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法百年战争的起源是什么
百年战争(the Hundred Years' War)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尽管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国和英国早已累积多年恩怨。
1、政治
1337年,腓力向爱德华提出收回阿基坦领土的要求,从此触发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英法战争。对腓力的领土要求,爱德华断然拒绝,并对腓力展开咄咄逼人的攻势。
2、经济
英国的经济命脉和皇家国库的正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佛兰德斯(Flanders)是羊毛贸易中心。
生产羊毛的英国人在这里卖羊毛,而大部分由这些羊毛制成的商品(呢绒)则取原道返回英国。由于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制成品进口商都要向英王缴税。
因此佛兰德斯的羊毛制品厂商和经销商顺理成章地都愿意支持英国利益。然而,佛兰德斯伯爵却是一位法国王侯,佛兰德斯贵族也认同自己为法王一脉。
对他们来说,法国王侯自然希望独享佛兰德斯的财富,同时也可以一举两得地损害他们的老对手英国人的经济利益。
3、社会关系
英国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早在12 世纪便在法国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由于金雀花家族在法国拥有土地,他们据此自认为属法王诸侯,但法王则并不信任他们的这些英国表兄弟。
相反他们认为英国人的存在使他们无法获得英国人所占领的土地,进而无法进行领土扩张以及有效地进行中央集权统治。
4、国际关系
此外,战争的缘起还有其他一系列别的原因。首先,多年来法国一直为苏格兰提供援助,为此苏格兰人始终不愿臣服于英国并经常越境偷袭,这使英国人很头疼。
(1)英国为什么陷入战火之中扩展阅读:
背景: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查理四世去世。由于查理四世没有 男系继承人,其堂兄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即位。
而英王爱德华三世则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以此为借口 发动了战争。1337年11月,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
英法百年战争的转折——圣女贞德:
贞德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百年战争开战的初期,英军依靠长弓压倒性胜利,法军则损失惨重,国外军事不顺,国内也动荡不安,当时是法国历史上相当昏暗的时期。
国王查理六世精神出了问题,不理朝政,皇亲国戚们互相争斗,局面混乱,局势危急。而国外的战火从不停歇,许多重要城市被占领,人民没有安身之处。
没有主心骨的骑士和贵族带领,军心不稳,不停地打败仗,就在这危急存亡之时,一位少女站了出来,希望可以带领军队作战。
刚刚走上战场,贞德没有足够的钱,她的装备,战马,旗帜都是由富人捐赠所得,尽管不合身,但是她并不在意,女扮男装,手执十字军佩剑,率领法兰西人民英勇杀敌。
在战场上,她采取正面进攻的战术,盯着难啃的英军堡垒打,放弃法军曾经被动挨打的保守攻略,直击英军核心,使英军猝不及防,遭遇前所未有的慌乱。
贞德自己也身先士卒,严格规范自己的作风。有一次在战场中,她被一支利剑射中肩膀,她拔掉箭,带伤继续作战;也曾被石头打飞头盔,却毫不畏惧,仍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
还曾被石驽打伤腿,虽然离开前线,却仍然不放弃指挥,一直到战斗结束。她请人做了她的军旗,中间是基督像,旁边站着两位天使。
还起草作战宣言,语气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位十六七岁少女的口吻,就像真的耶稣下凡一般。仿佛真有神力一般,所有士兵都斗志昂扬,不久整个军队纪律整齐,整装待发。
十七岁的少女成为全国的偶像,战场上的行为也为将领士兵爱戴。然而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由于被细作出卖,贞德被勃艮第公国俘虏。英军与公国交涉,花重金把贞德掳走。
英国当局也以异教徒罪和女巫罪判她火刑。当时,查理七世如果敢于伸出援手或者掏出自己的钱,贞德有可能逃过一劫,但是为了自己的小金库和保住王位,查理七世做了一次软蛋。
可怜贞德作为他的仆从曾为了他的王位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到头来被自己人出卖抛弃。是金子总会发光,贞德饱受那么多不公正待遇。
但是依旧有几个女人在她生命中不停支持她,给予她帮助。让我们举个例子,在当时,英国摄政贝勒德福公爵夫人安妮是贞德虔诚的拥护者。
面对大家对贞德是否是处女的质疑,她力排众议,证明贞德是处女,使那些准备以贞操指证贞德为女巫的行为被迫收手。
为了贞德的名声和圣徒的贞洁,德福公爵夫人四处奔波,为贞德提供后盾。不止是她,还有无数贞德的拥护者,这些人为贞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领导法国人民打败英军进攻,成功缓解了法国民族危机,鼓舞人心,鼓舞人民斗志;她给西方文化影响深远,作家为她的成就谱写诗歌,剧作家拍摄影片给大家欣赏。
音乐家等谱写乐曲进行赞美;她扶植查理七世顺利登上王位,使法国国王的正统性得以延续;她使得人的精神受到不可替代的劲头,有历史记录,对于贞德说的话士兵无条件服从。
坚定不移,这使当权者恐慌,害怕贞德手握兵权和民心太过强大,威胁他们的权利。后世也有人说“如果没有贞德,法国等不到拿破仑出生就灭亡了。”
‘贰’ 在不列颠之战艰难的第二阶段为什么英国面临着灾难性的危险
从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是不列颠之战艰难的第二阶段。德军集中突击英空军基地和雷达站,寻歼英空军主力。德国飞机8月24日开始把那些致命的炸弹投向第11大队的7个扇形站。虽然英国的扇形站没有一个被完全炸毁,但是受到一连串轰炸,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位于比金山和肯利的扇形站损失惨重。这些神经中枢的功能开始萎缩。此后,英国各前线机场也遭到空袭。8月31日,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指挥部遇到了它最糟糕的一天。一批又一批的德国轰炸机呼啸而来,像月球上的环形山,机场的仓库和指挥大楼被夷为平地,输电线路被切断,飞机被炸毁,地面人员丧生。这一天,德国人总共扔下4400吨炸弹。皇家空军共损失了39架飞机和14名飞行员——这是迄今伤亡最多的一天,自不列颠战役打响以来,德国一天之内被摧毁的飞机头一次少于皇家空军损失的飞机。在随后的几天里,风暴和阴云再也没有光顾过英格兰上空,接连几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从8月24日到9月6日接连13天,德军几乎每天组织千机大轰炸,即平均每天出动近1000架飞机对英国南部的机场、空军地面部队及航空工业实施攻击。这些攻击及其由此而引起的空战在此间达到了高潮。不列颠战役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英国皇家空军驾驶员1个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之中,每天要出动好几次,他们已经太疲劳了。尽管他们坚持着进行最后艰苦的努力,但德军方面的数量优势开始发挥效力。随后,为了迷惑英国皇家空军的雷达监测人员,德国人在空中采取了一种新的战术,即德国空军的机队整天在法国沿岸飞上飞下,正好在皇家空军的雷达屏幕所能看到的范围之内。监测人员根本就无法预测究竟哪一队飞机会突然转向北方,掠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发动真正的进攻。第11战斗机大队的5个前进机场和6个战区机场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肯特海岸上的曼斯顿和利姆2个机场有好几次接连几天不能供战斗机使用。保卫伦敦的主要战斗机基地比金山3天内遭到6次轰炸,基地调度室被摧毁,伤亡7名地面人员,以致有1个星期之久只能供1个战斗机中队使用。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防御力量开始变弱了。在这关键性的两周中,英国被击落重创的战斗机有290架;德国空军损失285架飞机,其中战斗机214架,轰炸机138架。英国面临着灾难性的危险,整个国家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叁’ 浴血奋战却输得最彻底,为何英国会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输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虽说后来盟军成功打赢这场战争,可世界的局势还是被改变,在二战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在欧洲,毕竟有着几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欧洲的整体实力发展非常快,可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成为主要战场。
‘肆’ 英法百年战争为何会爆发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
导言:历史总会告诉人们一些有用的信息,再一次回顾几百年前的那场英法战争,1337年到1453年的百年战争虽然看是局部战争,然而这场战争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在这场战争结束不久就彻底的翻过了中世纪的一页。
法国骑士
小结:英法百年的战争,是英国与法国国王之间的恩怨,让两国人民买单,如果说这场战场谁对谁错,指责英国侵略法国,那英国国王确实是法国人的后代,但实际上英军在法国也干下了屠城一类的事,最终倒霉的是两国百姓。从战争的规模看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局部战争,规模并不是非常大,但是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世上没有,正因为战争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大,最终导致了火枪火炮在战争后期大量出现,法国人被长弓兵逼的没办法,从意大利引进的火枪火炮技术对英作战中进行成建制的实践,长弓兵的密集箭雨启发了法军将火枪组阵进行覆盖式射击,反而把不可一世的长弓打的彻底没了方向。英国人用火枪在几百年后重复了中国的成功与失败。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伍’ 在近代曾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何使其衰落的,是战争吗
19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说:“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杰文斯并没有吹牛。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就开始在全世界疯狂扩张。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已经在各大洲都拥有了殖民地。并且世界上诸如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大清帝国等强国都被英国击败。所以,说英国是当时世界的霸主也并不为过。
第二次失误,是英国的战略方向选择错误。
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英国有不少人将这次危机判断为战争后遗症,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反战情绪中。
1933年,纳粹党正式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约束,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备力量,这让整个欧洲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欧洲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然而在危急关头,英国却始终坚持绥靖政策,对于德军的入侵视而不见。并且为了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英国更是伙同法国,一起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互相之间永不投入战争的《慕尼黑协定》。
而在面对苏联展现出来的好意时,英国则是直接拒绝了结盟的请求。
这一举动,导致苏联和德军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波兰也遭到苏德瓜分,从而彻底引发二战。
二战之后,美国正式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英国虽然是战胜国,却基本什么也没有捞到。与此同时,全世界又掀起了一场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英国被迫放弃大量海外殖民地,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害。
从此之后,英国便陷入了所谓的“衰落期”。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衰落也只是相比于日不落帝国的鼎盛时期。目前英国仍是世界前五的经济体,整体实力还是位于世界前列。只不过在美国面前,英国已经无力自称日不落了。
‘陆’ 二战时曾浴血奋战的英国,为何会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输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英国,虽然没有苏联在苏德战场上的惨烈,也没有抗日战场上遭受如中国一般的巨大伤亡。但是,曾历经了激烈的不列颠空战,最高时集结了1000多万军队,始终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的英国,说一声浴血奋战并不夸张。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因为,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美名,是需要庞大的武力、尤其是庞大舰队作为支撑的。二战之后,英国面临的局面是:英国庞大的军队,哪怕仅仅维持日常开销,英国都已坚持不下去。因此,英国被迫削减军队开支,这自然极大的降低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也为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添了一把火。
最终,二战胜利后,只过了不到20年的时间,英国的殖民体系就轰然倒塌,英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彻底消失。而作为事实上的第一强国美国,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庞大的市场和世界老大的地位。
‘柒’ 英国出了哪些“昏招”,把自己从日不落帝国的神坛拉下到目前的境地
战争、资源掠夺、殖民地,这是曾经英国作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的基础,但过了许久之后英国走下了神坛。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制造业第一大国,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28.57%,美国为17.89%,前段时间川普大喊让美国制造业回归巅峰时间。
至此,英国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没有了殖民地就缺少了资源和收入,相比国土面积庞大且制造业发达的美国和苏联,英国直接从神坛栽落。历史在沦落,太阳有日出日落,英国的衰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捌’ 19世纪30年代英国为什么在国内危机重重中发动侵略战争
因为英国的当时就是为了摆脱国内的这个重重危机,才选择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方面是可以获取战争赔款,另外一方面可以打开国外的市场。
‘玖’ 第二次英美战争到底为什么而爆发呢英美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又收获了什么呢
返回第二次英美战争到底为什么而爆发呢,英美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又收获了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看一下,下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今天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美国独立后,英国试图重新控制美国,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不断向美国施加压力,而美国也觊觎英国殖民地加拿大。
1812年至1814年,美国反对英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确保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并寻求扩大领土。美国独立后,其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英国试图恢复对美国的控制,并利用印第安人的抵抗斗争阻止美国人向西方扩张。在19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中,两国都禁止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这打击了美国的海外贸易。英国多次入侵美国领海,搜查和扣押美国船只,并强行招募美国水手。美英之间的矛盾加剧了。1812年6月18日,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
美国称这次战争是“第二次独立战争”。战争的结局使美国摆脱了英国在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渗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但它同时又包含着美国对外扩张和对印第安人进行大屠杀等消极因素。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吗
‘拾’ 独立战争英国失败有哪些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或称为美国革命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之外。
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殖民地进行剥削,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严重阻碍作用,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英国失败的原因:
这场战争是英国进行的殖民战争,英国国内对进行这场战争缺乏热忱。人们称这场战争为“国王的战争”,政府和议会被称为“丑恶的爱国者”,对兵员和战争费用的征集常常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其次,英国虽然是当时的头号殖民帝国,但它战线过长,维护殖民帝国的战略目标与其实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英国与北美殖民地远隔重洋,往返一次达数月之久。英军漂洋过海,劳师远征,途中经常受大西洋风暴的袭击。在北美战场上,英军陷入重重敌意的包围之中,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孤立无援,寸步难行。加之英军在战术上僵化保守,只习惯于在开阔地上以整齐的步伐行进和排枪齐射,这种线式作战方式,行动迟缓,运转不灵,上上下下缺乏独立作战和机断行事的能力。英军引以为荣的整齐横队常常成为革命的散兵进行点射的活靶子,英军用以威慑敌人的鲜红的制服也只能起暴露目标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英军作战能力的发挥,并最终导致了英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失利。——常识历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