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对贸易战英国人是怎么看的

对贸易战英国人是怎么看的

发布时间:2022-05-21 14:21:02

① 英国人怎么看待鸦片的对华输入和鸦片战争

从史料上来说,按照如今的国际游戏规则来看,大清是实行了相当严格甚至变态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英国在与华贸易之中流失了大量的白银(中国制品可以比较顺畅地进入英国市场,英国的商品却被清廷拒之门外)。所以尽管英国政府并不鼓励,甚至官方曾出面谴责英商走私鸦片的行为,但是鸦片对华走私却依然十分盛行。

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实际上是林则徐1839年率兵进入澳门,将所有的在华英商全部驱逐出陆境所致。而英国政府出兵的名义,是“保护大英帝国臣民在海外的安全”,意即林则徐的军事行为威胁到了英国在华的侨民的安全(实际上的确有此威胁)。所以英国方面从不认为这是为了鸦片而进行的战争,而是为了获得在中国的平等通商权而进行的战争。而且英国在战时,国内分成两派,舆论上,是反战派占了上风,甚至在开战之前,还有反对鸦片交易的英国贵格派商船不顾英国海军禁令,执意开往广州进行贸易而遭到英国海军炮击警告的。

② 为什么当年英国人为了弥补贸易逆差要卖鸦片

一,暴利;二,销售一旦开始,烟民烟瘾养成,销量会爆炸性增长。实在赚钱呀。。。。。有人说会削弱体质,这个东西没有证据证明是有意为之。主要是商业目的,后来禁烟出了政治问题,英国议会投票微弱优势决定对华开战。我们看到之后的南京条约,五口通商还有割让香港,也都是为了远东的商业和市场。英国不是昭和年代的日本,不会有人具备全盘性的灭亡中国的思维。

③ 签订南京条约时英国是怎样的历史状况

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可以居住的六大洲(除属寒带冰原气候终年酷寒的南极洲外);又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首都伦敦已取代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842年以前的英国。
经济:早在18世纪3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端于英国,1733年约翰·凯伊(John Kay)就发明了飞梭,1840年前后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实现了由传统工场手工工业向近代机械化大工业的转型,工业革命成果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散。工业革命的完成奠定了英国作为19世纪中期世界制造业霸主的地位,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更加急于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出口市场。同时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殖民扩张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的商船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印度、东南亚、中国成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在19世纪中叶的国际贸易中,英国对欧洲大陆处于顺差,而对亚洲处于贸易逆差;以输入工业原料为主,以输出工业制成品为主。
政治:1832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一些“腐败市镇”的代表名额,重新划分了选区,扩大了选举权,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利,有利于他们对外扩张。但由于工人待遇低且没有充分选举权,引发了1836~1848年“宪章运动”,激化了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对外关系: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名将威灵顿击败了拿破仑,这标志着英国在与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百年斗争中的胜利,英国正式成为世界霸主。虽然此前英国输掉过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被迫承认了美国的独立;但是这时英国已经囊括了包括直布罗陀、马耳他、爱尔兰、加拿大、英属南非、名义上由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印度、斯里兰卡、下缅甸(1824年、1826年两次英缅战争中从缅甸雍籍牙王朝夺取)、巴林、海峡殖民地(今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大量殖民地。英国统治者肆意凌辱、压迫殖民地人民,最终引发了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视自己为大西洋国家而不是欧洲国家,与欧洲大陆保持距离,对欧洲大陆实行离岸平衡政策。

④ 英国把这场战争叫通商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为什么两国对这场战争的命名不同

因为对英国来说:由于当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时期,虎门硝烟后英国以中国销毁其鸦片为借口,他们打开中国通商口岸,向中国推销廉价商品,为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他们叫“通商战争”。

而对中国来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直接目的是维护他们的鸦片交易,获取暴利。因此清朝命名为“鸦片战争”。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4)对贸易战英国人是怎么看的扩展阅读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政治

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

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⑤ 英国人如何评价鸦片战争

于鸦片战争,我们从小看的是同样的历史教材,我们都知道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正是因为鸦片战争,我们从传统的封建帝国走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为了掠夺东方财富的不义战争,所以我们比较容易在鸦片战争这个方面产生一些共识。

⑥ 请问:外国人对鸦片战争是如何解释的

鸦片战争由建设性(客观上起到的)和破坏性(主要)两方面,外国人就是片面夸大其建设性,说是“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⑦ 英国人是怎么看待鸦片战争的

在英国,人们已将这场战争遗忘。这场中国视为近代史开端的战争,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发的波澜,可能比清廷内部还要大。战争发动前,英国各界关于战争道义、成本的议论非常多,战争胜利后更是带来极大震撼。英国人万万没想到,大清帝国如此不堪一击。
当时,英国人很喜欢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中国市场并不需要英国的商品,贸易因而出现逆差。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并不反对进口商品,它与亚洲各国的贸易比较通畅,对洋玩意儿很感兴趣,像地图、武器以及鸦片。

英国选鸦片而不是别的商品来弥补逆差,主要出于经济上的方便,鸦片就在殖民地印度种植,成本很低。19世纪开始,英国意识到鸦片可以用作麻醉片,中国人也有消费需求。他们预感到这是一大商机。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请求通商失败是转折点,由于没有完成任务,马戛尔尼等人回国后非常失望,他们消极地向西方介绍中国,由此而形成的负面看法主导着讨论中国的话语空间,最终被英国人吸收了。

另外,英国新教教会的传教热情非常高,自我道德感非常良好,对已知的中国文明越来越不耐烦、不宽容。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经济利益,英国与中国交往的目的是要实现非常具体的经济目标,英国人希望中国市场开放解决经济问题,而恰恰又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社会没有更多耐心。
当时,英国国内的辉格党赞成出兵,而托利党反对,理由多是基于“道德”因素。其实,托利党的反对有为了攻击而攻击的因素。英国体制下,打或不打还是要由议会决定。虽然赞成票与反对票差距很小,但并不影响战争的进行。
反对派会计算战争花费,更会考虑“道德”问题。如《泰晤士报》提到,“要保护一个‘非法的麻醉片的贸易’而打仗”十分不义,这会让国家在世界以及历史上的名声不好。“英国人如果打鸦片战争,以后还有什么脸跟中国谈文明?”19世纪的英国看上去挺有道德感。
清军主战派不很了解英军诸如武器、舰船等情况。英军有一些武器是全新的,甚至有的武器就是为了这场战争而发明的,比如复仇女神号(Nemisis),它不受风势影响,能入浅水河,对清军水师破坏力极大,它是英国政府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战争打了三年(1839-1842),几千人的英军竟然没有遇到后勤补给的问题。补给大多来自中国内地居民提供的吃穿。英军攻打宁波时的一个冬天,士兵与附近的人民冲突不断,当地人被迫提供食物。另外,在广州,不少民众也自发帮助,当导游、搜集情报等等,只要英军给钱。这体现了中英双方的“务实”行为,双方很“现实主义”,民众要挣一点钱,而英军需要食物、情报,二者一拍即合。
普通的英国士兵或指挥官如何看待第一次鸦片战争?士兵不太考虑战争是否合法。他们多数人没想到清军会那么弱,同时非常震撼一些满人士兵的顽强抵抗,描述的语气五花八门,有人轻松,也有人看到,那些中国士兵仅仅是因为技术落后,就那么容易地被杀死了,实在令人沮丧、压抑。在英国,你可以去很多地方查看军队的档案,通过一些书信、日记等文献感受更个人化的理解。
一个例子说有3000名清兵愿意投靠英军,不为钱财,只因不喜欢满人,在他们眼中,满汉差异大过华夷之别。当时不少汉人对满人的制度系统很不满意。我不敢说这是种族主义的因素,至少是有民族之间的冲突。之所以有汉人愿意帮英军,可能是“务实”的考量。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全球都有战争,譬如英阿战争、英缅战争。而鸦片战争对英国的象征意义更大。此前,英国眼中的中国是个大帝国,但通过战争把天朝打得一败涂地,英国人的民族信心爆棚。他们万万没想到,清军比英军落后那么多。而同时,因为英国胜利的事实,国内此前的很多反对意见销声匿迹?。因为成功人们就忘记了曾经的怀疑。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19世纪英国的对外战争史上,鸦片战争不会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战争范围毕竟比较小,英国出兵没超过1万人,重要性不如1857年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长期以来,西方人的世界历史观念里,中国是个边缘的存在。英国人更关心大英帝国在印度、中东、非洲的活动。
英国一些观察者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很封闭,是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实18世纪的清朝并不忽略或蔑视外来物品,他们尽量地在了解,这关系到自己的权威以及经济利益。还有人认为,封闭的清朝需要英国打开,他们太夸大英国的重要性了。如果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倒符合事实。

有资料说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开端。不恰当,中国走向民族国家至迟要到20世纪初。鸦片战争时的“中国人民”不是一个统一、团结的实体,帝国内部政治、社会、文化形态十分复杂。
辛苦整理,望采纳

⑧ 一百年前英国人打贸易战,为什么不还手

01

“单边自由贸易”,什么意思呢?

自由贸易大家都知道,如果是一组国家互相降低关税,让贸易进行得更自由,叫“多边自由贸易”。

比如WTO,就是这样的多边自由贸易组织。

如果是两个国家,互相降低关税,这叫“双边自由贸易”。

顾名思义,“单边自由贸易”就是一个国家单方向地降低或者干脆免收外贸关税。

说白了,我跟谁做生意,谁收我的关税,我不管,但是我不收你的关税。




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外交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外交政策是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外交政策首先是纵容得态度后来是抵抗政策

⑩ 外国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

老大跟老二大家,首先死的是老三老四,所以很多大国都很担心自己呀

阅读全文

与对贸易战英国人是怎么看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的手机是什么版本 浏览:623
意大利申根签证自己怎么办 浏览:332
中国a股是什么意思 浏览:221
印度人如何治疗鼻炎 浏览:510
印度战争怎么爆发的 浏览:690
越南最穷的国家有哪些 浏览:556
伊朗来款对于银行有什么影响 浏览:283
伊朗马汉航班怎么样 浏览:546
今年印尼斋月什么时间 浏览:262
伊朗的星期一怎么写 浏览:7
英国和美国有多少搅屎棍 浏览:926
伊朗的眉毛为什么很黑 浏览:880
英国留学生接机注意什么 浏览:853
印度摩托车怎么上去的 浏览:120
伊朗语有多少阿拉伯介词 浏览:361
印度什么河水有多脏 浏览:576
从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浏览:320
越南什么商品畅销 浏览:695
中国进口的冷链食品有哪些 浏览:688
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条件有哪些 浏览: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