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和上海有什么关系

英国和上海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05-11 09:04:48

⑴ 上海的吉尼斯总部跟英国的吉尼斯是什么关系啊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与英国吉尼斯没有关系,一个是申请中国之最的机构,一个是世界纪录机构。但是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申报纪录的机构。

⑵ 上海有英国人吗

上海是
国际大都市
,当然有不少英国人进出,上海还有英国驻沪总领事馆。

⑶ 英国为什么要占领香港为不占领上海

1840年的时候,不知道上海是哪国的租界。又被谁占领了????
真是无知者无畏。
当时英国之所以要清政府割让香港,是因为香港靠近广州,而广州长期作为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英国在此与中国进行贸易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有良好的码头和仓储设施以及人际关系。且香港是个岛,容易防守,且方便英国从海上对其进行支援。
上海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县城(松江府上海县,相对于广州长期以来一直是广东省的省城),且并不直接靠海,英国舰队必须从吴淞口进入黄浦江,其出海口容易被陆地上的炮火控制。而且英国人对当地的地理人文等环境远不如对广州熟悉。
综上所述,自然是选择香港比较稳妥。
但通过五口通商,英国人发现上海是联系中国内陆与大海的天然枢纽。远洋海船可到此卸货,然后通过内河船队可将货物沿江而上可直达武汉,沿江各省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其发展潜力远远超过通航距离相对很短,且基本局限在岭南地区的广州。所以后来英国人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扩大在上海的租界面积。使之成为其在远东主要的贸易枢纽,而香港则变成了西方船队从南海前往上海中途的加煤站,以及补给基地。
回楼下,割让领土必须是通过战争,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得到了香港和九龙,但此后中国再没有单独和英国进行过战争(八国联军,因为各国分赃不均,所以均未提出割让土地的要求),请问英国如何再从中国直接割让土地。并且如前面我所说香港是一个海岛,对于海军立国的英国来说,对其进行保护和补给要比在陆地上的上海要容易的多,比如太平天国就曾经进攻上海,但被各国联军和淮军击退,但如果是香港,哪太平天国连进攻的机会都没有。

⑷ 英国人为什么可以寄居在上海

英国人为什么可以继续在上海,他可能就是在这里工作呀,在这里工作是很正常的,这个就是可能在这里成家了,这也是可在这边呆满183天,就可以在这里定居英国人为什么可以继续在上海,他可能就是在这里工作这也暂时可以在这里互相望采纳,谢谢!

⑸ 为什么二战英国人不把香港归还给中国而把大上海归还给中国。那个年代上海是东方的巴黎,香港t普普通通

首先,上海从未属于过英国,而是英国在上海设立了租界区,而且当时在上海设立租界的国家很多。香港则是由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再加上后来英国又租借了新界99年,成为了现在的香港。就是说,香港大部分主权其实被英国夺去了,而上海的主权一直是归属于中国的。

其次,英国在香港有驻军,有总督,而在上海只有使馆和租界及少数警力。所以英国视香港为大英帝国海外殖民地的一部分,上海仅为通商口岸而已。归还当然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再次,英国之所以归还,因为中美英法同为反法西斯盟军,而且上海自从1937年就被日本占据,43年汪精卫的伪政权就宣布收回租界了,那么1945年归还中华民国也就顺理成章。日本虽然占据香港3年,但英国依然认为那里是自己的领土,且英国战后试图恢复战前的势力范围,那么香港必然不会被归还。

⑹ 英国开端口上海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端口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等。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
考试作弊不是好孩子哦。。。。

⑺ 上海曾经有块地方叫租界,为什么日本曾经不敢打那块地方,又打了

从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92年)设县以来,上海一直隶属于松江府,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城。1843年开端口之后,短短数十年内,上海一跃成为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都市,租界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中国管辖的上海县(华界),与由外方自治的租界,共同构成了大家熟知的那个上海。上海租界面积之大,自治机构之完善,都是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这里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

抗战爆发后,中日两军在上海华界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会战,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而租界内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仿佛与华界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租界当局在抗战前期一直与日本侵略军保持着互不干涉的默契,直到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与英美成为敌国,中立政策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上海租界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化?
看上海历史经常能够看到租界一次次的出现,最早的租界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作为《南京条约》补充条约的《虎门条约》,接受了英国的通商条件,其中规定上海作为两国的通商口岸之一。
这就意味着上海道台要允许英国人在上海拥有商用的土地,而大清律例规定严禁土地买卖,所以就只能通过租借土地这种方式来给英国人提供通商的场所,租界由此得名。

1845年,英国驻上海的领事与上海道台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把大约830亩土地划给英国人作为居住地,久而久之这块土地就形成了英租界。英国人可以在租界里建立自己的居民区,在这里办厂,而且在租借这块地时英国人还给出了一笔可观的补偿款。
租界并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也不设立总督,而设置了一个“道路码头委员会”对租界实行自我管理。后来英国租界逐渐扩大,美国和法国也相应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租界,租界之中只能居住外国人,中国人不能够随便出入,所以又被称为华洋分处。

一开始租界和华界之间的关系相安无事,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导致双方的矛盾激化。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上海局势变得危险了起来,英国驻上海领事找来一些租界里的英国人成立了义勇队,还请来了英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保卫英租界的安全。没想到太平军还没来,当地的黑社会团体小刀会就发动了暴乱,很多的难民因此涌入了租界。
清军在剿灭小刀会的过程中提出要借道通过英租界,遭到了英国人的拒绝,双方因此发生了交火。这场战斗没有造成很大的伤亡,但是却给英国领事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毕竟英国在租界中驻军本身就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要是被清朝人抓住不放事情很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英国人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办法,修订英美的租地章程,把两国的租借地合并,成立市政委员会作为行政机构,将英美租界合并为了公共租界 ,这样一来上海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格局叫做“一市三治”。一个城市分别由中国人,法国人和英美两国人管辖。
租界在成型之后不断的进行扩建,后来德国,奥匈帝国,丹麦等国也相继在上海成立了租界,接受公共租界的统一管理,到最后,上海的租界只有两部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

租界成立之后租界内的经济很快得到了飞速发展,所以租界内处处有商机,工厂,银行,酒店纷纷拔地而起,也间接带动了上海的发展。一些自由主义者和革命党也将租界作为了自己的活动场所。
因为租界的特殊性,所以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日双方都没有把战火烧到租界,两边都希望证明自己是文明的一方,对租界加以保护,希望得到西方社会的支持。上海陷落后,日本只是占领了上海的华界部分,直到1941年日本向西方国家宣战才正式占领了租界。
1943年开罗会议上,英美向国民政府承诺在抗战胜利之后归还租界给中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所有的租界都回到了中国的主权范围内,上海的租界历史正式告终。

⑻ 英国、法国和美国是如何在上海划定租界的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条约》第二条里仅规定允许英国商人同眷属在五处通商口岸寄居。1843年7月广州重新开放,外商寄居在十三行街的“夷馆”中。“夷馆”或称商馆,属中国行商产业,仅由外商出资租用。在其他新开放的商端口,外商最初都是散居在县城内外的民房或寺院内,没有一定的居住范围。不久因受到当地人民的反对,不准进城居住,他们才移出城外,通过私人订立租赁契约并经地方官府认可的形式,租居、寄居或租地盖屋。后英国领事巴富尔借口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向上海道宫慕久欺骗讹诈,要求一块专供英商占有的居留地,1845年11月29日,由上海道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明文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路)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人为建筑房屋及居住之用。次年9月,又议定以边路(今河南路)为西界;这块面积约八百三十亩的地段后来就称做“英租界”。1848年10月间,英国领事阿礼国又借口所谓“青浦事件”;和上海道麟桂议定把地界向西伸到泥城浜(今西藏路),向北开拓到苏州河边,整个租界面积达两千八百二十亩。此后,法国于1849年,美国于1863年(同治二年)在上海正式划定了租界。186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英美租界又合并为“公共租界”,即由英美领事为首的几国共同管理的区域。

⑼ 英国人为什么要选中国的上海做殖民地

码头多

是长江的入海口,主要是交通便利,而且金融发达

⑽ 上海曾经是那几个国家的殖民地

上海没有当过任何国家的殖民地,只是在清末时期,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成了很多国家的租界。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租界去的建筑富有欧洲特色。比较知名的建筑有:

1、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公共租界北浙江路(今闸北浙江北路191号)。

2、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法租界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20号)。

3、上海孙中山故居,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

4、中共一大旧址,法租界望至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5、1924年毛泽东寓所旧址,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今威海路583弄)。

6、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公共租界麦特赫司脱路张家花园(今泰兴路郑家巷91号)。

7、上海鲁迅故居,公共租界日本区施高塔路(现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当时的上海仅次于纽约,伦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今北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对应公共租界中区、西区、北区与东区。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10)英国和上海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将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

北区和东区的日占区遭到中国多个军团的猛烈进攻,70%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公共租界的主体部分中区、西区及西部越界筑路区域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继续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达四年之久。1940年,由于欧洲战事爆发,驻沪英军撤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和法租界,英国和美国控制上海公共租界、法国控制法租界的时代宣告结束。

1943年,日本人支持的汪精卫政权经过对日交涉,收回所有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8月1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

阅读全文

与英国和上海有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式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浏览:363
印尼选票为什么要人工数 浏览:538
越南什么时候盛行东风 浏览:482
意大利哪里买gucci 浏览:14
固安英国宫一期怎么走 浏览:534
英国爱它美奶粉价格是多少 浏览:119
印度用海南话怎么说 浏览:936
中国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资 浏览:927
为什么伊朗不能付款 浏览:108
意大利和韩国哪个更适合居住 浏览: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 浏览:553
中国有多少低收入人 浏览:827
中国李宁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浏览:122
印尼每月出口镍矿石多少吨 浏览:923
剃刀党杀了哪个意大利人 浏览:212
中国贫民如何翻身 浏览:120
意大利艺术服装哪里好 浏览:393
中国如何更新外国的游戏 浏览:231
伊朗币怎么转到迪拜 浏览:623
印尼实木家具怎么样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