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和日本同样是岛国,为什么英国成了世界级的大国而日本却成了现在这幅样子呢
日本在世界上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欧美对它存有戒心,毕竟二战它也杀了不少美英人员,所以西方世界其实对日本有偏见和警惕。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说穿了又是美国的爸爸(美国人基本都是英国人独立的后裔),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自然吹捧英国、贬低日本,不然真说不上谁怎么样。作为我们,当然也有二战情节,所以我们也吹捧英美,可怜的日本就只能委屈一下了。
B.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英国。
“日不落帝国”是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强盛繁荣,生生不息的称号。日不落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西班牙帝国衰弱后,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是大英帝国。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2)日本现在为什么叫英国扩展阅读: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日不落帝国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而如今该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来形容帝国主义,而未必特指某一统一的国家政体,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国家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19世纪可以说是英国最强盛的时期,所以也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因为英国在全球七大洲都有殖民地,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
C. 日本为什么称为日不落帝国
不是日本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
D. “英国”在日语中为何也写为“英国”
由于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但是这个昵称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还有一些翻译的原因。翻译到日文的话,它其实就是两个字,跟中国汉字一样,英国。
因为中国在古代一直是东亚乃至亚洲的最强大的国家。日本直到唐朝时,还没有确立自己的文字。直到大化改新,日本从各方面进行改革,全盘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思想。
中国汉字对于日本文字的影响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唐宋时期中日双方交流十分密切。日本派遣大量的留学生,留学生。学习先进的文化思想,制度,并把他们慢慢的带回日本。这也就导致了日本现在的文字受中国的影响很大。甚至连发音也有一些中国古代的音色。
在上世纪70年代
日本一度咱改变这样的情况改革文字。然而在日本的近现代化改革和文字改革中,为了保全自己的历史文化。在1981年的时候,日本内阁公布了新的文字章程。
章程规定日语常用语中仍保留1945个汉字。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读懂日本的专业书籍。至少需要掌握2200个左右的汉字才可以。
E. 日本称美国是什么称英国,德国,法国什么
最初,日本人用近音汉字翻译外国地名(与中国翻译的方法差不多,部分与中国汉字的译法完全相同),但之后大部分地名已改用片假名标记,少数旧译称至今仍常用,如“米国”(美国),而中国大陆(主要为汉地)、香港、台湾和朝鲜半岛(除首尔外)的地名仍旧使用其原有汉字名。
日文旧译及今译国名、地名
イギリス/英国 大不列顿/英吉利/英国 英国
イングランド 英兰 英格兰
スコットランド 苏格兰 苏格兰
アイルランド 爱兰/爱兰土/爱尔兰 爱 爱尔兰
フランス 佛(仏)兰西/佛国(仏国) 佛(仏) 法国
ドイツ 独(独)逸/独(独)乙/独国(独国) 独(独) 德国
プロイセン/プロシア 普鲁西 普 普鲁士
オーストリア 墺太利/墺地利 墺 奥地利
ハンガリー 洪牙利 洪 匈牙利
スイス 瑞西/瑞士 瑞 瑞士
ベルギー 白耳义 白 比利时
オランダ 和兰/阿兰陀 兰 荷兰
デンマーク 丁抹/琏马 丁 丹麦
ノルウェー 诺威/那威/能留英 诺 挪威
スウェーデン 瑞典 瑞 瑞典
アイスランド 氷兰/氷岛/氷州/氷洲/爱撒伦 冰岛
フィンランド 芬兰 芬 芬兰
ロシア 露西亚(亜)/鲁西亚(亜)/露国 露 俄罗斯
ポーランド 波兰 波兰
チェコ 捷克 捷克
ルーマニア 罗马尼亚(亜)/罗马尼 罗马尼亚
ブルガリア 勃牙利 保加利亚
ギリシャ 希腊 希腊
イタリア 伊太利/伊太利亚(亜)/伊国 伊 意大利
スペイン 西班牙 西 西班牙
ポルトガル 葡萄牙 葡 葡萄牙
トルコ 土耳古 土 土耳其
イラン 伊兰 伊朗
ペルシア 波斯 波斯
ウズベキスタン 月即别 乌兹别克
インド/印度 印度 印 印度
ネパール 泥婆罗 尼泊尔
フィリピン 比律宾 比 菲律宾
ベトナム 越南 越 越南
カンボジア 柬埔寨 柬埔寨
シャム 暹罗/沙室 暹罗
タイ 泰国(国) 泰 泰国
ビルマ 缅甸 缅甸
モンゴル/蒙古 蒙古 蒙古
オーストラリア/豪州 濠太剌利/濠斯剌利/濠太剌利亚(亜)/豪斯多剌利/濠洲 豪/濠 澳大利亚
アメリカ/米国 亚(亜)米利加/米国/亚(亜)墨利加/米利坚/美利坚/弥(弥)利坚 米 美国
カナダ 加奈陀/加拿太/加州 加 加拿大
ブラジル 伯剌西尔/巴西 伯 巴西
アルゼンチン 亚(亜)尔然丁 阿根廷
ペルー 秘鲁/秘露/白路 秘 秘鲁
チリ 智利/知利/智里/知里 智利
キューバ 玖玛/玖马/久场/古巴 古巴
メキシコ 墨西哥 墨西哥
パナマ 巴奈马 巴拿马
パラグアイ 巴拉圭 巴拉圭
ウルグアイ 宇柳具 乌拉圭
ボリビア 墓利比亚(亜)/暮利比亚(亜)/暮国(国)/保里备屋/玻里非/玻利维亚(亜) 玻利维亚
ハワイ 布哇 布 夏威夷
パラオ 帕劳/原雄 帕劳
カリフォルニア 加利福尼/加州 加 加利福尼亚
喜望峰 喜望峰 好望角
カムチャツカ/カムチャッカ 勘察加/嘉无萨加 堪察加半岛
シベリア 西伯利亚(亜)/西比利亚(亜) 西伯利亚
カシミール 箇失密 克什米尔
チベット 西藏(蔵) 西藏
ジャワ 爪哇/阇婆 爪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