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罗马人和英国人都很保守,但他们最后却都建立了帝国,这是为什么呢
保守是对内吧?外国人遵守他们的社会契约,所以保守!但是他们热衷于探求与发现~所以强大!
❷ 为什么英国人不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
老外都不喜欢,难道你喜欢被别人打听住处吗?国外很多变态,为防止变态进入自己的家里,所以他们不喜欢别人打听,还有一点,就是你还没有赢取他的信任。
❸ 坦克的起源
坦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
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战斗力会变得很强,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
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个新式武器命名。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
(3)英国人为什么保密扩展阅读:
各代坦克的主要特点 :
第一代坦克按照重量的不同,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类。它们好像各自大小不同的但兄弟,可根据形体的不同进行辨认。
第二代坦克(第一代主战坦克)主要有:美国M60.苏联T-62,联邦德国"豹"1,英国"酋长",法国AMX-30,印度"胜利",日本61式,瑞典Strv103(简称S),瑞士PZ61,中国69式等。
第三代坦克(第二代主战坦克)主要有:苏联/俄罗斯T-72和T-80及T-90,美国M1系列,德国豹2系列,英国挑战者系列,法国"勒克莱尔",日本74式和90式,以色列梅卡瓦系列,韩国K1系列,中国79试和88式和99式等;总体结构仍为传统的炮塔式结构,总体布置多为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
❹ 坦克的来历是什么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巨大的活动钢铁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场的"陆地巡洋舰"——坦克。它有28吨重,乘员8人,侧外呈棱形,在两侧炮塔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000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有几只信鸽,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络。
这次参战用的59辆坦克是在极其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辆进入战斗出发地,其中14辆按时出发,9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辆陷入泥潭内难以自拔,只有9辆冲进德军阵地,向纵深突进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这样几个原因。当时英国在世界称雄是靠海军,海军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舰。坦克一问世,就好比威力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和机枪都是从巡洋舰上拆下来装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坦克称为"陆地巡洋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又叫坦克呢?据说英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来人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❺ 坦克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坦克是一种能用履带行走的装甲战斗车辆,它集火力、保护性和机动性于一身,主要用于突破敌方防线,消灭敌方步兵,以及与敌人的坦克和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作战。坦克在战场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尽了风头。二战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坦克同样也是陆战的主角,被称为“陆战之王”。
特里顿发明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 “马克”Ⅰ型坦克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又译作特里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日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一个新式武器命名(关于“坦克”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有一说是坦克发明后,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以此传来了;还有一说,是为了保密。总之,“坦克”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版本)。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突破敌人的防线,摧毁敌碉堡和野战工事,粉碎敌步兵的抵抗,击毁敌方的火炮、车辆、物资弹药和桥梁,消灭一切有生力量,掩护己方的步兵,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
英国在一战发明的!
谢谢
望采纳!
❻ 坦克的由来
坦克的由来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巨大的活动钢铁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场的"陆地巡洋舰"——坦克。它有28吨重,乘员8人,侧外呈棱形,在两侧炮塔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000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有几只信鸽,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络。
这次参战用的59辆坦克是在极其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辆进入战斗出发地,其中14辆按时出发,9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辆陷入泥潭内难以自拔,只有9辆冲进德军阵地,向纵深突进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这样几个原因。当时英国在世界称雄是靠海军,海军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舰。坦克一问世,就好比威力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和机枪都是从巡洋舰上拆下来装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坦克称为"陆地巡洋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又叫坦克呢?据说英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来人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❼ 英国人为什么没有身份证
英国人是没有身份证的,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不可思议,但英国确实废除了身份证制度。
在英国1952年就取消了身份证,当时这使英国人感到自豪,他们认为这个国家很自由。现在英国内政部建议实行一项新的身份证制度,要求议会在6个月内对此进行讨论。但是目前多数国会议员的回答是“不”。
❽ 为什么英国人被认为是保守派
一个刻板印象罢了,或许和英国自1689年以后就再没有发生过足以动摇政体的事件有关。
❾ 为什么说英国人打仗不行,搞欺骗行
二战期间,英国的整体实力和表现并没有过人之处,但情报工作在同盟国中可谓是出类拔萃,特别是破译了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为盟军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与之相媲美的,英国在战略欺骗方面的成就,丝毫不弱于情报工作。
盟军开辟所谓的“第二战场”前,英国情报部门采取战略欺骗手段,让德军误以为盟军将在加莱登陆,才有了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西西里岛登陆前夕,英国情报部门策划的“肉馅行动”,更称得上是战略欺骗的典范。
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一位30岁左右的男性死者,他因肺炎而死,而其肺部存在的液体完全符合溺水身亡的病理特征。在严格保密下,他被送到了监督处,在一番精心打扮后,他成了取得西西里岛战役胜利的大功臣——“马丁少校”。
❿ 英国,美国,俄罗斯的情报局各有何特点
嘿嘿,你这个问题够一篇论文的。我简单点说:
英国的秘密情报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松散而保密;具体说来他的秘密保安局(MI5)从来不自己出面进行警察一类的活动(亲自行动捕获间谍)。他们是通过自己调查和监视行动,在发现线索和确凿的证据后,让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出面。换句话说,就是,你不可能看见他自己的特工在跟对方的谍员飚车、搏斗什么的。在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机构似乎不存在。而秘密情报局(MI6)也同样高度保密,以前几乎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头是谁。需要注意的是他也并不参与敌后破袭之类的工作。他的成员以“隐蔽”作为自己的最有效的武器。他的任务相对单一,就是通过完全的间谍手段去获得对方的情报。其实,MI1 MI2 等等部门都是存在过的,不过是后来变成了别的机构。比如、秘密行动(就是在敌后搞破袭的)、地图信息、无线电监听部门等,离开了这个体系。所以最后出名的就是他们俩了。
这么一大堆机构并没有一个最高的主管部门或者人员,都是直接进了内阁的。只有在二战期间有过一个“双十委员会”来协调它们的工作。
美国的情报机构成立很晚,但是机构庞大,工作规模巨大。他的情报机构是相对集中的,一般都要到中央情报局局长那里最后汇集。但是以前因为部门利益互相扯皮的事情太多,效率很低。而且,国内的保安反谍情报史不归他管的。所以9。11后,美国人痛定思痛搞了一个国家情报局主管,这下所有的内外情报都归一个人协调了。
中央情报局看起来很了不得,工作范围无所不包。其实它也是主要偏重间谍手段的工作。不过相对英国的情报机关,它主要是因为热衷于搞些秘密活动而出名(其实主要是通过政治干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因此臭名昭着)。最突出的特征,他经常搞点准军事活动(比如给反政府武装来点武器,搞点训练),另外还主管对敌宣传、心理战(就是造谣什么的)。
NSA这几年被吹得比较多,其实他就是个监听无线电的机构,不过是规模够大(美国佬有钱呀)。这方面英国人是老祖宗。
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从法理上说都不可以在美国国内进行任何针对国内的活动!!!!(就是不能当警察用,没看最近NSA正在闹“窃听门”么?)只有联邦调查局可以这么做。所以目前搞的国家情报主管就是这个作用。
俄罗斯么就很有意思了。
克格勃在俄罗斯不存在了(注一是在俄罗斯不存在了,别的国家还有就叫克格勃的呢)。他被分割成对外情报局(克格勃的以前第一总局,对外情报部门)、联邦安全局、政府通信安全保密局(就是无线电监听部门)、联邦边防局(以前苏联边防军可都是克格勃人员呢,每个士兵都是)科学技术情报委员会等等好几个部门。
苏联最有效率,而最不引人注意的情报部门是——格鲁乌(苏军情报总局)。他任务单一就是要各国的军事政治情报和科技情报,没有对内职能。所以他的机构精简,人员少而精。苏联大部分的对外情报成果其实都是出自这个部门。可是因为任务单一,所以出的乱子就少。你很少听说过他有什么失手的记录吧?目前的俄军仍然完好的保留了这个部门,这才是一个可怕的部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