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多少年没有降息了

英国多少年没有降息了

发布时间:2022-05-12 03:52:11

‘壹’ 8.4号,英国央行降息对英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又什么影响

英国央行降息可能能够缓解退欧带来的冲击。退欧给未来数年的经济前景带来不确定性,因为英国需与主要贸易伙伴重新确定贸易关系。如果英国央行真的降息,该措施应当会使英镑继续遭遇卖压,同时风险资产受到买盘支持。
众所周知,利率的升降,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加息意味着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回报率高,对英镑有利。若英国央行决定降息,那么将打压英镑,美元升值,进而打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等贵金属资产,反之金银则获得提振。
利息降低后,银行的存款会减少,贷款增加,从而刺激消费,从侧面增大内需,增加货币流通量,即减缓经济衰退。

如果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资本内流,汇率升值.当然这里也要考虑一国利率与别国利率的相对差异。一国利率变化对汇率的影响还可通过贸易项目发生作用.当该国利率提高时,意味着国内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提高,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同时也意味资金利用成本上升,国内投资需求也下降,这样,国内有效需求总水平下降会使出口扩大,进口缩减,从而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减少其外汇需求,使其货币汇率升值,贷款成本降低,且吸引外资,即曾加投资。反之亦然。

‘贰’ 英镑今后的走势

技术面分析:从交叉盘看,英镑在2005年兑日元从189.49升 212.78,欧元/英镑从0.7106下跌到0.6599,英镑/加元从2.4063下跌到1.9963,瑞朗/英镑从0.4346下跌至0.4644。总体而言,英镑兑欧元与日元均为走强。兑美元、加元与瑞朗均为走弱。兑加元下跌的根本原因是加元作为商品货币受到其它各个国家的追捧,即使美国都出于缓解自身的贸易赤字的压力而主动推高加元。从英镑/美元看,在2005年从1.9534下跌至1.7066下跌10.2%,从周线上看,英镑在2005年在一个下跌通道内运行,而从月线图看,又处于从2001年中开始到2004年10月的上升通道的回调周期,在那个上升通道中,英镑/美元从1.3693一直升到了1.9539。

从经济因素分析:在2005年英国11月份经常账赤字为69亿,比前值49亿英镑又有所提高,11月政府收支短差为91.3亿英镑,比预期的87亿英镑高,英国11月的房价出现了15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11月抵押贷款增长至16个月以来的最高点51亿英镑。英国的第三季度私人与公共制造业投资减少2.2%,服务业投资提高了1.2%,商业投资提高了0.3%,有了温和上升。但第三季度的贸易赤字比上季度的147亿扩大到169.86亿英镑,服务贸易盈余从50亿缩减至19亿,受此影响第三季度经常帐赤字扩大到102亿,占GDP的4.3%,是195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种种迹象表明,英国的经济总体状况是:工业与制造业产出与销售低迷,贸易与财政赤字家大,投资信心低迷,消费热情低落。

从利率因素分析:高油价提高了人们生活与企业运营的成本,但人们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上升,这会导致在支出方面会更谨慎,更谨慎的支出。这又跟拉动内需增强消费信心有了矛盾。英国经济的复苏更大程度上应该来自通过降息来拉动内需,增强消费信心,而不是将原本就不充虞的资金投向海外,并通过出口增长来创汇,正所谓自强不息。同时通过增加收入、降低利率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与市场消费的行为,并以此来拉动股市与债券的价格。

尽管继续降息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央行的保持货币政策的基础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但英国已经习惯于该利率政策,从1955年到现在的利息就没有低于3.5%,当2003年7月降息到3.5%之后,立刻又在11月开始了加息周期,并连续加息五次到达4.75%,平均每三个月加息一次,如果没有2005年7月的地铁爆炸等恐怖行动,恐怕也不会在2005年8月降息,而从那次降息到现在又有连续五个月保持现有的利率了。在2006年一月的工资谈判中将有更大的可能达到增加工资水平的结果。

政治因素:沙龙的病情对巴以乃至中东局势是一种危害,一旦出现巴勒斯坦跟以色列之间由沙龙所导致的争端升级,会给恐怖组织对和平社会反扑之机,而美国也会利用剿灭恐怖份子的复苏苗头而与伊朗关系恶化,一旦起了争端,虽然紧随美国的布莱尔即将卸任,英国很难做到不追随美国的思路。

顺便提一句,由于英镑在贸易加权方式计算的美元指数中,英镑占有11.9%,因此,美元在2006年度的下跌恐怕不会带来英镑的大幅增值。

‘叁’ 英国降息利多美元吗在欧债危机的情况下!欧元区降息利多欧元吗在欧债危机的情况下!

无论哪国降息,都是利空本国货币。比如欧元区和英国降息,那么欧元和英镑将纷纷贬值,这种情况是利好美元的(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只是现在欧元区及英国想要刺激消费)。这种状况下,美国为了使得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贬值(刺激出口和投资,增加就业),那么接下来就很有可能推出QE3(第三次量化宽松)。
本次利率决议,欧元区降息,英国没有降息,但是,英国央行同时公布了500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目的也是想让经济进行回暖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奥运会前夕,英国各工商会纷纷举行罢工来要求英国政府提高福利待遇)。

‘肆’ 英国201212月MPC宣布,官方银行利率和QE规模维持不变 ,是什么样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促使MPC做出这个决定。

央行为了做到公开透明一般都会在月初的政策会议后公布会议纪要……也就是说MPC会议在讨论神马。12月的会议纪要还要等到本月中旬公布。

不过大致可以猜测是什么。一般MPC都会列出以下理由:

1,奥运会刚刚结束,英国宏观经济环境尚可

2,英国央行FLS操作正在起效,央行认为这一操作对目前信贷市场的调节能力依然很高,所以没有必要通过降息继续放松信贷环境。

3,QE效果评估仍然在进行,经济学有个叫边际效益递减的东西,因为英国央行不知道继续扩大QE对经济是否会造成正面影响,所以要对QE进行评估。

4,这个原因英国央行不会说,因为英国央行行长金恩在明年中期要离任,所以现在央行主要是做交接事宜,而不是政策事宜

‘伍’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陆’ 英国经济怎么样呢

英国经济:年底有望走出谷底
自去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严重衰退,英国政府适时采取多种刺激措施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目前已出现一些积极迹象。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伊恩·斯图尔特认为,英国经济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并从明年开始有所增长,但整体经济复苏仍需较长一段时间。

60年来最严重衰退

英国是欧盟中受经济危机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的国家之一,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8年第四季度环比下降了1.6%,2009年的第一季度继续收缩1.9%,为30年来最大降幅,制造业与商业服务业的衰退均创历来最高。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今年4月份新增失业人数57100人,使失业人数升至220万人,创12年来最高水平。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指出,继去年流失2.8万个工作机会后,伦敦银行与保险业者今年可能裁员近2.9万人。英国房价和顶峰时期相比,也将近下跌28%。英国破产服务局宣布,英国第一季度申请个人破产人数上升到2.98万人,刷新该统计最高纪录。英国财政大臣达林早前表示,英国经济正遭遇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危机。

多项措施刺激经济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2008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一项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买入多家银行股份,为银行提供担保以缓解信贷紧缩。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间,英格兰银行连续6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0%降至0.5%,创英国央行自1694年创立以来新低。随后,又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年4月宣布将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向市场注资750亿英镑。5月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再向市场注入500亿英镑资金,使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规模扩大到1250亿英镑。

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英国政府提出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来恢复财政收支平衡,使得2009年英国政府公共部门借款为1750亿英镑,占GDP的12.4%,这份财政预算案为今后几年英国财政政策定下了基调。该预算案还预测2009年英国经济可能出现3.5%的负增长,而明年将有1.25%的增长。

尽管英国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但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金融市场利好消息不断,英国股市FTSE-100指数持续走高,整体市值有所增加;英镑对美元汇率涨至5个月来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就业指数都有上升迹象;英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上升,创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英国零售业协会的数据,自今年2月开始英国零售业销售额大幅回升;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的预测认为,虽然英国经济在2009年将萎缩4.3%,但在2010年则增长0.9%。

‘柒’ 请详细介绍一下92年的英镑危机

"《金融风暴》—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

《金融风暴》—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其矛盾

欧洲货币体系于1978年12月5日欧洲理事会决定创建,1979年3月13日正式成立,其实质是一个固定的可调整的汇率制度。它的运行机制有二个基本要素:一是货币蓝子——欧洲货币单位(ECU);二是格子体系——汇率制度。欧洲货币单位是当时欧共体12个成员国货币共同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各成员国货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是由他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决定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让成员国的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挂钩,然后再通过欧洲货币单位使成员国的货币确定双边固定汇率。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之为格子体系,或平价网。

欧洲货币单位确定的本身就孕育着一定的矛盾。欧共体成员国的实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变化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对各成员国货币的权数进行调整。虽规定每隔五年权数变动一次,但若未能及时发现实力的变化或者发现了未能及时发现实力的变化或者发现了未能及时调整,通过市场自发地进行调整就会使欧洲货币体系爆发危机。1992年9月中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生的一场自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当时德国经济实力因东西德统一而大大增强,尽管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用马克表示的份额不交,但由于马克对美元汇率升高,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相对份额也不断提高。因为欧洲货币单位是欧共体成员国商品劳务交往和资本流动的记帐单位,马克价值的变化或者说德国货币政策不仅能左右德国的宏观经济,而且对欧共体其它成员的宏观经济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加,他们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企业借款成本,让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增加产量,并刺激居民消费以振作经济。但当时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财政上出现了巨额赤字,政府担心由此引发通货膨胀,引起习惯于低通膨胀的德国人不满,爆发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通货膨胀率仅为3.5%的德国非但拒绝上次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这样,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这是92年欧洲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

对德国昨率提高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北欧的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到九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持续下跌。芬兰央行为维持比价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马克仍不泻不,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有限,在9月8日芬兰政府突然宣布芬兰马克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

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的脱钩成为这场货币危机的导火索

当时英法政府就深感问题的严重性而向德政府建议降低利率,但德国认为芬兰马克脱钩微不足道,拒绝了英法政府的建议,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在9月11日公开宣布,德国绝不会降低利率。货币市场的投机者获得这个消息后就把投机的目标肆无忌惮地转向不断坚挺的德国马克。9月12日,欧洲货币体系内一直是软货币的意大利里拉告急,汇率一路下挫,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里拉对马克汇率的最大下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意政府曾在7日和9日先后2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同时还向外汇市场抛售马克和法郎,但也未能使局外缓和。9月13日意政府不得不宣布里拉贬值,将其比价下调3.5%,而欧洲货币体系的另外10种货币将升值3.5%,这是自1987年1月12日以来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第一次调整。

到了此时,德国政府才出于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行而作出细微的让步,于9月14日正式宣布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由8.75%降到8.25%,这是德国五年来的第一次降息。德国的这一举运受到美英法的高赞赏,但为时过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上刮起。就在德国宣布降息的第二天,英镑汇率一路下跌,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冲破了三道防线达到1英镑等于2.78马克。英镑的狂跌使英国政府乱了阵脚,于16日清晨宣布提高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几小时后又宣布提高3个百分点,把利率由10%提高到15%。一天2次提高利率在英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英国作出这种反常之举的目的是要吸引国外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对英镑的需求以稳定英镑的汇率。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微妙的,一旦信心动摇,大势已成,汇率变动趋势就难以遏阻了。

英镑狂跌,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从1992年9月15日到16日,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英镑,但也无济于事。16日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又由前一天的1英镑等于2.78马克跌至1英镑等于2.64马克,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跌到1英镑等于1.738美元的最低水平。在一切机关用尽之后,9月16日晚上,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低利息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10%的水平。

意大利里拉在13日贬值之后,仅隔了3天又一次在外汇市场上处于危机,马克对里拉的比价再次超过了重新调整后的汇率下浮的界限,意政府为了挽救里拉下跌花了价值为40万亿里拉的外汇储备终未奏效,只好宣布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让其自由浮动。

欧共体财政官员召开了长达六小时的紧急会议后宣布同意英意两国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西班牙比赛塔贬值5%。从1987年1月到1992年9月,五年多时间内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只进行过一次调整,而在92年9月13日至16日,三天之内就进行了二次调整,可见这次欧洲货币危机的严重性。

直到1992年9月20,法国公民投票通过了其中心思想是把在文化政治上仍有很大差别的国家建立成一个近似欧洲合众国的政治实体,其成员国不仅要使用同一种货币,而且还得奉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马斯特赫条约》,才使欧洲货币风暴暂时平息下来,英镑、里拉趋向贬值后的均衡的状态。

欧洲货币危机的教训

这场货币危机有不少深刻的教训,仅就确保香港金融市场稳定而言,也有重要的启示,这就是要加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西欧金融九月风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高利率。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当然,这场危机的过错不能全部归罪于德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世界正在朝着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现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所谓政策协调就是要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共同的调整,对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联合的干预,以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即一国所采取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运行。由此,各国采取协调的经济政策就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各行其是,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阅读全文

与英国多少年没有降息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出口印尼中华多少钱一条 浏览:123
为什么意大利登山靴出名 浏览:390
中国移动Edge什么意思 浏览:180
意大利什么车销量好 浏览:173
美国用什么导弹炸死伊朗将军 浏览:831
越南降真香有什么特点 浏览:907
越南头顿的河叫什么 浏览:609
葡萄牙在印度什么地方 浏览:179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哪个城市举办 浏览:816
意大利买哪些车便宜 浏览:208
英国正规军有多少人 浏览:482
哪里有越南榴莲苗买 浏览:526
中国进口猪产品有哪些 浏览:794
印尼出国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212
印尼巴士飞机怎么起飞 浏览:467
印尼白刺参是什么 浏览:914
英国留学可以办什么银行卡 浏览:255
意大利文图拉最后怎么样了 浏览:674
中国去伊朗开车怎么去 浏览:763
印度卖的烟酒怎么清洗 浏览: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