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的经济是怎样发展的
英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上世纪90年代末工党上台执政后,布莱尔政府基本承袭了保守党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二战后首次不因政府更迭而大幅度改变经济政策的局面,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工党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主要从福利和医疗制度、上议院世袭贵族特权、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并以此来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新举措: 面向未来,着眼科技,向知识经济转型。英国决心在21世纪成为知识经济型的社会,为此在1998年底正式发布了《我们有竞争力的未来:创建知识经济》白皮书,将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作为制定工业、科技和贸易政策的新基石。主要做法包括: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大学等研究机构与企业界联合,向商业化研究发展,将知识向实用技术转化。政府努力促进企业界的联合,使企业形成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制定政策、法规以规范和培育市场。政府内部实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同企业界发展伙伴关系。吸引风险投资,发展基础研究。加强与国外研究力量的合作,加大参与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力度,重视吸引海外投资。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来保证和鼓励平等的竞争,鼓励扩大再生产,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利润部分酌情减免税收。在刺激投资和促进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发展方面,采取鼓励措施,实施信息产业战略,帮助企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经济过热和衰退,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把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称之为“英国模式”,并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成功范例推荐给其他国家。工党上台执政以后实行货币政策改革,由英格兰银行独立决定利率,从而遏制了通货膨胀,同时政府扩大支出保持了宽松的财政政策。目前,为防止经济过热现象,英国开始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由英格兰银行采取渐进式加息的货币政策。工党执政以来,英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GDP年均增长2.7%,物价低于2%,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成为惟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大国。
Ⅱ 现在英国的经济支柱有哪些
英国的支柱产业照理是金融。其他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不出名是因为不及金融占的比重大,还有就是英国佬的脑子不太正常,科技相对高端,造出来的东西你日常生活中用不上。宾利,積架,迈凯轮,莲花这样的豪车和超跑依然是英国本土在生产。MG,罗孚,路虎因为经营不善,卖给了中国和印度变成你现在能在大街上看到的街车,但他们依然是英国老品牌。其他更高端的产业,比如,劳斯莱斯已经不怎么做车了,它包下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民航机型的发动机,坐飞机的时候记得看看发动机上两个R叠在一起的标志。
Ⅲ 英国是怎么崛起的
英国崛起的原因是综合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英国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其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部分:
部分内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以及殖民战争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积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对外的贸易,使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
3、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等。
4、重视教育: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拥有强大的制海权: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其后,利用其优势的地理位置与强大的海军控制了海上运输贸易。
2、不断扩张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3)英国靠什么发展经济知乎扩展阅读: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于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
Ⅳ 英国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英国迅速的崛起 一:十五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等) 二: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圈地运动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加速了发展 五:注重发展海军,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夺得了海上霸权地位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Ⅳ 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是很高
英国的话是一个依靠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国家,早些年依靠着工业积累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工业输出国,并依靠四处殖民获取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因此在一战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伦敦也是当时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英镑更是当时的世界货币,日不落帝国风头一时无二。
二战时期,德国钢铁洪流和强大的军事能力把英国在欧洲的统治力击碎,在英法联军抗德失败后被迫向美国发出求助申请,而美国经过百年的韬光养晦和一二战的战争横财在经济上已不输英国,又因为其远离主战场,因此军事实力一直都是稳步上升的,所以在军事和经济上双重碾压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而二战也被视为英国走上下坡路的一个转折点。
二战后,由罗斯福牵头重新制定世界秩序,废弃了英镑为主导的原世界货币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建立了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从此伦敦的国际金融城的地位逐渐被纽约所取代。此为英国衰落的第一个表现。
同样在二战后,民间环保组织抬头,大量环保舆论铺天盖地,导致老工业国英国压力倍增,为了应对舆论压力,英国政府被迫关闭和外迁了很多工厂,曾经完整的工业链断裂,工业强国一去不回。这是英国衰落的第二表现。
后来英国又受美国的影响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曾经的殖民地逐渐骑在了自己的头上,但是还不得不接受,比如英美不平等的贸易协定、投资协定、货币转换协定等等,导致英国处处受美国掣肘,放在《让子弹飞》里面就是“美国的钱如数奉还,各国的钱三七分成”,所以英国现在各项决策都得受美国的影响,基本丧失完全主导权。此为英国第三衰落的表现。
英国政府如今也算是放平任嘲了,国家经济体系全靠伦敦城的财阀来支撑,导致英国如今的经济呈现“全国供养伦敦,伦敦供养伦敦城”的情况,所以去英国看看就能看出来,除了几个核心城市发展的还算可以之外,其他地方比如布里斯托、诺丁汉、埃克塞特等等的周边城市发展水平很差,不仅4G没完全普及,现在很多地方连3G信号都不稳定。
——————————————————————————————
总结一下吧: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曾经殖民地遍布五大洲,鼎盛一时,但是受限于国土面积及位置,几百年来战争不断,但是岛内资源又较少,因此工业体系虽然很全面,但是基础工业发展远不如高端工业,无法满足战时需求,因此才向美苏提出援助申请。后来英国工业体系崩塌,转为纯依靠金融发展的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较差,经济发展不稳定,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如今的英国算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了。
Ⅵ 英国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什么
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国际贸易。澳大利亚是世界十大农产品出口国和六大矿产资源出口国之一。小麦出口量高居在于世界第二位。主要出口商品有煤、黄金、铁矿石、原油、天然气、铝矾土、牛肉、羊毛、小麦、糖、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有航空器材、药物、通讯器材、车辆、原油、精炼油和汽车配件等。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对象有中国、日本、台湾、美国、纽西兰、香港、德国、英国、南非、沙特阿拉伯、印度、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其中,日本、美国、纽西兰、中国及新加坡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Ⅶ 简述英国经济以及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英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上世纪90年代末工党上台执政后,布莱尔政府基本承袭了保守党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二战后首次不因政府更迭而大幅度改变经济政策的局面,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工党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主要从福利和医疗制度、上议院世袭贵族特权、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并以此来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新举措:
1.面向未来,着眼科技,向知识经济转型。英国决心在21世纪成为知识经济型的社会,为此在1998年底正式发布了《我们有竞争力的未来:创建知识经济》白皮书,将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作为制定工业、科技和贸易政策的新基石。主要做法包括: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大学等研究机构与企业界联合,向商业化研究发展,将知识向实用技术转化。政府努力促进企业界的联合,使企业形成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制定政策、法规以规范和培育市场。政府内部实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同企业界发展伙伴关系。吸引风险投资,发展基础研究。加强与国外研究力量的合作,加大参与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力度,重视吸引海外投资。
2.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来保证和鼓励平等的竞争,鼓励扩大再生产,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利润部分酌情减免税收。在刺激投资和促进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发展方面,采取鼓励措施,实施信息产业战略,帮助企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
3.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经济过热和衰退,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把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称之为“英国模式”,并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成功范例推荐给其他国家。工党上台执政以后实行货币政策改革,由英格兰银行独立决定利率,从而遏制了通货膨胀,同时政府扩大支出保持了宽松的财政政策。目前,为防止经济过热现象,英国开始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由英格兰银行采取渐进式加息的货币政策。工党执政以来,英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GDP年均增长2.7%,物价低于2%,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成为惟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大国。
Ⅷ 英国经济是以什么为主的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并且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伦敦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工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英国的教育、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亦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国际知名学府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都位于英国,是美国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英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不仅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也为这个属知识型经济体系的国家吸纳不少人才。
英国的旅游业也相当重要:每年有超过2700万游客,排名世界第六,低于中国(3300万)而高于奥地利(1910万)。
以汇率计算,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英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她的经济在欧洲仅次于德国。
英国是全球化国家之一,根据最新调查,英国在全球化指标上排名第四。英国首都伦敦是全球两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和纽约齐名。
英国经济被广泛形容为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她的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自1973年起,英国是欧盟会员国。
1980年代, 在戴卓尔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数在1940年代被国有化的、在工业和服务业上的国有企业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国政府现在只拥有少数工商产业,英国皇家邮政是其中一例。
近几年来,英国经济正经历150多年来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自1992年以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在通货膨胀、利率、和失业率方面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七,次于卢森堡、爱尔兰、荷兰、丹麦、奥地利和芬兰。但是,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国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经常账户赤字。
尽管英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显着增长,并超过了德国的生产率,但仍落后法国工人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的水平约20%。 英国的“平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目前位于“旧”欧洲(15国)的平均水平
英国目前在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列第16。
转自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