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南方北方怎么分

英国南方北方怎么分

发布时间:2022-05-17 18:02:50

① 英国地理概况

英国
坐标:北纬55度0分46秒,西经3度26分48秒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威尔士语:Teyrnas Unedig Prydain Fawra Gogledd Iwerddon苏格兰盖尔语:An Rìoghachd Aonaichte na Breatainn Mhòr agus Eirinn mu Thuath;爱尔兰语:Ríocht Aontaithe na Breataine Móire;苏格兰语:agus Thuaisceart Éireann Unitit Kingdom o Great Britain an Norlin Airlann),简称联合王国(英语:The United Kingdom)或英国(英语:Britain),英文缩写(GBR),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岛国,还包括一些英国海外领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 ,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英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英国也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名释义: “不列颠”在克尔特语为“杂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颠人迁居法国,故将本土称为大不列颠
别 称: 约翰牛

国歌:《天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民族:英格兰人80%、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尔兰人等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国家政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首相戈登·布朗(James Gordon Brown) ,2007年6月27日任职英国首相,左眼失明。

自然地理: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约5884万,其中英格兰4918万人,威尔士290万人,苏格兰506万人,北爱尔兰169万人(2001年中)。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伦敦(London);人口:718.8万(2001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2006年4月,北京与伦敦结为友好城市。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也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简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悲伤、恐惧、兴奋、茫然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挂在他们的脸上。在难以控制的焦灼中,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着名的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政治: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唐宁街10号 北爱和平路漫漫

政党:(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 (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经济: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2002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是衡量现代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英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其就业总人口的77.5%,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以上。英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铁矿储量为27亿吨、煤的可采储量达46亿吨、石油储量为7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2260-38000亿立方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满足本国2600万电、气用户的国家。

货币: 英镑(Pound)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

2001年总发电量达3.32亿千瓦时,其中核电站供应0.90亿千瓦时。英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森林覆盖面积279万公顷,占英本土面积约11.5%:其中英格兰约8.7%,苏格兰约16.9%,威尔士约14.1%,北爱约6.1%。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子仪器、汽车、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此外,英航空、电子、化工等工业比较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讯、微电子等新兴技术近年有较大发展。英国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非能源资源不丰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英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2001年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7.5%,从业人员逾370万,占总就业人口14. 5%。主要农牧渔业有畜牧业、粮食业、园艺、渔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年产值700多亿英镑,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5%左右。与以风光旅游为主的国家不同,英国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旅游业的最大看点。主要旅游点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英国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英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国还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资国和第六大对外援助国。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军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调整国防政策;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英实行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2004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近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调整计划,对陆、海、空三军兵种结构及军事装备进行调整,以增加部队在远程作战中的灵活机动能力,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及有效应对21世纪的全球性威胁。据英国防部提供的数字,英军现有总兵力约为20.56万人,其中陆军10.95万,海军4.24万,空军5.37万。2004-2005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约为297亿英镑,2007-2008财政年度有望增长到334亿英镑。

教育: 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着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 世界首个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英国博物馆:文化体验“不买票” 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有招数。

新闻出版: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个国家、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英国广播公司(无线电广播网)(BBCNetwork Radio)于1922年创办。该公司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 BBCTelevision)于1936年开始播放电视,有两个台:BBC1主要播放新闻、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另有5个数码频道供交费用户使用。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外交:英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俄、印、日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节日
1、圣诞节:英国的圣诞节是最重要的家庭节日。12月25日和26日两天是国家法定节日。在圣诞节这天,家庭聚会并吃传统的圣诞午餐或晚餐。人们

② 英国是在东南西北哪个方向

英国在西北方向的

③ england是哪个国家

英格兰(England)泛指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主体,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南部,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还包括怀特岛、锡利群岛和沿岸各小岛,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部分。其着名景点有坎布里亚郡、阿恩塞德等。 英格兰这个名字源自“盎格鲁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鲁人之地”,他们继凯尔特人之后来到这个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英格兰”一词可理解为“原来居住在德意志盎格琳半岛(窄水旁的半岛,Angeln)的人所迁徙到的领地”。

盎格鲁人系指居住在今德国的石勒苏益格盎格琳半岛(德语:Angeln,狭窄的意思;“Angeln”一词与英语的“agnail”、德语的“eng”同源。语言转写:Anglia)的西欧民族,公元42年罗马帝国占领不列颠半岛后,他们居住在今天的英格兰。

地理环境
奔宁山脉纵贯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山地两侧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南部为起伏不大的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主要河流有泰晤士河、塞文河和特伦特河等。

历史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英格兰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英格兰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然而,在公元10世纪末期,丹麦的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王国。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02年下令屠杀所有在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来作为响应。这只是引起了斯万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战争行动。斯万一世于他余下的生命之中对英格兰筹划了四次全面入侵。1013年斯万被宣称为为英格兰国王,与埃塞尔雷德二世抗衡。斯万于1014年2月2日逝世。他的儿子克努特一世大帝继续对英格兰作战。埃塞尔雷德二世于1016年4月23日逝世。他的儿子埃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败。克努特同意与爱德蒙共治英格兰,但很快后者于1016年11月30日逝世,令英格兰置于丹麦的统治下。丹麦王朝的统治直至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为止。他是克努特一世大帝与埃塞尔雷德二世前妻,寡妇诺曼底的埃玛的儿子。哈德克努特没有自己的继承人,由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儿子,他哥哥忏悔者爱德华继位。威塞克斯王朝复辟,英格兰王国再度独立。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格兰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时,忏悔王爱德华驾崩,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内兄弟哈罗德二世继承。而忏悔王爱德华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立即宣称自己拥有王位继承权。威廉开始发动入侵英格兰并且在1066年9月28日在萨塞克斯地方登陆。哈洛德二世与他的军队在约克的史丹福德桥之战获得胜利(1066年9月25日)。他们行军穿过整个英格兰来对抗诺曼底公国的入侵,两军在黑斯廷斯战役取得了重要的结果(1066年10月14日)。哈洛德二世不幸兵败阵亡,而威廉获得最后的胜利。威廉并没有计划将王国与诺曼底公国合并一起。不过身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仍然缺乏对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独立的英格兰王国可以让他的统治不受到干扰,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约翰被迫于1215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格兰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格兰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年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1337年 - 1453年间英格兰和法国的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战争结束时,英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简表
公元1至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

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0日宣布为共和国。

1660年王朝复辟。

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

一战后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为美国所取代。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至今,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1997年英工党政府上台。

对外关系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

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黜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

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

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④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分界线是什么

哈德良长城。

公元122年,哈德良国王命令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界上修筑一条长约118千米的长城,以防御北方凯尔特人部落的入侵,哈德良长城全长120公里,约4.5米高,2.5-3米宽,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砌成。

164年马可·奥利留皇帝即位后,"安东尼长城"被罗马军团抛弃,哈德良长城重新成为南方"罗马治下的和平"与北方"无法无天的野人世界"的分界线,也成为了今天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分界线。

(4)英国南方北方怎么分扩展阅读

英格兰议会在1706年、苏格兰议会在1707年先后批准了《合并条例》,两国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名为"大不列颠王国"。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议会合而为一,两国使用同一种货币(此前苏格兰有自己的货币,12苏格兰镑等于1英镑),两国国民享有共同国籍,苏格兰人可以同英格兰及其殖民地进行自由贸易。

苏格兰高地地区的氏族在1715年和1745年曾经两次发动叛变,支持詹姆斯二世的后代。叛乱被镇压下去后,苏格兰的氏族制度也宣告解体。参加叛乱的酋长都被撤换,所有氏族的酋长都比改成了地主。

⑤ 为什么英国分为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和北爱尔兰

不是。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先说不列颠岛上面的事情。
不列颠岛曾经是罗马帝国的领土,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逐渐的失去大陆领土,使得这个日耳曼的国家只剩下了不列颠岛。这一批日耳曼人叫做英格鲁人,所以,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列颠岛叫做英格兰,意思就是英格鲁人居住的地方。后来,英格兰受到了维京人的入侵,只剩下一个城邦。维京人离开以后,英格鲁人恢复了南部的主权,北方被凯尔特人居住。凯尔特人的居住地,就是苏格兰,而南方就是现在的英格兰地区,而那一个在维京人入侵的时候,没有被屈服的城邦,就是今天的威尔士地区。威尔士和英格兰几经合并或者分离。
在英法百年战争以后,英国人失去了自己在大陆上最后一块土地加莱,而法国人也被迫承认了苏格兰是英国领土。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人走向了世界霸权的道路,首先,英国强迫爱尔兰与其合并,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不过,条约规定,爱尔兰可以通过全民公投,随时离开这个联合王国。二战以后,民族主义兴起,爱尔兰南部地区通过公投,离开了英国。而北部地区继续留在英国,英国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现在的英国,也就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

⑥ 英国为什么有四个地区呢四个地区有什么权利

1.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2.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也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⑦ 英国各地口音是什么样的

感谢您关注智课网(SmartStudy)!
英国的人口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面积仅为其四十分之一,但却拥有比美国多的多的口音,可谓是奇迹。我们说的英国基本包括英格兰, 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这四个地方,自然代表着四种截然不同的口音。

威尔士

事实上,威尔士人说的是独立的语种, 无论是口音还是文字上,威尔士语与英语都大不相同。

苏格兰

在苏格兰,虽然文字上用的是英语,但苏格兰口音听上去与正宗的英语,(Queen’s Accent,即女王口音)相差甚远。举例说,即使中国的初中生也知道,单词bad, 应叫作“拜德”,而有些苏格兰人愣会把该词念作“巴德”。

爱尔兰

爱尔兰音,相比下反而更好懂。许多英国人甚至认为,爱尔兰口音就是美音的雏形。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这两者在带有字母“R”的单词处理上都重点强调R的发音。 举例说,certainly, burn, first, computer……这些词在老美嘴里不像英国人, 他们会在字母“R”上面卷舌头。同样,爱尔兰人无论是来自在北爱还是南爱,都会在这些个词的发音上卷舌。

英格兰

关于英格兰的口音,这个课题就大了。 英格兰基本上分三部分, 无论在北部,中部,还是南部,都充斥着不同口音。光在北英格兰就有好几种口音。诸如,约克郡口音(Yorkshire Accent,流行于利兹,约克地区),兰开郡口音(Lancashire Accent,流行于普莱斯顿、博尔顿地区),曼彻斯特口音(Manc Accent),利物浦(Scouse Accent)及纽卡斯尔口音(Geordie Accent)。尤其是最后两者,甚为难懂。举例说,在纽卡斯尔口音中“heard”会发成“hord”, 而“along”会发成“alang”……至于利物浦音嘛,持有该口音的名人还真不少,从已故的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到利物浦足球队队长杰拉德说话都带着scouse口音。总的来说,北方的口音发音较为短促,不太爱拖长音,比如兰开郡口音听上去比较脆。相比南方口音,还有一个不同之处,突显在北英格兰人对带有“U”字母单词的发音处理。举例讲,在南方口音里,“bus”念作“巴士”。可在北方,“bus”念作“布士”。同理,自助餐“buffet”在南方念为“巴非”,而在北英格兰念作“布非”。甚至脏话的fxxx, 不仅在南方,实际是在全世界,都念作“法克”,但北英格兰人愣将fxxx念作“福克”,其发音接近单词 fork (叉子)。

英格兰的中部主要是由中东部(East midlands)和中西部(West midlands)所组成。在中部,许多人对带有“U”字母单词的处理仍然采取北方的方式,Bus巴士也被称作为“布士”。以诺丁汉为首的中东部口音不算太复杂。在伯明翰地区就不一样了。 除了伯明翰本地口音(Brummie Accent)之外,在其周边地区,尤其是沃尔夫汉普顿(Wolverhampton)地区流行着Black country accent。伯明翰人称之为“yam yam”口音。根据英语语法,我们介绍自己时用“I am”,称呼对方时会用“You are”。可是在Black country地区,乱套了,连称呼对方都用”you am”。于是I am和you am 竟全然不分了。估计当地人,到中国连四六级的语法也考不过。

最后谈下英国的南方口音。一般英国南方,以牛津,剑桥以南地区为准。这些地区的口音普遍同女王口音相接近。但是,在西南地区,包括布里斯托在内,虽然位置上属于南方,但还是有自己的西域口音(West country accent ),该口音与爱尔兰口音相仿,发音时也都会在字母“R”上做文章,可能是该地区与爱尔兰隔海相望,易受影响的缘故吧。英国的上流圈子,流行的是正宗的南方口音,即女王口音,在伦敦周边地区,Surrey(萨里)、Buckinghamshire(白金汉郡)甚至Hampshire(汉普郡)的人都会说上正宗的南方音。可是真正靠在女王的白金汉宫附近的情况又有些复杂了。 比方伦敦以北的地区讲Essex Accent(埃塞克斯口音),该口音比较软和嗲,适合女士使用。而东伦敦则流行Cockney Accent(考克尼口音),这种口音说起来较累,挺拗口,在老电影《窈窕淑女》里,已故好莱坞巨星赫本对该口音做了精彩的模仿。据说考克尼口音对澳大利亚口音的形成也是影响较大,因为有不少先期到澳洲的移民来自该口音区。
智课网官方网址:http://www.smartstudy.com/

⑧ 英国不同地区的口音怎么区别

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口音也主要分为三种:英国口音,美国口音和其他口音。在英国范围内说的口音我们都叫英国口音,但实际上英国小小一个岛国,口音也是五花八门的,刚来英国很多吋候听不懂,多半都是不适应英国口音的缘故。
在英国,口音主要分为英格兰北方口音,英格兰南方口音,英格兰中南部口音,苏格兰口音,威尔士口音,爱尔兰口音还有印度口音。
有机构调査过,在英国每相隔6英里口音就会发生变化,有些英国人自己也听不太懂。
英格兰北方口音
英格兰北方普遍发达程度不如南方,工业革命时期以工人阶级为主,劳苦大众多一些,人的性格简单直接,发音比较粗糙,经常吞音,特别是字母“t”和“h”的发音,比如英国人经常说的“What?”北方人很喜欢省略t的发音,就变成了“Wha?”
北方口音以纽卡斯尔,利物浦,利兹,约克等城市为代表,越往北发音越粗糙,尤其是利物浦,7个利物浦的工人在你面前说10句话,估计你只能听懂一句话,也可能一句也听不懂。他们的吞音和略音实在是太严重了,再加上他们特有的音调,有时候真的怀疑他们是不是在讲英文。
他们喜欢把很多元音都发成/u/或者/ /比如:
Love /luv/ 路夫(体会一下“I 路夫 U”的感觉)
Know /n :/ 落喔
Bus /u/ 布士
F**k /f k/ 福克
主要是利物浦是以前英国的第一大港口,外来人口的混杂加上爱尔兰和威尔士口音的影响,使当地形成了特色的口音,叫Scouse(利物浦口音),已故歌星约翰列侬和球星杰拉德都说这种口音。他们发音的时候能省就省,能略就略,好像在发一份价值不菲的电报,非得多删一点才能省钱一样。
每次听到利物浦着名球员卡拉格的采访,乡音严重而且语速超快,咕噜咕噜一大串中间都不带断句的,卡拉格你确定你是在讲英文吗?
英格兰南方口音
英格兰南方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都高于北方,在发音这方面比较接近标准英语,特别是伦敦以南的乡村,住着大量的中产阶级和世袭贵族,他们认为他们的发音方式才是最上流的发音,而他们之外的人发音则被认为是“带有口音”,其实就是想说带有口音的人都是来自于下层阶级。
南方口音比较容易听懂,那里的人们说话方式比较慢,性格比较温和,也很礼貌,音调也趋于平缓。南方口音主要分为英格兰中南部口音,RP(Received Pronounciation)标准口音和伦敦口音。
英格兰中南部口音
英格兰中部是由East Midlands(中东部)和West Midlands(中西部)组成,这是北方和南方过渡的区域,在发音方式上由于受到北方的影响,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以曼彻斯特和伯明翰为代表,曼彻斯特的口音整体很飘,说出来有点街头小混混的感觉。
伯明翰本地口音叫Brummie Accent,伯明翰外来人种尤其是黑人,对当地口音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周边地区如Wolverhampton流行着Black Country Accent,是工业革命时期伯明翰周边由于开矿居多,对当地的环境和空气造成了破坏,所以叫Black Country,伯明翰人称之为“yam yam”口音,这个地方最早就是矿工口音,这些矿工整天累的半死,所以说话也不好好说,除了慵懒地发音,还经常使用错误的语法,比如“I am……”,会被说成“You am……”这些人来中国肯定连四级都过不了。

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口音也主要分为三种:英国口音,美国口音和其他口音。在英国范围内说的口音我们都叫英国口音,但实际上英国小小一个岛国,口音也是五花八门的,刚来英国很多吋候听不懂,多半都是不适应英国口音的缘故。
在英国,口音主要分为英格兰北方口音,英格兰南方口音,英格兰中南部口音,苏格兰口音,威尔士口音,爱尔兰口音还有印度口音。
标准口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
这个就是英格兰南方的King's/Queen's Accent,是英式英语中最标准的口音,也叫做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我们知道的BBC口音,新概念英语和英文教科书上的都是这种口音,是比较官方的口音,这种口音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象征,并被誉为上流社会的口音,整个英格兰南方以这种口音为标准。
但是对于英国非中产阶级的人群来说,这种口音有种装腔作势的感觉,好像说这种口音就想吉诉别人我来自上流社会一样,很多来自英格兰北方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即使成名以后也拒绝说这种口音,比如球星鲁尼,到哪里都操着他那一口正宗的利物浦口音招揺过市,英国很多人都认为RP口音是为有钱有势的人说话的代言口音,所以现在连BBC都改变了自己以往的RP口音,加入了一些方言的腔调,以强调他们的平民化。
但真正的女王口音是指牛津那里的一小块的发音,因为王室的缘故,英国整个上流社会都以牛津音为标准,真正的牛津音古色古香,语调缓慢,凊晰易懂,给人一种很有腔调的感觉。1974年的一次调査表明有大概3%的人说着牛津口音,虽然没有研究表明牛津口音就是最高级,最标准的口音,但是最为英国王室的口音,被其他人拿来当典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们的普通话,不也是以政治核心北京的方言为基础吗?
伦敦口音
伦敦对整个英国的影响巨大,虽然地处南方,但也形成了自己的发音特色。伦敦按照富裕程度可以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就是上流社会所在的区域,东区就是中下层阶级所在的区域,东区的工人和劳动人民比较多,东区口音算是最地道的伦敦口音,称为Cockney Accent,Cockney是伦敦东北的一个区,这个区说的都是伦敦土话,不适应的话还是不太好听懂的。吞音的现象也比较多,比如h音就经常被吞掉,him发成/im/,have发成/ave/,还有比如“th”这个音要舌尖顶着两个门牙缝发音,要说标准的话比较费劲,东区人民就不愿意了,他们把的音通通发成/f/、/d/、/v/这样说起来就没那么累了。比如:
With /wif/
This /dis/
Brother /'b v/
电影哈利波特里面哈里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说的就是Cockney,而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说的是标准的牛津音。
在以前说这种口音被看做是缺乏良好教育的表现,但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融合,现在Cockney口音并不像以前那么受歧视了,很多人会拿这个口音开玩笑,像奥黛丽赫本在电影《窈兹淑女》里面就对这个口音进行了最精彩的表演。
伦敦西区还是以RP音为主,在白金汉宫女王的周围充斥着牛津口音,但女王近些年来为了跟接近普通大众,对自己的口音也做了一些调整,加入了一些伦敦本地的腔调,这在女王每年的新年致辞里面可以体现出来。
伦敦北区流行说Essex Accent(埃塞克斯口音),这种口音比较软比较嗲,适合女生说,对现在伦敦整个口音也有一定的影响。
伦敦还有一种口音叫“河口英语”(Estuary English),也叫做“港湾英语”,这种是泰唔士河港湾处的口音,主要是上流社会说标准音的人为了显示自己更亲近平民,在自己的口音中混合了地道的伦敦音。比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有时会使用这种口音,但却被民众批评过于装腔作势。
由于青少年文化的传播,多元化的伦敦口音也更加多元化,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说一种夹杂看牙买加和嘻哈的黑人口音,这样会显得很酷,不过这种多是问题少年。
苏格兰口音
苏格兰口音在英国口音里是很特别的一个口音,格拉斯哥口音是苏格兰口音的代表,男人说话听起来很沧桑,很性感,非常有味道。他们有特别的腔调,特别是很多不用升调的地方,都用了升调,一个正常的语调在你完全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升了上去,非常有跳跃感和节奏,像唱歌一样。这让苏格兰口音一下子就从英国口音里独立出来了,非常有特色,很容易记住。
哈利波特里面的秋·张的扮演者粱凯蒂(Katie Leung)就说的是苏格兰口音,因为她是出生在苏格兰的华裔,不过她的口音还不是那么苏格兰。电影《普罗米修斯》里面的扮演飞船医生的Kate Dickie说的一口苏格兰口音,非常之地道。《勇敢的心》也是最能体现苏格兰口音的电影。

英国各地口音大不同
威尔士口音
威尔士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自成体系,如果威尔士人说威尔士语,那是完全听不懂,就连英国其它地区的人也没办法,有点类似中国的维语。但威尔士人也是说英语的,只是带有威尔士口音罢了,
威尔士口音特别是老头老太太说,感觉很有乡村气息,如果说苏格兰口音是很有跳跃性的话,威尔士口音就像起伏不平的山峰,缓慢弯曲地发声来。比如John这个词的发音上都要绕一绕,发“将啊昂~”威尔士人就像驾驭滑翔机一样驾驭音调。
爱尔兰口音
这又是一个奇葩的口音!不知道是不是爱尔兰和北爱老是打仗,这里的人说英文都是一骨子火药味,听不懂还不说,还会被吓到啊!
1.说话能不长嘴就不张嘴;
2.每个词都不说清楚,能糊弄就糊弄过去;
3.th全部发成t(thank you 变成 tank you;three 变成 tree)
4.u全部发成o(bus 称bos;but变成bot)
当然爱尔兰人认为爱尔兰英语是世界上最标准的英语,可能我们都生活在原始社会吧。
印度口音
作为英国外来种族生命力最顽强的一支,印度人不仅占领了英国,就连印度口音也充斥在大街小巷上。不论是英国的电话公司还是电器公司,所有的销售几乎全部都是印度人,作为以前英国的殖民地,很多来到英国的印度人都会英文,只不过他们的发音真的是回味无穷,就像电视剧生活大爆炸里的Raj,每次一开口说话总是让人笑掉大牙,Penny经常听不懂Raj在说什么。
印度人可能是天生口腔肌肉缺陷,有几个音他们是死活都发不对的,比如:
1.所有的/t/都发成/d/;比如“talk to me”发成“dalk to me”)
2.所有的/k/都发成/g/;比如“I love my car”发成“I love my gar.”
3.所有的/p/都发成/b/;(比如“people”发成“beople”)
4.所有的/θ/都发成/d/;比如“thank you”发成“dank you”
有一个段子很经典,问一个印度女的家里电话号码是多少,这个印度女人说:“sex sex sex oh free sex tonight”(其实是想说66603629)。
印度人永远都没办法把一句话说清楚,虽然英语说的还蛮溜,但有时候耳朵真的能听出血啊!

⑨ 英国是在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哈

你这个要对照着看啊,

英国在非洲北方,这样

⑩ 南半球和北半球怎么划分的

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北半球的国家:
欧洲国家,北美洲国家都位于北半球。
亚洲大部分。
非洲北非西非以及部分中非国家。
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等南美国家。

南半球:
南非的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汤加等大洋洲国家,
南美洲大部分:秘鲁,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等。

地跨南北半球:
印尼,
中非,东非等国家,
巴西,厄瓜多爾尔尔等。

阅读全文

与英国南方北方怎么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到印尼雅加达机票多少钱 浏览:297
武汉比英国小多少 浏览:81
英国封国怎么改善自己 浏览:180
现在去伊朗旅游多少钱 浏览:249
意大利哪里可以买被子 浏览:145
坐火车到越南要注意什么 浏览:262
中国舞董老师如何下竖叉 浏览:821
中国哪个县城不娶女不嫁 浏览:555
印尼不能带什么入境 浏览:269
意大利黑面酱怎么做 浏览:900
英国的羊肉怎么样 浏览:659
越南订机票怎么样 浏览:909
伊朗人与中国人有什么区别 浏览:613
越南女人怎么吃猪血 浏览:252
香港去印尼泗水机票多少钱 浏览:426
哪个药店买伊朗白斑膏 浏览:768
意大利披萨怎么捏边 浏览:150
遨游中国倒车镜怎么放大 浏览:843
为什么印尼不入侵东帝汶 浏览:233
中国为什么喷子那么多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