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崛起的过程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开始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几乎所有殖民地。
工业革命之后让英国成为经济强权,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英国及其殖民地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
而前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麦隆部分地区、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帝国的版图(其实西南非洲被归由南非管理,而新几内亚则由澳大利亚统治)。
不过一战之后英国在莱因兰和二战之后在西德的占领区就不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Ⅱ 英国凭啥称霸世界几百年呢
英帝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一度豪横世界三百年。巅峰时期,统治过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那么,作为一个人口不过几千万的小小岛国是怎样做到的呢?其实英帝国在海外扩张上还是有它的独特之处和智慧招法的,在东印度公司运作上,就可窥视一斑。
东印度公司的成功,也让聪明的英国人摸索到一条属于自身特点的全球扩张之路。英国尽量避免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那种简单粗暴的掠夺方式,而是像东印度公司这样,一步一步掌控住殖民地区的经济和贸易,进而征服整个地区。
实践中,英国人尝到了甜头,这种方式不但统治成本最低,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殖民效果。因此,这种办法,成为英国人最常用的主要征服方式,也是英国人的高明之处,更是它能够征服世界,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Ⅲ 英国现在是不是很衰有什么崛起之路
看和谁比了。
如果按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标准,英国绝对很衰。从国家版图、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关)、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各个方面,美国都吊打英国。但既然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那英国被它吊打也是正常的。哪个国家敢说不被美国吊打呢?
如果按世界经济规模第二的中国的标准,英国在经济上也是很衰的。毕竟中国在经济规模上是世界第二,可以吊打除美国外的全部国家。
如果按核武能力第二的俄罗斯的标准,英国在核武能力上也是很衰的。但核武是二战后期发展出来的,在冷战时期大发展。那时英国早已是美国的小弟,核武能力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俄罗斯在核武能力上也是吊打英国的。
除了上述3个国家外,世界上再没有可以全方位或者在某一特定领域吊打英国的国家了。所以英国是不是很衰?瘦死骆驼比马大,它现在虽然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依然是世界强国之一。除美国敢全面吊打英国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底气说自己全面超越英国了。
所以,英国已经不是世界第一了,但依然是世界第2-6这一层次的强国。
Ⅳ 巨人之路在哪里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的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被称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高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这三万七千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形状很规则,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它们以井然有序、美轮美奂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Ⅳ 大国的崛起之路,英国是怎样成为世界强国的
英国摆脱封建态度是在15世纪末,是在1485年,当时英国出现了一个王朝是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王朝,是都铎王朝,英国对世界影响太大了,都铎王朝的奠基人就是这个人,这是他的儿子这是他的女儿,这三个人,祖孙三代,亨利七世二子,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女儿伊丽莎白,使英国第一次摆脱依附和落后的状态,成为欧洲强国,为英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这里面的故事很多很多了,如果说我给学生开英国史的课的话,这三个人的故事可以讲好几次,当然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去讲,特别是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这两个人的故事多极了,但是无论这些故事是怎么说的,无论这些故事是表明这个主人公他人品好还是不好,它英明还是不英明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后来步步走在前面,这是第一步。所以我们说英国,说英国那么强大,它造成的影响那么巨大是有道理的,这一步是它走出来,接下来还不止这一步,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正式结构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它建立了一个现代性质的政治结构,一个政体,当然这个政体在后来一二百年当中不断地改变。但是这次事件以后,英国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适合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和政治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政治和社会的环境之下,英国开始了它的经济方面的大踏步的这种飞速的发展。
18世纪我们刚才说,17世纪的英国做一件事,解决政治制度的问题,18世纪的英国,做两件事,第一是发展经济,上半叶出现了所谓的农业革命,下半叶出现了工业革命。第二件事就是18世纪的英国,开始去争夺世界的大权了。这张图就表现英国在18世纪和其他的欧洲几个国家在世界上争夺殖民地的情况,特别是在这一百多年当中,英国和法国争夺世界的霸权,最终是以英国的胜利被告终的。这个胜利它的坚强的经济基础就是工业革命,我们看这样一组数字,我们就可以明白,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它的生产发展的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英国的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1801年的时候,英国它的国民经济中,工业的比重只占29.7%,农业是35.9%,英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在1860年的时候,我们看到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40%到50%,对外贸易占世界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出自于一个非常小的国家,英国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0.2%,而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2%,英国也是一个很小的国家。
英国小小的国家,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据一个半世纪之久,这是超常发挥。本来不应该是这样,本来不应该,它凭什么?它就这么大,就那么多人,它凭什么?根据我们刚才我刚才向大家介绍的情况来看,有一点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它的那种创造的能力。就是靠得这样的创造能力它能够超常的发挥,它发挥了本来根本就不可能发挥的作用,做本来根本不可能做的事。你看,它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巨大的创造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很多很多其他方面,它都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它成功的秘诀。
Ⅵ 现代英国的成长之路
英国(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中世纪时在英国就出现了类似今天这种足球活动。到19世纪初,足球运动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由于需要对足球比赛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1863年10月26日,有关人士在伦敦女王大街的弗雷马森酒店聚会,讨论并同意成立足球协会,会上除宣布足协正式成立外,还制定和通过了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它是现代足球竞赛规则的雏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足球的诞生。
随着英格兰足协地位的日益巩固,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在1871年7月20日出现了举行挑战杯赛的建议。这个建议是足协秘书长查尔斯.阿尔科克提出来的,他希望通过组织挑战杯赛,吸引协会所有会员都来参赛,促进彼此间的交流。1871年10月16日,这一提议获批准。
令英格兰人引以为荣的不单是他们创办了首个足球协会,而且第一场国际比赛也是由他们组织的,那是在1872年11月30日进行的英格兰代表队和苏格兰代表队的比赛。英格兰足总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陆续成立了足球协会,于是推动了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的成立。可见,英格兰也就无可争议的被称做为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
1882年12月6日英联邦的四个足协的代表在曼彻斯特,通过了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后来几年里,又对规则进行了多次的修改。1881年前后,开始了职业足球的倾向,英格兰足协于1885年6月20日承认职业足球的合法地位。但在职业化问题上,英足协曾和国际足联发生过尖锐的矛盾冲突。英联邦的四个足协分别从1920年至1924年、1928年至1946年两次退出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任何活动。直到1958年,双方才达成公识。同年,英格兰成立了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
1862年,英格兰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诺丁汉郡成立,从此,英格兰各足球俱乐部陆续成立。到1870年,英格兰有39个足球俱乐部,到1881年,英格兰有128个足球组织。今天,共有160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其中40个俱乐部的历史在100年以上。
1871年创立的足协挑战杯赛是第一个全英格兰的比赛。该比赛采用连续淘汰制,比赛双方在预先抽签决定的一方场地进行一场比赛定胜负。英格兰历史上第一场足协挑战杯赛的决赛是在1872年进行的。从1872年至2000年共举行了119届,由于足总杯赛不单由甲级队参加,凡英格兰所有球队均可参加,因此频频暴冷,许多强队被弱队战胜,所以被称为"暴冷的温床"。今天,英格兰足球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当中。
为了扩大足球的影响,英格兰足协在1888年3月22日做出决定,创办全国性的甲级联赛。首届联赛参赛队共12支。最后,普雷斯顿队夺取了首届联赛的冠军,并在第二年成功卫冕。1892年,英格兰足协开始举行乙级联赛;1920年,出现了丙级联赛;1958年,又增加了丁级联赛。至此,英格兰足球联赛初具规模,分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实行升降级制度。英格兰足球联赛是世界上诞生最早,也是赛制最完善的全国性统一联赛,后来,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借鉴这一联赛体制。1992年,英格兰足球协会为适应日益发展的足球运动,在甲级联赛基础上创办了超级联赛,原乙、丙、丁级联赛相应提升一级。首届超级联赛冠军被实力强劲的曼联队夺得。
现在,联赛的升降级制度大致为:
比赛队伍共有20队,以双循环得分制作赛(双循环:2队球队分别以主场及作客身份对赛2次。
得分计算:每场赛事胜方得3分,负方无分,和局2队各得1分。)最后以积分多寡排名次序,若积分相同则以得失球差及总入球数等来区别排名。
另外,超级联赛榜尾3队为降班队伍;由英格冠军联赛3队球队升上超级联赛竞逐;英冠冠军及亚军直接升上超级联赛,余下第三名至第六名的4队球队会采取两回合主客场淘汰制的英格兰冠军联赛升班附加赛,由第三名对第六名,第四名对第五名,经抽签决定哪队首先作主场,最后2支胜方队伍会在中立球场进行一场比赛,胜方可获升级。
英格兰足总杯(简称足总杯)是由英格兰足球协会命名并主办的一项男子足球杯赛。
英格兰足总杯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足球比赛,英格兰各级足球俱乐部进行一对一的淘汰赛,在足总杯的比赛中经常有低级别俱乐部淘汰高级别俱乐部的冷门出现。
比赛形式
英格兰足总杯没有设立种子球队,对阵和主客场完全由抽签决定。如果比赛打平则双方交换主客场重赛,如果再次平局则进行加时赛和点球决胜。
每年八月英格兰足球总会属下的所有拥有基本设施的非联赛俱乐部开始进行淘汰性质的预赛。2004/2005赛季660个俱乐部参与了足总杯的赛事,打破了1921/22赛季656只参赛球队的纪录。额外预赛之后是预赛,四轮资格赛和六轮正式比赛,最后是半决赛和决赛。所有联赛俱乐部和参与过足总锦标(FA Trophy)或足总瓶(FA Vase)并目前在被认为“可以接受”的赛事中参赛的非联赛俱乐部都被允许参与英格兰足总杯的比赛,所有参赛俱乐部都要有合适和安全的球场。
高级别的非联赛和联赛俱乐部被允许跳过足总杯开始的一些轮次。例如英冠联赛和英格兰超级联赛的俱乐部被允许直接参加第三轮的正式比赛。
传统上足总杯的决赛地设在伦敦的温布莱球场,由于温布莱球场的重建从2001年开始足总杯的决赛地改在卡尔迪夫的千禧球场。预计足总杯决赛将于2006年5月16日重新回到温布莱球场举行。2005年的的两场半决赛都在千禧球场举行,预计2006年的半决赛也将设在千禧球场,2006年以后的半决赛将会在新的温布莱球场举行。足总杯的决赛一般在五月底举行。
夺得足总杯冠军的球队可以获得参加次年欧洲联盟杯第一轮的资格。如果该球队因为联赛排名获得欧洲冠军联赛参赛的资格则足总杯的亚军将取代冠军获得欧洲联盟杯的参赛资格,如果亚军也拥有欧洲冠军联赛参赛资格,那么这个|欧洲联盟杯的参赛名额将根据英格兰超级联赛排名给其他球队。
足总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赛事,凡是在英足总注册的球队均可以报名参加,英超球队一般从第3轮开始参加比赛,比赛赛制为1对1单场淘汰赛,打平进行重赛。传统上决赛安排在全英最富盛名的温布利大球场进行,由于2001年对该球场进行重建,最近几年的决赛都安排在加的夫千年球场进行。
英格兰联赛杯,标准地称呼应该叫作英格兰足球联盟杯,是英格兰所有92个俱乐部之间不分级别的比赛。这一杯赛由足球联盟成立于1962年,目的是为了让各个俱乐部在联赛之外,拥有一个以淘汰赛制为基础的比赛,以挑战英格兰足总掌管的足总杯赛,因为在当时足总杯在球迷心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联赛。成立于1886年的足球联盟本来掌管着英格兰所有92个职业俱乐部的各级联赛,但1992年甲级联赛的20支球队叛变成立与之平行的超级联盟后,它旗下的俱乐部只剩下72个。既然掌管的俱乐部水平不是最高的,说话的分量自然也大不如以前,而想要让英超前几名的俱乐部参加联赛杯,自然要看别人的脸色。联赛杯的地位本来就位居英超(92年以前是英甲)和足总杯之后,对曼联和阿森纳这些英超顶尖的俱乐部来说,联赛杯只是锻炼替补队员的比赛。当然对于这些俱乐部来说,漠视联赛杯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除了参加联赛、足总杯赛、联赛杯外,还要参加利润丰厚的欧洲冠军杯或者是联盟杯赛,如果成绩很好一路杀下去,如夺取三项冠军的利物浦队一样,一个赛季9个月的比赛可达到近70场,一周的比赛近两场,而球员都不是铁打的。联赛杯的没落还有足球联盟自己的原因,为了吸引赞助商,足球联盟把联赛杯的名字卖来卖去,先是成了牛奶杯,后来成了可口可乐杯,前几年卖给了啤酒商,因此最近几年的联赛杯的名字变成了沃丁顿(啤酒)杯。初到英国,你会对这个杯赛感到莫名其妙,杯名的变化更使这项有40年历史的传统赛事在球迷中丧失了号召力。对联赛杯持支持态度的俱乐部也不少,他们的心态主要分两种:一是如纽卡斯尔、热刺和阿斯顿维拉这些英超中游的俱乐部,他们长期没有实力夺取联赛冠军,可以在曼联等俱乐部不重视的情况下,夺取联赛杯冠军以鼓舞士气,同时也把它作为获得参加欧洲联盟杯赛资格的第二条道路。二是英超之外的其它三个联赛的俱乐部,可以利用联赛杯获得与强队交手的机会,借光上上电视和报纸,上个赛季水晶宫队在与利物浦队交手之际,平常对水晶宫队不理不睬的主流媒体对该队大炒了一番,天空电视台还对这场比赛进行了直播,水晶宫队既可以获得电视转播收入,又扩大了影响。另外,如果小俱乐部不小心爆出冷门,对球迷来说是天大的喜事,而大俱乐部对这种比赛的失败也不会感到过度伤心,各得其所。当然最为重视的还是第二种俱乐部,因为英超俱乐部必须把更多的精力集总到联赛上,否则一旦因为参加联赛杯队员受伤影响了状态,最后弄个降级,即使夺取联赛杯冠军也只是丢了西瓜拣来芝麻,得不偿失。其实现在讨大牌俱乐部厌的除联赛杯外还有足总杯,可以参加这项世界上最古老赛事的除92个职业俱乐部外,还有近400支业余球队。可想而知,曼联如果不小心与打入正赛的业余球队抽到一起,该是怎样的想法?不过,总体来看正是有联赛杯和足总杯这样的“鸡肋”,才使小球队每年有与大球队交手的机会,使他们看到一些希望,有些盼头,要不然,“穷人”的日子更难过了。
由应届英超联赛冠军与足总杯冠军竞逐,比赛以一场决胜负的形式进行,若在法定时间内打成平手则需加时,加时仍未能分出胜负则以互射十二码决胜负,比赛场地位于威尔斯的胡利安.卡迪(卡迪)夫千禧球场。
Ⅶ 如何规划英国留学之路
本科申请篇
2017年1月~2017年6月
参考个人专业、学校排名和个人意向等情况选择院校;
准备雅思考试,一般大学要求学生雅思成绩达到6.0+,
高分数对于申请成功是有帮助的,也是学生入学的必要条件。
2017年7月~2017年9月
选择心仪的学校,UCAS在9月1日开放次年的课程申请,由于每年每个申请流程只能提交一次,要准备高质量的原创PS;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跟踪申请进度,准备留学签证申请所需要的资金证明等材料;
2017年10月15日:报考医学、牙医学、兽医学等专业及剑桥、牛津大学的截止日期;
2017年12月15日:其他大学及学院的“早申请”截止期,未满额课程仍接受申请;
2018年1月~3月
校方开始发出有条件录取通知,如果雅思成绩还未达标,可考虑报培训班,快速达到分数;
1月15日:除艺术、设计类专业外的第一轮申请截止时间。
2018年4月~2018年6月
等待录取通知书,给予反馈,获得录取。
准备签证材料申请,着手提交申请。
2018年5月15日:给予院校反馈,是否接受申请;
2018年6月30日:”后期申请“截止日期,海外学生申请截止日期。
2018年7月~2018年9月
UCAS Clearing 阶段,处理不被所报院校所录取的个案和6月30日之后提交的申请。
2018年8月~2018年9月
获得签证,行前准备,赴英就读。
硕士申请篇
2017年1月~2017年6月
提前准备雅思考试,预留足够的时间达到理想大学所需的分数,并且开始准备文书申请材料,包括个人陈述、个人简历、2封推荐信;
2017年6月~2017年7月准备所在大学的在读证明及本科期间的成绩单等相关材料,做好翻译工作,包括个人陈述、成绩单、毕业证、雅思成绩、推荐信(2封)以及申请费等;
2017年7月~2017年9月确定好院校与专业,结合学校官网给出的申请要求,在英国学校开放申请通道后尽快递交申请;
2017年9月~2018年4月等待院校反馈结果;跟进进度,并在截止时间前收取录取通知;雅思考生需要在这个时间段考取目标分数,开始办理签证需要的保证冻结金等方面的准备。
2018年4月~2018年6月若雅思成绩没有达到要求,尽快申请Pre-sessional语言课程和住宿(一般根据课程周期,申请1-3个月的宿舍);若雅思达到要求,可获取正式录取通知书,并且按照学校要求支付押金,确保预留位置;
2018年6月~2018年8月按照学校要求拿到CAS Letter之后,准备签证材料并递交签证,申请主课住宿,订机票,体检,行前准备,申请接机等,宿舍请尽快提交申请。
2018年8月~2018年9月获得签证,行前准备,赴英就读。
Ⅷ 英国“日不落帝国”兴衰之路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主要国家,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
在大陆国家竭力争夺欧洲霸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正忙于内部的争斗,几乎被其他国家忽略不计。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
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
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几乎所有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
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被迫收起自傲心,暂时取消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因此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过一战获得德国殖民地后,国土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
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8)重建英国之路在哪里扩展阅读:
兴衰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2、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
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着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光荣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年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英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
Ⅸ 英国伦敦的着名景点
会大厦和大本钟
威斯特敏斯特宫今天以议会大厦的名称更为人所知,是忏悔者爱德华的王宫。威斯特敏斯特大厅在1087到1100年之间建立,在当时和今天都属于欧洲最大的无支撑屋顶的中世纪大厅。
14世纪启用了商业厅和马厩厅,在里面出售假发、羽毛笔和其它相似物品,法院也被安置在这里。183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宫殿的大部分。
1836年,国王委员会在97个设计方案中选择了查尔斯·贝利的方案,他更喜欢把宫殿建成哥特式样。坐落于泰晤士河北岸的议会大厦因其钟楼而世界闻名。即使大本钟并非钟楼之名而是报时大钟的名称,但大本钟还是人们的习惯称呼。
伦敦塔
伦敦塔是世界上最着名的中世纪要塞建筑之一。1078年,为了保护诺曼人不受伦敦城里人的袭击,征服者威廉下令修建了白塔。
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在13世纪由亨利三世和爱德华一世多次改建。要塞由两层城墙和一条城堡壕沟保护。城墙内有一个铸币厂和一个动物园。在历史上,这座要塞被用作武器库、宫殿、刑场、国家档案馆、天文台和避难所。同时,它也是一座监狱,主要关押一些上流社会的犯人。
今天这里安放着王冠宝石,它们由历史悠久的伦敦塔卫队守护。卫士在口语中也被称为吃牛肉者,他们穿着传统服饰,很容易辨认出来。
伦敦眼
作为世界最大的摩天轮之一,英国航空公司的伦敦眼在30分钟里可以让您领略超过55个伦敦最着名的景点。摩天轮又32个封闭带有空调的吊舱,是伦敦地平线上主要的标志。因为摩天轮是在1999年底开放的,所以又被称为千禧轮。它高达135米,位于泰晤士河南岸。
汉普顿庭院宫
汉普顿庭院宫是紧邻泰晤士河里奇蒙德区的一座宫殿,就在布什公园的旁边。它是英格兰最古老的都铎王朝宫殿,有着500多年的历史。
宫殿曾经居住过众多的英国国王。自从乔治三世起,英国王室就住到别的伦敦王宫里去了。维多利亚女王在1838年将宫殿对公众开放。宫殿的一部分租给建立过功勋的老兵居住。1986年,在其中一间房子发生了火灾,烧毁了一部分宫殿。重建工作一直持续到1995年.值得一看的有都铎厨房、超过25公顷的河畔大花园、着名的花园迷宫和亨利八世富丽堂皇的房间。
皇家歌剧院
位于考文特花园着名的英国皇家歌剧院是皇家歌剧团和皇家芭蕾舞团的所在地。皇家戏院是当时第一座在这个位置上的戏院建筑,由爱德华·谢弗德设计。它在1732年12月7日首演威廉·康格里夫斯的《世界之路》。
特拉法加广场
位于英国首都的特拉法加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它是伦敦最大的广场,从中世纪以来就是一个中央集会地。2003年,在大规模重建后再次开放。在广场中心有一座纪念碑,是伦敦人为了感谢海军上将纳尔逊在与特拉法加战役中击败法国人为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建立的。1842年建造的纳尔逊柱顶端是海军上将的雕像,高达55米,与纳尔逊的旗舰皇家战舰胜利号从龙骨到桅杆顶端一样高。
西敏寺
在1045到1065年间,忏悔者爱德华下令为本笃会僧侣修建了这所诺曼罗马式教堂,他打算将自己安葬在西敏寺。当时建筑唯一的一幅原貌呈现在巴约挂毯上。
中世纪教堂之后改建为哥特式建筑,1066年后所有的国王都在此加冕。许多国王、政治家、科学家、音乐家和文学家也安葬在这里。建筑原料主要是来自法国卡昂的石灰岩,来自萨里郡莱盖特的砂石。来自多塞特的普尔贝克侏罗纪大理石被用作建设墙体和地板,即使是不同的墓碑也是用不同种类的大理石组成的。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最初是白金汉公爵1703年建立的办公楼。1762年,国王乔治三世买下来作为王宫。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成为了英国王室的正式王宫。
几百年来宫殿几次被扩建。东侧外墙在1913年被波特兰·斯坦换新,此后一直是维多利亚纪念碑的背景。这个外貌包括着名的阳台直到今天还被白金汉宫保留着。
极其漂亮的内饰可供参观,但只有在夏天导游的陪伴下才可以。不得不看的是着名的换岗仪式,每天在宫殿门口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