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海军为什么能称雄世界三个世纪
4、英国非常有政治头脑,外交政策灵活,政治手腕老道,他们大搞平衡战略,到处挑拨离间煽风点火,把其他海军强国耍的团团转。英国先后玩残了法国和德国海军,又压制俄国和日本海军,使得自己长期保持海上霸主的地位。直到华盛顿会议,美国才靠着雄厚的实力打破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垄断,取得了和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B. 英国在十八世纪中叶为什么成为了海上霸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向外殖民扩张,英荷争夺海上优势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优势的矛盾,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荷兰从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
“海上马车夫”的永久憾事
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按理并不足道,但它却
在历史上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17世纪上半叶,它拥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荷兰商人的足
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因而荷兰人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
然而,正像历史上许多国家一样,其衰败往往从一次大的灾难性的战争开始。荷兰
17世纪上半叶对海上的垄断权,当成为后起的英国海外扩张最大的障碍和威胁之时,战
争就不可避免了。正因为英荷战争,使得荷兰从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来,从此
再也没有占据海上霸主地位,此战成了“海上马车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
上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
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
运往北欧。它于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
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还相继侵占
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
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1652年,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为它在亚洲的殖民扩
张取得了强大的中继站。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
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
一些岛屿。
英国于16世纪晚期,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
面。英国脱颖而出,逐渐发展为后起的却又是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它在同荷兰殖民强
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独占海权、独占原料、独占市场,因此由竞争、抢夺
发展到武装冲突。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
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
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
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
英荷海上大战。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是荷兰于1652年7月28日发动的,目的是为了
回击英国国会针对荷兰把持贸易经纪权而于1651年通过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间,除了在
两国近海展开作战行动(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战、1652年和年纽波特海战、年
波特兰海战)以外,还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同时进行了
海战。英军舰艇装备有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因此击溃了荷兰
海军,并对荷兰海岸实施封锁,迫使荷兰于1654年4月14日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
根据这一和约,荷兰实际上承认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是由于英国占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宣战。1666年2月,法国和丹麦同荷兰结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尔克海战中,廖特尔海军上将统率的荷兰舰队击败了
英军,但未能巩固既得的战果。同年8月4—5日于北福伦角再度交战,荷军败北。1667
年6月,荷兰海军封锁泰晤士河口,歼灭部分英国舰只。由于伦敦直接受到威胁,英国
被迫缔结和约。根据1667年7月31日《布雷达和约》,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将英
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在南美)归还荷兰。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年),是荷法战争(1672—1678年)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间的秘密条约,英国参加了这场战争。英军突然袭
击了荷兰海军。1673年8月,廖特尔指挥的荷兰舰队在特克塞尔附近击溃英法联合舰队。
海战失利和对于比荷兰更危险的竞争者法国实力增强的畏惧,促使英国退出战争。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1667年《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
前后达20多年的英荷海上争霸战争,尽管荷兰在军事上没有完全输给英国,但从整
体上说,荷兰海上实力大为削弱了。荷兰在经济、贸易、海运方面的实力大为下降,从
此“海上马车夫”把海上霸权让给了英国,沦为欧洲二流国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以这次战争为标志,海上霸权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是西欧各国进一步鼓励造
船工业的发展,以增加本国船只数量,以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海战,进行更大的海外贸易;
颁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条例,或禁止外国船只装运货物进出本国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对进出本国港口的外国船只课以重税,以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发展渔业,以扩大航
海人员的来源;招聘外国科技人员,以研究和提高本国的航海造船技术。
总之,西欧各国此时期实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强海上实力。二是改进海上武器
装备,强化海上武装力量,提高海上作战能力。①研制和装备大战船。这个时期战舰最
大长达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达2500吨左右,载负约1000人;②在战舰上装备多种大
口径火炮,以增强火力,大型战舰装有甲板,共配备数十或100门以上的完全标准化的
加农炮等;③采用旗语,使海军历史上指挥官第一次能够在交战开始前对舰队实施不间
断的指挥和发布命令。与此同时,海上战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如英国海军发明了海上
封锁和拦截的战术。
三是抢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据海上岛屿、掠夺海外殖民地等进一步加剧。英国、美
国、荷兰、法国等国,以原殖民地为基础,进一步实行扩张政策,到处争夺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英国,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在先后的两个多世纪中一直成
为世界超级殖民、商业和军事大国,在世界各地发动殖民战争,制造一个又一个灾难。
C. 大航海时代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开辟,为什么最后却让英国占了先机,成为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大量财富的涌入,对于封建制的两国而言不是经济的刺激,而是腐蚀决策层的毒药,最终导致了两国财政的破产 。 英国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时虽然还是封建制社会,但是辉煌期的时候已经是它进入资本社会以后的事了,有个荷兰在资本上恶性操作的前车之鉴,英国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伦敦,普利茅斯等这些港口也不是像威尼斯那样的死港,它们是连接北海和大西洋的咽喉,波罗的海的粮食都要通过这里,南方的工艺品也要通过这里,所以不会出现威尼斯一样的衰落 还有,创建海上霸权,享受海洋带来的利益,那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英国还有欧洲最超一流的海军将领,早先的德雷克如此,后来的纳尔逊也如此 。 英国在英荷海战后期就已经建立起海员,军官,包括造船工,制图员,船医等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有着一套很完整的考核标准。 近代很多具有革命意义的航海发明,包括八分仪,坏血病医疗等等都是出自英国人之手,由此可见其在海员专业化上的巨大优势 1558年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 1580年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 1588年 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 1640年 里斯本发生起义,葡萄牙恢复独立。查理一世重开一会,世界近代史开始。 1668年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先后发生9次海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是荷兰战败。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各有失利,双方最后签订《布里达合约》。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在此以后荷兰势力有所削弱,英国取得了最后胜利。 1688年~1697年 法国与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奥,西等国组成)之间发生战争。 这是英法之间海上争霸战的开始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二次交锋,结果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的明显优势。 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 1740年~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三次交锋,法国还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战争”,这是18世纪英法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可见英国是在通过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一系列对手,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D. 伊丽莎白当政时期英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原因是什么
1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在世界上最先进行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 英国由于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3英国海运业迅速发展:最核心的,女王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直接攫取了海上运输贸易霸权,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线上,海运便利,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受到保障,盛行圈地运动,进入了现代社会,实行较开明的经济政策,为当时英国手工业提供物质基础
4殖民扩张,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计算所有领地的时差,就会发现,没有那个时间段全大英帝国的民众是完全处于天黑(日落)状态的,【总有人处于白天,也总有人处于黑夜】。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E. 英国获得海上霸权的原因多角度
主要是打赢了关键的几仗,比如1588年歼灭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舰队,后来又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重创法国海军。原因是:1.英国是个岛国,海外贸易是他们的根本,这就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进行保卫2.英国对外争夺殖民地也需要海军进行。3.英国率先发动工业革命,建立了工业资本,为海军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4.有大量的人才(初期是由海盗组成的)。比如纳尔逊。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F. 英国如何通过海军发展成为海上霸主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了其海军事业的蓬勃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也为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英国所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他航海事业和海军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商船主要依靠结伴航行来抵御旅途中被劫掠的风险。但是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越来注重海上贸易的扩张,保护原材料的进口,英国的国家军事不断扩大自己的海军实力,来达到海上贸易的保护,并为商船保驾护航。
资本发展必定带了殖民扩张,不断扩大自己海域,不断扩大自己领土,想要将所有的物资都占为己有。英国就通过其海军实力进行了无限的海外扩张,所以成就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G. 英国为什么能够称霸海上准备历史简答题
荷兰取得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利用西班牙衰落英国忙于内战之机垄断了世界贸易。英国内战结束后,恢复扩张路线,大力发展海军,1651年立法禁止荷兰参与英国海上贸易,两国进行了三次贸易战争。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年~1654年,1652年5月,两国舰队在多佛海峡发生冲突,7月8日正式宣战。英国海军封锁了多佛海峡和北海,拦截荷兰商船,荷兰则组织舰队护航,双方海战逐渐由封锁反封锁的贸易战发展为主力舰队间争夺制海权的决战,年8月,荷兰集中海军力量与英国决战被击败,英国控制了制海权,使依赖贸易生存的荷兰经济瘫痪。1654年4月,两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承认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4年~1667年,英国与荷兰争夺海外殖民地,1664年英军攻占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荷兰立即进行反击。同年8月攻占被英军占领的西非据点。1665年6月22日两国再次宣战,英国舰队随后在洛斯托夫特海战中击败重创荷兰舰队,法国、丹麦与荷兰结成反英同盟。1666年5月,经过修整恢复的荷兰舰队击败了英国舰队,8月荷兰舰队进入泰晤士河攻打伦敦,遭到英国岸炮和海军的联合打击,遭到重创,英国重获制海权。同年9月10日伦敦发生大火,城市大部遭焚毁,无力继续战争,试图与荷兰和谈。荷兰舰队趁机于次年6月19日进入泰晤士河偷袭了伦敦,歼灭了驻泊泰晤士河的英国舰队,破坏了船厂,并封锁了泰晤士河口。1667年7月,英国被迫签定“布雷达和约”,在贸易权上作出了让步,并重新划定了海外殖民地。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年~1674年,1672年5月,英法联合对荷兰宣战,分别从陆地和海上发动进攻,荷兰无法抵挡法军进攻,被迫掘开海堤淹没国土,才使法军撤退。1673年3月荷兰海军击退英国舰队。6月英法联合舰队与荷兰进行了两次次斯库内维尔海战,8月法国退出战争,英荷都无力继续战争,于1674年2月签定“威斯敏斯特和约”,战争结束。
英国通过三次战争耗尽了荷兰的贸易和海军实力,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成为世界海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侧舷炮战的海战样式得到巩固和发展,形成了战列舰和巡洋舰的舰种划分。
H. 拿破仑用兵如神,为何英国最终成为海上霸主
很多人以为英国成为海上第一霸主,奠基之战是歼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其实不是,无敌舰队和英国打了五次,并没有伤筋动骨。真要说哪一场海战奠定英国海上第一霸主地位的话,无疑是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而英国的对手则是大名鼎鼎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及老对手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