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陆现在单亲家庭的有多少人
单亲家庭的出现并非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西欧国家和美国早在七十年代就出现了单亲家庭所占比例增长的现象(Cockbum andHeclo, 1974年),尽管在增长时间、比率、总体水平、离婚与配偶死亡和未婚单身父(母)的比例等方面各国情况各有差异。由于美国有比较高的离婚率,因而其单亲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例就大于英国。1981年,英国有6%的16岁以下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1981年人口普查数据);而70年代后期,美国则有19%的18岁以下的孩子生活于单亲家庭之中。和英国的情形一样,美国多数单亲家庭的家长是妇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每10个生活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约有9个是生活在单身母亲家庭中的。大致说来,有2/3的孩子生活在单身母亲家庭中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的分居或离异,有15%是由于母亲未婚,而10%是由于父亲的死亡(所有这些数据都来源于莱维顿与贝勒斯的论述, 1981年)。而到了90年代,美国的单亲家庭又有了新的发展。1991年美国人口调查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 1991年美国有239万已婚者,其中有116万离婚,因此离婚率为50%。这也就是说,在美国每两对夫妇中就有一对离婚,美国家庭制度方面的一个显着特征是非婚出生率提高,单亲家庭增多。1960年,只有5%的婴孩属非婚出生。1976年,美国总统卡特指出每8个美国孩子中就有一个是非婚所生。而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每年出生的婴孩中有1/4的孩子是非婚母亲所生。这一比例是30年前的5倍。到1991年,这一比例又提高到29. 5% (Benson)。在非婚出生率提高的同时,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据统计, 1993年美国有109万单身父母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的1/3。在这109万单身父母家庭中,将近90%是单身母亲家庭。中国单亲家庭的发展趋势也愈演愈烈。纵观近30年来我国婚姻与家庭的变化,我们看到,我国的离婚率也呈逐步缓慢上升的趋势。据我国民政部婚姻登记处1993年的统计,在当年已婚的912万夫妇中只有91万对夫妇离婚,离婚率仅为9. 9%。两年后, 1995年的统计又表明:在中国每千人中有154人离婚。这也就是说, 1995年我国的离婚率已从1993年的9. 9%上升到15. 4%。两年中上升了将近6个百分点。而在30年前我国的离婚率只有1%左右。随着离婚率的逐步上升,非婚出生和单亲家庭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一个数据,以沈阳市129中学一个班为例,在籍学生46人,其中离异家庭子女15人(不含尚未公开父母离异关系的学生人数),占班级学生总数的35%。这一数据令我们瞠目结舌。可见单亲家庭问题在我国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⑵ 英国当今社会问题及根源是什么
1、Single parent families, bus fare hikes and civil partnerships are among the markers of Britain's changing society. The government's Social Trends Report 2007 is the latest snapshot of life in the UK - and has revealed some surprising findings.
单亲家庭增多、公交费提价和同性同居的现象成为目前英国最显着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近日公布的《2007社会趋势报告》展现了英国人最新的生活状态,其中揭示的一些现象挺让人震惊。
2、The report found nearly a quarter of all British children now live i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The finding is also marked by race - in black Caribbean families 48% of children live with one parent compared to 10% of children raised in Indian families.
调查报告发现,目前,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英国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一问题带有种族性,如来自加勒比海岸的黑人移民儿童中有48%的人生活在单亲家庭里,而来自印度的移民儿童只有10%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3、As the number of single parent families increases, so does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In spring 2006 there were 24.2 million households in Great Britain, an increase of 30% since 1971.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increased by only 8%.
在单亲家庭增多的同时,英国家庭的总数也在增加。2006年春天,英国共有2420万户家庭,比1971年增加了30%,而这段时间,英国的人口数仅增加了8%。
4、More households mean more waste - but at least Britons are getting better at recycling. There was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household waste collected for recycling or composting in England between 1996/97 and 2004/05.
增加的家庭数就意味着生活垃圾的增多,但是英国人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在增强。在1996/97年至2004/05年期间,英国循环利用或转化为肥料的垃圾为以前的3倍。
5、With more people living alone, the demand for smaller properties is higher than ever. The proportion of newly-built homes with two bedrooms rose from 25% to 42% in England between 2001/02 and 2005/06, replacing homes with 4 or more bedrooms a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new build.
随着单身生活者增多,小户型住房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2001/02年至2005/06年期间,一室两厅的房源需求率从20%增长到42%。这些小户型住房代替有4间以上卧室的大房子成为新的热销房源。
6、Children from poorer households are shown to be suffering from an increased risk of mental illness. Eighteen per cent of boys and 13% of girls aged 5 to 16 in Great Britain, living in households with a gross weekly income of under £100, have a mental disorder.
调查显示,贫困家庭的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情况增加。英国5岁至16岁的少年儿童中,在每周总收入低于100英镑的家庭中,8%的男孩和13%的女孩患有心理疾病。
7、Ethnic background continues to be a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ffluence of a family. Some 86% of children in Pakistani/Bangladeshi households in the UK were in the bottom 40% of households ranked by disposable income compared with 49% of all children.
家庭种族背景仍然是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关键因素。生活在英国的86%的巴基斯坦或孟加拉移民儿童的家庭收入低。
8、Britain's kids are safer on the roads, the report found. The UK road accident death rate for children aged 14 or under, at 1.3 per 100,000 population, was one of the lowest in Europe. Luxembourg had the lowest recorded rate, at less than 0.1 per 100,000 population, while Poland had the highest at 3.6 per 100,000 population.
调查发现,英国孩子在马路上玩耍时较为安全。14岁以下的英国少年儿童的车祸死亡率为百万分之十三,这在欧洲国家中较低。
9、Our kids are also more connected than ever. Around 50% of eight to 11-year-olds have their own mobile phones, the report says.
孩子们相互间联系比以往更方便了。8岁至11岁的孩子中有大约一半的人拥有自己的手机。
10、There were 15,700 same-* civil partnerships formed in the UK between December 2005 and September 2006. Of these, 93% were in England and Wales, 6% were in Scotland and 1% were in Northern Ireland.
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英国统计到的同性同居者共有1.57万对。其中,93%的人生活在英格兰和威尔士,6%的人在苏格兰,1%的人在北爱尔兰。
11、An astonishing price hike of 168% hit bus and coach fares between 1997 and 2006 in the UK.
1997年至2006年,英国公交车费上涨了168%。
12、The Social Trends Report also found that Britain has never been a more attractive holiday destination. Thirty million overseas residents visited the UK in twelve months - a new high. The last peak was in 1998 with 25.7 million visitors.
《2007社会趋势报告》还指出,英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外国游客的关注。2006年,英国迎来3000万外国游客,创历史新高。上一个旅游高峰期为1998年,共迎来2570万游客。
13、Prices may be rising, but savvy shoppers are finding bargains on the net.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2006, 42% of alts aged 16 and over in Great Britain purchased something online in the 12 months before interview.
物价上涨并没有影响英国人的购物热情,许多人更是开始了在网上的购物生活。2006年1月至4月,英国16岁以上的人群中,42%的人经历了网上购物。
14、In poorer familie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disposable income to bid away on eBay. UK households in the bottom fifth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re spending 19% of their income on basic essentials of housing, fuel and power, compared with 7% spent by households with an income in the top fifth.
然而,低收入家庭可不能随便在网上购物。调查显示,家庭可支配收入排在倒数第5位的英国家庭需用19%的收入来支付住房、暖气和电等生活必需品,而家庭可支配收入排在正数第5位的英国家庭在这方些方面的开支仅为收入的7%。
15、Britons are living longer than ever - but we're spending more time ill.The expected number of years spent in poor health in Great Britain rose from 6.4 to 8.8 for men between 1981 and 2002, and from 10.1 to 10.6 for women.
英国人的寿命比以往更长,但生病的时间也更多。1981年至2001年间统计的数据表明,英国男性生病的时间由原来的6.4年上升到8.8年,女性由10.1年上升到10.6年。
伦敦消息:《卫报》:引述一位知名的政府健康专家的话说,情绪低落、焦虑和其它形式的精神疾病已超过失业,成为英国最大的社会问题。
伦敦经济学院名誉教授莱亚德爵士说,15%的英国人受到情绪低落或焦虑的折磨。从经济费用的角度来看,英国因此损失的生产力高达170亿英镑,约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
根源:英国资本主义的弊端,社会压力以及国家政策
⑶ 单亲家庭怎么教育子女
家里非常穷,爸爸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合适的工作,所以家里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我做。我知道家里处境的艰难,要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我必须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可是无论我怎么用功,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烦恼把我紧紧裹住,我想挣脱却无济于事。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我都得不到一丝快乐。在家里,每当我让父亲给我点钱时,父亲总是数落我的不是,说我这不对,那不对,说我不知道节约用钱,骂得我狗血喷头,还说我就这点出息!这时我的心凉凉的,感到落寞又无所适从,没有方向,没有出口……我经常会恨这个世界,恨离我们而去的妈妈,也恨暴躁无能的父亲,但我知道我不应该恨父亲,他也不容易,再说毕竟只有父亲和我相依为命,所以我办什么事都尽量为他着想,当然,父亲并不知道。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默默地去努力,但却仍然是个差等生。我并不害怕别人瞧不起我,我怕不能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这封充满压抑与忧郁意味的信,让我感觉沉重,沉重的不是他父母离婚这件事本身,而是由此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在现代社会, 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每年大约有150万对夫妻离婚。“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夫妻不和,离婚并没有错,错的是不应该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们不难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全面的爱而变得孤独自闭,胆小畏缩,生活在压抑的情绪中不能释放;也有的孩子因生活在父母双方的仇恨和谩骂中而变得性格暴躁,悲观厌世,由此发展成为问题少年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而对爱情和婚姻产生恐惧,进而对整个人生产生怀疑,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中,从而不幸福。 所以父母要爱护自己的婚姻,非离婚不可时也要想办法努力把这种伤害降到最低。不同层面的孩子对父母离婚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1.婴幼儿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还不太会说话,但他们的心理还是非常敏感的,能觉察到周围人和环境的改变。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大人的生活作息尽量不要有大的变动。如果非改变不可,也要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适应,尽量避免大变动给他们带来困扰。2.幼儿园时期 这时是孩子最无法接受父母离异的年龄,所以他们受到的伤害也最大。首先,他们此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用想象来安慰自己;另外,他们还不够成熟到有能力驾驭自己焦虑、恐惧的情绪。尤其是当继母或继父或新的兄弟姐妹闯入家里时,他们更感到恐惧和担忧,唯恐失去大人的爱,这时大人要反复地告诉他,你永远是他的爸爸或妈妈,你会永远爱他。这时让他们有安全感,体会到温暖和爱是非常重要的。4.中学阶段 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够明白事物的变化是正常的,但他们还是无法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亲情的不完整,加上青春期的焦虑与困惑,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进而怨恨、仇视父母,恨他们怎么自私地抛弃了自己。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最好齐心合力,制定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忌相互埋怨,给孩子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 据国外的心理学家统计,3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出自单亲家庭,54%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出自单亲家庭,比如:林肯、丘吉尔、克林顿……可见, 单亲家庭的孩子 首先,单亲家庭中,大人要加倍地为生计奔波,往往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被迫要独立去面对许多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他们独立性格的养成,而独立性是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次,单亲家庭一般都不太富有,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压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他们更成熟,更有责任感。 再次,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很早就从生活中体验到挫折和失败,所以更加坚韧、坚强,也能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也更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这种品质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对于单亲家庭,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单亲家庭既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在欧美,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幸福、很成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传统是容易给一个事物下定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思维定式,认定了单亲就是不幸的,单亲的孩子肯定会出问题。由于这种思维,本来可以健康成长的孩子都变得不正常了。实际上,无论是单亲的孩子,还是正常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待和看待。建立现代的观念,走出思维的误区很重要。 夫妻离婚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孩子是无辜的,所以无论你有多仇恨对方,也要压制怨恨,与对方制定一个共同教育孩子的原则。不要让孩子去仇视另一方,更不要断绝孩子与另一方的交往,孩子是否会受伤的关键在于父母婚后是否能以友善、谅解的态度共同爱孩子。所以,父母可以达成协议,允许孩子与另一方相聚,比如要求对方每周陪孩子一天,带孩子去看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等,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爱。同时要尽量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面貌,这对孩子的精神状态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2.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 许多家长害怕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创伤,用谎言的方式欺骗孩子,隐瞒离婚事实。实际上,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早晚会知道,再说孩子的心理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坦白告诉他比隐瞒更好。法律上也有规定,他们有权利知道父母离婚的事实,也有权利表达个人看法和做出自己的选择。父母离婚后,孩子有权利选择由哪一方抚养。不可否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告诉孩子时尽量平静客观一些,不要带上个人情绪。 父母离婚了,哪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平静地接受,他们可能会伤心难过、失落焦虑。父亲或母亲必须对孩子加倍地关心体贴,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情感上,尽可能抽出时间陪着孩子,与孩子交流谈心,也可以安排一次旅游,带孩子去散散心。要让孩子了解人世间有许多种爱,有父母孩子之间的爱,有夫妻伴侣之间的爱,有师生朋友之间的爱,而你对他的爱不会因为夫妻分离而改变,爸爸、妈妈是永远爱你的,父母的爱和以前没有区别。同时强调,离婚是大人之间的事,与孩子没有关系,并不是他的错,他不必自责。有空可以给孩子讲讲林肯等单亲却成才的故事,让孩子知道,父母离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们照样可以健康成长。3.给孩子耐心、持续的关怀 许多父母因为离婚而心灰意冷,并期待孩子变得比以前懂事一点,独立一点。但实际上,孩子毕竟比我们脆弱,我们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适应,如果太急于求成,给孩子太大压力,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父母必须等待孩子成长。不管工作多忙,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关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到关怀和安慰。如果孩子情绪不稳发脾气,就让他们尽情发泄,因为这样有利于缓解压力,当孩子平静时,再与他交流讨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让孩子生活在双性化的环境里 在人们的观念里,认为单亲孩子可怜,其家长也为了给予孩子爱的补偿,对孩子百般宠爱。事实上,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离异而马上成为问题孩子,倒是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变了形。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离异后,不宜让孩子生活在性别缺失的环境里。当父母不能及时地再婚时,可以采取代理角色的办法,选择异性亲戚或异性老师,孩子可通过这些方式补偿情感中的性别缺失。5.不要怨恨对方 有的家长离婚后,在孩子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前夫或前妻,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说:“你爸爸抛下我们,跟一个狐狸精跑了”之类的话。大人之间相互仇恨谩骂,甚至限制孩子与另一方见面,殊不知,这样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仇恨的火种,让他对恋爱与婚姻产生怀疑与恐惧,进而影响他一生的幸福。6.不要给孩子施压 离婚对大人也是个不小的打击,大人也需要一段时间去疗伤,但切忌把子女当成唯一的希望,这会使孩子压力重重。不要对孩子说“以后我就全靠你了,你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由于承受不了压力而烦躁恐慌。聪明的父母应该平静地看待离婚,给孩子一个轻松正常的环境,让孩子正常地过日子。7.取得老师帮助 单亲的孩子,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所以,父母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取得老师的帮助,让老师给孩子特别关照,并注意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建议老师为孩子的隐私保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在这方面应该责无旁贷。8.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情感的需求更强烈,更需要人爱,所以发生早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应及时对孩子的情感进行疏导。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本性教育的书,放在孩子能发现的地方。对孩子与同学的交往,给予科学积极地引导,让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地交往。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照样可以成长为健康成功的人,不必自卑,也不必自怜。对于事例中的男孩我给出以下两条建议: 首先,正确看待困难、挫折,“化悲痛为力量”,用困境激励自己,迎难而上,培养各方面能力。 其次,寻找多个人生支点。如果交不到好朋友,就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比如某一类运动。 另外,正确对待与父亲的关系。与父亲产生冲突时,直接说出你的想法,不要和父亲吵。告诉他,你很难受,很不快乐,这样父亲才可能理解你。
⑷ 为什么现在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太好,现在的人不成熟的也多,自私不考虑后果的人更加多。现在有很多人根本不懂得珍惜,只要他高兴想作什么就作什么,也不管这会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如果每个人作事情之前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周围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新单亲家庭了
⑸ 为何在18、19世纪的英国,大龄剩女会那么多
一、男女比例失调
在18世纪下叶,因为英国带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所以当时的英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并且英国的工业发展在这一时期非常快速,同时还带动了人口的增长。只不过英国当时的人口在男女比例上严重的失调,再加上当时的英国男性很多都选择移民,因此为了维持平衡,当时的英国鼓励外来人员移民英国,特别是男性。
三、已婚妇女的权益无法保障
对于英国的男性来说,因为男性的严重不足,所以导致当时的英国男性有很强烈的功利心。并且当时的女性因为没有工作,所以在婚后会受到丈夫的压迫以及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并且当时的英国还颁布了法令,认为女性在结婚后,是没有独立和自主权的,因此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自身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同时还要依附于自己的丈夫,这对于女性来说,付出的所有劳动都是归于丈夫的。
而且在当时的英国来说,如果女性想要和自己的丈夫离婚的话,那么就必须抓到自己丈夫和人通奸的证明,这样才可以和自己的丈夫离婚。
⑹ 为什么英国有很多丁克家族
这问题问地好!首先你要明白为什么说英国是绅士国了。你要知道西方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男人不为传宗接代的目的而与女人相爱才是真爱,或者说是真正的好男人!我在英国念过书,感触很深。
⑺ 英国人对单亲家庭的看法
当前,逐年扩大的单亲家庭队伍已成为英国最显着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英国单亲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 8倍,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16,而到1993年则占27%,1995年占30%。2005年有190万单亲家长抚养着310万名儿童,在单亲家长中,父亲占了9%而母亲占了86%。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英国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如此众多的单亲家庭不仅是英国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许多社会悲剧的发源地。
从2005年的统计可知,作为英国单亲家庭主力的单亲母亲家庭占了总数9成以上。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单亲母亲家庭且呈逐渐增加态势呢?这是一个很复杂也难以回答清楚的问题。
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英国对单亲家庭的福利政策是促使其数量持续上升的主因。在英国,单亲家庭可享受免费住房,日常生活补助,政府的减免税费等。
政府提供的住房根据孩子的性别和数量区别对待。若母亲带一男孩,则获住两卧公寓一套;若孩子是一男一女,则能住3卧公寓。去年笔者从报纸上读得一则消息,一阿富汗籍妇女以难民身份留居英国,她和7个18岁以下的孩子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有7间卧室、4个洗澡间的大别墅,一家人兴奋地惊呼如同中了100万英镑的大奖。
政府提供的日常生活补贴也很可观。抚养一个或数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若年龄在14岁以下,其单亲母亲无需外出工作。除了有衣穿、有饭吃,还有可能有车开、养数条狗、外出旅游等。另外,孩子的午餐费、校服费、随校旅游费等全部免除。来自英国政策研究中心的计算显示,有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十年内平均花费政府的钱从7万1千镑到15万4千镑不等。
单亲家庭可享受的减免税、费数量巨大。据统计,一户有两个孩子的双亲家庭,每周每人的平均收入为460镑和2 50镑,这个家庭十年里缴税超过76,000镑。一旦他们分开,便坐享地方政府的税务补贴。在收入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十年内他们只需交纳4,000镑的税。可见,上述家庭由一个双亲家庭变为一个单亲家庭和一个单身家庭后,政府十年内不仅少入库72,000镑税,还要支出最少71,000镑补贴他们。关于减免费的待遇,我在此仅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愿意自己的孩子进入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这些学校的费用昂贵,一般仅学费每年就是12,000镑,但如果家庭收入低于税前60,000镑,就可享受减费待遇;若孩子来自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的单亲家庭,只要成绩合格便能免费入学。有些头脑灵光的夫妇便选择时机假分手。这样做好处多多。不仅能享受政府提供给单亲家庭的各项好处,还可以让孩子免费进私校接受较好的教育,何乐而不为。
由于单身母亲能享受免费住房、日常生活补助,政府的减免费、税等,所以当今从金钱财务的角度来说,在英国做单亲母亲是一种比上大学更好的职业。因为,女性青年如果选择上大学,毕业后不得不找工作用收入归还她们的助学贷款;她们住在简陋的租赁房里,直到积攒够首付去获得天文数字的按揭贷款买房。于是,有些有女孩的家庭,在孩子17岁左右,默许其怀孕生子,因为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一套政府免费住房到手了。
社会观念过分开放使然
英国社会观念的开放,也是造成单亲家庭数量攀升的原因之一。有些家庭,父母一辈便开时代之先河,或未婚先育,或同居,或离异,他们的行为传承给了子女,子女继承其衣钵建立起了新的单亲家庭。按照习俗,传统家庭的孩子到18岁意味着已成人,也就是说子女各方面应独立,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搬离过去的家庭还可以为所欲为。随着自己的独立,她/他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像未婚先孕这等事不仅其父母视若无睹,亲戚朋友也会置若罔闻,因为他们知道干涉或冷嘲热讽不仅是落伍于时代的表现,还有可能触犯国家包罗万象的法律条文。
今年2月份,一罹患宫颈癌将不久于人世的29岁当红女星,去世前几天,在医院里携两个孩子与同居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婚礼。一家电视台付出几十万镑夺得了独家转播权,对此作了令英国观众痛哭流涕地报道。她开诚布公地说,自己的临终婚礼能为7岁、4岁的两个儿子赚下足够多的抚养费。而富豪弃旧迎新者也不胜枚举。2007年,一着名富翁为另娶美娇娘,用约4000万镑从与他一起白手起家的妻子手里赎回了自由身。此案刷新了英国最贵离婚纪录。年老色衰的前妻与接近成年的孩子组成了单亲家庭。同样,伦敦前任市长利文斯通也公开承认他先后与多个女友同居并诞下两子,目前他的孩子们生活在单亲家庭。明星、富豪、高官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风向标。他们个人事业的奋斗、成功史,毋庸置疑是激励年轻一辈的强大动力。但这些人私生活的我行我素,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不可小视。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毫无生活和社会经验的年轻人,会模仿身边人和崇拜名人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走上了制造单亲家庭的路。
中国儿童熟知的哈里·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作者J.K.罗琳,目前正在现身说法,为争取单亲家庭的权利到处奔走呼号。遗憾的是,她看到的只是这个群体的贫困和可怜,没有看到或说不愿去看造成这个特殊群体的国家政策、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等原因。
⑻ 在英国父亲处理事务母亲处理感情吗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不可能母亲一方来打理或者处理,不管是哪国都是一样的。处理事务不一定都是父亲啊,母亲也是可以的。
⑼ 关于离婚率和单亲家庭!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6~1998年)的统计,我国的离婚率1985年为0.9%,到1989年离婚率上升为1.3%,1995年则上升到1.8%,差不多每年以0.1%的速度上升。
1990年以来持续至今的我国第三个离婚高婚期,产生了大批量的单身人群,包括单亲家庭。根据《上海人口发展报告(2004)》数据显示,1990年上海离婚人口占20岁以上总人口的0.98%,2000年时已经上升到1.79%。同一报告显示,2001年上海市的离婚结婚比为41.3%,这意味着2001年每有100对新人结婚就有41.3对夫妇离婚。同时,北京2002年的离婚结婚率更是高达50.90%。
⑽ 为什么说英国的穷人过着大爷的生活
英国穷人的生活似乎并不十分悲惨,而且很有营养。这家废品店能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如果你很穷,你一辈子都买不到新衣服,但你仍然可以穿70%的新衣服和皮靴。便宜的商店比比皆是,具体来说:一盒10个鸡蛋,0.59磅;一罐桃子,0.09磅,折合人民币1元;一袋800克面包,0.15磅;一桶牛奶,0.84磅一个人一个月能吃80磅很好,但对于一个月领50英镑生活费的人来说,这80顿饭并不贵。一些中国人来到这里只吃面包、面条、鸡蛋和胡萝卜,这可以创造一个每月10多锈的生活费吉尼斯纪录。他们仍然很强壮。你吃不起半公斤面条,但一磅半面条就能买一公斤。30公斤面条每月的价格不超过6英镑。这在外国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的教授也能做到,声称这样的生活比老农民好。
而且,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不管你多么富有,你的空气不好,水质很差,食物也不是绿色食品。这些潜在的柔软度差异本质上是皮革和夹克之间的差异所不能掩盖的差异。我穿皮衣一年感冒很多次,但一年没感冒。我想洗个热水澡,偶尔喝点果汁。这样的生活质量是皮衣与车、环境、知识、地位、无忧无虑的心态的结合,是财富的标志。我们对富裕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这一点需要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