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若真有100条潜艇,邓尼茨如何让英国不战而降
一百条潜艇根本无力和盟军对抗。邓尼茨在第三帝国即将灭亡之际,于弗伦斯堡成立另一新政府,以取代纳粹党政权,企图与盟军谈和。由邓尼茨担任联邦大总统,值得注意的是,此职位与希特勒的帝国元首并不相同;什未林·冯·克罗西克(Schwerin von Krosigk)担任首相和内阁主席;希姆莱担任内务部长(于1945年5月6日被解职)。弗伦斯堡政府位于西方盟军的占领区附近,主要内阁人员也被英军所俘虏。5月7日,邓尼茨授权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里德(Hans-Georg von Friedeburg)、威廉·凯特尔和汉斯-尤根·史托普(Hans-Jürgen Stumpff)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B. 二战结束时,德国明明还有七百万大军,可为何要选择投降
我先吹毛求疵一下,对这个题目提点儿意见。
首先,时间概念的先后顺序反了,柏林战役结束后,德国在1945年5月9日投降,而二战结束的时间一般按照日本投降的时间来计算为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其次,对于德国这七百万大军很多人可能觉得比较夸张
二战时期德国动员的兵力超过1700余万人。
闪击波兰德军出动了88万人,算上预备役,兵力超过160万人。
“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德军出动了大约500万人。
结合各个战线投入的兵力德军总数超过1000万应该是靠谱的。
二战后期,德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希特勒之所以坚持不投降,恐怕依仗的还是数百万德军有生力量。
既然有这么多军队,那么德军为什么要投降呢,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一、这些所谓的700万军队恐怕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能实际参加战斗的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而且精锐兵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现存部队的战斗力是个大问题。
二、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德军内部也出现了厌战情绪,将帅意见不统一,甚至有些部队秘密和盟军接触,军队中反对希特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队伍不好带啊。
三、柏林战役德军最后的精锐被苏军歼灭,首都被攻陷,元首自杀,德军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了理由。
四、大势已去,随着德军在东线战场的节节败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北非战场的溃败,德军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
综合上述原因,当苏联攻陷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象征帝国大厦时,希特勒选择了自尽,而德国也只能选择投降。
C. 希特勒为什么选邓尼茨接班
1945年4月30日晚6点,邓尼茨回到普伦的驻地,副官拿给他一封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电报,这封从帝国总理府发来的电报的内容是:“邓尼茨海军元帅:领袖任命您,海军元帅先生,为他的继承人,以代替前帝国元帅戈林。书面的委任状现在在途中,您必须立即采取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一切措施。”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的避弹室开枪自杀,在死前一天,他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选择了海军司令邓尼茨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为什么希特勒抛弃了戈林和希姆莱等亲信而选择邓尼茨?
在希特勒的遗嘱上,邓尼茨的身份是帝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是政府总理,由于戈培尔在5月1日自杀,邓尼茨成为行将崩溃的第三帝国唯一的代表。他希望和西方达成单方面的停战,但遭到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拒绝。5月7日,邓尼茨授权弗里德堡、凯特尔、史托普三名来自海陆空三军的将领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希特勒看中他的忠心,本来,按照丘吉尔的意思,邓尼茨这个新总统和他组建的临时政府是可以被承认的,然而苏联人对此不满。5月23日,邓尼茨和临时政府的成员们被逮捕,一位美国将军问邓尼茨还有什么话要说,邓尼茨说:“每一句话都是多余的。”
1945年冬,在牢房里接受审判的邓尼茨才知道,自己被希特勒选为继承人是纳粹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施佩尔的推荐。那是在4月23日,施佩尔从德国北部飞往柏林,向希特勒告别,当时,希特勒正在起草遗嘱,施佩尔推荐了邓尼茨为接班人。
纵观当时树倒猢狲散的第三帝国,除了邓尼茨,希特勒再也挑不出别的继承者了。戈林和希姆莱与盟军私下接触,在希特勒看来是严重的背叛;宣传部长戈培尔和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是文人,没有统率军队的能力。和邓尼茨猜想的不同,希特勒是想让德国继续战斗。陆军将领们一向和希特勒不和,又不执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而邓尼茨,有威望、有能力、没有参与此前的政治斗争,最重要的一点是——忠心。证明邓尼茨忠心的例子有很多,他的两个儿子作为海军军官都在二战中阵亡。尽管他实质上从未加入过纳粹党,但是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
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在西柏林的施潘道监狱服刑期间,邓尼茨被人描述为“毫不后悔,满怀憎恨地做着体操和阅读书籍”。英国记者评论道:“海军元帅邓尼茨一直没有后悔的表现,他仍然是施潘道最危险的人物。”
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居住在德国北部的一个村子里。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纳粹德国27名元帅(帝国元帅1名、陆军元帅19名,海军元帅2名,空军元帅5名)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D. 希特勒自杀后邓尼兹元首是甘心投降的吗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按照希特勒的遗命,由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继任“元首”,这位德国元帅5月1日正式上任,过了一把“国家元首”的瘾,5月8日投降,前后满打满算也就一星期!
他当元首肯定不是自愿的,谁愿意当这样的“元首”?躲都来不及!执行命令而已!至于投降,世界上不会有心甘情愿的!
德国投降以后,他又当了半个月的“元首”,但这时候由不得他了,因为盟军需要一位德国“元首”,要不然德军元帅凯特尔签署的投降书就没有“合法性”。签署投降书是要有德国“政府元首”的授权委托书的,西方人注重“法律”,授权委托书必须有“元首”的亲笔签字,否则“不合法”,投降以后,还有许多事物仍需要“元首”。直到盟军不需要“元首”了,邓尼茨才被逮捕。
大概是当“元首”与盟军配合得好,他只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此老活了差不多90岁!
E. 希特勒为什么选邓尼茨接班
德国政府及高管在战争末期幻想与盟国媾和,所以需要一个中立一点的人物登场,邓尼茨是小胡子亲信中唯一不具备纳粹身份的人。相对和盟国议和更容易接受一些。
此外,希特勒的晚年对他手下的军官团强烈不满,而那些将军们也总是和希特勒产生意见上的分歧,从而使得希特勒对他们越来越不信任,而邓尼茨不在柏林,在军事上也几乎没有和希特勒闹过分歧,所以他是在希特勒最后时刻最相信的几个人之一,而事实证明,邓尼茨也确实是把第3帝国坚持到最后的人。
此外希特勒除了选邓尼茨为接班人之外,也确实无人可选了,先是他最信任的希姆莱私自和盟军接触,并对外宣布自动接替希特勒的元首,夺权是希特勒不能容忍的。后来,希特勒最信任的施佩尔又拒绝执行他的焦土政策,希特勒更不可能指定戈林为他的接班人,因为他自己都大骂戈林是个吸大麻的隐君子。而戈培尔,从来只是希特勒的跟班,而且在军事上根本无法同邓尼茨相比,他当时被围困在柏林也根本不可能脱身,所以,希特勒最合适的选择也只有邓尼茨一个了。 另一个原因是邓尼茨的职位,在权力上,他在第3帝国是权力仅次于希特勒的4大元帅之一。
F. 关于卡尔·邓尼茨的生平是怎样的
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在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镇,很小的时候就对军事产生了兴趣,1910年,他考入德国皇家海军培训学校,1913年在德国的海面战舰任职服役,1916年10月加入德国新成立的潜艇(U-boat)部队。邓尼茨在U-68号潜艇上担任驾驶员,直到升任为潜艇艇长。1918年10月4日,在一次夜间突袭英国护卫舰的战斗中,U-68号潜艇被击沉,邓尼茨及其大部分船员被俘。
1919年,邓尼茨被遣送回国。由于受凡尔赛条约中的限制,德国只保留了小规模的海军,邓尼茨就成为指挥这些海军的少数军官中的一位。因为停战协定中规定了禁止德国拥有潜艇部队,于是他在战后岁月里继续担任水面战舰的指挥官。希特勒上台后,立即推出了扩张德国海军力量的“Z计划”,其中还包括发展德国的潜水艇,邓尼茨因此返回了潜艇部队。1935年9月27日,德国海军总司令艾奇,雷德元帅命令邓尼茨重建并统领德国新潜艇部队,而此时的德国海军并没有潜艇和潜艇人员,也没有潜艇作战指导手册或是潜艇战战术理论。
邓尼茨凭着他个人的作战经验以及他在其他国家学到的有关刚刚兴起的潜水艇作战战术方面的知识,逐字“写”成了德国的潜艇战的教科书。他亲自对潜艇的设计进行监督指导,包括潜艇使用的作战武器以及能增加潜艇速度和扩大行动范围的推进系统等等。除此之外,他还亲自编写了潜艇海员的培训手册,并设计出了潜艇战最主要的两套作战体系。他确定并深信这个作战体系必定会胜人一筹:第一套就是潜水艇的作战目标不应该是敌人的战舰,而是运输商船,这样可以切断敌人的军需供给线;第二就是应该对潜水艇作战方式进行改革,要开发并进行以“组”和“队”为单位的潜水艇群体作战体系,这就是他称之为的“狼群战术”。
由于海军和陆军的军备竞争,使德国有限的钢铁资源降低了邓尼茨计划建成一支拥有三百艘潜水艇的潜水舰队的速度。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邓尼茨此时仅仅拥有五十六艘潜水艇,其中只有二十二艘具备在大西洋公海海区的作战能力,除了面对数量有限的战舰所带来的困难,邓尼茨还要受到在开火前必须向潜在目标发出警告,以便对方船员能逃生的规定的限制。然而尽管如此,他的潜水艇还是在1939年的后四个月里击沉了114艘敌方商船。
利用更多潜水艇作为作战资源对战争来说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邓尼茨将目标集中在了孤立英国的海上供给商船上,这样还有利于德国进行海陆两栖战争。1940年8月,希特勒优先满足了邓尼茨在战前提出的军备需要,为邓尼茨展开无限制潜水战提供了条件。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邓尼茨的潜水艇击沉了285艘敌军战舰,总重量超过了一百万吨。
1941年12月,美国参战。由于美国至英国的航线缺少足够的护航措施,这为德国的潜水战又开辟了新一轮有利可图的作战目标。1942年的前六个月里,德国的潜水战舰将美国的585艘海面战船击沉在了大西洋海底,其中还有许多仅仅是在开出美国海湾几英里的海面上就被击中。
1943年1月30日,已经晋升为海军上将的邓尼茨尽管从来不曾加入德国国家社会党(纳粹),却仍然就任德国海军总司令。除了要执行新的军事任务之外,他还要亲自带领日益壮大的德国潜艇部队去面对新的挑战。同时盟国的军队人数正在猛增,武器也更加先进,在陆战与海战方面都占据了优势。此时的雷达已经能够探测到潜水艇,同盟国还破解了德军的军事密码,发现了“狼群”潜水战舰的所在位置。
邓尼茨试图通过建立通气管系统(它能使潜艇不必浮出水面即可为其电池充电)和继续改进动力和鱼雷系统来抵消盟国的优势。然而这些改进已经微不足道也为时过晚了,1942年大西洋战争中几乎是横扫千军的德国潜水艇在1944年已经变得无力限制各国的海面战船。可是不管怎样,邓尼茨与他的德国潜水艇一直在坚持作战,他的398艘潜水艇直到战争的最后时刻仍在发挥着的作用。潜水战让德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他们损失了超过32000海员和781艘潜水艇。
邓尼茨在德国的职责并没有随着潜艇部队和海军的没落而结束。希特勒在1945年4月30日自杀前夕曾留下遗嘱,指示由邓尼茨接替他来统领德国的全部军队。这位前潜水艇部队司令上任后立即展开努力与西方各国协商签订单独和平协议的行动,得以结束战争,以确保将未来的伤亡人数降到最小化,也可以为德国保留一些自主权。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5月7日,他与同盟国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邓尼茨德国领袖的空头衔维持了两个星期,5月22日,他以战犯的罪名被捕入狱。尽管邓尼茨从来不曾加入纳粹党,并且许多美国海军领导人证明他们自己也曾无限制的进行潜艇战,可邓尼茨还是被明确地指控为犯有威胁和平的战争罪。他与其他的德国战犯被判入狱十年,关押在施潘道监狱。刑满释放后,余生都隐居在汉堡。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死于心脏病,享年89岁。他在十年牢狱生活中饱受失去两个儿子的痛苦,他们都在二战的海战中失去了生命。
G. 邓尼茨为何被称为“水下魔王”
卡尔·邓尼茨(1891~1980),海军元帅,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奠基人。他创造出人称“狼群战术”的潜艇作战方式,在二战初期曾给英美等国的海上运输造成极大威胁,但在担任海军总司令期间盲目推行无限制潜艇战,令德国海军战绩平平。
名言妙语
作为标准的不是语言,而是行动。
一支部队即一个军人团体的精神上的团结愈紧密,它的战斗力就愈强大。
生平介绍
1891年9月16日,邓尼出生在柏林附近的小镇格林瑙。18岁的邓尼茨高中一毕业便参加了德国海军,先在“赫尔塔”号巡洋舰服役,后考入费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1912年毕业后,被任命为海军候补军官,在“布雷斯特”号巡洋舰服役。1914年,他随舰先后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对正在上舰的法国登陆部队的突袭以及对俄国石油港和商船队的攻击。
1916年9月,邓尼茨回国并转入潜艇部队,从此与潜艇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任U-39号潜艇守望官。1918年2月,调任U-68号潜艇艇长。10月,邓尼茨因潜艇被击沉而被英军俘虏,从此意识到潜艇战要想取胜,就必须集中多艘潜艇协同作战。
一战结束后,邓尼茨回国仍在海军服役。由于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军拥有潜艇部队,他曾任鱼雷艇上尉艇长,后在波罗的海海军军区、海军总司令部任参谋。1928年晋升海军少校后,出任第四潜艇队司令。1933年晋升为海军中校,凋任“埃姆登”号训练巡洋舰舰长。
希特勒上台后即开始重整军备,邓尼茨极为赞成,成为纳粹党的狂热拥护者。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定,德国立即公开组建潜艇部队。10月,邓尼茨担任“韦迪根”潜艇队司令,后又被任命为海军总部中的“首席潜艇官”,并晋升为海军上校。为了加强潜艇攻击的战术效能,他试验采用了统一指挥、结群作战的新战术,即“狼群战术”。
1939年1月,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向希特勒提出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Z计划”,邓尼茨坚决反对,要求扩充仅有57艘的潜艇数量。在他的力争下,希特勒放弃了“Z计划”,并在12月批准了“限定海军造船计划”,规定在1941年底前建造392艘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因潜艇数量不足,邓尼茨只得实施“小群战术”,由3~5艘潜艇组成的编队在某一艇长的直接指挥下作战。尽管如此,邓尼茨的潜艇还是发挥了惊人的作用,在短短不到2年时间内,共击沉英国各种昭只611艘,总吨位为260万吨,给英国带来了极为惨重的损失。邓尼茨因此于1939年10月晋升为海军少将,次年又晋升为海军中将。
1941年春,盟军加强护航和反潜措施(如反潜舰、装有定向器的飞机),使德国的攻击受挫。但邓尼茨及时调整部署,改变战术。由于指挥得当,邓尼茨的潜艇给盟军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带来了浩劫。1941年4~12月,共击沉盟军325艘运输船,总吨位约158万吨。美国参战后,德国潜艇的活动范围又扩展到美国海岸及加勒比海一带。1942年,每月击沉盟军商船近97艘,总吨位达52万多吨。整个战争期间,共击沉盟军运输船、商船2828艘,总吨位达1468.7万吨,击沉击伤盟军军舰115艘。
1943年1月,雷德尔海军元帅因在作战问题上与希特勒发生严重分歧而辞职。邓尼茨继任海军总司令,并晋升为海军元帅。然而,随着英美强大的护航舰队的建立,严密的空中、海上监视网的形成,特别是用于反潜作战的新型雷达和新型深水炸弹投入实战,德国潜艇受损数量不断增多。而且,邓尼茨当上海军总司令后,把一系列战役指挥得糟糕透顶,这多半是由于他片面强调潜艇战,而低估、忽视其他舰种作战和协同作战的结果。
1945年4月,纳粹德国濒临寿终正寝,内部分崩离析,但邓尼茨表示一如既往效忠希特勒。4月20日,希特勒任命邓尼茨为北部德军总司令。4月30日,希特勒在自杀前,指定他继任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邓尼茨立即通过广播发表文告,妄图号召军民在东线继续负隅顽抗。1945年5月8日,邓尼茨不得不签署文件,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德国潜艇部队则根据邓尼茨从前制定的“彩虹计划”,将224艘已上浮的潜艇全部凿沉。
5月23日,邓尼茨被盟军逮捕,作为战犯在纽伦堡受审,并以战争罪、违反人道罪被判处了10年徒刑。1956年10月,他刑满获释后,定居奥尔良,但仍是顽固不化的纳粹分子。1980年10月24日,邓尼茨病逝于汉堡附近的奥米勒村。着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潜艇》、《十年和二十天》、《我风云变幻的一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等。
经典战役
二战初期,希特勒虽一再下令扩充海军,但德国海军实力比英国还是差得多。因此,在1939~1942年间,德国主要是以潜艇袭击英国的舰只、货船和商船。为此,邓尼茨专门制定了“狼群战术”。
1940年7月12日,邓尼茨指挥德国潜艇第一次正式使用“狼群”战术,成功袭击了大西洋上的一支英国小型护航编队。首次使用“狼群”战术就大获全胜,邓尼茨心中十分得意。于是,在此后几个月,“狼群”在大西洋接连展开了几场大规模的血腥屠杀。
1940年9月,德军截获了一份无线电报,提前好几天获悉一支来自北美的运输队与英国本土护航兵力的会合地点。机会难得,邓尼茨立刻派川4艘潜艇,在大西洋边缘护航船队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9月10日,盟国船队果然如期而至。等候多时的德国潜艇仿佛饥饿的狼群突然见到了猎物,立即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这一天虽然海上巨浪滔天,最高风力达到8级,给潜艇的攻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潜艇仍然一举击沉了5艘英国商船,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10天后,参加此次行动的潜艇之一又发现丁另一群猎物——一支来自北美的英国护航运输队。由于此时该艇的鱼雷已经用完,艇长立即通知了附近的几艘潜艇。9月21日至22日夜,5艘德国潜艇对这支毫无防备的运输队发起猛烈攻击,共击沉商船11艘,击伤1艘。要不是各艇鱼雷均已耗尽,战果恐怕还不止这些。
如果说“狼群”战术在9月份获得了初步成功的话,那么到了10月份,其战果可就称得上“辉煌”了。1940年10月中下旬,邓尼茨指挥“狼群”在大两洋上接连对编号SC-7和HX-79的两支盟国护航运输队发动凶猛的攻击,致使盟国商船损失惨重。
SC-7是一支由34艘舰船组成的慢速护航运输队,其中商船30艘,护卫舰4艘。该运输队出发后一路小心航行,于16日晚到达了北大西洋的洛卡尔沙洲附近海域。由于实行了灯火管制,海上一片漆黑,只有一个个黑乎乎的船影在缓缓地朝前移动。
眼看已经顺利地走过了一半航程,运输队多少有些松懈,船员们大都进入了梦乡。然而他们没想到,船队正一步步地陷入“狼群”布置的天罗地网中。
U-48号潜艇第一个发现了猎物,SC-7的航向正对着“狼群”的巡逻线,对潜艇发动攻击十分有利。邓尼茨一边命令U-48号潜艇艇长克勒继续与船队保持接触,一边下令在洛卡尔沙洲附近海域巡逻的另外5艘潜艇迅速向目标靠拢。
当夜,SC-7船队发现了U-48号,于是派出一艘护卫舰前去追击。U-48号急忙下潜躲避,逃过了护卫舰的攻击。此事并没有引起盟国运输队的注意,因而偶尔与单艘潜艇遭遇也是常有的事,不足为怪,但没料到它不过是“狼群”中的一只“海狼”而已,真正的威胁还在后面呢。
18日,“狼群”全部进入阵位,迎着护航运输队驶来的方向弧形排列,只等夜幕降临,便可以大肆攻击了。晚上8点刚过,U-48第一个发起了攻击。它只用2枚鱼雷就把一艘商船送入了海底。盟国运输队此时才意识到危险来临,不由得惊慌失措,乱作一团。4艘护卫舰忙着搜寻肇事的德国潜艇,其余的商船都忙着躲避潜艇的攻击,自顾不暇,整个船队阵脚大乱。
“海狼”们见状大喜,纷纷闯入船队,如入无入之境,疯狂地往来冲杀,只见一艘艘盟国商船爆炸沉没。经过一夜厮杀,17艘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SC-7船队损失过半,幸亏黎明的到来拯救了其余的商船。商船在白天是安全的,潜艇害怕护卫舰的攻击,一般都躲在水下。“狼群”虽意犹未尽,但明白不会再有机会对SC-7船队实施攻击,只好悻悻地离去。
可是,离开遭受重创的SC-7船队不久,“狼群”又兴奋起来了,因为它们接到邓尼茨的命令:鱼雷尚未用完的潜艇重进入阵位,准备攻击另一支盟军船队——HX-79高速护航运输队。
U-47号潜艇首先发现了HX-79船队。经验丰富的艇长普林并没有立即发起攻击,而是紧紧地尾随其后,不断地向指挥部报告船队的位置,在近40小时的追踪后,终于把其他“海狼”引来了。
HX-79船队由45艘舰船组成。其中有商船35艘,护卫舰10艘,驱逐舰2艘,扫雷舰1艘,驱潜快艇4艘,另有3艘武装的拖网渔船。强大的护航力量再加上较高的航速,使英国人对这批物资的安全运达信心十足。可没料到,HX-79船队早就被邓尼茨的“狼群”给盯上了。
19日晚,“狼群”全部进入攻击阵位,它们接连两夜对HX-79发起了猛攻。HX-79护卫力量虽强,却也难敌黑夜中“狼群”的疯狂攻击。潜艇总是避开护航舰艇,专找手无寸铁的商船进行袭击。结果,HX-79护航运输队共有12艘商船被击沉,2艘遭重创,损失不比SC-7小多少。
“狼群”再一次大获全胜。战斗结束后,邓尼茨亲自迎接凯旋而归的“英雄们”,对这些优秀的潜艇军官所立下的战功倍加赞誉。当然,他更对自己的“狼群”战术终于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洋洋得意。
人物点评
邓尼茨是位才华横溢的潜艇战专家。他对潜艇充满了教徒般的虔诚和热爱,对海员们也给予了真切的关怀和体恤。他创造的“狼群战术”把潜艇作战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同盟国特别是英国的海上运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难怪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心有余悸地写道:“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作为潜艇司令官,邓尼茨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将领,而且其精心打造的德国潜艇部队所具有的战斗精神和协作意识,依然值得当代军队学习和借鉴。然而,作为海军总司令,他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失败者。他具有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和独到的战术思想,但缺乏很深的海军学术造诣和战略运筹能力。他为人狡诈,颇有野心,是法西斯主义的狂热鼓吹者。正是由于他在潜艇指挥上的突出才能和对希特勒的忠贞不贰,才使他爬上了海军以至纳粹德国的最高宝座。
H. 德国纳粹邓尼茨将军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怎么死的简介告诉我一下。万分感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着名军事将领。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是二战结束后受审的主要纳粹战犯之一。
中文名: 卡尔·邓尼茨
外文名: Karl Doenitz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格林瑙
出生日期: 1891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980年12月24日
职业: 海军元帅、帝国元首
主要成就: 创立“狼群战术”
代表作品: 《10年和20天》《我风云变幻的一生》
获奖: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1891—1980),纳粹德国海军元帅, 卡尔·邓尼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海军总司令、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于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镇。母亲早逝。父亲是工程师,总是督促他努力学习,并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 1910年4月,邓尼茨在魏玛高中毕业后,便参加德国海军,先在赫尔塔号巡洋舰接受舰上训练,后考入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1912年秋天毕业后,分配到布雷斯特号巡洋舰任候补军官。是年冬,巴尔干战争爆发,邓尼茨随舰到地中海参加封锁黑山港,向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人耀武扬威。次年5月,参加西方列强在阿尔巴尼亚的登陆行动,阻止塞尔维亚人在亚得里亚海边定居。在担任潜艇部队总司令期间,邓尼茨训练部队, 他创造出人称“狼群战术”的潜艇作战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大西洋曾给英美等国的海上运输造成极大威胁。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生平年表
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幼年丧母; 1910年:加入德国海军,任帝国舰队“汉莎”号巡洋舰见习水手; 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劳”巡洋舰海军候补军官; 1916年10月:以少尉军衔服役于德国海军U—39号潜艇; 1917年2月:以U-68号潜艇艇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0月:于海战中被英国军队俘虏,监禁于约克夏战俘集中营; 1919年7月:返回德国,再度加入海军; 1935年:任纳粹德国潜艇第一区舰队司令; 1936年:任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 1943年1月: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1945年5月1日:接任纳粹德国国家元首和最高司令; 1945年5月2日:在米尔维克—弗伦斯堡组成新政府; 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5月23日:被英国当局逮捕; 1946年10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956年:刑满获释,继续在西德境内进行亲纳粹和复仇主义宣传;1980年12月24日:病逝。
海军年表
见习军官:1911年4月15日 海军少尉:1913年9月27日 邓尼茨
海军中尉:1916年3月22日 海军上尉:1921年1月1日 海军少校:1928年11月1日 海军中校:1933年10月1日 海军上校:1935年10月1日 海军准将:1939年1月28日 海军少将:1939年10月1日 海军中将:1940年9月1日 海军上将:1942年3月14日 海军元帅:1943年1月30日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Grünau),有一个兄长,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父亲埃美尔·邓尼茨(Emil Dönitz)为一座工厂的工程师,在邓尼茨4岁时母亲安娜·拜尔(Anna Beyer)过世。1910年,邓尼茨应征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Kaiserliche Marine),于4月4日成为了海军军校学生,1911年4月15日,晋升为海军见习军官,在海拉号巡洋舰(Hertha)上服役一年。在1912年秋季邓尼茨被委任为布雷斯劳号巡洋舰(Breslau)的海军代理少尉。
所着书籍
《十年和二十天》《我风云变幻的一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Grünau),有一个兄长,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父亲埃美尔·邓尼茨(Emil Dönitz)为一座工厂的工程师,在邓尼茨4岁时母亲安娜·拜尔(Anna Beyer)过世。1910年,邓尼茨应征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Kaiserliche Marine),于4月4日成为了海军军校学生,1911年4月15日,晋升为海军见习军官,在海拉号巡洋舰(Hertha)上服役一年。在1912年秋季邓尼茨被委任为布雷斯劳号巡洋舰(Breslau)的海军代理少尉。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雷斯劳号(Breslau)和戈本号(Goeben)卖给了鄂图曼帝国,分别改名为米迪里号(Midilli)和严君塞立姆号(Yavuz Sultan Selim),而邓尼茨跟着米迪里号参与对俄国的战斗,累积实战经验。1916年3月22日邓尼茨晋升为中尉,之后又被派往加里波底作为飞机观察员,邓尼茨在5月时和德国军官女儿茵戈波·韦伯(Ingeborg Weber)结婚。同年10月,邓尼茨转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1918年作为潜艇U-39的值更军官,于1917年2月至10月在海上巡弋作战,表现优良。1918年2月,担任潜艇UC-25的艇长,击沉5艘运输船,获得骑士十字勋章(Ritterkreuz);7月,又担任UB-68潜艇的艇长,在10月4日时袭击英国的地中海商船团时,被护航舰重创了潜艇,之后在英国约克郡被俘了10个月。
海军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但1919年7月邓尼茨才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之下,德国仅能拥有规模非常小的海军,不能拥有潜艇,且海军人员仅能1500人,而邓尼茨以中尉的身份作为魏玛共和国国家海军中的T-157鱼雷艇艇长,在同年11月1日,晋升为海军少校。在1933年9月1日,邓尼茨晋升中校,在1934年9月出任指挥艾姆登号轻巡洋舰。在1935年德国和英国签署英德海军协定后,德国已能拥有潜艇部队。1935年10月邓尼茨回到潜艇部队中服役,并晋升上校;同年,魏玛共和国的“国家海军”被改名为“战争海军”。邓尼茨自回国后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次大战的经验和在战间期与外国合作,私下发展研究潜艇和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 当时的德国海军学说建立在美国军事家阿尔弗雷德·马汉的理念上,主张结合潜艇和水面舰一起打击敌人舰队。到了1937年11月,邓尼茨开始相信,大规模的通商破坏战(即“破交战”)是可行的,特别是对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他认为必须将德国海军的舰队形式从水面舰改成潜艇,战略是主张攻击于相对于战斗舰队安全许多的商船船队。他指出,英国本土所需的物资绝大多数都是仰赖于外海殖民地运回本土(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战略物资仰赖通商船队,打击它们能使英国迫于投降,他认为能以300艘的U艇VII型所组成的潜艇舰队在战争里打败英国。 邓尼茨回想起他在一次大战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想法,当时他以单艘的潜艇去袭击护航船队,此举是非常危险的;邓尼茨就以“多艘潜艇集结起来攻击船队”为核心概念,创立出“狼群战术”(狼群战术是英国的称法,德国是称作“集结战术”),以压倒性的力量打击船队,于是邓尼茨开始在海军中提倡建设潜艇舰队。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执行狼群战术,以德国有限的无线电能力十分困难。在两次大战期间,德国开发了特高频发射器,使得他们的无线电反干扰能力提升许多,而一战后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使得防窃密能力加强。邓尼茨还采用了威廉·马绍尔的想法,让潜艇处于非常接近水平面的位置和夜间发动攻击,此一策略使得潜艇的无法被声纳所侦测到。 卡尔·邓尼茨
当时很多人,包括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不赞同邓尼茨的想法。他和雷德尔不断争取海军内部的资金,也同时竞争希特勒的政治交友圈,特别是和赫尔曼·戈林。 由于战争海军的水面舰军力远低于英国皇家海军;雷德尔认为,只要和英国有战争,不久就会毁掉他的整只舰队,当听到宣战消息后,他说道:“现在,水面舰队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现出它们懂得如何英勇赴死。”。雷德尔对战争的希望全寄托在水面舰建造计划—Z计划中,这将大幅提升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力量,有效对抗皇家海军。然而Z计划直到计划里预定的1945年都未完成。相比之下,在邓尼茨新的战术中就没有如此不稳定的因素和繁杂的飞行人员训练计划。与和皇家海军比较起来相对弱势的德国水面舰队比较,一旦战争爆发,潜艇战必是德国海军唯一的选择。 1939年1月28日,邓尼茨晋升为海军准将和潜艇指挥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预计这场战争的爆发将在1945年,而不是1939年,战争海军对于战争的到来完全是措手不及。邓尼茨的U-潜艇部队只有57艘,其中许多是短航程型,只有22远洋型能越洋出击。在雷德尔和希特勒的要求下,以潜艇舰队直接和英国舰队交手。这些作战结果成败参半,勇敢号航空母舰(Courageous)、皇家橡树号战舰(Royal Oak)和巴勒姆号(Barham)被击沉,以及击伤纳尔逊号(Nelson)。这些战果代价是一些潜艇船只,削弱了原本就很少量的潜艇部队,让狼群战术的进展更为缓慢。之后,潜艇舰队又被派去和水面舰队一同执行破交战。
德国潜艇舰队指挥官
1939年10月1日,邓尼茨成为少将和潜艇指挥官(Befehlshaber der Unterseeboote),从1940年7月到10月,因为英国雷达和反潜设备的缺乏,对水下杀手的U艇无法反制,被击沉了149万吨的物资,这段时间德军称作“第一段欢乐时光”(First happy time);邓尼茨也因为领导潜艇表现优异而晋升海军中将,到了1941年,新交付的U艇VII型使得英国的战时经济有了重大影响。虽然商船的生产速度已加快,但德国拥有更优秀的鱼雷、U-潜艇和逐渐增加的通商破坏舰,这段时间里,英国的损失仍居高不下。 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对美国宣战,使大西洋海战的范围延伸到了美国东岸,邓尼茨立即策划击鼓行动(Paukenschlag)[9],让U-潜艇开始在美国东岸攻击船只。由于美国反潜作战准备不足,在战初即承受巨大损失,德军称作“第二段欢乐时光”(Second happy time)。 之后,至少有2次盟军成功打击了邓尼茨的潜艇部队,他对所有可能的原因进行调查,认为间谍和盟军成功截取和破解了德国海军的通讯(海军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不久,邓尼茨于1942年2月1日下令潜艇舰队使用改进版本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即“M4型”(拥有四旋转盘,盟军称它作“鲨鱼”),使得安全性提高许多(德国海军是唯一使用改良密码机的军队,其余的德国军队(德意志国防军),包括空军,仍继续使用三旋转盘的版本 )一时间这种变化造成盟军难以破译,邓尼茨也经常去参与潜艇部队的研究,经常一天和幕僚人员接触70次,讨论每天的行程、战略、燃料供应和其他各种细节。。截至1942年年底,由于U艇VII型的产量增加了,以至于邓尼茨终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潜艇群体攻击,以狼群战术使盟军的航运损失大幅上升,并有一段时间使英国的燃料和补给短缺。 到了1943年中旬,大西洋海战已不利于德国,但邓尼茨仍继续推动建造U-潜艇,并对它充满信心,进一步的研究潜艇技术,期望德国能一再的扭转局势,同时告知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盟军新式的雷达、海空协同的反潜机和护航航空母舰使得潜艇的损失还是不断增加。
海军总司令和海军元帅
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雷德尔辞职的原因主要是和希特勒对水面舰之间的争论,希特勒在巴伦支海海战的失败后,认为水面舰队不值得保留,要求拆毁所有舰队,雷德尔只好请辞,而邓尼茨则说服了希特勒保留舰队,但停止建造。它将水面舰舰队用以存在舰队,影响盟军的布署。自1943年中旬以来,邓尼茨的潜艇损失并没有随着他的晋升而减少。他的副手艾伯哈特·戈德(Eberhard Godt)接替他作为潜艇舰队总司令,也无力扭转局势,只能放弃狼群战术,而改以单艘巡弋的战术。
希特勒的继承人
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根据他最后的遗言,希特勒将赫尔曼·戈林和海因里希·希姆莱从纳粹党里开除、撤去它们所有权力,并任命邓尼茨为他的继承者,作为帝国联邦大总统(并非元首)和德意志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而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成为政府首脑和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德国陆军(因为没有执行希特勒“战到最后一人”的命令)、空军(空军总司令戈林和盟军私下谈和)和党卫军(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也和盟军私下接触,党卫军上将的费力克斯·史坦那(Felix Steiner)又不执行希特勒的攻击命令)都背叛了他,只有海军能信任。5月1日,戈培尔自杀,邓尼茨成为即将崩溃的第三帝国唯一代表,并试图组成新政府。邓尼茨在第三帝国东部即将被红军攻进时,拟定并实行了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汉尼拔行动(Operation Hannibal),抢救了200万平民与30万士兵至西方,并希望和西方达成单方面的停战,但遭到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拒绝。
弗伦斯堡政府
邓尼茨在第三帝国即将灭亡之际,于弗伦斯堡成立另一新政府,以取代纳粹党政权,企图与盟军谈和。由邓尼茨担任联邦大总统,值得注意的是,此职位与希特勒的帝国元首并不相同;什未林·冯·克罗西克(Schwerin von Krosigk)担任首相和内阁主席;希姆莱担任内务部长(于1945年5月6日被解职)。弗伦斯堡政府位于西方盟军的占领区附近,主要内阁人员也被英军所俘虏。5月7日,邓尼茨授权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里德(Hans-Georg von Friedeburg)、威廉·凯特尔和汉斯-尤根·史托普(Hans-Jürgen Stumpff)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晚年
邓尼茨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释放,之后他退休到西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一座村子定居,他在之后创作了2部作品,他的回忆录《10年和20天》(Zehn Jahre, Zwanzig Tage),该书于1958年在德国出版,隔年又有英文翻译版上市。“10年”指的是邓尼茨作为潜艇指挥官,“20天”则是他作为总统的日子;书中,邓尼茨将纳粹政权解释为是时代的产物,并且争辩说他不是一个政治家,因此不能在道义上负起纳粹政权的大部分罪行,他也批评专制制度是政府的根本缺陷,并指责专制制度是纳粹许多错误的根源。 邓尼茨的第二本书,《我风云变幻的一生》(Mein wechselvolles Leben),比较少人知道,内容叙述他1934年前的事,这本书是首次出版于1968年,在1998年出版新的版本,标题改作《我作为军人的一生》(Mein soldatisches Leben)。 与阿尔伯特·斯佩尔不同,邓尼茨完全不后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做的一切,因为他认为“没有人会尊敬放弃对国家的信念与责任者,无论是大或小的背叛。” 邓尼茨在批评希姆莱的和平谈判时写道: “通敌者应是备受鄙视的小人,任何国家的人、甚至是他的敌人都所不齿。每个国家都应该一致的谴责这种背叛行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它都是破坏国家的基础。” 邓尼茨的余生在奥姆勒恩(Aumühle)平淡的度过,直到1980年12月24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
与纳粹主义
尽管邓尼茨多次发表反对言论,邓尼茨仍被视为纳粹主义的支持者。几位海军军官还曾说他是“和希特勒与纳粹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一次,还听到他赞扬希特勒的“人性”。他也拒绝协助阿尔伯特·斯佩尔制止焦土政策,他说道:“和希特勒相比,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任何自认能做的比元首好的人皆是愚蠢的。” 根据几位反犹人士还指出,邓尼茨曾在1944年8月时说过:“我宁愿委曲求全,也不要看到我孙子在犹太人存在的肮脏环境下成长。”;对以上这些言论,邓尼茨皆予以否认,也对犹太人大屠杀一无所知
I. 让英军闻风丧胆的水下魔王邓尼茨,希特勒死前最信任的人
不得不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的确够强,虽然战争的结果德国都遭遇惨败,但是,却无人因此否认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几乎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的德国,不仅拥有赫赫有名的陆军,哪怕是德国最为不擅长的海军,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战功赫赫的名将,这其中,就包括发明了狼群战术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1891年,卡尔·邓尼茨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格吕瑙出生,邓尼茨的一生,以拥护法西斯和复仇主义为伟大志向,哪怕纳粹德国失败后依然不例外。虽然邓尼茨是德国纳粹的一份子,但是,他在战场上所展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能,让他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二战中德国海军的一代传奇。这个自幼聪慧的少年,究竟是如何加入法西斯阵营,又如何在战场上创建了如此多的传奇故事呢?
邓尼茨视察工作
1943年,邓尼茨的狼群战术对于英军彻底失效,光是在1943年的前半年,德国潜艇损失数量就达到了将近100艘,此后他每次出战,付出惨痛代价的几乎都是德军。 1945年4月,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纳粹已经穷途末路,他的身边仅剩下邓尼茨和戈培尔对他忠心耿耿。
因此,希特勒决定自杀以前,他将邓尼茨定为了自己的接班人。4月30日希特勒和新婚妻子自杀,戈培尔紧随希特勒之后自杀身亡,只剩下了邓尼茨一人,这个时候的他竟然还打算继续作战,维护法西斯主义。就在这一年的5月23日,他被英军逮捕,次年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可是对于法西斯主义中心耿耿的邓尼茨,至死都没有承认过自己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