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马岛有多少英国军队驻扎

马岛有多少英国军队驻扎

发布时间:2022-05-14 06:07:24

❶ 马尔维纳斯群岛地理位置,历史情况

主权争端
起因
阿历史学家认为马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英国学者则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最先发现马岛。 1690年,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最先在西岛登陆。 十八世纪中叶,法、英先后在两个主岛上建立居民点并有少量驻军。 1770年西班牙开始管辖群岛,但英国声称仍对群岛拥有主权。 1820年,即阿根廷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四年后,阿宣布马岛为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国以最早发现为由声称马岛属英国,并于1833年1月武装占领马岛,阿驻岛总督被迫撤出。此后两国一直对马岛主权存有争议。 1966年,阿、英就马岛归属问题开始谈判。1981年两国谈判破裂。 1982年4月2日,阿政府派兵占领马岛,英国宣布与阿断交并派出特遣舰队,马岛战争爆发。6月14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驻岛阿军宣布投降。 战后,马岛开始使用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以体现岛民自治。英国拒绝讨论马岛主权问题。阿曾提出按香港租借方式解决马岛问题和向马岛派遣联合国和平部队等建议,均遭英拒绝。 1986年,英宣布马岛周围150海里为渔业保护区,并于1993年将保护区扩大为200海里,阿方就此提出强烈抗议。 1990年,经多次谈判,阿英达成复交协议。 1992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一致通过由智利和委内瑞拉提出的决议案,再次要求阿英加紧对话,和平解决马岛争端。阿曾提出按“香港租借”方式解决马岛问题和向马岛派遣联合国和平部队等建议,均遭英拒绝。 1994年,阿将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写入新修改的宪法中。 1995年9月,阿英达成在马岛水域勘探、开采石油的协议。 1999年,双方在关于阿恢复与马岛直航、阿公民持本国护照赴马岛、石油开采、打击非法捕鱼、通讯、巡逻等领域达成协议。同年,阿英两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举行了马岛交战以来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阿政府立场
2001年,阿政府重申对马岛享有主权,呼吁国际社会敦促英与阿重开马岛主权谈判,表示愿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并将依据国际法尊重岛民的利益和生活方式。英政府则重申马岛主权不容谈判,岛上居民享有自决权的原则立场。2月,阿政府拒绝马岛当局提出的组建联合巡逻队,防范非法捕鱼的建议,称马岛当局不构成马岛争端的一方。2月21日,阿英两国达成允许两国民用船只在阿大陆和马岛之间直航的协议。3月,英国宣布将南乔治岛的驻军撤至马岛,阿方表示欢迎。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关于马岛主权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阿政府进行谈判。1997年,第七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发表最后声明,呼吁阿英依照尊重领土完整原则尽早就马岛主权重开谈判。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促成阿英谈判,以尽快结束马岛“殖民地状态”。2001年6月,美洲国家组织再次敦促英阿两国就马岛主权问题尽早重开谈判。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2007年上台后多次表示阿拥有马岛主权,要求与英国就马岛问题重新谈判。 阿根廷外交部2009年9月22日发表声明,抗议英国向马岛增派“台风”战斗机,认为这违反了联合国有关决议。自从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之后,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已平静了28年。 阿根廷政府2010年2月16日派军舰封锁马岛海路;而在政坛奄奄一息的英国工党政府亦不甘示弱,立即派出驱逐舰“约克号”为主的舰队“捍卫主权”,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双方这回剑拔弩张,为的竟是马岛海底600亿桶的石油。
油价高涨 马岛受关注
地质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马岛附近海域蕴藏约600亿桶的石油,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南大西洋地区的资源宝库。 不过,阿英两国一直未能就联合开采这一海域石油资源达成协议。英国政府最近单方面允许石油公司在马岛周围海域勘探和开采石油,引起阿政府的强烈抗议。丰富的油资源引来必和必拓矿业公司等4家英资企业,其中渴望石油公司钻油台“海洋守卫者”2010年2月19日抵达当地,准备下周展开钻探。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英荷壳牌公司1998年曾在该海域搞开发,后来由于油价过低(每桶12美元)、开发成本过高而放弃。现在,石油价格猛涨,开发变得有利可图。 其实,英国和阿根廷的新一轮冲突始于2009年12月。阿根廷议会当月通过一项法律,宣称马岛属于该国领土。2010年1月,英国政府“口头知会”阿根廷表示抗议,但阿根廷对此不予理睬。
阿根廷宣布封锁航道
面对英国的探油计划,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16日签署的法令规定,所有经过阿根廷本土港口前往马岛、南乔治王岛以及桑威奇岛的货轮和客轮都需要向阿政府事先申请,获得许可后才能前往这些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屿。 当天,阿根廷军舰封锁了马岛海路。而在前一天,准备将输油管道运往马岛的丹麦货船“霍尔领袖号”已遭扣押。 英国舆论认为,有“南美希拉里”之称的克里斯蒂娜不如当年军人政府强硬,何况阿根廷政府全国兵力薄弱,国民也多不想开战。此外,克里斯蒂娜面对政府债台高筑、经济不景气的局面,再加上明年大选在即,可能想借此事件争取民意。 两国真正的角力场是联合国。阿副外长维多利奥·塔切蒂18日说,英国政府在马岛问题上采取单边行动,严重侵犯了阿根廷主权,阿政府将诉诸联合国解决这一问题。
英国在岛上集结军队
针对阿根廷的举动,英国皇家海军“约克号”驱逐舰已于17日抵达马岛海域,与另外3艘舰只会合。 “约克号”1985年开始服役,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42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根据马岛战争的经验改进。 英国《太阳报》透露,除派遣舰队外,英国已在马岛集结了一千名军人和4架战机。 但英国媒体认为,英国虽向阿根廷摆出强硬姿态,派驱逐舰“约克号”压境,但相信其象征意义多于实际。 英国军方近期刚准备由伊拉克战场退身,又要扑向阿富汗战场。现在,阿根廷对马岛虎视眈眈,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势难再添战线。 《太阳报》称,英国这次行事低调,是不想擦枪走火,只想让阿根廷知难而退。
马岛之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大西洋南端。 1833年,英国从阿根廷手中夺得该群岛。1981年,两国关于马岛归属的谈判破裂。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马岛夺取控制权,战争随即爆发,约650名阿根廷人和260名英国人死亡,最终阿根廷战败。 战后,阿根廷一直没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并希望与英国对话,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马岛主权归属问题

❷ 英阿马岛战争创造了什么比例

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着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着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❸ 关于马岛争端的问题

马岛扼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和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是世界海上强国争夺之地。阿根廷历史学家认为马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英国学者则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最先发现马岛。18世纪中叶,法、英先后在两大岛上建立居民点并少量驻军。1770年西班牙开始管辖群岛,但英国以最先发现为由,声称仍对群岛拥有主权。1816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取得独立后,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国武装占领马岛,驱逐了阿驻岛总督和岛上居民。此后两国对马岛主权之争从未间断。二战结束后,阿英两国断续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没有结果。1972年,在马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马岛问题的谈判变得更加复杂。1982年2月谈判再次破裂。同年4月2日阿政府派兵占领马岛,英宣布与阿断交并派出特遣舰队,“马岛战争”爆发。6月14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驻岛阿军宣布投降。战后马岛开始使用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以体现岛民“自治”。几经谈判,阿英于1990年达成复交协议,但英国一直拒绝讨论马岛主权问题。 根据马岛1985年自定的宪法,马岛属英海外领地,除外交与军事事务外,岛民实行“自治”。总督代表英女王行使权力。英在马岛驻有军队。 1993年7月,阿根廷外长迪特利亚与马尔维纳斯群岛政府在纽约的一些代表举行会谈后宣布,阿根廷政府建议马尔维纳斯群岛和阿根廷之间保持一种与波多黎各和美国之间相似的特殊关系。迪特利亚建议重开谈判,但遭到英国的拒绝。 1995年9月27日,阿根廷和英国在纽约签署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在各不放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立场的前提下,决定在该岛水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采合作。同年12月15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在西班牙马德里会见英国首相梅杰之后宣布,两国政府同意1996年2月在伦敦举行外长级会议,讨论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1996年3月12日,阿根廷反对英国关于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200海里海域禁止别国渔船捕鱼的行为,并再次重申了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1998年6月2日,第28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通过一项声明,阐述了支持阿根廷政府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的立场。同年10月29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在访英期间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首相府签署了一项旨在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伙伴关系行动日程协议。在行动日程协议中,英阿双方再次重申了各自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享有主权的一贯立场,但双方同时表示将继续遵循积极合作和互利的原则,共同努力解决涉及马岛争端的所有问题。 1999年7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外长在伦敦签署一项协议,宣布两国同意恢复马岛与阿根廷中断了长达17年的联系。从此,英国将解除不准阿根廷人上马岛的禁令。 2007年12月10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议会发表就职后的首次演讲时强调,阿新政府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阿根廷拥有马岛不容置疑的主权,阿政府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不会让步。12日,阿根廷外交部发布公告说,阿根廷外交部副部长莫里坦日前约见了英国政府特使,要求英国同阿根廷重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谈判。2008年4月2日,阿总统克里斯蒂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席“马岛战争老兵日”活动时重申,阿根廷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不容置疑的主权,阿政府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不会退缩,并将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11月6日,阿根廷政府发表声明,强烈抗议英国当局单方面修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相关法律。2010年2月,英国政府允许石油公司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海域勘探和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政府的强烈抗议。马尔维纳斯群岛议会证实,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当天在马岛附近海域开始石油勘探工作。2月22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表示,希望与英国通过谈判解决马岛争端。

❹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现状和以前的历史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16海里,西经39°南纬53°的海面上,面积3700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00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月24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1艘补给船搭载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油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月10日,第40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81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❺ 马岛战争后,英国守岛军人是怎样服役的

马岛上的英国军人过着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他们不必为粮草军火担忧,他们只需要照顾好岛上的一草一木,不让他们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就可以了,因此在马岛上的这些英国军人他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了,在战场上没有任何的敌人可以来攻打他们。闲暇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进行一番野炊来犒劳自己。

于是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抓住了这一点机会,顺应了民意,他果断做出了决定,马上派遣部队同阿根廷人交战,英国以前作为日不落帝国,他有拥有着强大的实力,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强大了,但是好歹他还是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力量的。因此最后大败阿根廷人全国上下一片欢呼,撒切尔夫人的民意支持又重新高涨,阿根廷的此番举动真可谓是丢了夫人又折兵呀。不仅没有得到马岛的归属权,还让马岛上的英国军人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

❻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双方各伤亡多少啊

英军伤亡255名,阿根廷伤亡649名,另外还有三名福克兰居民伤亡。

战争经过:

1820年,组建中的阿根廷政府举步维艰,Marina David Jewett官员在索来岛,通过官方文件,宣布把马尔维纳斯群岛划归里奥·德·普拉达省。该消息在美国和英国被公布后,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任何官方评论。

1820年期间,阿根廷政府发表了各种文件表明对该地的主权。

1833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以武力威胁,要求移交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后阿根廷政府和居民被驱逐出该岛。

在和平年代,在没有向友好的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发布任何预先的通知和声明,就发动了武装行动。

该行动立刻被遭到了拒绝和抗议。

1982年,爆发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南大西洋争端,导致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直到1990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6)马岛有多少英国军队驻扎扩展阅读:

启示

一、两栖舰船在地区性冲突及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将成为解决地区危机的重要兵力。

随着各种现代化武器的出现,抗登陆的有利条件大为增加,登陆与抗登陆之间的抗衡更为激烈。对于登陆作战,特别是大跨度越洋登陆作战,必然会有由舰到岸的兵力及装备输送过程。

只有使用主船体内拥有较大坞舱,载有气垫登陆艇、高速登陆艇、两栖作战和运输车辆,甲板上可装载一定数量直升机或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大型登陆舰船,才能完成快速、机动、有效地输送登陆部队和装备上岸,对登陆部队实施必要的火力支援,同时承担一定的自身防御任务。

二、两栖战舰船宜向多用途化和舰型综合化、装载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两栖战舰船陆续发展派生出近10种舰型,各种舰型的舰船在应用中,使用任务相对比较单一。在需要达成某一作战目的时,往往要多种舰型的登陆舰配套使用,一艘专用舰船出现战损,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登陆作战行动。

马岛海战,英国海军动用了包括直升机两栖攻击舰、通用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登陆支援舰、改装的运输登陆舰、坦克登陆舰等多种舰型,给登陆作战的组织和指挥带来很大困难。同是为掩护这些舰船实施登陆作战,英国海军还不得不调整对阿根廷大陆方向的封锁力量而组成了庞大的护航编队。

由此看来,简化舰型,一舰多用,均衡装载将是大型两栖战舰船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马岛距离英国十万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门口,却是英国国土。英国不曾拿起国际法律请求司法裁决,也从不提出200海里的说法。历史就是历史,英方与阿方未曾互利共赢共同开发。南海问题的解决要从中获得启示。

四、随着两栖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化两栖战舰船必须具有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加强自身攻防能力,提高战技性能。

英国海军在马岛登陆作战时,虽已意识到了采用“平面登陆”和空中“垂直登陆”相结合的“立体登陆”方式所可能取得的效果,但苦于没有满足需要的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仍然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突击抢滩登陆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尔维纳斯日

❼ 马岛面积与人口是多少

马岛面积1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马岛人口约3398,大部分是英国军人及家属。人均GDP约为9.7万美元(2013年),排世界前几位,主要靠捕鱼业。

马岛的发现:

马岛原本是企鹅、海豹、信天翁的栖身之地。1690年,一位名叫约翰·斯特朗的英国船长在太平洋遇到一场飓风,侥幸没有葬身鱼腹,船偏离航线到达一处由两个岛形成的一条海峡。随后船长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海峡,这就为以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1764年,法国人捷足先登,在岛上建起了居民点,命名为马尔维纳斯。第二年英国也不甘落后,向这里移民和驻军。法国人狡猾地卖了一个人情,将这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了西班牙人。1774年,西班牙的海军赶走了英国军舰,成了马岛的主人。

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从西班牙手中继承了马岛,并向马岛派出了管理者总督。英国对此拒不承认。1833年1月,英国以最早发现该岛为由派兵强占马岛,赶走阿根廷总督,确立对马岛的主权。

❽ 阿英的马岛战役过程

战争第一阶段:阿根廷方面

阿根廷方面:利用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乘英不备,以武力收复马岛,迫使英国在事实面前承认其有马岛的主权。

英国方面:决心不借付出巨大代价重占马岛。先以强大军事压力迫使阿军撤出马岛,如阿军不撤,则强行登陆夺取,战术上采取速战速决,并恪守不对阿本土及12海里领海采取军事行动的规定。

阿方行动: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特混舰队由航母1艘、驱逐舰4艘和其它舰船共约20艘及登陆兵4,000人成的第40特混舰队。

第40两栖特混舰队于4月2日零时15分派出的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4月2日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
口。八时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岛上英国守军近200人,只进行了一般抵抗,即在总督雷克
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英军无伤亡,阿军亡4人(其中上校一名)。阿方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4月3日,阿海军输送登陆兵约200人在南乔治亚岛格里恃维肯港登陆,英守军22人进行了抵抗,最后全部被阿生俘。4月7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战区”
(包括阿大陆沿岸200海里及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周围200海里水域),任命海军作战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将军为该战区司令。与此同时阿
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的“五月二十五日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再也没有人去考虑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失败了。

阿军自收复马岛至4月30日期间,为了防御英国方面的报复而不断加强马岛防御,岛上驻军到4月底由原来的4,000人增至13,000人。其部署为:阿根
廷港和肯特山地区4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9,000人,达尔文港、古斯格林一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1,700人,范宁角约50人,福克斯湾、佩布尔岛等地一个
营及支援分队共约2,000人;另外还扩建阿根廷港机场及在古斯格林、佩布尔岛修建简易机场;部署雷达站及防空部队,构筑工事;向岛上运送武器、弹药及其
它补给品等。司令部设在阿根廷港。

战争第一阶段:英国方面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
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美国人也非常积极的介入,美国人一开始想从政治上去解决这次危机。因此派当时的国
务卿黑哥将军从中斡旋,无耐双方的态度都非常的坚决。4月3日,英内阁作出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的决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英特
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月5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到达马岛后立即开始对马岛进行封锁。

英国根据战时动员法紧急动员大型商船参战

在前往马岛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战时议会签发的法令,征招
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输
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此时“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英国学生在地中海旅行,接到征招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
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疗船。由此可以看出英方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月17日英国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马岛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美国、北约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
的军火贸易,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原来与阿根廷有军火销售协议,但都支持对阿的军火禁运。同时各国还向英国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首批特混舰队于4月17日抵达中大西洋的阿森松岛,经休息、补给后,于19日启航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先遣队于4月24日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4月
22日,十四名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
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
岛上,阿守军156人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指挥官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晚六时,英军占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这样英军就在陆上首先抢占到了重要
的前进基地,这样英军就可以从容的将人员和各种装备输送上岛同时将部队展开。

25日3架英军的“山猫”式直升机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现阿方潜艇“圣菲”号随即发射导弹和投掷深水炸弹,击沉“圣菲”号潜艇,英国陆战队第42突击营和
“特别舟艇中队”在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特混舰队主力于4月29日抵马岛水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上、空中封锁的部署。英国国防部宣布从
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地区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
禁。
第二阶段:
1982年5月1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守军进行攻击。英军从阿森松岛起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同时英军使用水面舰艇舰炮对马岛的军事目标进行多次轰炸和炮击,阿方出动飞机进行还击。以后,英不断对马岛进行轰炸和炮击,主要目标是机场、雷达站、仓库等。为了能更好的取得战场主动权,英内阁批准特混舰队可以攻击封锁圈外的阿军。

随后英“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

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虽然阿海军有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舰,4艘潜艇和两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可是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不敢出战。

为了报复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阿根廷空军在5月4日派出一架法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以北40海里处发射了两枚法制AM-39“飞鱼”式空对舰导弹,击沉英国当时号称最先进的42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舰员亡20人,伤27人。

这艘排水量3200吨,造价达2亿美元的号称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一枚造价才30万美元的导弹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此后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最典型的办法就是派出加装了预警雷达的“海王”式直升机在舰队上空进行早期警戒。

英军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胁于5月6日派遣十六名SAS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仅有的14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中的8架,使阿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受到重创。

阿根廷空军让英国人的恶梦久久不能结束,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在根廷港附近水域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
肉中刺,五十名海军突击队员在5月14日晚乘三架直升机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

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14mm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岛上的1座军火库,6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英国方面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4000人,而英军能进行登陆作战的登陆部队至多才1000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于马岛上的英籍居民很多,所以英军特工人员可以在他们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英军一面封锁、轰炸、炮击马岛的一面向南大西洋继续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军基本上达到了封锁马岛、削弱马岛守军力量的目的,并已作好了在马岛登陆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
英军确定于5月21日在圣卡洛斯港登陆。圣卡洛斯港距阿根廷港约80公里,其间大部分为沼泽地,机动困难,距达尔文港约40公里。阿只在圣卡洛斯港入口处
的范宁角有40—50人防守。该地区水文、滩头状况利于登陆,岸上地形便于建立和巩固登陆场,利于防潜艇和“飞鱼”导弹的攻击。
英军登陆兵共编为两个梯队。两栖突击梯队由海军陆战第3旅(辖第40、42、45营及支援分队),伞兵团第2、3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轻
型坦克分队,防空导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阿根廷港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

后续梯队由步兵第5旅(辖3个营)及支援分队组成,共约4,000人,其任务是在突击梯队上陆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后,伺机在原登陆地域或在新的登陆地域上陆,与突击梯队共同夺取马岛。

5月21日凌晨三时,SAS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0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
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艘两栖攻击舰,4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
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500人,运送物资32000吨。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上午10时开始,阿方先后出动数批飞机共70余
架次,主要对英舰船进行空袭,炸沉英护卫舰“热心”号,重创、击伤英舰4艘。但阿方也损失了14架飞机。

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不
怕牺牲,进行攻击时往往都采用低空突防来提高命中率。但英军最终还是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0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
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月22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部署了一个“吹管”式便携式防空导弹连,专用于对抗阿军的
低空功击,完善了防空火力配系。战后很多老兵提起这天都称为奇迹的一天,他们说,“如果阿军继续发起攻击的话,英军登陆很有可能会崩溃,但感谢上帝,有了
一天的时间来重新调整”。

第2天阿军又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英军“小羚羊”号护卫舰。

5月25日这天是阿根廷国庆日,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00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

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6架“鹞”式战斗机和1架美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

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低空攻击投下的炸弹因为炸弹的起爆条件都设在由高空投掷,因此有40%的炸弹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

阿根廷空军在5月25日损失飞机高达31架。阿根廷驻达尔文港部队于24日、25日也派出小股兵力对圣卡洛斯港地区英军进行侦察袭扰活动,但被英军炮火击退。

由于阿军地面部队未进行反登陆作战,而航空兵反击的又主要打击英舰船,这样使使英军顺利地登陆和巩固了登陆场,并完成了陆上进攻准备。三天里,
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000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站稳脚根的英军登陆部队在5月27日向阿军发起攻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伞兵营为先导,第45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
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0名SAS队员为先导,第3伞兵营,第4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由于
阿军作战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使英军的进展非常顺利。英军伞兵团第2营及支援分队,大部从陆上徒步、乘直升机、吉普车和“蝎”式坦克向达尔文港开进,一部
分乘汽艇由水上向达尔文港开进。

5月28日英军开始对达尔港发起进攻。阿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毙英伞兵团第2营营长赫伯特·琼斯中校。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
军投降。英军在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战斗中,亡17人,毙伤阿军250人,俘阿军1,4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尔后,向阿根廷港方向发展
进攻。

自英军开始陆上进攻以来,阿多次出动航空兵袭击英舰船和圣卡洛斯港、达尔文港、肯特山等地的英军。5月30日阿使用“飞鱼”导弹攻击“无敌”号航母,遭英激光眩目器干扰,未中。(另有说法以2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

6月8日空袭菲茨罗伊上陆的步兵第5旅,打死打伤英军180余人,击沉英登陆舰“加拉哈德爵士”号,重创英护卫舰和登陆舰各一艘。但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000英军登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进攻力量。

5月31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6月1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
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AS和SBA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
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
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

6月8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艘,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阿军损失飞机11架。但此时的阿空军已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

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000人,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
式战斗机以及火炮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5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
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M—39“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月11日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11月23日英飞机、舰炮和炮兵对阿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随后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两姐妹山、哈里特山和朗顿山。

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14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及威廉山等地,进抵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

英军追至阿根廷港市区边缘时,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军(包括西岛2,000余人)于21时停止抵抗。

英国向全世界宣布,马岛阿军于14日21时投降。致此马岛战争以英军获胜而结束,马岛的失败导致了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这次战争中阿军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沉5、伤6),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英军亡255人(内文职28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沉6、伤10),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❾ 马岛战争谁赢了

1982年,阿根廷为了守护马岛主权和英国开战,最后参战的英国取得了胜利。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据了马岛,而后英国的收复之战也随之展开,从4月5日至5月9日,英军迅速集结四艘核潜艇、四十余艘战舰、三十余架三代战斗机、直升机等作战装备,在海陆军的协同配合下,先是重新占领南岛。

5月10日至5月30日,在英军成功破译阿军无线电密码以及在马岛上英藉居民的掩护下,佯装重兵炮击马岛西南海域的岸上登陆港口,随之灵活调用仅有阿军十分之一的陆军在东北方向成功登陆,随后沿公路线逐个攻占马岛东南城市,于肯特山等待南路英军。

6月1日至6月15日,阿军不断对英军采取空袭,但英军在马岛上的地面力量已经大大加强,随后英军对阿军展开了几乎用尽弹药的猛烈回击。15日阿军投降,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9)马岛有多少英国军队驻扎扩展阅读:

1981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方面率先展开军事行动,攻占群岛的首府等地,英国驻马岛政府于4月4日宣布投降。在英国方面,这意味着分歧已经升级为军事冲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宣战,宣誓夺回群岛。

1982年4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进驻位于大西洋中部的空军基地。4月下旬,马岛战争开始,经过74天激烈的马岛战争,15日阿军投降,至此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❿ 马岛以前是阿根廷的还是英格兰的

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John Davis)可能是第一个看到福克兰群岛的人。但是荷兰人威尔德(Sebald de Weerdt)却无可争议地于1600年左右看到它们。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英国人是第一批于1765年在西福克兰岛定居者,但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西班牙人并于1767年左右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英国在以战争为威胁之后,于1771年恢复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1774年时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对其主权的要求。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它叫该岛为索莱达岛〔Soledad Island〕)的居民点保持到1811年。
1816年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于1820年宣称对福克兰群岛拥有主权。1831年,美国军舰“勒星顿号”(Lexington)摧毁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以报复它们非法扣留3艘在该区域猎海豹的美国船只。1833年初英国未开一枪就把剩馀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1841年英国指派一位文职副总督至该岛,至1885年,岛上一个约有1,800人的英国社区已能自给。1892年福克兰岛成为英国正式殖民地。阿根廷一贯反对英国占领该群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克兰的主权归属问题转移到联合国。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就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辩论。阿根廷以1493年的教宗(教皇)敕令(后经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修订)为依据(西班牙与葡萄牙曾据此自行瓜分新大陆),又以继承西班牙,以群岛邻近南美洲,以结束殖民地位的需要等等为理由,宣称对福克兰群岛拥有主权。英国则以自1833年以来对群岛的“公开、持续、实际的拥有、占领和管理”,以及决心以联合国宪章承认的自决原则运用于福克兰岛民,宣称对它拥有主权。英国声称,违背福克兰岛民的意愿,将身家性命交与阿根廷统治管理,绝不是结束殖民地位,而是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
196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邀请英阿举行会谈以寻求一个和平解决纷争的办法。这种旷日持久的讨论到1982年2月还在进行,此后不久阿根廷军政府于1982年4月2日入侵福克兰群岛,从而爆发了福克兰群岛战争(Falkland Islands War)。10星期后,战争结束,阿根廷部队在史坦利向英军投降,英军强行重新占领群岛。英国继续将军队驻扎在岛上,并且强行实施军事专区和捕鱼保护区,后者离岸边延伸相当一段距离。人口约2,379(2001,驻扎该岛的英国驻军除外)。

现在依旧争论不休
以前荷兰与英国争执,一端时间内归英国

阅读全文

与马岛有多少英国军队驻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小米手机有哪些 浏览: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钱 浏览:382
中国目前援助了哪些国家 浏览:418
越南华人什么意思 浏览:375
印度长途汽车怎么下 浏览:277
人民币兑多少越南钱 浏览:357
印尼按摩的店叫什么名字 浏览:239
中国铜储备能维持多久 浏览:336
伊朗这状态怎么跟美国斗 浏览:205
印度国家排多少名 浏览:52
中国的疫情有多少例 浏览:895
为什么中国没有研发新药 浏览:214
印度有多少大型车 浏览:501
哪个国家恨中国 浏览:594
意大利体和拉丁体哪个好看 浏览:571
越南回广西坐什么航班 浏览:324
二战为什么意大利成了战胜国 浏览:620
中国为什么和印尼不好 浏览:461
有哪些国家帮助了中国疫情 浏览:406
中国风影响力如何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