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真人真事的吗
查令十字路84号为作者海莲.汉芙(Helene Hanff)于1970年出版的一本书籍。
作者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
页数
108页
出版时间
1970年
,书中集结了二十馀年来,作者本人与英国伦敦的一名古书销售商法兰克.铎尔(Frank Doel)之间的书信纪录,而法兰克.铎尔先生所经营的马克与柯恩书店的地址,正是查令十字街84号。作者曾在书信中多次表示将到英国旅行,并且造访该书店。然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未能成行。时过境迁,书店最终关门停业,而法兰克和其他一些员工也相继去世。汉芙最终于1973年在出版商的赞助下拜访了远隔重洋的查令十字路84号,此行一个月的日记随后集结成册,出版了《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一书。
❷ 查令十字街84号在哪
英国
❸ 《查令十字街84号》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查令十字街84号》可谓是史上最遗憾的爱情和友谊之间的故事了。故事的主人公海莲·汉芙出生在美国费城,与一位远在天边的英国伦敦的一位书店经理弗兰克长达20年的交书时光。之间他们建立比友情更友好,相当于家人一样的角色。当海莲准备好一切飞往伦敦去见弗兰克的时候,海莲收到一封来信,弗兰克已与一个多月前去世。听到这个消息的海莲伤心无处寄托,便写信给远在英国的朋友,"书店还在那,如若你们恰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欠他量多……"《查令十字街84号》是我见过两人最遗憾的人物了。中间他们建立了无可厚发的情感,海莲认识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所有人员,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物资,他们帮海莲找旧书籍。还认识了弗兰克的妻子,孩子,弗兰克把所有的人介绍给海莲。最后遗憾遗憾相见。
❹ 英国真的有查令街十字路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小说下载:http://www.391k.com/azsoft/161183.html
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
❺ 弗兰克为什么不去找海莲
在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中,弗兰克不去找海莲的原因是两人没有爱情了。
该片讲述了一个热爱阅读旧书的纽约作家海莲·汉芙,和英国书店主管弗兰克,透过书信展开数十年的订书、买书历程,以及心灵与情感的交流的故事。
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安妮·班克罗夫特饰)在1969年1月终于实现了她20年未了的心愿:坐飞机到英国旅行,她前往的地方是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住在纽约,她酷爱英国文学,但20年前,年轻的她却收入有限,无法大量购买书籍,只好反复阅读手上的几本经典着作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偶然地,她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家英国旧书店登的广告,里面有她踏遍纽约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的书。于是她设法和书店的老板弗兰克取得了联系,并保持了书信往来。
❻ 想看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于1987年2月13日推出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小说,由大卫·休·琼斯执导,安妮·班克罗夫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个热爱阅读旧书的纽约作家海莲·汉芙,和英国书店主管弗兰克,透过书信展开数十年的订书、买书历程,以及心灵与情感的交流的故事。
❼ 查令十字街84号的介绍
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的书缘情缘。 它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它,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还有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
❽ 查令十字街84号的内容简介
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后来被海伦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时代的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旧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❾ 查令十字街84号的成就与影响
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❿ 查令十字街84号 介绍
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之间的书缘情缘。
它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它,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着、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此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有趣的是,此书译者便是台湾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他在未得知此书的版权购买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书中所选的资深书评人张立宪的文章中点到书中十分动人的元素:“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