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国王如何加冕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室成员是已故的王妃戴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的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
1911年6月23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加冕仪式象征着君主制传统的继续。室外空中的阴云和室内昏暗的色彩与前来参加加冕仪式的人们鲜艳华丽的礼服、制服、珠宝饰物形成鲜明对比。上午8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挤满了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的人们。大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需要等上几个小时,为的只是皇家的队伍经过时能看上一眼。国王对这次庆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气与我们所期望的一模一样,火红的太阳、没有什么风、天上万里无云。.....我戴上了将由印度政府支付的价值六万英镑,专为这次活动制作的新王冠。.....”这一庆典持续了三个小时。“相当累”,国王在这一天结束时写道,“戴完这顶新王冠后。.....我的头可能受了伤,这东西太重了”。这次加冕仪式,之所以看起来非常隆重,或许是因为这一年令人不安的政治背景:社会主义、罢工和最近对贵族的抨击。
㈡ 英国着名景点
英国景点介绍
伦敦
英国的首都,人口707.4万人,位于英格兰东南部。重要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也是英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它的机器、汽车制造,化工,印刷等工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白金汉宫
宫内设有宴会厅、典礼厅、音乐厅、图书室、画廊、皇家集邮室等600多个厅堂。现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居住的地方,女王重要的国事活动都在此王宫举行。此外,来英国作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它的皇家换岗仪式也非常具有传统特色。
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筑,曾是英国君主的皇宫――西敏寺宫。整个大厦分上下议院,下议院可让游人入内参观,而议员开会时可以随意呼叫、喝采或起哄,可算是最“自由”的会议。
大 笨 钟
此钟以工程监督官Sir Ben jamin Hall 命名,叫“Big Ben”,重13.5吨,经过100多年钟声绐终保持准确、洪亮。
西敏寺教堂
教堂内的玻璃装饰,精致灿烂。它一直是英国君主加冕及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地方,也是多朝君主死后的陵墓。着名的科学家牛顿、达尔文以及着名的小说家狄更斯和哈代的墓室都在这里。此外,西敏寺亦是英国人向往的荣誉之地。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数量乃世界之冠。埃及的人兽石雕、木乃伊、巨型壁画,希腊和罗马的精美铜器、瓷器和大型雕像等,比比皆是。馆内展览项目:各国的铸币、纪念章、绘画等文物。东方文物部分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足占了几个大厅,由夏、商、周开绐至清代的各种文物分朝列代展览出来。在中国馆外楼梯处还有价值连城的巨型铜钟和三层楼高的佛像。
海德公园
座落在伦敦市区西部。有大片草地和树林,是享利八世的御园和狩猎场,到查理一世向平民开放。公园中央有一个可供荡舟的大型人工湖泊,与肯辛顿公园相连.东北端大理石拱门被称为“自由论坛”或“演讲者之角”,每逢周日便成为大众的公开论坛,自由发表演说,但不得攻击王室或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特拉法尔加广场
广场堪称古典建筑的典范,是英国最大和最热闹的广场,素有英国第一名胜之称。这里鸽子成群,故称为“鸽子广场”。
唐宁街10号
唐宁,原是英国十七世纪一名爵士的姓氏,街内小楼都是他的房产,唐宁街由此得名。乔治二世成为“英国第一首相”府邸。此后,唐宁街便成为英国历届首相的官邸和办公处。
伦敦中国城
亦称“唐人街”。游览唐人街,既可一尝在海外的中国菜,亦可了解英国华人生活的一鳞半爪。
杜骚夫人蜡像馆
伦敦最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之一。杜骚夫人原是一位法国雕塑家,也曾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宫廷教师。蜡像馆共分四层,地层是“恐怖室”,展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残酷刑具,血淋淋的断头台、绞刑架等,配上音乐效果,更是叫人毛骨悚然 。
伦 敦 塔
欧洲最古老的城堡,也是皇家鸣放礼炮的地方,也曾是伦敦最可怕的监狱、军火库和行刑场等。塔内的皇家珍宝室里,展出十七世纪以来君主的皇冠、王权球、权杖等国宝。其中有:镶有3000多颗宝石的“帝王皇冠”,嵌有被人们称为“非洲之星”的、重530克拉宝石的权杖。
塔 桥
伦敦泰晤士河上最美丽的桥,中间路面部分可以吊起,高大的轮船可以自由通过。不远处河上停着英国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保留的最完整的军舰――贝尔法斯特号。
泰晤士河
发源于英格兰的科茨沃尔德山,流经牛津、伦敦等重要城市,注入北海。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河流,它不仅是伦敦市的主要动脉,而且是英国最具历史意义的河流。
格林尼治天文台
英国摄政王格罗斯特公爵建立的了望站,查理二世改建为皇家天文台,天文台迁往新址后供展览用。馆内藏有古代的天文仪器,地面上有用铜条线标出的子午线标志,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邱吉尔庄园
英国最好的巴罗克风格建筑物之一。宫中收藏了大量的绘画、雕塑和精美的家具,长形图书室更是别具一格。该宫的花园以其多姿多彩而着称,园中有小瀑布、意大利式花园、自然植物园和游乐场等。着名的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就出生在这里。
马克思墓
16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葬于伦敦北部海格特公墓墓地。1956年重修马克思墓,同时移葬的有马克思妻子燕妮,小女儿埃莉,其外孙和女管家。墓上还立有一尊4英尺高的半身铜像,为已故英国皇家雕刻家学会主席劳伦斯.布雷德所造。
牛 津
牛津大学城乃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号称“充溢梦幻塔尖之都市”,基督学院之大教堂即为显着。瑞可立夫开麦拉巴洛克圆厅建筑四周各学院都是值得摄影的好地方。
剑桥
自罗马时代即是重要的城镇。11世纪时开始设立修会,1209年一群宗教学者在学院与宗教的争执之后脱离牛津大学来此。大学共有31所学院,最老的是彼得学院。学院建筑大多集中在名为中庭的广场四周,从中世纪晚期经列恩的杰作到现代,涵盖600多年无可匹敌的建筑风格混合体。
温 莎 堡
英女王的夏宫,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仍供居住用的古堡。堡中最值一看的是精美无比,富丽堂皇的圣乔治礼拜堂(St.George`s Chapel)。主要参观部份还有宫室、皇家所拥有和收藏的珍品、豪华的宴会大厅、皇室的卧房、休息室、音乐室、武士盔甲、着名油画、挂毯和饰物,以及天花板上的装饰。
巴 斯
位于埃文河谷曲折的大盆地间,以温泉闻名的罗马浴场所在地,富含矿物质的泉水和天然纯净温泉,从古老时代起就为巴斯都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曼彻斯特
18世纪晚期阿克赖特(R.Arkwright)的蒸汽动力纺织机将棉纺业带入新境,此地因此而繁荣。1950年代最先展开大规模清除贫民窟行动、并规划无烟区的城市。
约 克
保留了不少中世纪建筑,走入市中心就像进到一座栩栩如生的博物馆。石头街、圣母修道院、约克堡博物馆、圣三一教堂、圣母教堂以及约克最古老的洒馆-
斯特拉福
世界大文豪莎翁的故乡,莎士比亚的诞生地。缅怀伟人与平凡间的差异。旧街、河畔、教堂,沿途一景一物都是莎翁的传奇一生!
温德米尔
(湖区)
英格兰最美丽的一块土地,在英格兰北部是原始火山地带,以山峦起伏及碧绿清澈的湖泊着称,顺着无垠的山峦原野,错落的山林小屋,绵羊牛群与湖泊,生命中最美的画面尽在眼前。
爱 丁 堡
以艺术闻名(曾以“北方的雅典”着称)。现代与古典和谐的相互交融,以北桥街NORTH BRIDGE ST为纵贯,皇家哩路ROYAL MILE 为横贯,皇家哩路尽头的古老城区――城市之颠的爱丁堡城堡(皇宫、堡垒、要塞、监狱)都一一动人。
格拉斯哥
以塞尔特语(Glascu)为名,意即“绿草如茵之地”。1990年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艺术方面不压于爱丁堡。
㈢ 英国王室加冕,是怎么进行的
英国国王加冕典礼,通常在前一位君主去世后数个月后举行。
主持人是英格兰国教会中资历最深的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
若主教缺席,则由君主指定的另一位主教主持,仅有少数例外。
曾举办过加冕礼的地点包括:Bath(巴斯)、Kingston upon Thames(泰晤士河旁的金斯顿)、伦敦,和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后来都在Westminster Abbey举行加冕礼。
至于整个加冕典礼,已延续了上千年未变,也是最古老的仪式之一。
其他神职人员及贵族成员亦将在加冕礼中各自发挥作用。
参加典礼的,还包括国务重臣等。
一切程序,按照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千年来一份未公开发表的红色行事手册进行。
这份手册,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主持牧师保管,代代相传。
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在邱吉尔或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行个礼,游客们便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买票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铺满红色天鹅绒的地方是极为富丽堂皇的祭坛,登基及大婚仪式均在此举行。人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场面。
祭坛后是忏悔王高达3层的豪华墓地。
㈣ 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举行的地方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
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是最显着的中世纪建筑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了它的连贯性、完整性和新哥特式风格。直角的哥特式风格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是小型的中世纪教堂,它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从十一世纪就是王室权力的象征。这个文化遗址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是不可替代的。
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是英国的议会大厦,国会的上、下议院就设在这里。
威斯敏斯特宫东临泰晤士河,正门朝西,占地面积8英亩,主体建筑是前后三排长达287米的宫殿大楼没,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连接。宫殿西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高塔。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高102米,长宽各22.9米,全部为石质结构,内部共分11层,因其防火性能强,所以被用来存放议会的重要的文件档案。塔顶的旗帜升起时,表示议会正在开会。塔楼下面有扇皇家大门只供英王召开会议时使用。东北角的方形尖塔是一座96米高的钟楼,塔顶有一口闻名全球的大本钟。钟楼建于1856年,大钟重13吨半,直径7米,时针长2。75米,分针长4。27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时,就会报时一次,洪亮的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光宝王传遍世界。大钟的监制人为本杰明·荷尔爵士,大本钟因此而得名。
威斯敏斯特宫是过去伦敦的西郊,曾建有一座教堂。11世纪中期,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并重建了教堂。此后400多年建威斯敏斯特宫一直是英国的主要王宫,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它几经火灾,几次重建。1834年的大火烧毁大半原有建筑,英政府决定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议会大厦,由着名建筑设计师查尔斯·巴里设计,1840年动工,1857年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下院的会议大厅被炸毁,后于1950年重建。威斯敏斯特宫共有14个大厅和600多个房间,有一座圆形中央大厅将议会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是上议院,北面是下议院。议会大厅是宫内最重要的建筑,上院的议会厅长27.5米,宽14米,正面讲坛上有英王宝座;下院议事厅长23米、宽14米。女王、上院议院和下院议员进入议会大厦时必须从不同的门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最初由爱德华一世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隆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整座建筑金碧辉煌,前面两塔高耸,显得庄严神圣,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教堂内有一张英皇加冕时用的宝座,那是1300年遗留至今的,宝座下面是一块来自苏格兰的称作""斯库恩""的圣石,两件东西都是英国镇国之宝。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世纪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作为英国的国葬陵墓,许多英国历史上的帝王和政界要人都葬于此地。着名的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着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的墓室也在这里。
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是佛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Jamestown),建于1607年
㈤ 问英国最着名的大教堂有那些~还有伦敦着名的大教堂是~~它加冕过哪些英国国王~高手答~!
威斯敏斯特教堂:
是伦敦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这里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室成员是已故王妃狄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邱吉尔等。
圣保罗大教堂:
庄严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当年全世界现场直播的世纪婚礼——狄安娜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便在这里举行。20岁的狄安娜身着雪白婚纱,嫁入王室,让人感叹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竟然在现实生活中重演。
热闹繁忙的墓地——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是西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坐落在伦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早在 8 世纪,这里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忏悔者爱德华( Edward the Confessor )建立起这座教堂之后,这一带才成为身份不凡的地区。 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者爱德华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戚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依据压制、政府了苏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众人表示自己是爱德华王位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于是, 1066 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国王位。从那以后,威斯敏斯特教堂即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共有 40 位国王在此登基。 它是一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它无论在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在英国过去九个世纪的悠长年代中,都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威斯敏斯特教堂内有许多皇室陵墓,其中不乏装饰十分华丽者。由于人数太多,墓地有限,所以现在只是把骨灰盒放在墓碑下面了,一下子在狭小地空间内看到这许多陵寝,透露出一种诡异,沉重之感。 威斯敏斯特着名的诗人之角( Poet's Corner )有许多文学伟人的纪念碑与纪念文物,如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人,也有许多纪念文物在此展出。 克里斯托弗·雷恩的伟大杰作——圣保罗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圣保罗大教堂( St.Paul'SCathedral )以悠久的历史和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于世,是游客们必去参观的一个地方。它被建造在伦敦城西部的漫坡小山上。原来那里是当年伦敦城的西大门一卢德门,因此把这座小山改称为卢德门山。很久以前,那里就是一个繁华的市区。公元 604 年,东撒克逊王埃塞尔伯特在卢德门山顶上,建造了初期的圣保罗大教堂。此后一千三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伦敦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同时它又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 17 世纪末建成。教堂是文艺复兴风格,覆有巨大穹顶,高约 111 米 ,宽约 74 米 ,纵深约 157 米 。穹顶直径达 34 米 。这座宏伟建筑是莱恩的最优秀的作品。 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 1981 年举行过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
㈥ 威廉什么时候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1066年10月,乘黑斯廷斯决战胜利的威势,威廉率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坎特伯雷、韦斯特汉姆、西尔、吉尔福德等地,接着又横扫北部。伦敦投降代表向威廉表示屈服,并奉他为国王。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㈦ 英国国王的登基加冕仪式在哪里举行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教堂建筑为哥特式,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美丽绝伦。教堂中间还有一处拥挤的墓场,埋葬着很多伟大人物。由于人数众多,不得不将棺椁竖起来埋放在地下,最终还是无处插针,才开始将伟人们向圣保罗教堂转移。教堂的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此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的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
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成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在邱吉尔或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行个礼,游客们便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买票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铺满红色天鹅绒的地方是极为富丽堂皇的祭坛,登基及大婚仪式均在此举行。人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场面。祭坛后是忏悔王高达3层的豪华墓地。
㈧ 急,关于欧洲王室加冕
中世纪时,神权至高无上,但只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才必须去罗马教廷由教皇加冕(否则只被称为 德意志国王);其他国家君主在本国就行,比如英国国王加冕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国王曾在兰斯大教堂加冕。
至于时间,在上一任君主逝世之后第二天就成为新君,但加冕时间随不同国家习惯而定。
比如法国是欧洲的礼仪之邦,路易十四卒于1715年9月1日,路易十五第二天立即登基
㈨ 伊丽莎白一世加冕成女王的地方,在如今英格兰的哪个皇宫
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
㈩ 英国君主登基典礼
君主着深红罩袍和深红天鹅绒御袍进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先落座于Chair of Estate。这之后嘉德首席御用纹章官、坎特伯雷大主教、大法官、掌礼大臣、宫廷长官和纹章院院长六人一齐走到教堂的东西南北四面,每面向一个方向都对对面的人要求他们承认新君主。当四个方向的人都表示认可新王以后,大主教主持君主宣誓。
誓言完成后,将有一神职人员向君主呈一本《钦定版圣经》,这之后举行圣餐礼,根据尼西亚信经需中断。圣餐礼中断后,君主褪下深红罩袍,至圣爱德华椅,即加冕王座落座。四名嘉德骑士撑起一顶华盖罩住君主,在华盖下君主行受膏礼。威斯敏斯特教长负责倾倒圣油,坎特伯雷大主教将其涂于君主的手、头部与胸部。之后大主教赐福以完成仪式,君主穿上纯白朴素的colobium sindonis,外罩supertunica。
掌礼大臣呈给君主象征着骑士精神的马刺,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其他主教的协助下将御剑呈给君主。然后新王在supertunica之上再披Robe Royal和Stole Royal。此时大主教就可以将各王位标记交予君主。首先是归主寰宇(顶部有十字架的空心金球),君主接过之后立刻送回圣坛之上。接下来交予的是象征着如婚姻般忠于国家的一枚戒指。再之后君主接过象征圣灵的鸽之权杖和象征王权的十字权杖(镶嵌库里南一号钻石)。君主手持两柄权杖,坎特伯雷大主教即以圣爱德华王冠为其加冕。在场所有人高呼“天佑我王”同时将冠冕或帽戴到头上。伦敦塔此时鸣礼炮。
至此新君已正式加冕,大主教与全体主教向王宣誓效忠,全体贵族上前向王致敬,全体教士在大主教带领下集体向王致敬。之后,王室成员一一向王致敬。如果被加冕的国王有王后,在致敬结束后会有简单的王后加冕礼。若被加冕的女王有丈夫,女王的丈夫无加冕礼。致敬环节结束,此前被中断的圣餐礼继续直至完成。
这之后君主离开加冕堂,行至圣爱德华礼拜堂(仍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前行导引者负责持御剑、圣正义之剑、尘世正义之剑和慈悲之剑(该剑无剑尖)。君主将佩戴的王位标记一一陈列于圣坛,并脱下Robe Royal和Stole Royal,将深红罩袍换成紫罩袍,再穿上紫天鹅绒帝国袍。君主然后换戴帝国冠冕,手持十字权杖和归主寰宇离开礼拜堂,全体在场者唱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