而宏伟的教堂浮现眼前,那是正在建造中的锡耶纳大教堂,倘若建成,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不过由于黑死病的影响,半数居民丧生,教堂被迫停工,开工之日遥遥无期。
实际上,直至21世纪的现在,锡耶纳大教堂也没有完全修建完成,这座残缺的教堂好似对那段灰暗岁月的见证,记录并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勇气。
来的路上,西蒙阅读了一名修士的临终记录。修士名叫约翰克林,来自爱尔兰基尔肯尼的方济各会,也是那座修道院唯一的幸存者。他详细记录了修道院里发生的一切,人们的抗争,对生活的渴望,以及那些鲜活生命的凋零。他在最后写道:
“时间冲淡了不该忘却的记忆,后人将之遗忘,似乎整个世界都落入了恶魔的掌中。我等候死神的降临,将羊皮纸留存以备此用。倘有存活者,有亚当之同类免于瘟疫者,续我未竟之功。”
西蒙在朦胧的细雨中注视着远处残破的锡耶纳大教堂。他知道,这里将是自己奋斗的战场。
从伦敦到莫斯科,从挪威到佛罗伦萨,他看见人类的悲痛与勇气同时浮现在眼前,看见无数人迷茫或热情的双眼,他看见辽阔的大地上,旧的时代正如潮水般消散,新的时代在一片废墟中徐徐升起。
而在抗击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空前浩劫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认知,将如火炬一般不断传承,直至成为新时代人们对抗病毒的,新的勇气。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感谢阅读
❸ 历史上出现过瘟疫最严重的地区
第一次流行瘟疫(自2400多年前至19世纪中后期) 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场疾病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味。 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医生发现用火可以防疫,从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 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范围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鼠疫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着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一个月后竟达8000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 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仅仅百余年的历史,但明确的病毒致病的记载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早在1566年,疯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经被记录下来,但直到1885年,人们还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 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法国着名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的试验,为狂犬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巴斯德从实践中发现,将含有病源的狂犬病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毒性已递减的液体注射于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 第二次流行瘟疫(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结核病 据资料介绍,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而今日重提防治结核病,是因为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结核病人死亡人数已由1990年的250万增至2000年的350万。7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组(15至45岁),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1%,即每年有约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第三次鼠疫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欧洲等地几乎已经绝迹。但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地区,人鼠共患状况还时有出现。 流感 1918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造成了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导致50多万人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 平时流行的流感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国也导致11万多人住院,3.4万人死亡。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没有特效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有效率为70%至90%。由于流感病毒极其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类型不一样,因此必须每年注射疫苗才能发挥作用。 天花 天花原来只在“旧世界”(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在17和18世纪,它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比不上鼠疫,这可能是因为其受害者以儿童为主(约1/10的儿童因天花夭折),活下来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力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第三次流行瘟疫(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 流感 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着。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乃为描写登革热患者由于关节、肌肉疼痛,行走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数多达数百万之多。 1998年时,登革热已成为仅次于疟疾的最重要的热带传染病。在东南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趋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华南各省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流行。 西尼罗河病毒 2002年的夏季,“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从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夺去了几十人的生命,100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 专家认为,每200个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人中只有1个可能引发致命疾病,但对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的人,感染可能引发脑炎直至死亡。 艾滋病 艾滋病是“后天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的英文简称。艾滋病病毒终生传染,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报道了5例这样的病例,他们都是同性恋者,随后,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陆续发现了类似症状的病人,后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开来。 埃博拉病毒 2000年10月14日在乌北部的古卢地区突发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经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乌干达出现。这种病由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现高烧,肌肉剧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有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亡。据报道,乌干达的邻国苏丹和刚果(金)曾先后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过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夺去了生命。
采纳哦
❹ 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瘟疫是哪一次
1348~1451年欧洲黑死病的蔓延从1348年开始,一场大瘟疫——黑死病开始肆虐整个欧洲,它首先发难于地中海沿岸,后在1348~1451年间陆续蔓延在欧洲各国,这些地区的人口死亡近三分之一,整个欧洲有2500万人死于黑死病,死亡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流行病。
在社会的重大的变革中,自然界发生的事有时会起到重大的作用,黑死病就是其一,它与发生在此后的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同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在1348~1451年间的欧洲大瘟疫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场传染疾病肆虐整个欧洲,各地受害的轻重不同。它首先发难于地中海沿岸,1347年发现于西西里,立即传播到北非、整个意大利和西班牙,接着于次年传到法国;1349年传播到奥地利、博士、德意志和尼德兰;1350年传播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后来在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90~1400年有些地方也发生多次,在城市中死亡率较大。
黑死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当时人们还不可能准确知道导致黑死病的原因。这种病的特征是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普遍的症状是患者的身上迅速出现紫黑色的斑点、全身虚脱、神志不清、发高烧,并在剧烈的疼痛中惨死。实际上这就是淋巴腺鼠疫,其主要的传染途径可能是通过老鼠。鼠疫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梅毒、伤寒等。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这种病来自遥远的印度。但现代研究证明,这种疾病很可能来自遥远的中国。1343年,中国的江淮一带发生特大水灾,加上灾荒,于是疾病泛滥,形成较大的瘟疫,死亡人数达500万之多。这种疾病于是很快沿着商路先是传播到中东和埃及,1348年已经传播到整个意大利的重要城市,然后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整个欧洲。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所写的着名小说《十月谈》对此进行了一些形象的描写,特别是那种十室九空的可怕的景象。在1348年3月到10月7个月间,佛罗伦萨共死亡4万人,尸体无人掩埋,市民们非常恐慌,不知躲在哪里,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坟墓。有人在论述佛罗伦萨的衰落时指出:黑死病、战争和贸易纠纷导致了人民的暴乱,佛罗伦萨再也不能恢复它以往的优越地位了。当时的教皇住在阿维尼翁,在那里,墓地很快被占满,大多尸体被抛入罗纳河中以防止腐烂。教皇为了满足需要,只好开辟另一块墓地,但也是把尸体放在又深又宽的沟里,重重叠叠地堆积着。在英国,1349年1月,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鉴于黑死病的蔓延,决定把国会推迟到4月27日;接着又在3月发出通知,宣布由于黑死病,会议无限期推迟。由于黑死病造成了人力奇缺,为了对付黑死病带来的慌乱,爱德华时期还制定了英国着名的劳工法案。法案的序言中写道:“鉴于大部分人民,主要是工人和雇工死于黑死病,并且某些人趁主人需要和缺乏雇工之机,要求主人付给他们极高的工资,否则不愿为主人劳动;而另一些人游手好闲,宁愿乞讨度日,而不愿为主人劳动”。根据我们的高级教士和贵族及其他有技能者之建议,特规定:王国境内凡身强力壮之男子和女人,年龄在60岁以下者,无论自由或非自由的,若非靠做活为生,或无钱以维持生计……若需要为别人工作,其工资须按朕继位后第20年的惯例支付”。但是,这项法令的后果是强迫人们劳动,而不增加工资,于是发生了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即瓦特·泰勒起义。据载,在伦敦,沃尔特·曼尼爵士出于慈悲为伦敦市民所购置的墓地里,埋葬了5万具尸体,这个地点后来建起了沃尔特修道院,并作为标志。
黑死病的影响不亚于一场横扫欧洲的战争,现代医学家、社会学家认为它的影响于人类相当于核武器的毁灭力量。它造成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化,经济紊乱、社会动荡、物价上涨和风俗败坏。因为人口的大量减少,一些人突然间由于继承了别人的财产而变富,他们继承了死者的徒弟、房屋、家具、农产品、畜禽。同时物价突然暴跌,在个别地方牛羊在地里成了无主物。例如,以前一匹马40多先令,黑死病过后只有6先令。即使这样的价格也难找到买主,黑死病在英国持续两年多。蒙上帝赐福,瘟疫停止时,劳动力缺乏,妇女甚至儿童不得不耕地拉车。物价的降低和财富获得的容易,加之人们恐怕再次经历黑死病,所以大肆挥霍。但是整个欧洲的生产力显着下降,当需要恢复生产时,欧洲的物价开始迅速回升,人民的生活开始恶化,造成很多人流离失所。
黑死病带来的另一个社会变化是经济形式的变形。当时的欧洲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黑死病破坏了传统的地租形式,使商品式的经济得到促进,特别是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方面的转换。因为许多市民得到了土地,而一些农民进入了城内,人员的流动进一步加大,有利于人们获得自由和解放。此外,由于人们对神的保佑缺乏了信心,或者开始迷信,如巫术等开始流行;或者丧失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黑死病肆虐于14~15世纪,其后逐渐销声匿迹,然而在1664~1665年间鼠疫卷土重来,再度入侵英国,半年内由伦敦的西区扩及东区。从1665年5月至9月,伦敦死亡人数由43人迅速发展到31159人,增加了724倍!1834~1835年,鼠疫袭击了埃及。其后1900年在澳洲的悉尼和1901年在好望角,1910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也有发生。1944年非洲北部鼠疫流行,亚伯尔·卡缪写了一部《黑死病》名着,使人们对谈鼠色变更有形象的了解。
恶性传染病的流行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世纪蔓延欧洲的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瘟疫,它所到之处留给人们的只是死亡的恐惧。它造成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化:经济紊乱、社会动荡、物价上涨、风俗败坏等等。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世纪的欧洲医疗水平之低下以及人民的愚昧程度。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对黑死病的严重性和症状也越来越清晰,黑白鼠都是黑死病的传播媒介,医学的发展使得预防鼠疫的流行取得了重大成就,鼠疫的流行得到了控制。但是根绝鼠疫的发生仍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事。应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密切关注。
❺ 伦敦大瘟疫的爆发经过
伦敦大瘟疫是英国本土最后一次大型的鼠疫传播,此前在1636年及1625年发生过的两次则分别夺去了1万和3万5,000人的性命。当时英国的鼠疫爆发被认为是由荷兰带入的,因为该地从1599年起就多次出现鼠疫疫情,最初进入英国的病源很可能便是那些从阿姆斯特丹开出的运送棉花的商船,而阿姆斯特丹本身在1663年至1664年亦同样受鼠疫蹂躏,死亡民众不少于5万人。伦敦外围的码头地区以及圣贾尔斯(St. Giles)教区首先遭殃,在这两处地方生活的穷困工人成为了鼠疫肆虐的第一群牺牲者,由于社会最低下阶层的患者都没有被关注和记录,因此伦敦大瘟疫的首宗正式个案是在1665年4月12日确诊的女子丽蓓嘉.安德鲁斯(Rebecca Andrews)。
同年7月,疫病已经进入伦敦内城区,时任英王查理二世连忙带同家人和宫廷逃到牛津郡避难。虽然如此,伦敦市市府参事(the aldermen,地位仅次于市长)和其他主要当局官员都选择了谨守岗位,伦敦市长罗伦斯先生(Sir John Lawrence)本人亦决定继续留守在城中。当时伦敦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商业活动陷入瘫痪状态,因为富商们和各行各业的职人都已经纷纷撤离;只有少数品格高尚的牧师、医生和药剂师愿意留下来,在疫症肆虐的整个夏天里协助其他民众生活。决意留下来与城市共患难的民众里面还包括了日记作者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以及住在东伦敦的马鞍匠亨利·科尔(Henry Foe):佩皮斯在他的日记簿里面记下大瘟疫时期伦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科尔的外甥恰巧是《鲁宾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狄福(Daniel Defoe),他在1722年推出的纪实小说经典《大疫年纪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便很可能源自当时亲历其境的科尔舅父的手稿。
❻ 介绍一下历史上曾发生的严重瘟疫
莫斯科黑死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现鼠疫迹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变成流行性大瘟疫。当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设立隔离区,销毁被污染的财产,关闭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极度恐慌和愤怒。整座城市的经济陷入瘫痪,主要是因为许多工厂,市场,商店,和行政大楼已被关闭。接下来是粮食严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为逃避瘟疫,贵族阶级和有钱人纷纷离开莫斯科。1771年9月17日早晨,大约1000人再次聚集在Spasskiye门口,要求释放被俘的反政府武装分子和消除隔离。军队试图驱散人群,但无法驱散,最终只能再次镇压暴乱。大约300人被监禁。9月26日,卡拉辛奥尔洛夫(Grigory Orlov) 手下的一名政府官员被派往莫斯科恢复社会次序。为减轻瘟疫带来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为市民提供工作机会,发放食物给他们,最终平息了莫斯科民众的不满情绪。
马赛大瘟疫(1720 – 1722)
1720年,马赛遭逢瘟疫侵袭,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也是18世纪初欧洲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1720年,法国马赛突发瘟疫,影响了整座城市和周边城市,造成10万人死亡。这场瘟疫来得快,去得也快,马赛很快从瘟疫中恢复过来。经济只用了短短的几年就恢复了,并发展很快,贸易扩展到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截至1765年,人口增长恢复到1720年之前的水平。这场瘟疫不像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破坏性那么大。
这场瘟疫结束得快与法国政府采取的强硬措施不无有关。政府规定如马赛市民与普罗旺斯和其它地方的人有任何来往或沟通将会被处以死刑。为加强隔离,还建立了瘟疫隔离墙.
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罗马“安东尼瘟疫”是因为传染而引起的。据史书描述得此传染病的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喉咙肿痛,溃烂,高烧热得烫手,手脚溃烂或是生了坏疽,感到难以忍受的口渴,皮肤化脓。
在近东打战士兵回到罗马帝国,带来了天花和麻疹,传染给了安东尼的人们。传染病夺走了两位罗马帝王的生命。第一位是维鲁斯(Lucius Verus),于169年染病而死,第二位是他的继承人马可·奥勒略·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做帝王做到180年,也因被传染难逃厄运。
9年后瘟疫再次爆发。 据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四分之一。估计总死亡人数高达5百万。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罗马兵力。
瘟疫对罗马帝国的社会和政治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文学好艺术领域的影响。上面这幅图上的坑里的遗骸就是传染病死者的尸骨,让人触目惊心。
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有专家认为此疫即鼠疫。雅典鼠疫是一场毁灭性的传染病,袭击了整座古希腊罗马城。
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对这场毁灭雅典的瘟疫的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身强体健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射出火焰,喉咙或舌头开始充血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伴随呕吐和腹泻而来的是可怕的干渴,这时患病者的身体疼痛发炎并转成溃疡,无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触碰,有些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于此病,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的乌鸦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当时正处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年,正当雅典胜利垂手可得时。据说鼠疫由比雷埃夫斯传入雅典,比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城市,也是主要的食物和日用品来源地。斯巴达和地中海东部一些地方也受到疾病的袭击。
此瘟疫曾于公元前429年和427年冬天两次死灰复燃。现代历史学家不同意鼠疫是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的说法。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战争的失败为马其顿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最终,建立了罗马帝国。据史料记载,此次瘟疫以多种形式爆发,包括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米兰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意大利爆发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称为米兰大瘟疫。包括伦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约28万人死亡。米兰大瘟疫是黑死病开始后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后一次大瘟疫。
1629年,德国和法国士兵将传染病带到意大利曼图亚。在三十年战争中,威尼斯军队感染了疾病,当他们撤退到意大利中北部时,将疾病传染给了当地人。当时米兰总人口为13万,在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数高达6万人。
美洲瘟疫(16世纪)
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居住着400万到500万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数都在16世纪几十年间死去,有历史学家甚至称它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不过,夺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杀手不是欧洲人的枪炮,而是他们所带来的瘟疫。当哥伦布抵达新大陆时,欧洲人就已经经历了多次致命传染病的浩劫,也从中找到了治疗一些传染病的方法。但是,美洲之前长期与欧亚非大陆隔离,印第安人也几乎与这些疾病完全隔绝。欧洲人的疾病随着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之旅后开始蔓延到新大陆。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这些早已被欧洲人适应的疾病对印第安人来说却极具杀伤力,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几乎缺乏抵抗力,尤其是麻疹和天花。因此阿兹特克人等中美洲原住民即使拥有欧洲人攻不破的城墙,但却被外来的瘟疫打败。
瘟疫摧毁了阿兹特克。1521年,当墨西哥殖民者的军队开始围攻墨西哥原住民阿兹特克人的堡垒时,他们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进攻一次次被击退。受到重创的西班牙人原以为阿兹特克人会趁机发动致命反击,但是城堡里的军队却迟迟不见有什么动作。这给了西班牙人喘息的时间,8月21日,他们发动了新的攻势,却并没有遇到任何反抗。而城堡里的情形让他们自己也难以置信:死尸遍地,到处弥漫着腐尸的气味,比西班牙军队更致命的力量已经横扫过这个城市,那就是瘟疫。
有人曾经认为,是落后的武器和技术让美洲印第安人败给西方殖民者。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欧洲人的先进武器一直是他们获胜的关键,但是当时的西方火枪并不先进。印第安人很快发现,虽然火枪威力巨大,但要瞄准却不容易,他们对于新武器的畏惧感也随之消失。而且印第安人弓箭的远程威力也并不逊色。在15世纪时候,拉美印加文化就已经达到了鼎盛,他们修建田地,社会分工明确,造就了繁荣的经济,他们的天文地理知识足以让现代人惊叹。然而,就这这样一场瘟疫却让这样一个并不落后的种族在短短几十年间濒临灭绝。
实际上,欧洲传染病的蔓延速度完全超过了殖民者向美洲大陆的推进速度,那些从海岸居民口中得知欧洲人到来的印第安人,多半也同时被感染上了新的疾病。因此,当殖民者在16世纪20年代抵达智利时,这里的印加文明已经遭遇上了天花的重创,整个王室几乎都被瘟疫夺去了生命。而新的王位之争将整个国家一分为二,这才使得西班牙人有可乘之机。
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是当时瘟疫导致盛行的原因。传染疾病菌多从动物身上变异而来,先传染给人,然后才在人类群体中传播。由于欧洲农业历史悠久,家畜众多,在几千年来与病菌的频繁接触已经形成适应性;印第安人则不是,农业的欠发达让他们先天缺乏和家畜接触的经验,肌体很少遭遇此类病菌,也就全然没有免疫力,所以在天花面前溃不成军。而非洲人由于较早和欧洲人接触,也拥有相似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而疾病的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的。当时,唯一一种从美洲传入欧洲的疾病是梅毒,它夺走了大量的欧洲人的生命。
伦敦大瘟疫(1665-1666)
伦敦大瘟疫是指一场于1665年到1666年发生在英格兰的大规模瘟疫。在这场瘟疫中,有七万五千到十万人丧生,超过当时伦敦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它在历史上被确定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引起的大面积黑死病,由人通过跳蚤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 。1665年这场传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兰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爆发。
瘟疫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来自法国,1665年4月,两个法国海员昏倒在伦敦西区特鲁里街与朗埃克路口,后来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引起了大范围的传染。另一种说法是说鼠疫病毒来自荷兰,这种疾病自1599年起就在荷兰当地传播了。瘟疫袭击的第一个地区是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区。1664年底至1665年初的冬天,就已经有病例在那里出现,但直到1665年开春,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卫生条件的急剧恶化,疾病才大规模迅速地传播开来。到了1665年7月,瘟疫已经遍布伦敦城。当时的国王查尔斯二世以及他的家人都被迫离开了伦敦前往牛津郡,但市长和参事仍在坚守岗位。而一部分神职人员、医生和药剂师也因此忙碌了整个夏天。满大街都是负责瘟疫的医生,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执照。
由于这场瘟疫的蔓延非常之快,人们不得不将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连人封死,在紧闭的大门外漆上红十字,上面写上“上帝保佑”的字样,严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时间,由专人从窗口送进食物和水。成千上万的病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凄惨地死去,最多时一周死去的就不下万人。时至9月上旬,原来熙熙攘攘的伦敦城竟然完全变成了一座寂静的死城。所有的店铺关了门,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路旁长满了茂盛的杂草。城内唯一能够不时打破沉寂的工作,便是运送尸体。每到夜晚,运尸车“咕隆,咕隆!”的车轮声和那哀婉的车铃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最初,这项掩埋工作只是在深夜进行,后来死者人数太多了,不得已也在昼夜进行了。死者的尸体被横七竖八地装到运尸车,运到各处的埋尸坑。在那里,负责埋尸的工人们往往蒙面捂嘴,摇着铃,口中念着:“安息吧!”匆匆把尸体倒入坑内,掩上薄土后,匆忙离开。
记录显示伦敦的死亡人数从每周1000-2000人持续上升,到1665年九月,平均每周已经有7000人死亡。到深秋时候,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到1666年二月,城市被认为安全到可以迎接国王了。而同时,由于与欧洲大陆的商贸交流,瘟疫传到了法国。此后直到1666年九月,瘟疫仍在温和的流行。9月2日和3日,伦敦城遭遇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遭到感染了的房屋,这是状况好转的开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都已经死亡了。此后伦敦城在大火的基础上重建,在这场瘟疫过后又获得了的新生。
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但是此次瘟疫对拜占庭帝国的破坏程度很深,其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还产生了深远的社会负面后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4世纪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雄距东部的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一向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所以一直试图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再现往日的辉煌。到公元6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决定采取行动实现这一梦想。于是,查士丁尼于公元533年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然而就在他横扫北非、征服意大利,即将重现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一场空前规模的瘟疫却不期而至,使东罗马帝国的中兴之梦变为泡影。公元541年,鼠疫开始在东罗马帝国属地中的埃及爆发,接着便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区。
当时出现了许多诡异恐怖的情景:当人们正在相互交谈时,便不能自主地开始摇晃,然后就倒在地上;人们买东西时,站在那儿谈话或者数零钱时,死亡也会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贫苦人,鼠疫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万人不幸死去。
官员在极度恐惧中不得不向查士丁尼汇报,死亡人数很快突破了23万人,已经找不到足够的埋葬地,尸体不得不被堆在街上,整个城市散发着尸臭味。查士丁尼自己也险些感染瘟疫,在恐惧之中,他下令修建很多巨大的能够埋葬上万具尸体的大墓,并以重金招募工人来挖坑掩埋死者,以阻断瘟疫的进一步扩散。于是,大量的尸体不论男女、贵贱和长幼,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了一起。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它还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直到1/4的罗马人口死于鼠疫。这次鼠疫引起的饥荒和内乱,彻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
黑死病(1347 - 1351)
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认为是由一种名为鼠疫的细菌造成的。但最近有人认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关于鼠疫的起源在专家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或中亚。在随后的数年内由商人和士兵携带到俄罗斯南部克里米亚。在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欧和北非。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以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14世纪20年代当此瘟疫细菌再次爆发之前,它已经在亚洲戈壁沙漠中潜伏了数百年,之后迅速随老鼠身上的跳蚤中的血液四处传播,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亚和土耳其,然后由船舶带到意大利,进入欧洲。欧洲密集的人口成了此疾病的火药筒。3年里,黑死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再传播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❼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哪一年结束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1353年结束。中世纪瘟疫从1347至1353年六年时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比3。黑死病是在中世纪欧洲爆发的一次毁灭性的瘟疫。
前后历经6年时间,从1347年开始,直至1353年结束。这期间,欧洲总共7500万人口,6年瘟疫下来,死亡人数达到了2500多万人口。也就是每年死亡人数超过400万人,被称为整个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到现在都被欧洲称为是地狱,不堪回首。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的灾难发展
1347年9月抵达欧洲的第一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经水路一下子蹦到北部的热那亚和法国地中海港口城市马赛,1348年1月攻破威尼斯和比萨,1348年3月一鼓作气占领了居于意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镇佛罗伦萨。
于是,黑死病在这些城市厉兵秣马、集中兵力,通过陆路、水路,辐射到欧洲的四面八方从意大利北部经布伦纳山口到蒂罗尔、克恩腾、施泰尔马克到维也纳、在法国,以马赛为起点,横扫了从普罗旺斯到诺曼底的整个国家,巴黎在1348年8月陷落。
1348年夏,黑死病找到了进攻英国的突破口多塞特郡的港口,8月攻克伦敦,翌年征服整个不列颠、1349年初,黑死病从法国的东北部越过莱茵河,5月到巴塞尔、8月法兰克福、11月科隆,1350年抵达汉堡、不来梅。
但泽黑死病的远征又转向北欧、转向东欧,1352到1353年,最终来到了俄罗斯,结束了它这次触目惊心、血腥的征程。
❽ 曾重创欧洲,导致人口损失三成以上仿佛世界末日的瘟疫是什么
历史上最着名的黑死病爆发于14世纪中叶的欧洲。这场瘟疫在1338年起源于亚洲西南部,1340年左右传到印度,随后传到俄国,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传到瑞典,1353年传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稀疏的地区才未受到黑死病的侵害。当时,在欧洲、中东、南非和印度地区,有三到五成的人口因黑死病而死亡。
黑死病在欧洲无孔不入,肆意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黑死病直到1351年才渐渐平息,但是欧洲的人口也损失了1/3以上。在后来的几百年里,黑死病曾经又小规模地爆发了几次,虽然没有再重创欧洲,但它已经成为欧洲人谈之色变的瘟神。直到19世纪初,欧洲才真正从这种可怕的疫病中解放出来。
❾ 历史上最大的瘟疫发生在哪年
一、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 雅典大瘟疫
“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公元前430年的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如此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
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二、多种瘟疫集体爆发 安东尼瘟疫
公元2世纪中期,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瘟疫,一起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1/3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高达500万。
三、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 查士丁尼瘟疫
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开始于公元541年,最初是先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爆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尸体不论男女、长幼和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这场鼠疫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1/4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四、肆虐三百年,死亡近两亿 欧洲黑死病
“黑死病”于1347年在西西里群岛爆发后,在3年内横扫欧洲,并在20年间导致2500万欧洲人死亡。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故称为“黑死病”。
此病在随后300年间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后世学者估计,共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场瘟疫。
五、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杀 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
研究者指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
六、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 肆虐两个世纪的黄热病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此病传播媒介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黄热病目前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进入一感染国,或从感染国出境去一非感染国时,必须出示黄热病免疫接种证书。)
七、无法估量的损失 霍乱横行的19世纪
霍乱共有7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记录。第一次始于1817年,随后的5次爆发,均发生在19世纪,故被称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
霍乱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仅印度,在100年间就死亡3800万人,欧洲则仅在1831年里就死亡90万人。
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在1832年英国霍乱平息之后,追查到了伦敦霍乱爆发的根源——一台已经被污水污染的水泵,由此证实了水源为霍乱途径之一。
八、20世纪人类的噩梦 西班牙大流感
由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西班牙大流感”,是20世纪人类的噩梦。1918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首先爆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在一年之内席卷全球,患病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近4000万,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4倍。
九、战争的帮凶 俄国斑疹伤寒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斑疹伤寒严重流行,约300万人死亡。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虱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每况愈下,军纪松懈,而疏于驱除虱子,最后导致东战线上发生大规模斑疹伤寒的流行。蔓延到俄国境内,适逢俄国因革命而动荡不堪,瘟疫迅速传开。
十、仍在肆虐的瘟疫 疟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大流行,特别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万以上。
现在,疟疾已成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约有3亿宗病例发生,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制出疟疾疫苗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但2006年,Joe Cohen发明了首个有效的疟疾疫苗。
❿ 瘟疫来自于彗星吗
有人猜测,某一年感染伤风和流行性感冒,很可能不是受人传染的,而是从彗星传入的。连致命的疾病,如中世纪蹂躏欧洲的黑死病,也可能源于彗星。差不多每当彗星飞临地球后,地球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流行病。而且这种流行病几乎都是首先发生在一个有限地区内,然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流传,继而危害整个人类。
1664年,人们观察到一颗彗星,那一年英国伦敦流行鼠疫,短短数个月内,竟有几十万人死于此病。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颗彗星,在那段日子里,成千上万头牲畜倒毙于地。中国是最早观测彗星的国家,曾有“春秋昭十七年冬有星孛入于大辰”记载。中国民间称彗星为“扫帚星”,素来视为不祥之兆。在这点上,尽管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观点却不谋而合。
现实似乎也不尽然,例如,1811年那颗彗星拖着长达1800万千米蔚为壮观的彗尾出现后,那一年欧洲的葡萄却意外地喜获丰收。美滋滋的欧洲人把那一年酿出的葡萄酒叫作彗星美酒。1858年,当多纳蒂彗星出现时,所过地区的葡萄园又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20世纪初,天文学家们曾经预言,1910年哈雷彗星会回到近日点,并与地球相撞。消息传出以后,人们惊恐万状,不知所措。据测算,哈雷彗星体积极其庞大,彗星直径达57万千米。当时科学家认为,且不说彗头,地球即使遇上那明亮而漫长的彗尾,钻进它那灼热的气体之中,那也将导致致命的结果。
于是,曾经一度消除了的对于彗星的种种恐惧和迷信又开始复苏了。有些庸医、骗子借机兜售“彗星抗毒丸”,说是服用它可以抵抗彗尾的有毒气体,以期牟取暴利,一些国家的报纸甚至载文惊呼,说是世界末日即将来临。1910年5月9日,哈雷彗星果然经过地球轨道,它那长达数千万千米的尾部与地球相遇了。然而,人们并无任何异样感觉,地球在彗尾中依然按自己轨道正常运行着,一切都完好无损,完全是一场虚惊。
其实,彗星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组成,其密度仅及地球密度的几千亿分之一。8000立方米彗星气体含量还不到1立方厘米地面大气含量,倘再将之
压缩到地壳物质一样的密度,那就更微乎其微了。
因此,地球穿过彗星尾部,当然就像利箭在薄雾中飞驰,安然无恙了。
彗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很大而质量很小的天体。这里所说的质量小,是与其他天体比较而言,实际上它的质量在几百万吨至1亿亿吨左右,与地球上的物体比较起来,还是有极大的质量。每逢彗星出现时,地球就会发生瘟疫。这一观点是英国两位杰出的天文学家维克拉马兴格教授和霍伊尔爵士提出的。他们声称,星际空间中充满微生物尘埃。彗星在太阳系诞生时,由星际微生物尘埃、病菌和冻结气体混合而成。彗星进入太阳系,有些尘埃落入地球的大气层,霍伊尔和维克拉马兴格列举了从太空传来疾病的例子,甚至指出与哪颗彗星有关。
例如,哈雷彗星环绕太阳一周需时75—78年,1957年,亚洲型流感蔓延全球,在此之前77年也蔓延过一次。他们认为,此病突然流行是这颗彗星带来一团团尘埃所致。两位天文学家声称,虽然从太空来的微生物可能给地球生物带来一场浩劫,但是地球上出现生物和生物不断进化也跟这些微生物有莫大关系。
两人为验证其推论,着手研究了英国寄宿学校突然蔓延的流行性感冒的情况,发现流行性感冒并非如一般人所预料那样,从一个宿舍蔓延到另一个,而是在个别宿舍偶然发生,按道理应飘浮于大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1948年,流行性感冒在意大利萨丁尼亚蔓延,情况正是这样。他们说,病毒一旦侵入地球,就会使寄生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永久变化,并且遗传给后代子孙,由此产生进化现象。
有一段时间,这两位天文学家似乎与科学界孤军作战。后来,太空探测器于1986年飞近哈雷彗星,才发现这颗彗星放出的尘埃含有碳、氢两种元素,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分子碎片,似是由生物制造出来的:彗星核上覆盖着一层含碳的黑色物质。这一切是否都与彗星有关,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