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来复枪团有多少人

英国来复枪团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5-24 13:25:46

❶ 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总人口与美军总兵力是多少

战前美国总人口仅有300万人,军队不超过8万人。

战前的北美殖民地仅300万人,其中50万是黑人,黑人中90%是奴隶。英国宗主国的高压政策限制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支撑一场长期战争,财力严重不足。战前北美殖民地既没有一支正规军,也无舰队可言。战斗打响时,北美只有分散各地的民兵。

1775年6月15日第2届大陆会议通过组建正规军的决议案。根据这一决议,按志愿入伍原则,建成了一支由师、旅、团、营以及炮兵和骑兵分队组成的大陆军。军队编制总员额88个营,共约6万人,但在战争进程中实际上从未超过1.9万人。

原英军上校、弗吉尼亚种植场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阿蒂马斯·沃德、查尔斯·李和伊斯雷尔·普特南分别担任新成立的3个师的指挥官。

1775年9月华盛顿曾计划建立一支由26个步兵团、1个来复枪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的新军,共计2.0372万人,由大陆会议统一征召,由于种种困难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1775年lO月13日,大陆会议正式决定建立海军。一是各州殖民地的海军。除特拉华和新泽西以外,其余11个州(殖民地)均建立起从事本州沿岸防御的海军,装备单层甲板帆船和武装小艇,二是大陆会议直接领导下的海军。

1775年12月,大陆会议决定建造13艘快速战舰,但下水仅7艘,剩下未完工的6艘为防止落入敌手而自毁。

1776年大陆海军第1任司令霍普金斯所指挥的大小战舰仅8艘,大都是由商船改装而成。8年中服役的各类舰船总共只有60艘。

(1)英国来复枪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一、独立战争结果

1782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1783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二、《独立宣言》

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

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届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于费城批准,这一天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当中。

此独立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7月4日是决议采用宣言的日期,之后进行了印刷,议会代表们大多采用1776年8月2日签署本宣言。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

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

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❷ 为什么清朝上百万的军队打不过英国几百上千人的洋枪队

1、毛爷爷很早就总结了:战争的历史经验证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2、首先,人员素质高,低劣的武器可以发挥出较高的效能! 其次,人员素质低下,高新武器没人会用或者用不好等于废铁! 再次,武器的好坏可以由掌握武器的人来进行改变!

3、人员素质高,不仅仅在于他的学历、智力、或是身体状况。人的精神面貌、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4、清朝社会制度的已经腐朽、统治集团昏庸腐败;军中欺上瞒下、将领吃空饷蔚然成风;战斗究竟是否发生,都是问题,军队多是一触即溃,根本没有真正作战。

5、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六千人的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据说僧格林沁的3000最精锐蒙古骑兵伤亡殆尽。让我们看看世界军史,二战北非战场,800澳大利亚轻骑兵挥舞战刀,冲击4000人装备机枪、数十门克虏伯山炮的德国、土耳其联军。战果是澳大利亚阵亡60人,全歼敌军。

6、战史多次证明:没有蛇腹形铁丝网与装甲车,步兵是难以对抗骑兵冲击的。由此可证:僧格林沁的3000精锐蒙古骑兵,恐怕是刚发动攻击就四散奔逃了。

❸ 英国廓尔喀部队的廓尔喀旅

五到廓尔喀人中去战后,随着媒体对廓尔喀军人报道的增多,英国公众也终于注意到了这些“来自东方、橄榄肤色的小个子”。需要强调的是,至少在1947年以前,所有廓尔喀军人效力的都是印度部队,而不是英国军队。英控印度期间,驻印军分成两部分:其一是传统的英国团队,出于殖民者的优越感,拒绝任何土着士兵;其次是由印度人、锡克人、廓尔喀人等组成的本土军队,其高级军官由英国人担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印英军兵力保持在48个营步兵、4个团骑兵及一支炮兵;本土部队人数基本是英军的3-4倍。
由于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造成的裂痕,两支队伍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在这种背景下,一战中为英国战至最后一息的廓尔喀人,战后尽管在军事编制上并未有任何变化,但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出于公众的喜爱,他们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赞誉与推崇。与之相应的是,大批青年军官向往在廓尔喀部队服役,在他们看来,这可以保证自己可以在比较“体面”的任务露脸。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家族的影响:其父辈曾为廓尔喀军官。没有迹象表明廓尔喀军官的子孙会受到关照,但子承父业的传统确实一直存在。
自20世纪20年代起,廓尔喀团队中一系列关于征募军官及士兵的模式日趋完善,并在之后的岁月中一直发生效用。长期募兵中,英国人总结出某些部落的青年更容易成为出色的士兵。由于廓尔喀人姓名后面要缀上部落名,所以塔帕、古朗、莱等在士兵名单中频繁出现,给人造成一种家族部队的错觉。但实际上,血缘纽带在廓尔喀士兵也实在是非常普遍。一个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廓尔喀兵家族可追溯到1790年,年轻的贾巴。兴。塔帕在印度军队效力。他的儿子,巴利,于19世纪30年代时参加那什里营(后来的第4团),累积战功升至相当于今天少校的军衔。1875年,时威尔士王子(后来的英王爱德华7世)访问印度,巴利担任值班军官并获得王子赠与的一把猎刀。
巴利的儿子,纳图,成年后也成为4团一员,曾任副连长,于1885年阵亡。他的3个儿子中,长子与次子加入4团,小儿子则被召入10团,次子于1891年在军中病故;长子兰努则一直在军中效力。兰努的长子-莱切曼,1905年入伍,1914年战死于法国吉文西;次子仍旧效力于4团,一战中在库特拉马拉被土耳其人俘虏,获释后返回4团1营,后升任少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廓尔喀4团转战亚、欧、非的廓尔喀士兵中,有8人是兰努的孙子。仅1978年,一份调查就显示伊莉莎白第6廓尔喀来复枪团中有46对兄弟同时服役。一战后,廓尔喀军中关于限制英国军官身高的规定被废止,使得更多的青年军官踊跃地走入廓尔喀军营。
在他们中有一位中尉在将来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威廉。斯利姆,在加里波里,作为华威郡来复枪团的一员,他曾目睹6团1营的一队士兵在肉搏中刀劈土耳其人,战后,斯利姆积极申请在廓尔喀6团中任职,最终如愿以偿。为保证军中将官的素质,不仅是单纯从军人的标准来衡量,还包括是否能与文化差异大迥的属下处理好私人关系,自20年代起,所有廓尔喀军官的征募都实行一种“试训”制:应征者将会接到邀请,与自己所申请的团队共同生活7-10天,然后由队中现在的军官投票决定去留。
即使留下来,之后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赢得下属的信任。一个廓尔喀军官曾经回忆道:“你要在所有事情上表现出你的热心。。。我们要尽全力维护士兵的财物,而不是先顾自己;行动中,在为自己担心之前,先要照看好士兵是否吃饱穿暖。你必须要凡事作表率,要让他们看到任何你要求他们做的事,你自己也正准备去做。不打仗时,要帮助他们理好个人事务,特别是财务问题(廓尔喀人好赌博)。
作为回报,廓尔喀人会对你驯顺而忠诚,更重要的,他把你当成朋友。”廓尔喀英籍军官首要任务是学习廓尔喀语,除了交流,更重要的原因是让士兵明白自己的命令,因为廓尔喀士兵是不需要学习英语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军官也有机会了解廓尔喀人的精神、思维过程及文化。来自东、西尼泊尔的廓尔喀士兵,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团的成员通常全部来自东部,或是西部,从不混杂。他们在性格上的区别,曾在廓尔喀军中服役的戈登。考瑞甘这样解释:“西部人早晨起来,走出村子,到自己的田中干活,然后回到家中,在路上,他会和每个遇到的人聊上两句。由于居住在一个集体中,他们在社交上更活跃一些。而东部人是直接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使是邻居都相隔很远,他们习惯独立思考,对生人充满戒心。对于新来的军官,西部人的想法往往是:‘这是我们头儿,不错;他廓尔喀语说的挺溜,不错;总的来说,这人不错’。而东部人就要保守一些,‘这人可能不错。。。不太确定,等等看吧’。”
20世纪20-30年代,国际上相对平静,但廓尔喀人在印度并不清闲,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及与西北边境部落的武装冲突仍在继续。尽管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廓尔喀人与帕坦人及瓦齐人间的冲突却如原始人般野蛮与血腥。1935年夏,4团2营A连与一群武装分子遭遇,肉搏中,对方有人在背后开枪打死了一名年纪很轻的廓尔喀战士。A连士兵被这种卑劣的行径激怒了,任务完成时,上士巴比尔右手拎着滴血的弯刀,左手是5个帕坦人的脑袋。行为肯定是违法的,但没有人阻止他。而对手也早已习惯于双方的“以暴制暴”。英国一方任何人被俘,下场将会非常凄惨:枭首或阉割,后者有时会由妇女来完成。
1934、1935年,尼泊尔发生了两次大地震,大批廓尔喀士兵开赴家乡抗震救灾。8团2营士兵哈克比尔。塔帕,拥有超乎常人的听觉,因此成功救助了很多埋在废墟下的受难者。该营中另一名英雄是下士南得拉尔。塔帕,被授与英国非战时最高荣誉-帝国勇气勋章。当1940年英王乔治六世创建乔治十字勋章时,南德拉尔的英勇行为仍未被遗忘,早已退役返乡的他又被重新授与乔治十字勋章。30年代末,英控印度的形势愈发不可收拾,印度人与印度人、印度人与英国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日益火爆、频繁。一切迹象表明,英国统治印度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如果印度最终独立,廓尔喀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尚未得出结论时,在欧洲,德国人再次将世界推向大战的边缘。
北非烽火20世纪30年代的廓尔喀官兵,日子过得要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舒坦。尽管政治上要求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仍很强烈,但英属印度西北及东北边境的冲突和伤亡日益减少。廓尔喀各连队终于能够在军营中得到充分休整,并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旨在完善指挥体系及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效率及技巧。日常生活中,上层军官又拾起了旧式的礼仪,在觥筹交错,衣香鬓影间打发每一个周末。1939年9月,驻防阿富汗边境的第4廓尔喀团正在积极筹备自己为期一周的夏日庆典-狗展、运动会、野营、还有一个盛大的舞会-从一台劈啪作响的收音机里,他们收到了英国对德宣战的消息。但丘吉尔之前的张伯伦政府仍是抱着将战争洪流引向苏俄的幻想,并不急于将英军迅速投入与德国人的正面交锋中去。直到1940年5月,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已完全溃败,驻印军才开始动员。应英国驻尼泊尔公使的要求,廓尔喀军队需在最短时间内扩编到30个营。这只是个开始,数月间,在印度的10个廓尔喀训练基地中,廓尔喀人已经组成了45个整编营。受限于尼泊尔恶劣的交通及通讯设施,开拔及增兵的消息都是由人口头传达。1940年间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分外热闹,家家户户奔走相告,通往印度的山路上,如节日中走亲访友般热闹。许多现役士兵在探亲假中被召回,其中有人甚至才到家,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跟着上百个如此迫切的“志愿者”。二战中,不少于250,000的廓尔喀人在欧洲、北非、中东、及南亚为英国政府效力。他们最初的军事行动可谓是“故地重游”。美索不达米亚,此时已叫伊拉克,1941年5月发生反英的武装叛乱,成立了拉希德。阿里亲纳粹政府。英国驻印度司令部火速派出两个师组成远征军,其中第10印度师的师长由新提升的斯利姆少将担任。叛乱平息以后,斯利姆又指挥第10印度师击溃维希法国军队占领叙利亚;接着与苏联合作南北对进占领伊朗。但英国在中东的军事胜利并不足以抵消同时期在北非的被动。1940年9月至次年2月,英国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以5万兵力横扫格拉齐亚尼元帅率领的50万意军。1941年2月14日,隆美尔君临北非,其麾下的非洲军团只用月余就将英军驱赶回了埃及,只有托卜鲁克凭借重兵顶住了德意联军的围攻。在托卜鲁克的守军中,即有廓尔喀7团2营、4团2营、5团2营。之后又有3团2营及8团2营也作为援兵投入战场。到1942年上半年,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双方均无进展。5月22日,隆美尔再次挥师猛攻托卜鲁克。一场坦克大战后,非洲军团在比尔哈基姆突破英军防线。6月1日,作为第10印度步兵旅的一部分,廓尔喀4团2营奉命阻击德意联军。在战斗中,他们装备的2磅反坦克炮对德国坦克如隔靴搔痒,隆美尔的铁骑洪流轻易地冲垮廓尔喀人的防守,2营大部沦为战俘。相同的命运也落到了7团2营的身上:6月21日,托卜鲁克陷落,7团2营在与其他部队完全隔绝,战至弹尽粮绝,全营最终向德国人投降。3团2营和8团2营在托卜鲁克失守及其后德意军队进兵埃及的过程中折扣大半,余部退守阿拉曼,在那里,奥钦莱克将军构筑了最后一条防线,把自己所有能用上的东西都砸向了隆美尔,7月间,埃及暂时保住了。奥钦莱克在其去职后,在偶然提及廓尔喀营队时,将军很是赞赏廓尔喀人的坚韧,“他们总是损失最重的”。还是在阿拉曼,8月,蒙哥马利来了;10月末,英国人开始反击。凭借雄厚的物资储备,英军在北非终于转运了。此时北非的战斗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炮击、装甲部队出动、后面步兵掩护,就这样,廓尔喀人与其他盟军并肩将隆美尔逐到了突尼斯。1943年春,隆美尔的军队只能困守在突尼斯中部崎岖的山地中。在北非对德最后一战中,第4印度师为主力-英国第8军-充当先锋。第4印度师师长是出身于廓尔喀2团1营的弗朗西斯。图克将军,其辖下共有3支廓尔喀营。蒙哥马利乘坐过的M3格兰特坦克第4印度师的任务是在夜间偷袭法特纳撒高地,以便第8军迂回包围非洲军团。图克亲自指定廓尔喀9团1营和2团1营担负进攻高地主峰的任务。下达命令后,将军对自己老部下能否完成使命心怀忐忑,他在当天的日志中写道:“这样一个人力难以企及的任务,也许太难为他们了。”图克的担心并非多余,高地山势陡峭,遍布机枪工事。1943年4月5日夜,暮色掩盖下,廓尔喀突击队向9公里外的德军阵地进发。行动中所有廓尔喀士兵都表现出一如既往的骁勇,而其中2团1营廓尔喀少校拉巴哈德。塔帕以当晚的卓越表现获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关于他的表彰是这样描述的:“按计划,塔帕率领两个排突破并巩固唯一一条可以掩护全师进山的通道。。。。和敌人最先遭遇在一条盘旋于险峻狭窄裂谷中的羊肠小道的入口,裂谷中遍布火力点,配备反坦克炮及机枪;尽头是一个小平台,再往上就是60米高的峭壁,平台及峭壁完全处于守军轻重火力射程内。最初的突击中,拉巴哈德率领战友用弯刀及刺刀清除了外围据点的德国人。但接下来向上的每一步,他们都要面对上方密集的弹雨。拉巴哈德等人一鼓作气冲进了下一个火力点,少校亲手砍死2名敌军,并用左轮枪解决了另2人。到顶峰的最后一段路已被火力覆盖,拉巴哈德和另外两名士兵还是成功地摸了上去,又有2名守军成了他的刀下之鬼,他的手下也干掉了两个,余下的敌人逃散。全连陆续跟了上来并守住隘道,从这里,他们可以从容地清理山脊下方敌军的反击。毫无疑问,整个行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少校及其小分队在山谷所表现出的无法言喻的英勇。”

❹ 跪求拿破仑的军队的资料

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the infantry of line,又叫燧发枪兵Fusilier);掷弹兵(Grenadier);轻步兵(light infantry)。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Grenadier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 )。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国叫猎兵(chasseurs)英国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rifleman)。(其他几种语言我不懂,大概也都是猎兵的意思)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skirmishing),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
(法国第一猎兵团).
当时的步兵大多数装备的都是大口径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1740年英国推出的标准步枪(Land Pattern Musket),身管长46英寸(117cm),口径0.75英寸(19mm)。七年战争之后,身管缩短到42英寸(107cm),口径不变。与法国的战争爆发后,英国由于缺少稳定的原料供应来源,转而责承东印度公司制.造了大量的“印度款”步枪(India Pattern)。到1797年,这种39英寸(99cm)身管的滑膛枪已经成为英军的制式装备。巨大的产量不仅满足了英军的需要,更装备到反法同盟各国。1802年,英国军火部门又推出了新款步枪,但是只有少量装备部队。尽管准确性不佳,英国滑膛枪系仍然大受部队的欢迎,被士兵们称作“褐贝丝”(Brown Bess)。
掷弹兵是17世纪中叶欧洲陆军的一个兵科,最早是指军队中能投掷手榴弹的步兵。由于当时的手榴弹体积重量类似小型炮弹,因此需要在步兵当中挑选臂力过人的士兵才有办法投掷,这些士兵在战斗中需要在己方战线的前面向敌方投掷手榴弹,因此在欧洲军队中将掷弹兵的称号作为表彰军人英勇战斗表现的荣誉称号,也幛显掷弹兵是步兵当中的精锐及佼佼者。掷弹兵最早被当作攻城步兵,专门丢掷装满火药的铁球。掷弹兵必须够高够壮,才能将手榴弹掷到目标位置,或者至少要能投掷到够远的距离,以免炸伤自己的同伴。但随着战术及科技的演变,掷弹兵后来才发展成精练出色的步兵军团。
拿破仑时期,滑膛枪的刺刀是一根长15到18英寸(38~45厘米)的三角铁,三面全部开刃。上刺刀时,将刀柄套在枪口上,拧紧螺丝加以固定,刺刀不使用时会放入专用的刀鞘里。
由于法国的纵阵使用起来十分灵活,而且变化多端,因此具有极大的战术价值。跟形式刻板的横队相比,纵阵的指挥官可用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指挥方法在战场上调动数量相当可观的兵力。特别是在多山的地形上,纵阵的作战效果比横队更好。它可以很容易地变换成种类不同的队形,特别是把行军纵阵变成进攻纵阵所化费的时间要比线式编队的变换少得多。要派遣散兵袭扰敌人时,不需对纵阵队形作很大的调整,而且可以迅速组成纵深为二列或三列的横队和方队,对敌实施火力袭击。此外也不必象过去那样需要保持横队中各部分侧翼之间的紧密连接。战斗进行时,战术格局是开放型的,因此变得更有生气了。拿破仑一世采取散兵与纵队结合的队形,使纵队战术臻于完善。
战斗时,在决定性的时间、地点集中兵力,适时机动,分进合击,先以炮火猛击对方,接着在选定的主要地段上突然实施攻击,并从纵深不断增强突击力量,攻击一旦成功,骑兵迅速扩张战果,适时投入预备队,消灭对方。

❺ 英国陆军的主要部队

(THE HOUSEHOLD CAVALRY & ROYAL ARMOURED CORPS)
装甲团:
皇家龙骑卫兵团 The Royal Dragoon Guards
国王御准轻骑兵团 The King's Royal Hussars
第2皇家战车团 2nd Royal Tank Regiment
皇家苏格兰龙骑卫兵团 The Royal Scots Dragoon Guards
女王御准轻骑兵团 The Queen's Royal Hussars
侦察团:
近卫骑兵团 Household Cavalry Regiment
女王御准长枪团 The Queen's Royal Lancers
轻龙骑兵团 The Light Dragoons
女王龙骑卫兵团 The Queen's Dragoon Guards
第9/12皇家长枪团 9th/12th Royal Lancers
联合防核生化团:
第1皇家战车团 1st Royal Tank Regiment
训练团:
AFV训练大队 AFV Training Group
仪仗:
近卫骑兵团 The Household Cavalry Mounted Regiment (永久驻扎伦敦)
乐队:
重骑兵乐队 The Heavy Cavalry Band
轻骑兵乐队 The Light Cavalry Band
义勇骑兵:
皇家义勇骑兵队 Royal Yeomanry
女王直属义勇骑兵队Queen's Own Yeomanry
皇家威塞克斯义勇骑兵队 Royal Wessex Yeomanry
皇家莫西亚与兰开斯特义勇骑兵队 Royal Mercian and Lancastrian Yeomanry 近卫师
常规部队:
掷弹近卫一营
科德斯特里姆近卫一营
苏格兰近卫一营
威尔士近卫一营
爱尔兰近卫一营
伦敦团 The London Regiment
苏格兰师
皇家苏格兰团 The Royal Regiment of Scotland,下辖:
皇家苏格兰边境营(一营)
皇家高地燧发枪营(二营 )
苏格兰高地警卫营(三营)
高地营(四营)
阿盖尔和萨瑟兰高地营(五营)
第52低地营(六营)
第51高地营(七营)
女王师
威尔士王妃御准团(女王与皇家汉普夏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营)
皇家燧发枪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五营)
皇家盎格鲁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营)
约克夏尔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
威尔士王子师
莫西亚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
皇家威尔士团,下辖:
皇家威尔士燧发枪营(一营)
威尔士皇家团(二营)
私营
来复枪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来复枪营)
皇家爱尔兰团(下辖:第一、第二营)
伞兵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
廓尔喀旅(下辖:第一、第二皇家廓尔喀来复枪营) 战地支援部队
皇家炮兵团
皇家通讯兵团
陆军航空兵
陆军情报团
服务组织
皇家陆军牧师部
皇家补给团
皇家陆军医疗团
皇家机械工程团
陆军陆务署
皇家兽医团
武器训练学校
皇家牙医团
陆军体训团
总务管理团
亚历山大皇后御准陆军护士团
陆军音乐团 特种空勤团(SAS)
1941年成立的着名部队,SAS日后成为世界各地特种部队的模范。 现时特别空勤团由一支正规团及两支国土防御(后备)团。
特别空勤队正规团是第22团,包含A、B、D、G及后备五支大队,另加一训练大队。该团专责战空深度侦察及倩报搜集、目标确认及踪迹、目标毁灭及拒制。该团被认为是全球反恐、人质营救、目标俘虏方面首屈一指专家。
两支特别空勤队(后备)团:第21团和第23团,专责限于战空跟目标深度侦察。
现役英国特种部队(United Kingdom Special Forces)由陆军的特种空勤团(SAS),特种侦察团(SRR);皇家海军陆战队蛙人大队(SBS);陆军伞兵团第一营、皇家海军陆战队和皇家空军地面战斗团(RAF Regiment)所组成的特种支援部队(SFSG);以及一些通讯和情报单位构成。 历史上有很多军队在英国海外领土成立,包括自治领和直辖殖民地,以及保护国。其中只有一些在以上列出的部队中出现,还有一些与英国陆军的关系不明。加拿大和澳洲自行招募军队,而它们都是英国的统治地。直辖殖民地和海外领土到目前为止都是英国的一部分,对之的防守也是英国政府和军队的责任。
在19 世纪后期,许多殖民地或前殖民地的军队实际上也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自行组建,以尽量减少英国陆军在驻军上的部署。有三个直辖殖民地保持自行招募的军队,包括百慕大、直布罗陀,及福克兰群岛,国防部会对这些编入英国武装力量的部队进行检查:
百慕大军团
直布罗陀军团
福克兰群岛防卫部队

❻ 有没有比较了解美/国独立战的学霸啊……(*´ω`*)求详讲谢谢

美国独立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1 背景

反抗被殖民

北美独立战争态势图

美国独立战争(英语: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美国革命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西班牙及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之外。同时,许多印地安人为双方打仗。

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他们困惑。随着法国海军在乞沙比克城的胜利导致英国军队在1781年的约克镇战役中投降。1783年订定的巴黎条约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因为许多殖民地的居民逃离那十三个殖民地并在北方安顿下来,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加拿大的建立做准备。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运过来的黑奴。他们为北美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经济成分。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

詹姆士顿

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中,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1]

反抗剥削

减低依赖

自英国开发海外殖民地以来,为了维护英国本土的垄断利益,颁布了一些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法令,例如《航海条例》。随着北美殖民地自身发展,殖民地人民越来越希望减低对英国本土的依赖,寻求独立发展其自身的经济。然而,这却引起了英国当局的不满,因为英国当局希望北美殖民地能继续充当其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及商品倾销的市场,因此,英国当局开始采取很多高压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经济的自由发展。英国当局首先颁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开拓(主要是因为1763年的Potia's Rebelion),并禁止其发行自己的纸币,再对其课以重税及解散其议会。18世纪60年代,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为增加税收,颁布1765年的《印花税条例》和1767年的《唐森德税法》。

殖民地居民感到强烈不满,并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然而,英国当局不但不作理会,更在1770年3月5日派驻北美英军开枪射杀反抗英国当局暴政的波士顿居民,制造了“波士顿惨案”,使得殖民地民怨沸腾,后于1773年12月16日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英国当局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案”,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印花税条例

1765年,英国人又想出个新花样:印花税。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可流通。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等。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

1765年,英国国会为转嫁沉重的军费负担而向英属北美殖民地直接征税的条例。七年战争后,英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控制殖民地和镇压印第安人,派遣一万名军队常驻北美,由当地负责全部开支。1765年3月22日,英国国会通过的印花税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品包括报纸、书刊、契据、执照、文凭、纸牌、入场券等均需加贴印花税票,税额自2便士到几英镑不等,违者罚款或监禁。该条例定于11月1日起生效。印花税条例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殖民地人民坚持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议会才能作出征税决定。“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会社组织起来,带领群众捣毁税局,焚烧印花税票,把税吏身上涂满柏油、粘上羽毛、游街示众。11月印花税法生效前,全殖民地税吏都被迫辞职。1765年10月,在纽约召开全殖民地反对印花税法大会。会上通过拒绝向英交纳印花税等14项决议。为抵制印花税条例,全殖民地展开抵制英货运动,从而导致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英国30个城市的商人和制造商联合向议会上书请求废除印花税法。英国议会于1766年3月18日,最后通过废除印花税条例的决议。[2]

唐森德税法

1767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向北美殖民地征税的法案,财政大臣C·唐森德提出。印花税条例废除后,根据财政大臣唐森德的提议,英国国会于1767年下半年通过四项向殖民地征税的法案,总称《唐森德法》。是年 6月29日通过的《唐森德税法》是其中的第二项。税法规定自英国输往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均一律征收进口税。还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货物。

《唐森德税法》公布后,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愤怒抗议,要求废除。1768年2月,马萨诸塞议会又向各殖民地议会发出巡回信件,重申“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原则,殖民地人民再度掀起抵制英货运动,并用武力反抗英国税吏的搜查与压迫。英国对北美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英国政府以解散纽约、马萨诸塞两州议会要挟,但遭到殖民地人民更大的反抗,英国遂于1770年3月被迫废除《唐森德税法》。[3]

波士顿惨案

1765年,驻营条例颁布后,英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当时,驻扎在波士顿的第14团和第29团胡作非为,有的刁难行人,有的调戏妇女,从而造成士兵与居民的关系恶化。5年间军队和当地人民的冲突不断发生,当地人民与英国军队之间的积怨已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渐壮大,1770年3月这种反抗达到高潮。(On the evening of March 5, 1770, a crowd of some sixty townpeople began taunting snowballs at a squad of ten redcoats. )3月5日英军士兵与一名制绳工之间冲突再起。波士顿的绳索制造工人聚集在海关,向守卫海关的英国兵投掷雪球。晚8时,钟声大作,人们手持棍棒走上街头,高呼赶走可恶的“红虾兵”(蔑称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国军队)。聚集在英王街海关周围的人情绪更为激昂。英军前来镇压,面对情绪激愤的人们,士兵在慌乱中向群众开了枪,当场打死3人,后又有2人因伤势过重,次日死去。第一个被打死的是种植园奴隶出身的黑人群众领袖C·阿塔克斯。这次流血事件史称“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人民纷纷起来抗议英军驻扎。波士顿这座仅有1.7万人的城市,竟有五万人加入到给死难者送葬的行列中。英国军队被迫撤出波士顿。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上,英军将制造此次惨案的托马斯·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拘留起来。一个星期后,一个大陪审团宣誓组成。在检查总长的要求下,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被提起公诉,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当地律师约翰·亚当斯,就是被美国人尊为"Founding Father"之一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继任者。[4]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5]

波士顿革命分子塞谬尔·亚当斯领导的一个由三组每组50个当地人组成的组织“自由之子”,打扮成印第安人偷偷摸到三艘船上,将船上货物捣毁,并将342箱茶叶倒入港口内。当时,灯把晚上照得像白天一样,很多人起来看热闹,整个过程相当平和及安静。但是此举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英国政府下令关闭波士顿港口,直到他们把扔下茶叶的钱偿还,还将战船和军队驶入殖民地。

前新泽西州州长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被倾倒的茶叶应该被赔偿,表示愿意用自己的钱来赔。英国认为这是对殖民政府的挑衅。

“不可容忍的法案”

1774年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强制法案”(Coercive Acts),旨在加强控制。这些法案虽然是针对马萨诸塞州,但被北美居民称作“不可容忍的法案”,后来费城等其他港口也陆续响应,终于导致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实力对比

战争爆发前后北美殖民地尽管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毕竟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整体实力远远不能与英国宗主国相比。交战双方强弱十分悬殊。
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它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向工业革命迈进,正处于国力迅速增加的鼎盛时期。在几个世纪的争霸战争中,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劲敌,夺取了海上霸权,建立了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强大的殖民帝国。特别是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在北美占领了法国的领地加拿大,在非洲占领了法国的塞内加尔,在亚洲将法国势力彻底挤出南亚次大陆,这不仅大大扩充了英国的势力范围,而且对加拿大、佛罗里达和英属印度西部群岛的控制为英国出兵美洲,建立了战略基地。英帝国本土当时约750万人,连同殖民地人口高达3000万人。军事上它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的号称“欧洲常胜军”的陆军和海上无敌的强大舰队。其陆军在北美作战中首次装备和使用了新发明的后膛来复枪。其海军有舰艇’300余艘,其中77门炮以上的主力舰即有131艘,拥有无可争议的制海权和海上霸权。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在北美驻军约8000人,战争爆发后陆续增兵,8年中先后派往北美作战的兵力共9万人,其中有3万是由德意志不伦瑞克公爵和黑森一卡塞尔伯爵提供的雇佣军。此外,还有3~5万效忠派分子和少数印第安人协同作战。
战前的北美殖民地仅300万人,其中50万是黑人,黑人中90%是奴隶。英国宗主国的高压政策限制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支撑一场长期战争,财力严重不足。战前北美殖民地既没有一支正规军,也无舰队可言。战斗打响时,北美只有分散各地的民兵。1775年6月15日第2届大陆会议通过组建正规军的决议案。根据这一决议,按志愿入伍原则,建成了一支由师、旅、团、营以及炮兵和骑兵分队组成的大陆军。军队编制总员额88个营,共约6万人,但在战争进程中实际上从未超过1.9万人。原英军上校、弗吉尼亚种植场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阿蒂马斯·沃德、查尔斯·李和伊斯雷尔·普特南分别担任新成立的3个师的指挥官。1775年9月华盛顿曾计划建立一支由26个步兵团、1个来复枪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的新军,共计2.0372万人,由大陆会议统一征召,由于种种困难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1775年lO月13日,大陆会议正式决定建立海军。一是各州殖民地的海军。除特拉华和新泽西以外,其余11个州(殖民地)均建立起从事本州沿岸防御的海军,装备单层甲板帆船和武装小艇,二是大陆会议直接领导下的海军。1775年12月,大陆会议决定建造13艘快速战舰,但下水仅7艘,剩下未完工的6艘为防止落入敌手而自毁。1776年大陆海军第1任司令霍普金斯所指挥的大小战舰仅8艘,大都是由商船改装而成。8年中服役的各类舰船总共只有60艘。
这支大陆军装备简陋,弹药缺乏,给养困难,衣衫褴褛。刚组建时人均仅9发子弹,3个士兵才有1支火枪和1条被子,炮兵火药只有1天的使用量。提康德罗加堡1.2万名战士只有900双鞋子。华盛顿曾经写道:“士兵们衣不蔽体,夜无毡毯,脚上没鞋,赤脚行军,从他们脚上留下的血迹,就可以找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几乎经常没有粮食。……”同时,由于对这场战争的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也由于对常备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大陆会议仅授权建立服役期为1年甚至只有9个月的团队,以至整个战争期间,一到服役期满,士兵们便几乎跑光了。华盛顿率部渡过特拉华河袭击特伦顿雇佣军兵营时仅剩下2400人。与强大的英国相比,北美殖民地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
但是,另一方面,北美殖民地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战争过程中日益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促进交战双方强弱形势的转换。首先,这场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与北美殖民地全体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人民群众的巨大的革命热情是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力量源泉。其次,这场战争是在北美殖民地的广阔土地上进行的,革命者们具有本土作战的地理优势。他们熟悉地形,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可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敌周旋。再次,北美的民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这是他们的弱点,但同时,他们也没有中世纪刻板的战术思想的束缚,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进行的是殖民战争,英国国内对进行这场战争缺乏热忱。人们称这场战争为“国王的战争”,政府和议会被称为“丑恶的爱国者”,对兵员和战争费用的征集常常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其次,英国虽然是当时的头号殖民帝国,但它战线过长,维护殖民帝国的战略目标与其实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英国与北美殖民地远隔重洋,往返一次达数月之久。英军漂洋过海,劳师远征,途中经常受大西洋风暴的袭击。在北美战场上,英军陷入重重敌意的包围之中,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孤立无援,寸步难行。加之英军在战术上僵化保守,只习惯于在开阔地上以整齐的步伐行进和排枪齐射,这种线式作战方式,行动迟缓,运转不灵,上上下下缺乏独立作战和机断行事的能力。英军引以为荣的整齐横队常常成为革命的散兵进行点射的活靶子,英军用以威慑敌人的鲜红的制服也只能起暴露目标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英军作战能力的发挥,并最终导致了英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失利。

3战争进程编辑

导火线

1775年4月18日,马萨诸塞总督托马斯·盖奇少将根据密告,派遣800名驻波士顿英军前往康科德摧毁当地民兵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科克。这一消息为“通讯委员会”情报人员截获,委员会立即派出银匠保罗·里维尔,工人维廉·道斯星夜飞骑通报了当地爱国者。“一分钟人”民兵立即集结。翌日清晨,英军进至列克星敦时,遭到了民兵阻拦,早已严阵以待的约翰·帕克上尉率领的民兵连以及成千上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民兵的袭击。双方对峙时,不知道哪一方先开枪,使得双方开战,这被称为“列克星敦的第一枪”,之后民兵撤退,英军旗开得胜,继续向康科德前进,但在康科德再次遭到民兵袭击,民兵们从岩石、树林、

撰写独立宣言

灌木丛后面对准英军发出了雨点般的射击。英军伤亡273人(亡73人,伤174人,26人失踪),北美民兵亦伤亡失踪共93人。列克星敦、库科德的战斗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第一枪,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英国殖民当局决心以武力迫使北美殖民地屈服。8月23日,英王发布告谕,宣布殖民地的反抗为非法和反叛行为。英王声言:“宁可丢掉王冠,决不放弃战争。”12月2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派遣5万军队赴北美殖民地镇压革命者的决议。约翰·伯戈因、威廉·豪和亨利·克林顿等将领随增援部队到达北美指挥作战。威廉·豪的兄弟理乍得·豪指挥近半数的皇家海军舰艇到达北美海域,支援陆上作战。英国的战略企图是:以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岸,夺取制海权,陆军则分别进军加拿大和纽约,以加拿大和纽约为基地,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河和哈得逊河谷一线,使北美英军连为一体,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地区,切断美军的物资和人力供应,然后对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面对英军的速决企图和陆海军优势,受命指挥大陆军的华盛顿及其将领格林等采取避敌锋芒,持久耗敌的方针,与英军展开了长期的斗争。从1775年4月19日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起,至1783年9月3日英美在凡尔赛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止,为期8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❼ 中国志愿军是怎样重创英军来复枪团

1951年1月2日夜间,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奉命抢占釜谷里,这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一个重要三岔路口。接到命令,三四七团立即分成4路,以强行军的速度前进。

自从突破临津江以来,部队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战士们都非常疲惫,但依然坚持行军。有的战士在极度的奔跑中昏倒了,实在跑不动的伤员就躺在公路边,等待收容队。

3日黎明,三四七团到达釜谷里。在接近釜谷里的高地上,团长李刚召集营长们开会。他坚定地说:这是一场艰苦激烈地战斗,但我们必须把联合国军卡在这里,等待主力的到来。

此时,全团所有人都不知道,守在釜谷里的已经不是南朝鲜军了。根据当地一个老百姓的报告,这里的是一个联队。三四七团认为这里只有南朝鲜军,所以把一个联队当成了一个连队。

其实,三四七团遭遇的是英军第二十九旅的皇家来复枪团。这是英军的精锐部队,以善于打阵地战闻名,官兵的军服上都配带着这个团的标记,一只绿色的老虎。

与英军首先接火的一营三连越打越感觉不对,这火力根本不像是一个连的火力。

在三连指挥的一营副营长傅学君根据火力密度判断出,这里并非只有一个连,而是整整一个团。而且,从对方的战斗作风可以看出,这不是南朝鲜军,而是英国人。傅学君立即从阵地上撤下来,向团指挥部跑。

这时,天已经亮了。英军发现了傅学君,并向傅学君射击。傅学君胳膊中弹,他跑到一个空房子里包扎了一下,又继续向团指挥部跑。英军的子弹跟着他的脚印打了过来,他的腿又中弹了。当他跑进团指挥所时,已经成了一个血人。

团长李刚听到报告,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意识到三四七团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就在他思考时,前方报告说,七连副连长王凤江牺牲了。不久,团指挥所又接到报告,在前沿的师部参谋长薛剑强也牺牲了。

仗打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撤退的可能了,李刚手掌向地图桌上一拍,下定了决心,必须把英军阻击在这里,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李刚伏在地图桌上研究了一会,然后让通信兵传令,让七连连长到团部接受任务。

李团长给七连连长历凤堂下达的命令是:占领公路旁边的一所小学,并把学校周围的制高点都控制起来,卡住公路,坚决堵住英军的汽车。

李团长从地图上看出,控制了那里,英军就等于被关在了釜谷里这片洼地里。

历凤堂和指导员带领排长们首先控制了公路边上的小学校。两个人趴在学校的墙头上一看,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汽车停在公路上。

汽车是英军的命根子,逃跑全靠这玩意。历连长对指导员说。

对!只要守住公路守住汽车,英军就跑不了了。指导员说。

我带人上去占领那边的小高地,你在这里压阵。历连长说完,就带领战士们向公路边的一个小高地冲去。部队刚刚占领高地,气还没有喘匀,英军就攻了上来。

英军的炮火极为猛烈,高地上一尺多深的雪都被打成了发烫的雪水。在炮火下无法修筑工事,战士们就在泥水中抗击英军的一次次进攻。弹药很快就打完了,而送弹药的战士全都牺牲在路上,英军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所有通往高地的道路。

阵地上的情况非常危急。当重机枪被打坏时,连长也负重伤倒下了,阵地上没有了干部。

连长躺在血泊中已经说不出话来,只好用眼睛看着给自己包扎的司号员郑起。郑起读懂了连长的目光,连长想让自己指挥战斗。他对奄奄一息的连长说:放心,阵地由我负责,坚决守住!

郑起把连长交给一个负伤较轻的战士看护,然后来到阵地上。他大声对大家宣布:同志们,连长已经负伤了,他让我接替指挥。现在,大家要听我的指挥,我们必须要像连长在时一个样子,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轻机枪手,共产党员李家福第一个表态说:你指挥吧,我们一定坚守到天黑,为英勇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重机枪班长也说:对,我们听你的指挥。这挺重机枪你要我们打向哪里,我保证就打到哪里。

战士们显示出了坚定的信心和对郑起的信任,这让郑起信心倍增。他把所有能战斗的13个人集中起来,并把他们分成几个战斗小组,还指定了在他牺牲后接替指挥的人。

英军的攻击在数门迫击炮的轰击后又开始了。公路上的坦克转动炮塔,对高地进行直瞄射击,英军士兵成散兵队形一排排地向高地上冲击。

郑起在阵地上来回奔跑,他不停地大喊:打!打!打胜了明天进汉城!

英军被战士们冰雹一样的手榴弹砸了回去。

15时左右,英军一个营在6辆坦克的掩护下,发动了第六次进攻。战斗到这时,七连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为了节省弹药,郑起指挥战士们把英军放到30米以内再打,先扔手榴弹,再用冲锋枪射击。

七连侧翼的一连、三连和八连见七连情况危急,也调集火力从侧面打击英军。英军再一次被打退了。

趁英军败退的时候,郑起到英军的尸体上寻找弹药。英军的机枪跟着郑起的脚跟来回射击。郑起不断地跳进弹坑躲避,最后,他从英军的尸体上背回来10多条子弹袋和一堆手榴弹。

当郑起回到阵地,招呼着大家分弹药时,他发现只有7个人来拿弹药。大家都默默地收起自己的弹药,嘴唇都咬得紧紧的。高地上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平静,人人都知道,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

天就要黑了,英军感到自己的末日也即将和夜幕一起降临。所以,他们集中了6辆坦克和几倍于从前的步兵发起疯狂冲击。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英军的子弹像刮风一样扫过来,炮弹把泥水掀起一人多高,高地上到处都在燃烧。双方的弹道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像流星雨一样密集。子弹击中英军士兵,发出钝刀切肉一样的声音。他们连惨叫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滚下高地。

英军终于冲上了高地,七连剩下的7名战士端起闪亮的刺刀和100多个英军展开白刃战。

突然,郑起跑上阵地的最高点,站在那里,拼尽全力吹向了军号。军号声盖过了枪声、炮声和英军的惨叫声,惊雷一样在高地上激荡。

这熟悉的喇叭声让英军士兵恐惧了。在他们的印象中,这号声之后总是有潮水一样的志愿军端着刺刀从黑暗中钻出来。

英军士兵突然停止了射击,大祸临头似地转身向山下狂奔。

郑起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军号,直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英军吹到了公路上。

公路上已经燃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三四七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

七连以几乎打光的代价守住了阵地,终于等到了主力部队,把英军这支精锐部队的一个营歼灭在公路上。这支驰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的英军绿老虎在志愿军手上遭受重创。

❽ 参加过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部队现役部队还有哪些

英国一共派了1个师去朝鲜.也不叫第五师,而且英国一共去了1万人.
英国:英国共投入兵力1.4198万人。先后有陆军第27旅、28旅、29旅,海军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21艘、飞机80架。其中“王牌”部队有皇家陆军第29旅、英联邦第1师第28旅的皇家苏格兰团,

皇家陆军第29旅,下辖:

皇家尤尔斯特来复枪团1营

皇家格罗斯特1营(即皇家陆军双徽营)王牌

皇家北阿姆伯兰富塞列尔斯团1营

女王第8皇家艾瑞胡萨斯重型坦克团1营 王牌

第45野战炮兵营

比利时营

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菲律宾第10营级战斗队划归第29旅指挥。

英联邦第1师第28旅,下辖

皇家苏格兰团

朝鲜战争期间,英国死、伤、被俘、失踪4435名官兵。先后有4个建制营被歼,是“联合国军”部队成建制被消灭最多的国家。

1950年11月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中,英军第27旅榴弹炮营就被全歼。

1951年10月3日,志愿军坦克1师1团配合64军191师在夺取朝鲜马良山战斗中,历经3个多小时全歼苏格兰团第一营。击毙英军营长,仅余46名英军官兵幸存被俘。

苏格兰团是英国的精锐部队,二战中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获得不少荣誉称号,其连以上军官大都在“二战”中立过战功。该团装备优良,训练有素,能攻善守,屡建战功,深得英国女皇的器重,在世界各国军界享有颇高知名度。在朝鲜战争中,始终是“联合国军”的“拳头”部队,哪里出现战场危机,便被派往哪里。

❾ 拿破仑:全面战争的国家介绍

可选择交战中的三个国家-法国,英国或者西班牙,体验拿破仑时代最激烈的战争之一。独立的地图——伊比利亚半岛,包含32个地区。三个可选国家:西班牙,法国,英国,都有独特的任务和目标,不可选的国家葡萄牙也控制一些地区。玩三个可选国家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法国要消灭半岛边缘的抵抗,改变占领区的支持倾向。英国在游戏开始时掌握的地区有限,但是能从北欧和北美获得足够的收入,解放西班牙,援助游击战。西班牙在游戏开始时掌握的地区有限,但始终可以通过游击战对抗法军。五种游击队兵种,所有国家都可以训练这些兵种,可以在他们国家以外的地区补充兵源,兵种名字是:游击队轻步兵,游击队步兵,游击队枪骑兵,游击队骠骑兵,游击队领袖。所有国家有共计28个新兵种,包括英国第95来复枪团,法国维瓦斯河枪骑兵和西班牙胸甲骑兵。两种新事务官加强政治倾向的转化。煽动专家(法国和英国特有),激发动乱,对付敌对势力的事务官,降低占领区的反抗情绪。牧师(西班牙和葡萄牙特有),激发动乱,提高占领区的反抗情绪。游击队侦查员:新事务官,和间谍类似,但是可以在一回合能让敌军无法移动并使其遭受损失。政治取向系统,看到法国的战斗,以增加整个半岛的亲法情绪。
四个国家的特点: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
法国:综合实力最强,占的地盘最多,但是很多地盘缺少军队,并且不够稳定,地区叛乱时间时常发生,后期可以招募青年近卫军,战斗力颇强,建议早期全面撤退,收缩兵力,然后开始反击,尽量先消灭英军,再收拾西班牙。
英国:初一看,地盘很小,军队也不多,但英军的财政收入很好,本土会不断地送钱过来,而且英军步兵素有小近卫之称,战斗力完爆法国步兵,只是士气较低,而且地区抵抗情绪小,是新手的首选。顺便一提的是,很多人说在半岛中英军没有精锐部队,其实不是,你只要占领了地图上方的某个地区,你就可以招募英国近卫军,接近90的装填,相信一定能把法国人打得满地找牙。
西班牙:这是个比较搓比的国家,步兵战斗力烂的一b,建议老手选择,士气低,兵种弱,所以要合理利用牧师和煽动者,增加地区反法情绪,此外,本次战役中,西班牙会拥有游击队部队,战斗力也很一般,但是战斗时可以摆放的位置很宽裕,可以奇袭敌军,总之,笔者并不看好西班牙,选西班牙的同志请三思而后行。
葡萄牙:唯一不能选的国家,步兵战斗力很强,骑兵一般,炮兵中规中矩,没啥好说的,整个战役基本打酱油的国家,一直在自家徘徊,永远别指望他们能帮你干什么

❿ 既然英国陆军不被称为皇家陆军,那为什么还有挂着皇家

是个产权的关系。

海军所有的船都是英王的,都挂HMS;空军是从皇家工程部队衍生出来的,自然承袭了皇家的名号。而陆军,有些是皇家的,有些是地方的,自然不能挂上Royal的头衔。
二战英军为例:
有Guards(近卫兵)称号的:
掷弹兵卫队 Grenadier Guards
冷溪卫队 Coldstream Guards
苏格兰卫队 Scots Guards
爱尔兰卫队 Irish Guards
威尔士卫队 Welsh Guards
皇家近卫骑兵团 The Life Guards
皇家骑兵卫队 Royal Horse Guards (The Blues)
第一国王骑兵卫队 1st King's Dragoon Guards
女王的卫兵队(第二骑兵卫队) The Queen's Bays (2nd Dragoon Guards)
威尔士亲王骑兵卫队(第三卡宾枪队) 3rd Carabiniers (Prince of Wales's Dragoon Guards)
第四皇家骑兵卫队 4th/7th Royal Dragoon Guards
第五皇家恩尼斯基罗骑兵卫队 5th Royal Inniskilling Dragoon Guards

有Royal(皇家)称号的:
第一皇家骑兵队 1st The Royal Dragoons
皇家苏格兰灰部队 The Royal Scots Greys )
第十三/十八皇家轻骑兵队 13th/18th Royal Hussars
皇家苏格兰团 The Royal Scots (The Royal Regiment)
皇家东方肯特团 The Buffs (Royal East Kent Regiment)
皇家诺森伯兰郡燧发枪手团The Royal Northumberland Fusiliers
皇家沃里克郡团 The Royal Warwickshire Regiment
皇家燧发枪手团(伦敦城团) The Royal Fusiliers (City of London Regiment)
皇家诺福克团 The Royal Norfolk Regiment
皇家苏格兰燧发枪手团 The Royal Scots Fusiliers
皇家韦尔奇燧发枪手团 The Royal Welch Fusiliers
皇家苏赛克斯团 The Royal Suseex Regiment
皇家阿尔斯特来复枪团 The Royal Ulster Rifles
皇家爱尔兰燧发枪手团 The Royal Irish Fusiliers (Princess Victoria's)
皇家坦克团 Royal Tank Regiment
皇家炮兵团 Royal Regiment of Artillery
皇家工程师部队 Corps of Royal Engineers
皇家信号部队 Royal Corps of Signal
皇家军队牧师部 Royal Army Chaplain's Department
皇家后勤部队 Royal Army Service Corps
皇家军医部队 Royal Army Medical Corps
皇家军火供给部队 Royal Army Ordnance Corps
皇家电气工程师部队 Corps of Royal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s
皇家军队薪水兵 Royal Army Pay Corps
皇家兽医部队 Royal Army Veterinary Corps
皇家教育训练部队 Army Ecational Corps
皇家体能部队 Army Physical Training Corps

是王室称号的:
第十皇家轻骑兵队(威尔士亲王私人部队) 10th Royal Hussars (Prince of Wales's Own)
第十一轻骑兵队(阿尔伯特亲王私人部队) 11th Hussars (Prince Albert's Own)
第十四/二十国王轻骑兵队 14th/20th King's Hussars
第三国王私人轻骑兵队 3rd The King's Own Hussars fbq)
第四女王私人轻骑兵队 4th Queen's Own Hussars
第七女王私人轻骑兵队 7th Queen's Own Hussars
国王私人皇家团(兰卡斯特) The King's Own Royal Regiment (Lancaster)
国王团(利物浦) The King's Regiment (Liverpool)
阿尔伯特王子团 The Somerset Light Infantry (Prince Albert's)
国王私人苏格兰边民团 The King's Own Scottish Borderers
亚历山德拉王后护士部队 Queen Alexandra's Imperial Military Nursing Service
女王私人卡梅伦高地人团 The Queen's Own Cameron Highlanders
马耳他国王团King's Own Malta Regiment
王后私人皇家西肯特团 The Queen's Own Royal West Kent Regiment
国王私人约克郡轻步兵团 The King's Own Yorkshire Light Infantry
国王萨罗普轻步兵团 The King's Shropshire Light Infantry

既有皇家,又有王室称号的:
王后的皇家团(西萨里) The Queen's Royal Regiment (West Surrey)
国王皇家来复枪队 The King's Royal Rifle Corps
第十五/十九国王皇家轻骑兵队 15th/19th The King's Royal Hussars
第十六/五王后皇家枪骑兵队 16th/5th The Queen's Royal Lancers
第八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队 8th King's Royal Irish Hussars
第九王后皇家枪骑兵队 9th Queen's Royal Lancers
第十二皇家枪骑兵队(威尔士亲王) 12th Royal Lancers (Prince of Wales's)

阅读全文

与英国来复枪团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制裁伊朗给伊朗带来了什么 浏览:821
结合所见所想如何理解中国精神 浏览:704
中国最大的宅院是哪个 浏览:359
一千万越南盾什么生活水平 浏览:576
印尼gdp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357
英国进入中国的关税是多少 浏览:863
中国哪里可以赛车 浏览:50
错把工厂报价发给英国客户怎么办 浏览:706
印尼人用微信怎么实名制 浏览:635
意大利南部丘陵地区种植什么 浏览:304
德国为什么打英国空军 浏览:425
广西哪个市场换越南盾 浏览:181
想去印尼需要办理什么 浏览:662
中国女排和意大利比分如何 浏览:369
中山越南语培训班机构收费多少 浏览:192
为什么伊朗和伊拉克地震多 浏览:277
越南还有多少个省没出现新冠肺炎 浏览:637
英国的微信怎么使用 浏览:354
如何用美食摆出中国国旗 浏览:958
合肥到越南机票多少钱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