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1、约翰·德莱顿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被封为“桂冠诗人”。主要作品有《时髦的婚礼》(1673)、《一切为了爱情》(1667)、《阿龙沙与施弗托》(诗作)、《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他也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他通过戏剧批评和创作实践为英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学诗人一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2、蒲柏
全名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出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因此他没有上过学,从小在家中自学,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
3、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1]
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英国作家有多少扩展阅读:
蒲柏写作风格
蒲柏的诗多用“英雄双韵体”。他的许多词句写得工整、精练、富有哲理性,有些诗行几乎成为格言。
1725年,他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重新编辑,用当时的标准衡量,作了不少改动,受到学者们的批评,他又写了《群愚史诗》,把批评他的人描写成“沉闷女神”的宠儿。
17世纪30年代他计划写一部关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巨着,但只完成一部序论:《人论》(1734年)。 1735年,他写作了《致阿巴思诺医生书》,讽刺了身居高位,逍遥法外的道德败坏者。
2. 英国无产阶级文学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十月革命后,工人阶级占领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蓬勃发展。除了写《穿破裤子的慈善家》的特莱塞尔,还有工人阶级作家奥凯西(1884—1964),他早年与着名的诗人叶芝(1865—1939)和着名的剧作家沁孤约翰·辛格(1871—1909),发动了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20世纪30年代加入共产党,他的戏剧《星星变红了》(1940)反映了爱尔兰无产阶级的斗争。此外吉本(米契尔,1901—1935)的三部曲《苏格兰人的书》的第三部《灰色的花岗石》(1934)。考得威尔(1908—1937)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着、矿工作家刘易斯·琼斯(1897—1937)写威尔斯工人阶级斗争的自传体小说《我们的生活》(1939)、索麦菲尔德(1908—)的《西班牙志愿军》(1937)、苏格兰诗人麦克迪尔米德(1892—)献给列宁的诗,都是无产阶级文学的硕果。工人阶级的文学,除了奥凯西后期的创作,主要成就在杰克·林赛(1900—)的《被出卖了的春天》(1953)等4部小说中。“具有杰出才能的无产阶级一位小说家”格温·托马斯(1913—)写了反映威尔斯工人运动的《众叛亲离》(1949)。工人出身的兰伯特(1922—)的小说《他应当如此生活》(1956)、《没有时间休息》(1957)写了共产党员领导的工人斗争。西利托(1928—)的《火上的一棵树》(1967)写毛泽东思想信仰者参加阿尔及利亚的反法解放革命斗争的故事。
3. 英国着名作家及事迹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着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
济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着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颂》(To Autumn)等。
雪莱(Shelley ,1792一 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贵族家庭。他既创作了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写了很多优美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这些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麦布女王》(Queen Mab)、《致英国人民之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等。《西风颂》里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s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成为妇幼皆知的诗文。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一1817),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她是乡村牧师的女儿,一生住在乡间。写过六部小说,多以乡间生活为背景,更以婚姻问题为中心题材。她的作品情节结构精密紧凑,人物描写深刻生动,戏剧场面精彩,对话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非尔德花园》(Mansfield Park)、《爱玛》(Emma)等。华人导演李安(Ang Lee ,1954—)于1995年导演的外语影片《理智与情感》获当年美国奥斯卡(Oscar)最佳剧本改编及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蒂、爱米丽和安妮姐妹(Charlotte, Emily and Anne) 三人出身贫寒,幼年丧母,不得不在慈善学校度过童年。夏洛蒂38岁才结婚,次年去世。两个妹妹终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Jane Eyre)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小说问世后立即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坦率而热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欲望和社会地位发生冲突的妇女。爱米丽的《呼啸的山庄》(Wuthering Heights)被誉为第一部社会革命小说。安妮的小说具有平静力和现实性,也得到了一些评论者的称赞。
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 - 1870), 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幼年家贫,曾作徒工,成名后仍接近贫苦人民。一生创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Pickerwick Papers)、《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艰难时世》(Hard Times)和《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真切而又富想象,既有尖刻的讽刺,又有幽默的夸张。
维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一1941),英国现代女作家。她对小说的写作形式曾作出独特贡献,也是当时最优秀的评论家之一。她在伦敦的住地布鲁姆斯伯里成为文学中心,座上客都是当时着名作家和文人。维吉尼亚的小说着重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远航》(The Voyage Out)、《奥兰多》(Orlando)和《黛洛维夫人》(Mrs. Dolloway)等。《黛洛维夫人》是吴尔夫早期的佳作,写黛洛维夫人一天24小时之内的生活。情节简单,风格特点是抒情、深邃、细致。用“意识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一创作方法深刻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个性及弱点。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政论家。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到上海访问中国。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1892),《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 Barbara,1905)、《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1913)、《圣女贞德》(Joan of Arc,1923)、《苹果车》(The Apple Cart,1929)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着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受到了沃尔特·佩特等人审美观念的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王尔德曾经因为同性恋而成为当时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对他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
和文学史上着名的案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戏剧《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a,1893年),《莎乐美》(Salomé,1893),《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
4. 英国各个时期的文学家
中世纪有乔叟、托马斯·马洛礼等,16世纪有托马斯‧莫尔、马洛、莎士比亚等,17世纪有李尔本﹑温斯坦利、弥尔顿等,18世纪有蒲柏、笛福等,19世纪有布莱克、拜伦﹑雪莱﹑济慈等,20世纪有萧伯纳、艾略特、高尔斯华绥等。
1、马洛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国诗人,剧作家。1564年2月出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
1593年5月30日因在酒吧斗殴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作为伊丽莎白时期最伟大剧作家而去世。而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处于事业上升期。
1587年在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伦敦期间曾与探险家、政治活动家罗利,剧作家查普曼,数学家哈里奥特等怀疑宗教者结成团体,人称黑夜派和无神论者。曾一度入狱。后被人刺死。
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代表作品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帖木儿大帝》,《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等。
2、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等。
3、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4、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5、高尔斯华绥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出生于伦敦,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
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
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有产业的人》、《银盒》、《福尔赛世家》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威廉·莎士比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克里斯托弗·马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尔斯华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乔治·戈登·拜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丹尼尔·笛福
5. 英国和法国着名的作家有哪些(具体点)
英国:莎士比亚,狄更斯,D.H.劳伦斯,哈代,勃朗特三姐妹,弗朗西斯.培根,毛姆,简.奥斯汀,拜伦,济慈,叶芝,华兹华斯,雪莱,蒲柏,斯威夫特,笛福,菲尔丁,班扬,弥尔顿,王尔德,康拉德,英国籍新西兰裔作家曼斯菲尔德等。
法国:狄德罗,卢梭,巴尔扎克,莫泊桑,左拉,儒勒.凡尔纳,萨特,加缪,福楼拜,司汤达,乔治桑,雨果,华裔高行健,都德,梅里美,大仲马,小仲马,缪塞,莫里哀,拉伯雷,高乃依,拉辛,布瓦洛,波德莱尔,魏尔兰,普鲁斯特,法郎士
法国和英国是欧洲盛产大作家的国度,德国是欧洲盛产哲学家的国度,俄罗斯是世界上盛产文学巨匠的国度,列夫托尔斯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代表世界文学的广度和深度,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不得不读!
6. 20世纪21世纪有哪些英国作家
20世纪英国杰出的女哲学家和富有才华的作家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
英国20世纪 康拉德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亨利·格林(Henry Green) E.M.福斯特 乔治·奥威尔
21世纪英国女作家J.K.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
7. 英国的着名作家有哪些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作品有:
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等。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第十二夜》等。
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四大悲剧等。
诗作有十四行诗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
简·奥斯丁,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女作家,被英国作家、评论家司各特成为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作家。作品有小说六部:《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诺桑觉寺》、《爱玛》和《曼斯菲尔德庄园》。
狄更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创造第一时期的《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等基调乐观,对社会进行温和讽刺的作品。第二时期,创作了《怪诞故事集》、《董贝父子》、《大卫·考波菲尔》等对社会批判日益深沉的作品。第三时期,创作了《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顶峰的作品。
8. 求几个英国作家的资料
回眸莞尔朋友,你好。下面我依次列举出你在提问中所说到英国作家的相关资料:
1、william golding(1911-)威廉·戈尔丁
威廉·戈尔丁(1911~1994)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蝇王》、《继承者》、《金字塔》、《自由堕落》、《看得见的黑暗》、《纸人》等。1983年作品《蝇王·金字塔》获诺贝尔文学奖 。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1911~ 1994)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 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两年后转攻文学。1934年发表了处女作——一本包括 29首小诗的诗集(麦克米伦当代诗丛之一)。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演员。 194o年参加皇家海军,亲身投入了当时的战争。 1945年退役,到学校教授英国文学,并坚持业余写作。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蝇王》,获得巨大的声誉。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戈尔丁是个多产作家,继《蝇王》之后,他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继承者》(1955)、《品契·马丁)(1956)、《自由堕落》(1959)、《塔尖》(1964)、《金字塔》(1967)、《看得见的黑暗》(1979)、《航程祭典》(1980)、《纸人》(1984)、《近方位)(1987)、《巧语》(1995)等。其中《航行祭典》获布克·麦克内尔图书奖。此外,他还写过剧本、散文和短篇小说,并于1982 年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活动的靶子》。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切。由于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john braine约翰·布莱恩:
约翰·布莱恩(1922—),1922年生于英国约克郡的布莱德福。父亲原为工人,后成为监工。母亲原籍爱尔兰,是天主教徒。布莱思也是天主教徒,他没受过很多正规教育。初中毕业后作过店员、实验员、海军报务员。从军队复员后,他任布莱德福图书馆馆员多年,随后靠自己的一点积蓄为生,开始从事专业写作,起初只是在杂志上发表文章。1957年他的小说《向上爬》出版,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他一举成名,从此长期居住在英国一个小镇的工人区,专事写作。这部作品则被认为是英国“愤怒的青年”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之一。1962年,他出版了另一部重要小说《上层生活》,是《向上爬》的续篇,写主人公约瑟夫。兰普登爬到上层社会以后的精神幻灭。这两部小说都是以英国约克郡的实地生活为背景,真实地描绘了当时英国工业区中下层社会青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自此以后,象许多“愤怒的青年”派作家一样,布莱恩的作品开始改变方向。《嫉妒的上帝》(1964)是基于他本人天主教背景的一部有关精神问题探讨的作品,《叫喊的游戏》(1968)反映了他激烈的反左派观点;《陪我待天明》(1970)重点在于写性变态,反映了他对先锋派文学的反感。此外他还出版有《写一部小说》(1974)等作品。
3、kingsley amis:金斯利.艾米斯: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1922年生于伦敦南部,中学毕业后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军服役,在皇家通讯兵里任中尉。退伍后他就读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至1963年他先后在威尔士的斯旺西城和剑桥大学任讲师。他爱好科幻小说和爵士音乐。
1947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灿烂的十一月》(Bright November);1953年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心态一种》(A Frame of Mind),开始以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
但他诗歌的影响远远不如他的小说。195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幸运的吉姆》(Lucky Jim),小说里的主角吉姆·狄克逊被称做“愤怒的青年”,艾米斯从此成名。1956年他发表了小说《露水情》,也是“愤怒的青年”类型的作品。艾米斯从1961年起主要从事文学活动。
他的其他小说还有:《我喜欢在这儿办》(I Like it Here,1958)、《英国胖子》(A Fat Englishman,1963)、《翘辫子》(Ending Up,1974)、《杰依克的东西》(Jake�s Thing,1978)、《俄罗斯迷藏》(Russian Hide�and�Seek,1980)、《斯坦利和女人》,(Stanleyand the Woman,1984)。他的这一类小说大多是揭露现实矛盾之作。比如《翘辫子》尖锐揭露了英国社会老人的晚境凄凉,《杰依克的东西》描写了中年人的庸碌无能,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金斯利·艾米斯也写其他类型的作品。他的《反死亡同盟》(Anti�Death League,1966)表面上是一部侦探小说,其实是对宗教的控诉。它揭露了上帝对人的残忍,从而否定了上帝。他也写地道的侦探小说,他的《詹姆士·邦德档案》(TheJames Bond Dossier,1965)、《孙上校》(Colonel Sun,1968,用笔名罗伯特·马克安发表)便是典型的惊险小说。
他未能忘情于他一向喜欢的科幻小说。他1960年出版的《地狱新地图》(New Maps of Hell),1981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TheGolden Age of Fiction),都是关于科幻小说的论文。他自己也写科幻小说,1976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变化》(Alteration)曾获约翰·W·坎倍尔纪念奖。他还写过一本神怪小说《绿人》(TheGreen Man,1969)。
1975年他出版了《吉卜林和他的世界》(Rudyard Kiplin and His World),是研究英国着名的小说家、诗人路德雅·吉卜林(1865—1936)的。
1979年和1980年他分别出版了他的诗集和短篇小说集。
此外他还曾写过一些有关政治、教育、语言、电影、电视和饮酒的作品。
到80年代中期他一共出版了小说十四部,短篇小说集三部,剧本四部,诗集六部,其他着作(主要指论文集)七部金斯利的《幸运的吉姆》描写了出身中产阶级下层的大学讲师吉姆·狄克逊的遭遇。吉姆思想激进,对现存制度持尖锐的抨击态度,甚至主张把它推翻;对于假冒伪善、装腔作势、玩弄权术都极其反感。这个性格很受当时读者的欢迎,被称为“愤怒的青年”(AngryYoung Man),成了当代英国文学里的“反英雄”典型。随后的《露水情》也是同一类型的小说。
只有最后一个“maraget drabble”,我不知道你所指的是英国的哪位作家。请你确认一下这一人名的拼写是否准确。
9. 英国有那些着名作家
英国着名的作家有
1、杰弗里·乔叟
乔叟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受过大学教育,熟悉法语和意大利语。1357年开始出入宫廷,后常出访欧洲,在意大利接触到了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作品.这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乔叟于1400年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
10. 着名英国作家有哪些,越多越好
着名英国作家:
中世纪:杰弗里·乔叟
文艺复兴:托马斯·莫尔▪马洛▪威廉·莎士比亚▪斯宾塞
新古典主义:德莱顿▪威彻利▪丹尼尔·笛福▪乔纳森·斯威夫特▪亚历山大·蒲柏▪理查生▪斯摩莱特▪亨利·菲尔丁▪劳伦·斯泰恩▪奥列佛·歌德史密斯▪格雷
浪漫主义:罗伯特·彭斯▪威廉·布莱克▪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勒律治▪骚塞▪拜伦▪雪莱▪沃尔特·司各脱▪约翰·济慈
维多利亚时代:萨克雷▪夏洛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托马斯·哈代▪瓦尔特·佩特▪萧伯纳
20世纪:约翰·奥斯本▪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约翰·高尔斯华绥▪约瑟夫·康拉德▪毛姆▪格雷厄姆·格林▪金斯利·艾米斯▪伊夫林·沃▪戈尔丁▪艾丽斯·默多克▪多丽丝·莱辛▪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