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央行地处哪里
英国央行就是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大楼位于伦敦市的Threadneedle(针线)大街,因此它有时候又被人称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或者“老妇人”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
2. 英国的中央银行是私人银行吗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它负责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简称MPC),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最初的任务是充当英格兰政府的银行,这个任务至今仍然有效。英格兰银行大楼位于伦敦市的Threadneedle(针线)大街,因此它有时候又被人称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或者“老妇人”。英格兰银行的现任行长是Mervyn King,他是于2003年6月30日接替了前行长Edward George爵士的岗位的。
英国的中央银行。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为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1694年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到1833年英格兰银行取得钞票无限法偿的资格。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其他已取得发行权的银行的发行定额也规定下来。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担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在经济繁荣之时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则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随着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因应实际需要,英格兰银行形成了有伸缩性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1933年7月设立“外汇平准帐户”代理国库。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仍为中央银行,并隶属财政部,掌握国库、贴现公司、银行及其余的私人客户的帐户,承担政府债务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英格兰银行总行设于伦敦,职能机构分政策和市场、金融结构和监督、业务和服务三个部分,设15个局(部)。同时英格兰银行还在伯明翰、布里斯托、利兹、利物浦、曼彻斯特、南安普顿、纽卡斯尔及伦敦法院区设有8个分行。
英格兰银行享有在英格兰、威尔士发钞的特权,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由一般商业银行发钞,但以英格兰发行的钞票作准备;作为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作为票据的结算银行,对英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作为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稳定英镑币值及代表政府参加一切国际性财政金融机构。因此,英格兰银行具有典型的中央银行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特点。
英格兰银行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及16名理事组成,是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至少每周开会一次。正副总裁任期5年,理事为4年,轮流离任,每年2月底离任4人。理事会选举若干常任理事主持业务。理事会下设五个特别委员会:常任委员会、稽核委员会、人事和国库委员会以及银行券印刷委员会。理事必须是英国国民,65岁以下,但下院议员、政府工作人员不得担任。
3. 什么原因使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中演化而来
一、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银行业迅速发展,表现为股份制银行的数量逐步增多,而私人银行的实力不足及管理方式的落后,使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小银行的破产倒闭以及带来的各种信用纠纷,使银行体系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银行券发行问题。
在银行初创时期,各家银行均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利,但由于各家银行的规模、业务范围,盈利能力等不同,会使不同银行券在流通范围和被接受程度上有差别,有些银行经营不慎,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从容兑现,甚至会遭受同业竞争者的恶意挤兑。因此,客观上要求有一家实力雄厚的、具有权威的银行来发行一种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
2、 票据交换与清算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各银行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化,不同银行之间的清算存在困难和矛盾,继而影响到银行的业务扩张,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的清算中心。
3、 最后贷款人问题。
一般的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时,虽然也考虑到了自身的支付能力,留了一部分准备金,但当一家银行真的遇到支付困难时,自己的准备金也难以使之度过难关,而从其他银行拆借资金也只能解决临时困难,若遇到大的危机,银行则无能为力。这在客观上需要一家权威机构,适当地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当个别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能给予有力的贷款支持,充当“最后贷款人”。
4、 政府融资问题。
政府职能的强化导致了政府支出的增加,使政府融资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与多家银行建立融资关系,有诸多不便,由政府设立或指定一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可以方便其融资。这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一个原因。
5、 金融监管问题。
银行业的发展使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证银行和金融业的有序竞争,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减少金融运行的风险,也需要一个由政府指定或组织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金融活动加以监管。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1、 从既有的商业银行中逐步演变而中产生。如瑞典的里克斯银行,英国的英格兰银行。
2、 目的明确地直接创设。以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为代表。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有三个阶段:
1、 初创时期(17世纪中叶至1843年)
此时期的中央银行尚未完全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的职能尚不完备,中央银行多属于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政府合股。
2、 逐步完善时期(1844年至 20世纪30年代)
这时期以英格兰银行为典范,中央银行逐步确立了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地位。尤其是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许多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非常混乱,1920年布鲁塞尔 国际金融会议决定,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都应尽快成立中央银行,由此掀起了建立中央银行的高潮,中央银行制度也得到发展与完善。
3、 进一步加强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加强,中央银行成为推行政策,干预经济的重要力量。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实行了国有化。从目前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各国的中央银行都成为维护国家经济运行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的职能机构。
4. 英格兰银行建立之初就是私有的吗
是私有的。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英国的中央银行,最初的任务是充当英格兰政府的银行,这个任务至今仍然有效。英格兰银行大楼位于伦敦市的Threadneedle(针线)大街,因此它有时候又被人称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或者“老妇人”。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一直充当英格兰政府的银行,对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其职能机构分政策和市场、金融结构和监督、业务和服务。
5. 英格兰银行(第一家中央银行)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
英格兰银行也是股份制银行,一开始私有的,后来才由私到公,执行央行的职能。
6. 英国的中央银行叫什么名字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它通过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简称MPC)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69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
7. 英国中央银行的职能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它负责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简称MPC),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最初的任务是充当英格兰政府的银行,这个任务至今仍然有效。英格兰银行大楼位于伦敦市的Threadneedle(针线)大街,因此它有时候又被人称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或者“老妇人”。英格兰银行的现任行长是Mervyn King,他是于2003年6月30日接替了前行长Edward George爵士的岗位的。
英国的中央银行。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为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1694年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到1833年英格兰银行取得钞票无限法偿的资格。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其他已取得发行权的银行的发行定额也规定下来。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担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在经济繁荣之时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则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随着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因应实际需要,英格兰银行形成了有伸缩性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1933年7月设立“外汇平准帐户”代理国库。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仍为中央银行,并隶属财政部,掌握国库、贴现公司、银行及其余的私人客户的帐户,承担政府债务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英格兰银行总行设于伦敦,职能机构分政策和市场、金融结构和监督、业务和服务三个部分,设15个局(部)。同时英格兰银行还在伯明翰、布里斯托、利兹、利物浦、曼彻斯特、南安普顿、纽卡斯尔及伦敦法院区设有8个分行。
英格兰银行享有在英格兰、威尔士发钞的特权,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由一般商业银行发钞,但以英格兰发行的钞票作准备;作为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作为票据的结算银行,对英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作为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稳定英镑币值及代表政府参加一切国际性财政金融机构。因此,英格兰银行具有典型的中央银行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特点。
英格兰银行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及16名理事组成,是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至少每周开会一次。正副总裁任期5年,理事为4年,轮流离任,每年2月底离任4人。理事会选举若干常任理事主持业务。理事会下设五个特别委员会:常任委员会、稽核委员会、人事和国库委员会以及银行券印刷委员会。理事必须是英国国民,65岁以下,但下院议员、政府工作人员不得担任。
8. 中央银行的产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但它并不是在达到上述条件之后就产生了,而是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是初创阶段,大致从17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一些国家为了解决金融系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建立中央银行进行了尝试。
最早出现的是瑞典银行,它最开始是一家私人银行,后来才获得了货币的独立发行权,正式成为国家银行。
建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也是在1844年通过英国政府颁布的《比尔条例》才确定了其拥有独立发行银行券的权力。
由于在几次经济危机中,英格兰银行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也被人们称为“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
这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都设立了属于自己的中央银行,比如法兰西银行、荷兰银行、西班牙银行等。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则是在各种利益角逐和不断尝试后于1913年成立的。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大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洗礼,金融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意识到必须建立中央银行对金融业进行协调和监管才能恢复国家经济。
1920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明确指出:凡是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该尽早建立,以稳定国家在混乱中的经济局面,已建立了中央银行的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银行的地位,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
于是,这一时期有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银行。
第三个阶段是完善阶段,时间大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
这一时期,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和金融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凸显,为稳定货币,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利益,国家必须出面进行干预,必须采取措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开始了国有化进程,比如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就先后收归国有。
而另外一些国家则通过立法来明确中央银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权力,比如美国于1946年通过《充分就业法》确定了中央银行的职责是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货币等,从宏观角度调控国家经济。
从中央银行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部分中央银行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发行货币、统一管理和协调金融机构等权力和职能的中央银行,对国家的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比较典型的是英国的英格兰银行。
二是直接由政府创立中央银行,从创设之初就有了中央银行的权力和职能,比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
9. 英国央行的职能有哪些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它负责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简称MPC),对英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最初的任务是充当英格兰政府的银行,这个任务至今仍然有效。英格兰银行大楼位于伦敦市的Threadneedle(针线)大街,因此它有时候又被人称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或者“老妇人”。英格兰银行的现任行长是Mervyn King,他是于2003年6月30日接替了前行长Edward George爵士的岗位的。
英国的中央银行。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为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1694年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到1833年英格兰银行取得钞票无限法偿的资格。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其他已取得发行权的银行的发行定额也规定下来。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担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在经济繁荣之时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则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随着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因应实际需要,英格兰银行形成了有伸缩性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1933年7月设立“外汇平准帐户”代理国库。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仍为中央银行,并隶属财政部,掌握国库、贴现公司、银行及其余的私人客户的帐户,承担政府债务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英格兰银行总行设于伦敦,职能机构分政策和市场、金融结构和监督、业务和服务三个部分,设15个局(部)。同时英格兰银行还在伯明翰、布里斯托、利兹、利物浦、曼彻斯特、南安普顿、纽卡斯尔及伦敦法院区设有8个分行。
英格兰银行享有在英格兰、威尔士发钞的特权,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由一般商业银行发钞,但以英格兰发行的钞票作准备;作为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作为票据的结算银行,对英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作为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稳定英镑币值及代表政府参加一切国际性财政金融机构。因此,英格兰银行具有典型的中央银行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特点。
英格兰银行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及16名理事组成,是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至少每周开会一次。正副总裁任期5年,理事为4年,轮流离任,每年2月底离任4人。理事会选举若干常任理事主持业务。理事会下设五个特别委员会:常任委员会、稽核委员会、人事和国库委员会以及银行券印刷委员会。理事必须是英国国民,65岁以下,但下院议员、政府工作人员不得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