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问一下英国伦敦现在和未来的城市规划
英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成为重要的政策领域。2000年英国政府发表了一份城市白皮书[1],提出处理城市生活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问题的政策措施。在英国,就政策而言,最显着的问题被认为是“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问题。由于对乡村生活的推崇和对城市病的消极认识,二次大战后英国的城市政策始终强调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控制。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使郊区化得到了极大的推进。在城市边缘区建设大规模的居住区,在城市以外建设大量的零售业(如购物中心)和商务/办公园区(这些园区的布局为了求得较好的环境,对土地使用极为浪费,其布局方式被称为“校园风格”),由此导致了较为富裕的人群向郊区的迁移,出现了对汽车交通高度依赖的环境和设施配置,并带来整体性的交通问题和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浪费。该白皮书认为,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但要实现城市的复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白皮书估计,当时的城市中(2000年)大约有将近5.8万公顷已使用的土地是空置的和被弃置的。而根据城市工作组(Urban Task Force)的报告[2],在2000年,仅英格兰地区的城市中就有70万幢住房是无人居住的,其中25万幢已经空置了一年以上。城市要复兴,这些现存的土地和住房就需要消化,这是要体现城市具有活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还要克服公众已经建立的郊区生活方式以及对郊区生活的向往,并吸引富裕和较富裕群体向城市的回迁;因此,只有在保证城市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城市的复兴。因此,白皮书提出了许多对策,如鼓励循环使用城市土地,改进城市设计和建筑学,运用税收和财政政策来鼓励开发弃置的土地等等。
该白皮书重新审视了过去城市分散发展的政策,并指出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环境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在政治上也是有害的,因为地方居民通过选举表达出当他们看到新的开发吞噬农村用地时的愤怒。新的开发现在被认为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所谓的NIMB(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的后院),这是社会群体为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而采取的态度。这就要求根据政策的优先性进行再评估,并必须鼓励(并支持)私人部门再循环使用城市土地,并通过提高城市开发和设计的标准要求来获得显着的改进。白皮书还提出了许多战略,并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将棕色用地(brown land)[3]和空置的地产重新使用方面。它提出,至2008年60%的新住房应当在棕色土地(如先前已经开发过的土地)上建设或者保持现有的存量。这些战略还包括税收(VAT的改革和降低转变为住宅使用的税收)以及土地的整理(创建国家土地使用的数据库来控制英格兰地区的棕色土地)。估计在英格兰地区有5至20万公顷的土地受到污染,白皮书提出对污染的清理将降低税收,鼓励运用新技术进行修复并为这些土地及其污染的性质建立数据库。此外,它还提出创立12个新的“城市更新公司”(urban regeneration companies,如Liverpool Vision和Sheffield One),来创造地方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合作,试图以此在这些地区带来更大量的投资。
城市复兴的意图是英国城市政府、企业界与学界多年来的愿望,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受欧洲“城市重建”运动的影响,对城市中城市特征和城市活力有过许多探索性的理论与实践,如与查尔斯王子的倡导密切相关的“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等。1998年,环境、运输和区域部(DETR)曾发表一项研究[4],以寻找实现城市地区发展潜力的方法。该报告依据“都市村庄”的理论观点指出,节点式开发(或者步行屋ped-shed),可以使居民更少地依赖于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并使城市成为更吸引人生活的地区。节点或步行屋可以成为城市的组件,在其中,节点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站以及商店、学校、游戏场或公园组成,围绕着每一个节点的5分钟步行距离或500米为半径布置居住区。这种模式的结果就是把居住环境建设成相对高密度和符合人的尺度(建筑物不超过3~4层),以维持商店、公共交通、学校和娱乐设施等。研究还指出,应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布局规划,以使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能很好地与这些土地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这一方式,可以通过步行交通的使用来增加与这些节点的联系,由此鼓励较少地依赖私人小汽车,尤其是短距离的出行。2000年以来,英国的政府政策已经不断地认知到这一新的政策方向。国家政策文件(如规划政策导引PPG)和“最好的实践”报告[5]提出了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汽车停车场供给和增加居住密度。针对提高城市设计标准
㈡ 英国首都伦敦在哪里
英国首都伦敦(london)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早在3000多年前,伦敦地区就是当时英国人居住的地方。公元前54年,罗马帝国入侵大不列颠岛,公元前43年,这里曾是罗马人的主要兵站并修建了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当时伦敦被称为“伦底纽姆”。
16世纪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的规模迅速扩大。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19世纪,伦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1900年,伦敦的人口增加到200万。20世纪60年代伦敦人口曾达到800多万,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
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平均气温1月为4.5℃,7月为18℃,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㈢ 英国首都一直就是伦敦吗没有过变迁
英国首都伦敦 / London
First posted: Sat 12 Feb 2005
Description: 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顶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
Article text:
Article title: 英国首都伦敦 / London
First posted: Sat 12 Feb 2005
Description: 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顶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
英国首都伦敦 / London
伦敦 (London) 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它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顶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在这里,悠久历史的过去和充满活力生机的现在,和谐而默契地结合着。古老的历史,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大教堂,数不清的各个时代的杰出建筑,多元的文化,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商场饭店、咖啡屋酒吧,应有尽有,使得这座历史古都不仅具有无限迷人的魅力,而且还在蓬勃进化发展着。
伦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历史性:作为上千年英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曾经的大英日不落帝国的首都,伦敦处处都在诉说着它的过去。
伦敦的另一特色是它的世界性:这里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人们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各种不同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伦敦特色的和谐与包容的都市文化。
毫不奇怪,伦敦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方的游客。人们来这里寻古,探宝,享受人生。这是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容的城市。它会满足每一个人的渴求,不管你来自哪一个民族,哪一个社会阶层。
伦敦是英国皇室所在地。作为英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宫殿,艺术品珍藏,皇室大型庆典等构成了伦敦独具特色的皇室旅游。英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因而伦敦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艺术之都。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和国家肖像画廊等世界级的博物馆,常年免费对公众开放。科学和技术是英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而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给人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来了解科学发展的过去和未来。
从英国建国以来就是伦敦了
㈣ 英国当年如果迁都美洲现在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把时间回到1756年,这一年欧洲爆发了“七年战争”。在英国的支持下,普鲁士和周边的法兰西、奥地利、俄罗斯打了起来,英国再一次将“大陆均势”玩到了极致。法兰西无法脱身的时候,英国在1759年发动了对法国海军的进攻,消灭了法国的海军。此后,英国一方面给普鲁士提供金钱,让它继续战争,另一方面,英国不断抢夺法国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到1761年,法国投降,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到1800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达到了1130万平方公里。
英国迁都北美之后,就不会出现了美国独立和加拿大独立的现象,北美洲将会被英国统一,甚至南美洲也会被英国兼并。不仅如此。以整个北美洲为基地的英国,将一直是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他将对澳大利亚,爱尔兰、南非、新加坡等牢牢控制,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无法瓦解。如果这样,英国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国家。
如果英国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北美,那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将难以挑战英国。英国会坚持“大陆均势”政策,不断挑拨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世界大战中,英国就大发战争财,工业实力会进一步提高。当然,如果英国迁都北美洲,不知道未来闹独立的是不是英国本土。
㈤ 英国为什么有四个地区呢四个地区有什么权利
1.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2.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也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㈥ 伦敦是怎么成为英国首都的
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Londinium。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Londinium遭弃城,撒克逊人于今Aldwych以西1英里处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镇。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次恢复人烟。伦敦逐渐地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伦敦大火灾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似的,死于这场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开始动工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开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伦敦市区在19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新建的建筑使伦敦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市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市。
伦敦最近100年来的大变化可说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期间超过3万的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规划,造成今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的独特之处。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
㈦ 英国首都伦敦,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一直被人称为“雾都”,是不是因为他们那里的雾霾污染一直也和现
是的,英国伦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由于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多种原因导致雾霾严重,曾有几万人死于肺癌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最高到1900多,而北京12月份曾到过2254,恐怖啊!!!
㈧ 伦敦曾被称”雾都“,如今环境治理如何
英国作为世界上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也因为发动工业革命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其实最早的英国伦敦曾经出现过非常大的污染情况。甚至有很多国家将雾霾称之为伦敦雾。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伦敦的污染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治,而且空气已经变得非常好了。
由于工厂排放的增多,导致出现了着名的伦敦毒雾事件。这次事件也让伦敦人深刻的体会到了环境污染会带来多可怕的后果。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伦敦开始了很长时间的环境治理工作。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过正是因为历届伦敦政府都不遗余力的支持伦敦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才让伦敦的环境最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目前伦敦的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污染。
㈨ 英国首都伦敦现在是不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呢
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为“纽伦港”。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馆和图书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有19家世界500强总部和7座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位于伦敦。2018年伦敦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6532亿美元。
伦敦是一座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商业、体育、传媒、时尚等各方面影响着全世界,是全球化的典范。
伦敦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控制着全世界45%的外汇交易和黄金、白银、原油等大宗商品定价权,也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保险、期货和航运中心。伦敦平均每日的外汇交易额高达2.7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居民财富总额位居世界第二。
2018年,伦敦在世界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排名发布,伦敦位列世界第二。 2018年11月,伦敦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第一名。 在福布斯全球城市影响力排行榜上,伦敦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同时伦敦击败纽约,当选全球第一大财富中心。
其次在金融方面:
伦敦的银行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其中外国银行470家,在伦敦拥有的资本总额为全球城市之最。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伦敦的保险业务历史悠久,资金雄厚,信誉优良。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每日在伦敦进行的外汇交易额高达2.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美国的近三倍,意味着全球所有的外汇交易中,有40%以上是在伦敦进行。伦敦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掌控着黄金、白银、原油等世界性商品的定价权,因此国际黄金名为伦敦金,国际白银名为伦敦银。
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四大交易所之一。此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交易。
伦敦是全球最富裕和富人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有4944位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和近40万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豪居住在伦敦,数量均为全球最多。伦敦的居民财富总量高居世界第二,数额和第一名的纽约十分接近。从2017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伦敦房地产市场吸引了200亿欧元的投资,名列欧洲城市榜首,巴黎和柏林分别以120亿欧元和80亿欧元排在第二和第三。
所以伦敦在欧洲算的上最大的城市。
㈩ 伦敦何时成为英国首都
1。英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国最大港口,世界十大都市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海轮可直达。由“伦敦城”和32个市组成“大伦敦”,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750万(2005);在伦敦城周围的12个市,相当于市区,称“内伦敦”,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14.5万。气候冬暖夏凉,偶尔下雨,且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来说,6月份气候就逐渐好转,天空晴朗,阳光温和;7、8月进入真正的夏天,艳阳高照,但温度在20度左右,白昼特别长。9、10月份秋高气爽,11月下旬慢慢进入冬天,12月到来年的2、3月气温在10度以下,但下雪的机会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还是保持在15摄式度以下的低温。
2。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名胜古迹众多。拥有计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着名建筑,是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着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此求学深造。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旅行十分便利。伦敦还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地处市中心的中国城(唐人街)聚集着众多的中国餐馆和中国商场,它是中国人活动的中心。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
3。始建于公元前43年。十六世纪都铎王朝时,海运很盛。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市。十九世纪成为英国贸易、金融中心。伦敦城集中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工业和贸易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宫、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许多报纸的编辑部也设在这里。伦敦东区是码头、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英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大伦敦的工业从业人员占英国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以通用机械与电机着称;还有飞机、精密仪器、汽车、炼油、化学、服装、造纸、印刷、食品、卷烟等工业。英国最大的海港,年吞吐量6,200万吨,也是西北欧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港区沿泰晤士河下游延伸约50公里。进口货物的约80%,由驳船驳至沿岸的码头和工厂。世界最大的航空站之一。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名胜古迹众多。拥有计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着名建筑,是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着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此求学深造。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旅行十分便利。伦敦还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地处市中心的中国城(唐人街)聚集着众多的中国餐馆和中国商场,它是中国人活动的中心。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