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半价餐”政策没能刺激消费,问题出在哪
一边是疫情不退,一边是经济衰退。为了振兴经济,英国约翰逊政府想出了一个看似“赔本”的解决方案——半价餐。今年8月以来,英国各地已有7万多家餐厅推出半价服务,鼓励消费者“出门吃饭,出门帮忙”,帮助他人,促进经济发展。在半价餐推出后的第一周,笔者并没有看到顾客涌入餐厅的现象。相反,许多连锁餐厅宣布关闭。
1.半价餐,货真价实:
从英格兰到苏格兰,全国有7.2万家餐馆,除了饮料和小费外,账单上写了一半。按照英国人的习惯,一顿午餐和晚餐通常要订20至30磅的食品和饮料,半价确实划算。英国人会为自己和家人烤一个大披萨当晚餐。过去,他们通常在餐馆点10磅。很多人为了过节要去超市买便宜的冷冻披萨,自己在家做。现在,半价餐的推出无疑让他们高兴。最近几天,一些英国人干脆把这家餐厅当成自己的餐厅,从早上的半价汉堡包和咖啡,到中午的半价牛排加可乐,再到晚上半价的鸡肉沙拉。
最大的问题是:食客被发现有症状,他的餐厅可能要关门,员工也被隔离;“半价餐”仅限于工作日,他的生意只在周末略有好转在疫情前,我一个月的营业额有3万英镑,如今一个月连3000英镑不到,实在不敢冒风险了。”
㈡ 英国的饮食文化
要了解一种文化,饮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英国本土的餐饮比较注重营养,并不注重烹调方式,巧克力和薯条仍然是他们的最爱,在做许多食物的时候,他们都爱添加一些巧克力,而薯条的消费更是惊人,每星期全英国能消耗五百多万公斤的薯条。
餐餐吃啥
英国人的饮食很丰富,除了本国的饮食以外,还有许多的外国餐馆。饭店的饭好吃,但价格比较贵,所以大部分的英国人还是在家吃传统的英国饮食。
传统的早餐被称为Full English或者The Full English Fry-up ,一般有鸡蛋、猪排(bacon)、火腿(sausages)、煎面包(fried bread)、烤豆(baked beans)和蘑菇(mushrooms)(如图所示),另加一杯咖啡。现在除了饭店或餐馆还供应这样的早餐以外,多数人只是吃一碗麦片粥(a bowl of cereal),一片面包(a slice of toast),喝点橘子汁(orange juice)或一杯咖啡(冬天的时候,有很多人会用热的稀饭代替麦片粥或咖啡)。另外,英国人鸡蛋的吃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煮荷包蛋 (poached),煮蛋(boiled), 搅碎了的鸡蛋(scrambled),但他们不吃蒸蛋(steamed).
典型的英式晚餐一般由肉和两种蔬菜组成,调料就是煮肉时的肉汤(gravy)。英国的畜牧业很发达,牛肉(beef)和羊肉(mutton,lamb)较多,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猪肉很少;由于他们的气候不适合作物的生长,所以蔬菜通常比较贵,很多蔬菜和粮食都需要进口,当地土生的蔬菜主要有薯仔、胡萝卜、豆类(peas)、卷心菜(cabbages)和洋葱,消费量也非常大。实际上现在英国人的晚餐也有很大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英国人吃英国饭了。据最近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的晚餐吃印度的咖喱(curry);现在,米饭和意大利面条也被称为“英式晚餐”,但他们的米饭是蒸的而不是煮的,比我们的夹生饭还要生,一粒粒都可以数过来,很难吃。
礼拜天的正餐一般在中午,称为Sunday lunch, 一般是一片烤肉(roast meat)----可以是牛羊肉,也可以是鸡肉或猪 肉,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另外再加上两种蔬菜(如图所示),但口味需要自己调,因为除了烤肉是加盐的,另外还有一些高汤(gravy)以外,其它都是不加盐的,蔬菜就是用水煮熟了而已。
他们吃肉时都比较讲究,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的肉配不同的酱(sauce),牛肉配辣根酱(horseradish sauce),猪肉配甜苹果酱(sweet apple sauce),小羊肉(lamb)配薄荷酱(mint sauce)。
喝点啥
英国是饮茶大国,平均每天要喝掉1.65亿杯的茶,每年要进口14.4万吨的茶叶。他们喝的茶一般都很浓的红茶,通常是在每个人的茶杯中添加一匙茶叶,然后再在茶壶中加一匙,喝的时候还喜欢再加点奶。源于他们对茶的偏爱,在英语中有好多跟茶有关的词汇,例如,如果喜欢某物,可以说,“It’s my cup of tea.” 不喜欢的话就是“It’s not my cup of tea。” 还有tea time, tea party, tea break, high tea, cream tea等。如果有人问你: “Do you like a cuppa?”, 实际上就是问你要不要喝杯茶;另外,主动提出给别人从茶壶中倒茶的表达方式也很有意思,“Let me be mother”或 “Shall I be mother?”,跟是否想当妈妈没有一点关系。
跟茶能够旗鼓相当的饮料就是咖啡了,通常有black coffee和white coffee之分,区别就在于加不加奶。酒精饮料主要有啤酒和白酒,其中最有名的啤酒(ale)是bitter(苦啤酒),颜色较深,酒劲比lager(度数较小的啤酒)大一点。白酒比较有名气的是苏格兰威士忌(Scottish whisky)等。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酒吧几乎是每个英国人必去的地方,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酒吧的里面往往比较暗,灯光昏黄,个别有情调的小酒吧还会用蜡烛代替电灯;吧台有一溜不同的饮料开关,侍者大部分都会微笑着问你要点哪种饮料,当然消费量最大的还是啤酒。
特色饮食
英国人发明了三明治(sandwiches),另外还有一些特色饮食,这里抛砖引玉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做一介绍。
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英国大部分的布丁 都是作为餐后甜点的甜食,但Yorkshire pudding 却是主菜中的开端,本身由面粉、鸡蛋、奶等原料发酵后在烤炉中烤熟,用来配蔬菜和高汤。
炸鱼和薯仔条(Fish and chips)。英国最传统的快餐。鱼主要有鳕鱼(cod), 黑线鳕(haddock), 鲽鱼(plaice),挂糊后再炸熟,配上同样炸好的薯仔条,调料一般需要自己加,口味很好,但比较油腻。早期就用报纸包着卖,现在换上了干净的包装。在英国北部,有人还把它配着mushy peas(一种磨碎了的加工好的豆子)吃。
窝在洞里的蟾蜍(Toad in the hole)。名字这么好笑,但实际上就是用yorkshire pudding 装着的香肠,另外配着蔬菜和高汤吃。
牧羊人派(Sheperd’spie)。做法就是把搅碎了的牛肉,蔬菜,蘑菇汤等搅合在一起,然后把煮熟后的薯仔捏碎洒在上面,最后加一层奶酪进烤箱烤,奶酪完全融化后就好了。
农夫的午餐(A ploughman’s lunch)。现在主要是餐馆中提供的冷餐,主料是面包、奶酪、泡菜,另加半个苹果,一段芹菜和甜菜等。
斑点迪克/狗(Spotted Dick/ Dog)。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甜点布丁, 即加了葡萄干或醋栗的点心。斑点指的是其中的干果。
㈢ 西方饮食文化的研究现状是什么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简述 中国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欧洲的山和城堡,怎么看都象一幅油画,厚重、精确、气势磅礴。中国江南的水和亭阁,怎么看都象一幅水墨画,飘洒,似梦似幻。什么是"文化卜书上的定义说文化是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我说文化就是你看到的一切,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贴近我们的生活,领略饮食文化申的内涵,其实亦是在读懂生活这本书的第一页。 二、有关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研究 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华饮食文化的渊源,是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这是一种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哲学,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是"美味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味觉感受摆在首要位置上,注意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国的传统饮食观,不存在营养的壤念,只讲究养生。饮食养生包括"辨证施食"与"饮食有节"两方面。原理还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以浪漫主义的态度,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西方饮食的文化特点: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对西方饮食习俗的形成影响极大,西方发达的科学,分析食物的成份含量,掌握具体的营养要求,不过是小菜一碟。西方人对待饮食,首先讲有什么营养,能产生多少能量,味道则是次要的。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千脆生吃。西方人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注重饮食功能。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西方人以主食为主,把谷类地位放在所有食品之上,既保证谷物和其他食物能够发生营养的互补,也保证饭和菜的比例适合。中国菜口味稍咸,但是经过淡而无味的主食的稀释,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薯仔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Eating Custom and Practice American eating is funny. They eat almost everything with a fork, and it appears that holding a knife in one's right hand longer than a few seconds is considered to be against good table manners. 饮食的风俗和习惯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很有趣。 他们吃所有东西都用叉子。好像用右手拿刀几秒钟就被认为与好的桌上进餐礼仪相违背。 The system is that if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use a knife, people take the fork in their left hand, and cut off a piece of meat or whatever it is in the normal manner. Then they put the knife down, transfer the fork to their right hand, and only then do they transport the food to their mouth. This is clearly ludicrous(滑稽可笑), but it is considered good manners. 这种用法就是如果绝对需要用刀的话, 人们就用左手拿叉, 按平常的方法切下移小块肉和者其它的东西。然后他们把刀放下,把叉转到右手, 只有这时他们才把食物送入口中。这显然很滑稽, 但却是被认为是好的礼仪。 There are several results of this system. First, if it is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use a knife, Americans don't use one, because obviously this greatly complicates(使复杂化) things, and you will therefore see them trying to cut things like potatoes, fish and even bacon(熏猪肉) with a fork. Second, towards the end of a course, since only one implement(器具) is being used, food has to do chased around the plate with the fork - and for the last mouthful the thumb has to be used to keep the food in place, although one is not supposed to do this. 这样做有几种结果。 首先,如果不是绝对需要用到刀, 美国人是 不用的。 因为这样使得事情复杂化了。所以你就会看到他们用叉来切薯仔, 鱼, 甚至熏猪肉。其次, 由于只是用了一种器具, 在吃完一道菜时, 就要用叉来到处弄食物,最后一口往往就需要大拇指的帮忙, 虽然是不该用的。 Third, tables are generally laid with one knife and two forks, the outside fork being for the salad. There is no need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follow the American system and try to eat the salad with only a fork, but if you do use your knife, remember to save it for the meat course. 第三, 桌上通常会放一把刀, 两把叉, 外面的叉是用于吃色拉的。 外国人是不必跟美国人一样试图用一把叉来吃色拉。但是如果你用刀,记得用来切肉类。 Even desserts(甜食) (except ice cream) are eaten with a fork if at all possible, and the spoon you see by your dessert is meant to be for coffee (but if you use it for your dessert no one will say anything). 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甜食(除了冰淇淋) 都用叉来吃,在你看到的甜品边上的小勺是给你的咖啡用的(但是如果你用它来吃甜品,没人会说什么。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薯仔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着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㈣ 英国作为世界着名强国,为何当地的饮食文化却很平庸
简单的来说是没人去钻研,这个时候就有可能会产生误解了,因为英国的某些专业厨师还是在食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的,所以也有一些名菜以及一些美食,但是如果用饮食文化来形容的话,那么形容的一定是两地普通人日常生活所食用的菜系以及菜品,所以这里说的没人去研究指的就是普遍英国的百姓并不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吃这一件事情,其实简单想想他们为了自由可以发起革命,但是几乎见不到他们为了吃而引发战争。
还有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这里看英国的美食文化的确是有一些平庸,是英国本土人可能并不觉得平庸甚至引以为傲,拿英国名菜仰望星空来说,如果不是开始了造梗和玩梗,说不定英国还真有可能部分地区把这一个菜品当成佳肴招待贵客。
㈤ 英国政府拟鼓励餐饮业露天摆摊,这意味着什么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原本平静的社会搅了个天翻地覆。但是经过我国的治理基本上得到了控制,现在我国为了缓解就业的问题以及为了提高人们的收入推荐摆地摊。但是在英国也拟鼓励餐饮业露天摆摊,这毫无疑问是一种不可靠的行为。因为中国的国情和英国的国情完全不一样,中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英国的疫情还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还需要继续防控下去,但是英国在这个时候进行鼓励餐饮业露天摆摊,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考虑的呢?
㈥ 国外主题餐厅发展现状
国外主题餐厅目前发展往往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单提供饮食,还提供以某种特别的文化为主题的服务。餐厅在环境上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装修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之相配合,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让顾客在某种情景体验中找到进餐的全新感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对饮食的追求已经不仅限于口味了,而是对口碑,对品牌,对个性化更为看重,所以怎么样将主题餐厅做到使人们渴望到此消费并以到此消费为傲,就需要树立品牌,给人们传递一种理念,到主题餐厅消费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顿美食的享受,更能带来心理满足感,赢得别人赞许的眼光,甚至名誉、地位等。
主题餐厅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HowardJohnson公路餐厅以新式英格兰殖民风格为主题,并形成连锁经营,1971年6月14日,旅居英国伦敦的两名美国青年人创办了硬石餐厅—一家以摇滚音乐为主题的美式餐厅。此后,热带雨林餐厅、好莱坞电影餐厅等各种类型的主题餐厅相继涌现。主题餐厅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我国,由此形成了一股主题餐厅热。主题餐厅以其鲜明的主题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给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餐饮业结构的调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高于2018年的7.7%。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缓慢增长,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达21559元。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基本稳定,食品、居住支出占据较大份额,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
主题餐厅未来发展趋势:
1、餐厅主题多样化
主题餐厅的多样化是指,餐厅的类型多样化。一是,本土的菜肴会被挖掘,特别是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肯定会出现一大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餐厅,这些餐厅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符合顾客对地方消费文化的需要。另外,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本土菜肴交流会呈现广泛性,扩散到其他地区,满足不同地方人的需要。
2、餐厅主题的个性化
个性化是主题餐厅增强竞争性的必然选择。目前,很多餐厅都采用个性化营销策略,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效果,例如,电源餐厅、足球餐厅、禅酷餐厅等。一是,个性化是餐厅主题的必然要求。餐厅的主题必然个性化,否则无法成为主题餐厅,而且餐厅主题的个性化会帮助餐厅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3、大众化、平民化定位
主题餐厅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高大上”产品,其市场定位越来越向平民化、大众化倾斜。一是,大众化、平民化定位是符合我国消费水平的。我国经济发展总量大,但人均消费能力并不强。在大、中城市的消费群体中工薪阶层和学生群体占很大比例,年龄普遍偏低,工薪阶层和学生群体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消费体验,但消费能力普遍不高,因此主题餐厅向平民化、大众化倾斜有利于定位市场,满足餐厅发展需要。
㈦ 英国政府拟鼓励餐饮业露天摆摊是怎么回事
为帮助餐饮业尽快复苏,英国政府近日提出一项法案,拟简化商家申请露天经营的手续。
根据这项法案,商家申请露天经营的审核时间将从目前的数月缩短至几天,申请的费用也会有所下调,已经拥有相关营业执照的酒吧和餐馆还可以利用附近的停车位、人行道的部分空间,开辟露天餐饮消费区,这无疑让许多餐饮从业者看到了希望。
目前,英国议会正在对这项法案进行讨论,如果获得通过,将为英国餐饮业的复苏注入新动力。据英国媒体此前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英国包括酒吧、餐厅等在内的服务业将遭受7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400亿元的损失。
(7)英国餐饮现状如何扩展阅读
餐厅业者和民众对这项对这项法案的看法:
英国伦敦某餐厅负责人萨法伊表示,我们希望在政府放宽相关的法律规定后,我们能像以前一样招待同样多的顾客,让人们坐在外边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安全距离,这样人们就能安心地外出就餐,这就是我所期望的。
对于大多数英国民众来说,在今年夏季来临时,能够放心地在露天享受美食、和三五好友聊天是十分难得的事情。而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开辟更多的露天经营区域则不失为在疫情下的一种生存之道。
㈧ 同样是欧洲强国,为何英国美食远不如法国意大利丰富
因为英国人这吃也不是特别的感兴趣,而且也不讲究,所以他们的美食不是特别的丰富。
㈨ 欧洲的餐饮业怎么样
先说下西方饮食习惯在中国,如果您把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吃光,主人会以为食物没有提供够,招待地不周到。然而在西方,过度宠爱我们的母亲总是让我们把食物全吃掉,并说在亚洲还有什么也吃不到的孩子呢——当然这个逻辑从来没有在吃白菜的时候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正式的西方晚宴上,主人和女主人坐在餐桌的两端,也就是两头。地位最高、身份最重要的男客坐在女主人右边,而地位最高的女客则坐在男主人右边。两边依次坐着主人依照重要性排好顺序的客人。男性和女性会挨着坐,而如果客人数量对等的话,男女还应该面对面而坐,这也是很多人希望的位置的安排。如今,在私人娱乐性质的晚宴上,那套严格的程序会让位给主人和女主人自己的建议,那些最让他们感兴趣,或者最有话题可谈的才会坐在他们的右边。 中世纪的时候,在王室和领主家中,主人和他那些最重要的客人会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重要性不够的人则分桌而坐。那个象征性的盐窖——与其说是用来真的放盐,还不如说是一种仪式的代表。这是金匠或者银匠们手艺彰显之处,总是放在绅士的左手处。 地位不太高的客人坐在主人的左边,盐再往下去。“盐再往下去”意味着这些人不那么重要或值得关注。 有多少老规矩人们还在使用,这是个让人感到惊讶的事情。比如,先把面包掰开再吃,不要在面包条上咬下大块的面包,因为这些以后是要施舍给穷人们的。回到旧日子里,人们总是带好自己的刀,并且在吃完饭之后清洗自己的餐布。说关于别人的粗话或者把一切弄成一团糟也都是不礼貌的。 无论如何,回到现在,如果您的客人做错了事,不要太在意——太在意本身也就是件错事。要让这个尴尬场面看上去像偶然发生的,加入他们,把气愤的火炮自己藏好。 如果汤和甜点是冷的,您应该等到所有人都上完了才开始吃。只有热的时候,喝汤的规则才有效(只要自己的汤一上您就可以喝)。 在餐桌上抽烟前,先问一下在座的其他人是否允许。
酒杯 最普通的那个是水杯。
短脚的圆杯是红酒杯。
长脚,更瘦长的酒杯是白葡萄酒杯。
小的,形状比较古怪的是杜松子酒杯。
长而窄的是香槟酒杯,被叫做“长笛”。
短、圆或方的杯子是盛威士忌和其他饮料的。
1品脱大小的杯子是喝啤酒用的。
能站在您鼻子上的圆形杯子是读餐单时候喝的。
球根状的是白兰地酒杯——要看看量是否足,要轻轻倾斜酒杯,使杯子可以横卧在餐桌上,液体应该恰巧爬到了杯口。
在您的手掌心把白兰地稍适温暖一下。真正的品酒家会把手盖在杯口颠倒一下,把手拿开,再来闻酒味。
不要用那些小而浅的杯子来装香槟,他们会让您喝得更多(可不是好事)。要用一个有些高度的杯子,凹槽杯,或者为了节省,可以用脖子很长的白葡萄酒杯。杯颈十分重要,因为它能保证让您的手离泡沫很远,而且您需要相对高的杯口,这样才不至于喷溅出来。它也给了那些泡沫自由飘在空中的空间,看上去很酷。 但现今一些欧洲餐饮业也发生不少问题法国餐饮业第二大工会Synhorcat日前发表公报说,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令法国餐饮业“很受伤”。2009年第一季度,法国众多餐饮企业营业额降幅超过10%今年第一季度,法国首都巴黎地区餐饮企业营业额平均降幅为10.2%,而法国其他地区餐饮业营业额平均降幅更是达到20%至50%。其中,法式传统餐厅,尤其是高级法式传统餐厅,营业额下降最为严重。 公报认为,法国餐饮业今年第一季度的惨淡局面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经济大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节省开支,人们不得不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导致法国餐馆客流量减少,营业额下降。 该工会同时对法国餐饮业在今年夏季旅游季的表现表示悲观。因为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法国人选择快餐,再加上度假者普遍希望节省开支,所以法国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届时仍将难以好转。当然也可以看到欧洲国家的一些措施英国餐饮业展览会12日于伦敦伯爵宫拉开帷幕。展会展示了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英国餐饮业的一系列新变化。现场有许多活动反映了餐饮业应对危机的策略和经营之道:如与世界顶尖大厨对话“分子烹饪”精髓、向餐馆老板学习“餐费随你付”、提前试吃知名食品公司即将上市的美食产品、用自动比萨机制作速成比萨饼等。
面对金融危机对于英国餐饮业的影响,英国餐饮业展览会负责人克莱尔·鲍曼女士认为,在经济衰退中,“人们不是不想花钱,只是消费要比以前更加谨慎”。因此,只有“做出更好的食物”,并“提供优良的服务”,英国餐饮业才能重振旗鼓。
鲍曼说,“推陈出新”是餐饮业一直需要追求的目标。这次展览中很多创新的产品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如一款全自动比萨机在此亮相,比萨试吃摊位因而成为最吸引人的参展摊位之一。通过机器上的透明窗户,人们可以看着机器揉面团、压面饼、加配料、烤比萨,在短短不到3分钟时间内就可以品尝到热气腾腾的比萨,而且有4种口味可供选择。
伦敦两家知名餐馆的创始人之一威尔·史密斯说,现今的经济形势让英国餐馆从业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之道。他说,一方面他的餐馆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更重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旗下的餐馆开始推出网上订餐等新的促销方式,以方便顾客。
这个已经持续了21年的展览会是英国餐饮业内的专业展会之一,专门针对餐馆经营者。在为期3天的展览中,350多家供应商陆续展示英国餐饮业最新的食品、酒水、加工机械和服务策略。
据英国一家杂志今年9月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餐饮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伦敦人外出就餐消费水平自1997年以来首次下降。但调查同时表明,伦敦人平均每周约有40%的饭是在餐馆里吃的。这也说明,喜欢“下馆子”的伦敦人会为伦敦餐饮业走出低谷带来更多机会。
希望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㈩ 英国小女孩因中餐馆关闭崩溃大哭,中餐在英国究竟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看一下大部分英国人的饮食习惯。英国人的饮食比较传统和单一。
一般在周末享用传统的英式早餐,工作时期许多英国人早餐和午餐都是吃三明治,通常人们在早上就做好了三明治,在午餐的时候享用,第2个就是烤马铃薯,晚餐才是一天当中的主餐,通常有两道菜,肉鱼加蔬菜,也喜欢吃甜点,面包和炸鱼薯条是主要的餐品。烹饪方式也是比较单一,过度依赖于烤箱,所以英国人的饮食比较单调。
这样中餐丰富的口味,复杂的制作过程,合适的价格,让英国人越来越喜爱中餐,特别是新一代的小孩子接受和习惯了中国的美食,一旦出现大面积的餐厅关闭,就会觉得不适应,也会导致新闻中说的英国小女孩因中餐馆关闭,崩溃大哭。
所以在这个饮食消费趋势上,改变了的饮食习惯和合适的价格才是抓住普通民众的最主要的东西。一旦发生消费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会觉得很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