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两百年,但印度人对英国并不反感,这是为什么呢
世界上大多数血腥战争,背后都有宗教的影子。——题记
印度和中国同为亚洲的两大文明古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从地理上来看。
所以说几千年来印度就不断重复着占领与重建,侵略与同化的过程。如果单单是统治上的更迭还好一些,因为中国也经历了多个王朝的不断更迭。但印度在经历王朝更迭同时,文化上也经历了多次变更,从传统的佛陀门教到后来兴起的印度教以及佛教,再到后来涌入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明。长时间的文明断档,导致没有一个很好的本土文明去同化这些极具冲突性的外来文明,冲突在所难免。
而在强大的宗教冲突面前,像英国这样的外来殖民者对印度所造成的破坏,在印度人的心中的所造成的仇恨,远远不及宗教冲突所带来的仇恨,两者相较之下,便极大地降低了印度人对英国殖民者的反感。
而英国人在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也带来的近代工业文明,这对近代印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以至于如今英语仍然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而且是印度精英阶级的标配。所以我们会发现,印度人对英国的观感,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抵触,甚至于对英国有些好感。反倒是对曾经是同胞的巴基斯坦视若仇敌。【可悲可叹,真是造化弄人】
注释1:大月氏人,也有称为月支的。他们原本生活在中国的西北草原上,但随着匈奴冒顿单于带领部落的崛起,大月氏最被打败并不得不迁徙他方。
注释2:德里苏丹国(1206~1526),国祚共计320年,因其建都德里得名。王朝的建立者是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宗教为伊斯兰教。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取代。
2. 高一历史,荷兰,英国是怎样进行殖民扩张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一.英、法、荷的殖民扩张
1.英国
16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特点:海盗式的抢劫、贩卖黑人奴隶同一般的商业结合。
1588年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并由此开始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英国的扩张在北美:
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还在西印度群岛夺取了许多岛屿如牙买加等、马萨诸塞、伦敦公司在17世纪初向北美移民,1607年建立第一块殖民地、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
在印度:
1600年英国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
2.法国
A.法国地北美进行殖民活动,也同英国一样开始于17世纪初,主要建立了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
B.在印度,法国在印度东海岸建立了本地治理等殖民据点
3.荷兰
荷兰的殖民扩张,几乎和英国同时
在亚洲(印尼的爪哇岛,马六甲,锡兰,台湾,日本)
在非洲(好望角)
在北美(哈德逊河流域,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二.英、法、荷的殖民争夺
1.英荷之间
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英国1561年的《航海条例》: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结果: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纽约,荷兰丧失欧洲强国
地位。
2.英法之间
18世纪英法之间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英法发生七年战争(1756-1763)
交战的结果:
法国战败,在印度,法国仅在沿海保有几个据点,在北美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
英国由此树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中期)
3.争夺的结果
结果英国侵占印度大片领土,法国殖民势力仅在沿海保有几个据点。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英国由此树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中期)
三.殖民主义和罪恶
1.殖民主义政策
殖民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欧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是通过野蛮血腥的用段实现的.
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约一个世纪多一点,以墨西哥为例印第安人口就减少了90%。关于基督教殖民制度,有一位把基督教当作专业来研究的,威.豪伊特曾这样说过:“所谓的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暴的暴行,是世界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 引自《资本论》
直接抢夺金银,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
2.殖民主义的后果
殖民主义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着卑鄙贪欲、野蛮暴行的历史,其罪恶是馨竹难书的。
3. 历史上,欧洲小国的荷兰为何能保住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呢
英国作为近代史上的超级帝国,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殖民地在大英帝国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印度是英国最主要的殖民地之一,英国殖民印度原因在于能够获得大量的海上利益。
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利益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主要依靠不等价的商业贸易获得高额利润,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加快对印度的商品倾销。1813 年,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向印度派驻监察委员,并颁布了《印度法案》,全面开放了英国企业向印度销售商品的权利,允许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自由进入印度市场。实际是片面推行“自由贸易”,导致印度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冲击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4. 为什么说是大英帝国给了印度一个统一的强国身呢
事实上,最早来到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并不是大英帝国,而是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马拉巴海岸的果阿、达曼和第乌等地建立据点,独占了印度与西方的海上贸易,称霸于印度洋。到17世纪,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东来,18世纪中期前后,英、法在印度的争夺加剧,最终英国胜出,法国萎缩为几个小小殖民点。
经过二战,英国国力大减,同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英国不得不承认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正式独立,继承了英属印度的绝大部分领土,同时得益于英国留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工业化基础,又因为本身体量巨大,这样就使刚刚独立的印度成为亚洲响当当的强国。
5. 英国殖民印度两百年,为何印度对英国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对于侵略者,几乎每个国家都是深恶痛绝,但有个国家却对曾经的侵略者英国不那么痛恨,甚至有的还有那么一丝感激,这个国家就是我国的邻居之一印度。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印度最早被殖民统治,还要追溯到17世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殖民者并非是英国,而是早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与荷兰。
直到18世纪之时,英国借助工业革命之势崛起,此后萌生了吞并世界的野心,而对于印度这个西方人眼中一直的宝地,它自然是不会放过。当时的葡萄牙与荷兰都已经衰弱,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法国,但法国显然不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英国的对手,在经历了一番权力角逐后,英国取得了在印度的掌控权,此后一统治就是二百年光景。
其实在此之间,印度人也从未放弃过对英国人的反抗,比如1857年曾在章西女王领导下爆发了着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不过这场起义虽声势浩大,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场长达两年的反抗斗争最终以失利收尾。而英国在吃了这次亏之后,废除了印度公司,再次加强了对印度地区的直接管辖。此后,印度虽小争端不断,但显然都是无济于事,直到二战后,英国在实力下降严重,无力东顾印度之时,印度这才乘机得以实现国家独立。
而从上文这段印度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印度被英国占领时间很久,还有就是曾经多次起义反抗过。这两个信息相当明确地告诉我们,印度对英国统治是有不满的,所以按道理来说,他们对英国人应该会是恨之入骨,那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让印度人后来对英国会更多是令人咋舌的感激之情呢?
其实总的来说,这是因为在英国人离开了印度之后,印度人才发现,英国在这将近200年的时间里虽然使用残酷的殖民统治压迫过印度人,但凡事都有个利弊,英国的统治对印度还是有不小的好处的——慢慢的,印度也在一直蜕变发展,英国在带来灾难的同时,带来了统一,更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与认知,我们用一个常见名词概括,那就是近代化。
接着是工业,当时经历工业革命不久后的英国,带来自己印度殖民地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工业流程与仪器,虽然当时英国人将其带来印度的目的除了方便发展经济,还有出于先进工业国家向落后农耕国家的炫耀,但即便是这样,印度的工业能够成为一套完整体系依旧是离不开英国,虽然当初的英国并不是出于所谓的好心。而得益于这个英国帮助所建立的工业体系,印度如今的纺织业与精密仪器才能够如此之出色。
二、说完了最为直观的表现,我们再来讲讲深层面的,深层面的文明自然是体现在政治体系之上。如今的印度在政体之上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为议会民主制,而不管是联邦,还是议会都是原本英国那套。虽然说这是曾经英国人为了方便自己殖民统治而做的,但是,这些确实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印度的文明近代化进程。
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200年时间,但是在英国的无意帮助之下,印度这个多民族国家居然相对简单的实现了统一,而印度带来的近代文明化(包括近代基础设施、近代制度)更是让印度受益匪浅。
而由于印度的近代化是英式的近代化,这种大环境下所选拔出来的印度领导阶层自然也是更加看好英国,或者说对英国有认同感,毕竟没有英国的体系,或许就没有他们的今天。英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框架,作为印度的主体领导阶层又是认同英国,所以印度对英国更多是感激也就不难理解了。
6. 英国人殖民印度那么久,为什么不怨恨英国,看印度人怎么说呢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最早来到印度的殖民者是当年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十六世纪时,葡萄牙人独占了印度与西方的海上贸易称霸印度洋,到了十七世纪印度成为一块人人争夺的宝地,在殖民霸权的世界潮流下,英国,荷兰,法国都跑到这里展开了争夺殖民优势的斗争。
首先英国在印度帮助他们完成了统一,历史上的印度从未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就算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也只是统治着印度的中部和北部,但统治力也是相当弱,英国人通过政治和军事实力统一了印度半岛,否则印度现在也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其次是英国人帮印度完成了语言的统一,印度原本四分五裂,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英国人来了之后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帮助他们统一了语言文字。再次是英国人给印度留下了2.2万公里的铁路和基础工业建设,现在印度人的铁路依然是当年英国人留下的底子,最后是印度人的独立没有经过战争,等于是英国人和平移交给了印度政党,所以印度人对英国人又有什么可恨的呢!
7. 17世纪的东印度公司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为什么又由荷兰成立,又由英国成立
摘要 亲 您好 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 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EH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8. 印度人对曾经殖民统治自己的英国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中国人对待侵略者有同仇敌忾决战到底的勇气,但不是所有民族都是如此。印度人,尤其是政客和知识精英,对前宗主国感恩戴德以至五体投地,怎么能反感英国人呢?没有英国人的歪打正着,印度仍只是一个跟波西米亚、马格里布和印度支那一样的地理概念,而非国家——别忘了,是英国人赋予了印度以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我们不妨在比较中探讨一下,参照对象就是中国——长话短说,三条为佳。
首先,印度接收了英国人规划指导的联邦制、议会民主制和司法体系,这些无形资产也是比较符合印度国情的,让印度少走了弯路。印度共和国运行至今已70余年,国家发展平稳,局势总体安定,民族和宗教争端也越来越少。
其二,印度接收了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有国家治理方面的,有经济管理方面的,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有军事指挥方面的,不仅使权力交接平稳过渡,而且对国家长治久安和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其三,印度接收了英国人留下的大量的有形资产,单单一个铁路网,就很能说明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面对印度地图,我们仍然对其密如蛛网的铁路线羡慕不已。其实,在此一百多年前,印度铁路通车里程达就已达3000多公里,雄居亚洲第一。
1947年,英国人退出时留给印度近6万公里铁路。可惜的是,这些铁路印度人没有管理好,也没有多少完善改进和发展,以致于出现我们在电视上常看到的挂满乘客的景象。英国人还留下了大量的工厂,留下了大城市的建筑,如孟买、加尔各答和新德里等的。
9. 印尼人民为何武装反抗荷兰殖民者
印度尼西亚自16世纪开始沦为葡、荷、西、英等国的殖民地。在西方列强的激烈角逐中,荷兰殖民主义者的势力日益扩大。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逐渐控制了印度尼西亚的统治权。1610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尼委派总督进行统治。1619年,荷兰人打败英国人,占领了雅加达,并以此为据点向整个印尼和亚洲地区扩张。
荷兰殖民者势力的扩张及对印度尼西亚的掠夺,引起印尼人民的强烈仇恨。1674年,马都拉王子杜鲁诺·佐约举起了反抗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旗帜,领导了一场抗荷的武装起义。起义军占领了马都拉城。
然后,进军爪哇,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支持。杜鲁诺·佐约提出赶走欧洲强盗,恢复麻诺八歇国家的口号,吸引了攻克爪哇和马打兰。万丹国和勃良安地区先后响应起义。
马打兰封建王公惊恐不安,投靠荷兰殖民者请求支援。1677年,马打兰王同东印度公司签订卖国协定,给予东印度公司在马打兰进行免税贸易的特权。割让加拉横、勃良安和三宝垄等地给东印度公司,偿付公司援助所需费用,将马打兰海港交公司暂时使用。荷兰东印度公司遂派兵镇压杜鲁诺·往约的起义军。
1678年,东印度公司军队大举入侵马打兰,起义者顽强抵抗,1679年底,起义军被彻底镇压下去,杜鲁诺·佐约被杀害。这次起义揭开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序幕。
10. 当年英国能殖民印度,为什么不能殖民中国
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国家应该是莫卧儿帝国,基本上它的疆域范围包括了现在整个印度。但是莫卧儿帝国也是通过开疆拓土、通过征服才慢慢形成那样一个大的版图的。
后来莫卧儿帝国衰落了,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等这些殖民者都进来了,把印度这片大陆更是瓜分的乱七八糟。印度有个地方叫果阿,被葡萄牙统治了四百多年。现在你到果阿去完全不像身处印度,感觉像是到了南美洲。
所以,其实所谓印度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成。
然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是多民族,但是民族之间都融合的很好,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基本上可以归为大中华民族。我们基本上有着共同的理念,有一个文化的向心力。
这样的国家最难被征服,最难被统治,因为她的生命力是生生不息的。
我们自己可以你推翻我,我推翻你,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但是如果你是外来的,你是夷人,对不起,你要进来那就很难了!而且中国有一个优越感,那就是天朝上国。我们天朝上国怎能让西方的夷人进来统治我们呢?我们天生的优越感不允许我们被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