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兰花与洋兰的异同点
不管是洋兰还是国兰,它们均属于兰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有兰科植物的共有特征,例如假鳞茎、质厚坚韧的叶片和具有唇瓣的两侧对称花等。所不同的是,洋兰通常开有色彩艳丽的较大花朵,而且大部分为气生的附生兰;而国兰则开有幽香的小型花朵,花色以素雅或淡色为主,花朵的外形变化多端,什么牡丹瓣、蝶瓣、荷瓣、梅瓣、水仙瓣、菊瓣都会出现在同一个种之内,形成了不同类别的花艺品种。除了形形色色的花艺品种外,国兰还有不少叶片出现黄、白色线艺的叶艺品种。以观赏的角度来看,洋兰代表了一种西方文化的现代美,而国兰则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古典美。故当今养兰人群也可大致分成喜欢艳丽的洋兰一族和喜欢幽雅芳香的国兰一族。
⑵ 最好的兰花是那一种,请问专家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兰花.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着。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墨兰: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
春剑: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最贵的兰花---应该属于瓣莲兰花,最贵的244万/株
兰花花容千姿百态,蕊蝶以艳丽的色彩,匀称的中宫布局,造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赢得了各地兰花爱好者的青睐。
谈到蕊蝶,莲瓣兰“梁祝”是一个不能不提及的名品。它是莲瓣兰中最先发现“叶花双蝶”的蕊蝶品种。由剑川艺兰高手杨建昌先生发现、培育、命名。其株型秀美,叶绿滴翠,抽心叶明显蝶化。花一廷2-3朵,花型大,花瓣布局匀称。花色胭脂复染。捧瓣与唇瓣白色,红斑泼染,蝶化明显,似用国画写意手法绘制的彩蝶。花香清馨而悠远。盛花时节,犹如彩蝶翩跹于青青碧草间。
据“剑阳蝶”登录者李剑先生介绍:“此品花抽心叶刚长出来不久时‘叶蝶’最为漂亮,观其‘叶蝶’,不赏花胜似赏花,令人百看不厌。而且其出现‘叶蝶’的概率较高,每两三苗草中就会有一片抽心叶蝶化。还有花朵蝶化也很稳定,着花必蝶,只是会因栽培优劣而捧瓣色块会有多寡之分而已。”
台湾兰花名家林先生特别钟爱此花,他认为:“梁祝”喉管通红,捧瓣圆润,颇具唐代美女杨贵妃的富态。
作为高品位蕊蝶的“梁祝”其命名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此名称含蓄而又极具文化内涵。它向我们诉说了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正如《梁祝》“化蝶”歌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莲瓣兰“梁祝”把我们带入的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是神话的意境。许多艺术家用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着名音乐家何占豪、陈钢以《梁祝》这一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他们用优美的弦律向世人倾诉着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着名的小提琴家俞丽拿精彩的演奏更是使这支曲子凄婉、动人。莲瓣兰“梁祝”则用一丛幽兰间栖息的两只颤动着双翅的彩蝶,向我们诉说着这一千古绝恋。
莲瓣兰“梁祝”的自然美印证了《梁祝》爱情故事的人文美。
⑶ 那样兰花最好
鬼兰
英文名:Ghost Orchids
兰科:Orchidaceac
学名:Epipogium aphyllum Sw.
所处位置:
BIOTA(living things)
EUKARYOTA(eukaryotes)
PLANTAE(plants)
SPERMATOPHYTA(Vascular Plants)
MAGNOLIOPSIDA(flowering plants)
LILIIDAE(monocotyledonous flowering plants)
ORCHIDACEAE(orchids)
生物界-真核生物-植物门-维管植物-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兰科
特征:缺乏叶绿素,营寄生生活,多栖息于林地沼泽,多已山毛榉腐叶为生长地,发现橡树叶也可,地下茎,可多年宿存地下,产生吸根(Rhizome sucker),珊瑚状。地上部分高5-25cm,无叶,不能光合作用。花艳丽,形状奇特,似跳跃状态的青蛙,昆虫传粉,种子靠风力传播。分布于英国Oxfordshire, Buckinghamshire, Herefordshire, 和Shropshir。Globally, 从北欧到中欧直到比利牛斯山南部,希腊和克里米亚半岛北部均有分布,也在西伯利亚、高加索山已经和Himalaya有发现.
⑷ 仙履兰的珍贵的仙履兰
一株奇异而珍贵的兰花,正受到英国警察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保护,对它的安保级别不亚于英国女王。偷盗或是伤害它最高将被判处五千英镑的罚款。
它的名字是“仙履兰”,又称为“女神的拖鞋”,传说中,美神维纳斯在森林里丢了一只拖鞋,便派了一位牧羊女前去寻找,正当少女发现拖鞋,想要把它捡起来时,拖鞋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兰花。这种兰花原本遍布英国,然而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破坏,美丽的仙履兰渐渐在英国消失了踪影,如今,生长在英国兰开夏郡西瓦达尔高尔夫球场的这株兰花,堪称英国最稀有的物种,每年都有数千人专程赶来争睹它的风采。
“仙履兰”的学名为杓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时的形状就像一只精致的小拖鞋,上面绑着紫色的蝴蝶结。再过几周,人们便可以观赏到它绽放的黄色花朵。
⑸ 哪里先把兰花推向市场
欧洲是最先把兰花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的。早在19世纪初,随着新种卡特兰的开花,欧洲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养兰热。英国各公司随之开始经营兰花,纷纷派人四处搜集兰花新品种,并定期在各地拍卖。但当时拍卖的兰花多数是非兰属的热带兰。1889年以原产于我国的碧玉兰和独占春为亲本育成了世界上首个大花蕙兰品种,从此,兰属兰花成为世界上十分流行的观赏兰花类型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美花兰为主要亲本培育出大量的大花蕙兰新品种,有力地推动了兰属兰花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1960年,法国的Morel以茎尖为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大花蕙兰获得成功,为兰花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极大地推动了兰花产业的繁荣。目前,每年通过杂交等手段育成的兰花新品种都在300个以上。作为切花,兰花始终位于世界切花花卉前十名之列;作为盆花,兰花的销售量正持续增加,并已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年宵花种类之一。
⑹ 英国的,首都和动物和植物。
英国的首都 伦敦
英国的标志性动物——狮子
在中世纪的英国,狮子曾被作为英国皇家武力威严的象征,亨利二世在位时,英国皇家兵器上都描绘有3只狮子。至今,英国国家足球队的运动衫上也有狮子的图案。英国动物历史学家奥里根告诉记者,在古代,英国皇家生活很奢华,狮子是“国王的宠物”,被养在伦敦塔里,除了观赏,还成为皇室权威的一种炫耀。
主要景点
折叠玫瑰园
建于1923年,每年的6月至8月,园中的玫瑰正处于盛花期,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花朵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因此是植物园中的一个主要景区。
折叠草园
建于1982年,种植的草的种类有550种之多,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在草园,初夏时可见的多为一年生的谷类和草,在秋冬季可见多年生的草。草园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装饰陈列区,一个是资料区。
折叠竹园
创造了竹类植物的多样化展示形式,一年四季都适合参观,展示了120 多种竹,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甚至美洲大陆。在杜鹃花花谷的旁边就是四季有景的竹园。不同造型、不同品种的竹子在这里茂盛的生长,明暗反差很大的色彩使这里的景色更加迷人。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种耐寒的竹子,这些样品在中国、日本、喜玛拉雅山和美洲大陆的一些地方也能看到。第一份竹子样品是种在了一个温室的旁边。后来,又由现任园长移栽到泰晤士河旁的一个特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竹园的前身。竹园最大限度的展示着不同造型、不同叶形的竹子的美丽。粗壮的竹子、纤细的斑竹、长有茂密的像瀑布一样下垂的竹叶的竹子,让游人感受着不同的美。常绿和抗寒的竹子可以一年四季都展示它的美丽,使竹园常年有景。由于竹子的四处延伸,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所以人们设置栅栏来防止竹子的根到处"蔓延"。而这些栅栏也从最早的粘在地上、制作粗糙的塑料栅栏改进为造型美观的栅栏。
折叠棕榈室
棕榈室是全球最着名的温室之一,邱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外形像一艘倒置的航船,建成于1844~1848年,是世界上幸存的最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的建筑。英国正值国力鼎盛之时,在优美宁静的皇家植物园里,作为英国人战利品搬运而来的热带棕榈树,被安置进了一座通体透明的宫殿,这就是游客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温室-棕榈室(PalmHouse)。这里是棕榈科植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温室里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展示了974种植物,分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区。这里保存的棕榈类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濒临灭绝,是热带地区的活化石。在棕榈室的地下室还有海洋植物陈列室,分别呈现了四种重要的海洋自然环境以及身在其中的鱼类、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展现了海洋植物的重要性。
折叠温带植物温室
Temperate House邱园最大的温室(TemperateHouse),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温室,是现存的最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是棕榈室的两倍。分别于1859~1863年、1895~1897年两个阶段建成,展示了1666种亚热带植物。展示的内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亚洲温带植物;北边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植物;南边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属植物和山龙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亚热带树木和棕榈植物。温室中也有许多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茶和各种柑橘类植物等。
折叠威尔斯公主温室
威尔斯公主温室是为纪念威尔斯王妃Augusta而命名的。是邱园里最复杂的公共温室,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调节供热、湿度、通风、采光系统,创造了从干旱到湿热带的十个气候区,满足不同气候类型植物的生长,里面还栽植有12株泰坦魔芋、马达加斯加的面包树、中美洲的兰花和亚洲的食肉植物。这里的植物非常丰富,且都尽量按其自然生长状态布置。而且节能是该温室的一大特色。
折叠高山植物温室
邱园最小的温室(AlpineHouse),1981年建成。
折叠睡莲温室
邱园历史建筑之一,建于1852年,位于棕榈室的附近,专门为栽培王莲设计。面积226平方米,展示了86种植物。由于栽培不好,1866年改为经济植物馆,栽培药用植物和烹饪作物。1991年恢复原用,它是邱园中气候最湿热的一个温室(WaterLilyHouse),主要展示热带水生植物,冬季闭馆(11月~3月)。
折叠植物进化馆
进化馆(EvolutionHouse)的植物进程从4万亿年前的无生命的不毛之地时代开始,到6亿年前的第一个真正的植物--海藻,到4.5亿年前的陆地植物。主要展示了陆地植物出现后的三个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和白垩纪。 威尔士王妃温室():为纪念威尔士王妃Augusta而命名,戴安娜王妃参加了1987年7月的开幕式。这个邱园里最复杂的公共温室采用了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系统,创造了从干旱到湿热带的十个气候区,以便适应不同气候类型植物的生长。这里的植物都尽量按其自然生长状态布置。该温室保存的植物种类包括香蕉、菠萝、兰花等,其中兰花收集了370个属,3750个分类群,9500株。
折叠睡莲温室钟楼
睡莲温室钟楼(TheCampanile)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罗马式建筑,建筑师DecimusBurton当时设计是作为百米外的棕榈室(PalmHouse)的锅炉烟囱。
折叠宝塔
宝塔(Pagoda)1762年为Augusta王妃建,由WilliamChambers设计,当然也是作为他本人对中国建筑兴趣的一种纪念,在18世纪中期,英国的园林设计中非常流行中国风。宝塔高50多米,共十层,八角形的结构,塔顶的边缘有龙的图案,整座塔色彩丰富,为邱园宁静的南部创造了一个视点。
折叠标本馆
1853年建成,馆藏了700万份植物标本,代表了地球上近98%的属,35万份是模式标本;真菌标本馆建于1879年,收集了80万份真菌标本,3.5万份是模式标本,作为信息网络中心,这里已成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折叠图书馆
作为世界上植物学参考书籍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图书、手稿和期刊等共有50多万册,涉及语种90多种。
折叠单子叶植物园
草园迄今为止,植物园里有大约550种的单子叶植物,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植物的种子、枝条及生长材料被送往世界各地的植物园、大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单子叶植物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也很少发生病虫害,只是偶有真菌性病害发生。一些单子叶植物是某些真菌的寄主植物,这些真菌却可以有效地防止某些潜伏性病害的发生。参观单子叶植物园的最佳时机是在初夏时节来看一年生单子叶植物,在冬秋季看已结出种子的多年生单子叶植物。植物园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纯装饰性展区,另一个是科普教育区。
在装饰性展区里,大部分的展品均为多年生的单子叶植物。每年秋季,工作人员都会把一年生的植物种子收集起来,等到翌年3月或4月初的时候再播种在温室里,等到了4月底或5月再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将其移植到植物园里。竹子是森林中惟一的单子叶植物。植物园里有3种竹子,大部分竹子都在珍藏在竹园里。这里还有一种叫miscanthussinensis的单子叶植物,它是一种装饰性植物,原产自中国的南方,20世纪70年代才传入西欧。以前这种植物是不开花的,但经过一个德国的园艺工人的努力终于获得它的种子,从而使得这种植物陆续出现在很多国家,它是继彭巴斯草之后现今应用最广泛的装饰性植物。而它的优点可不仅限于此,在实验室和一些地方都在进行着对其潜在用途的开发研究,有专家认为它可以成为新型可再生的燃料。
在科普教育区,有原产自英国的单子叶植物展品,全世界有620个属1万种单子叶植物,其中有54个属100多种植物是原产自英国的。单子叶植物是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植物。它为人们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单子叶植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可以作为化妆品的制作原料。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在植物园里还有一些草坪展区,园丁将不同的草组合在一起,与商用草坪进行比较,每一块草坪都有不同的颜色,造型,也为植物园增添了不少美景。
折叠食虫植物园
该园内收集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食虫植物。如茅膏菜,捕蝇草等。
折叠其他景点
损毁的拱门(TheRuinedArch)建于1759年,是一座仿制的遗迹;贝娄娜圣堂(TheTempleofBellona)建于1760年,是以罗马战神命名的;阿瑞托莎圣堂(TheTempleofArethusa)建于1758年,相传阿瑞托莎是居于山林水泽的仙女,河神追她时,月神狄安娜为了帮助她,把化为泉水;埃俄罗斯圣堂(TheTempleofAeolus)建于1760~1763年,埃俄罗斯是神话中的风神,当时圣堂上有一个转椅,可以坐享周边全景。1845年被DecimusBurton移动重建。KingWilliamsTemple由JeffryWyatville建于1837年,这是一座带有托斯卡纳柱型的门廊的石头建筑,为了纪念英军从Minden到Waterloo的军事胜利而建。钟楼(TheCampanile)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罗马式建筑,建筑师DecimusBurton当时设计是作为百米外的棕榈室(PalmHouse)的锅炉烟囱。
折叠编辑本段科研价值
在英国皇家植物园的韦园内建有千禧年种子银行(TheMillenniumSeedBank),这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植物保护项目,工程投资达8000万英镑。这个项目是为挽救和保护世界上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物种,这里不仅储存英国本土的植物种子,还收集保存了全球24000份重要和濒危的种子。
运抵这个种子银行的种子都须经过脱水、筛选、X光照射和发芽检查等多道工序处理,最后装入容器存放在温度零下20摄氏度的地下室。工作人员每10年对库存种子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和处理。据悉,存放在那里的种子可保存200年左右。
这里不仅有地下室提供充足的空间保存成千上万的种子标本,同时还有先进的种子研究和加工设施,各种互动的展示方法对于想深入了解植物和植物与人类亲密关系的人有极大的吸引力。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信息
折叠邱园
地址:
Royal Botanic Gardens,Kew
Richmond,
Surrey
TW9 3AB
开放时间:
入园时间为上午10:00,闭园时间则根据季节有所不同。冬季闭园时间为下午16:15,夏季则会延迟至18:30,具体请查阅官方网站。
交通:
地铁邱园站(Kew Gardens Station) 是最近的伦敦地铁站,位于第3 区。从地铁邱园站到邱园的维多利亚门入口约 400 米。出站步行经过商店和 Sandycombe 街 可到达维多利亚门。
折叠韦园(Wakehurst)
地址:
Ardingly, West Sussex, RH17 6TN
开放时间:
园区:入园时间10:00,闭园时间每年3月-10月为18:00(17:30停止入内),11月-2月为16:30(16:00停止入园)
种子银行:入园时间10:00,闭园时间每年3月-10月为17:00,11月-2月为15:30
大厦:入园时间10:30,闭园时间每年3月-10月为17:00,11月-2月为16:30
参考资料:
1.About Kew | Royal Botanic Gardens,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 Welcome To Our Website . [2016-7-20]
2.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科普教育探究 . 中国科学院 . [2016-7-20]
3.揭秘世界着名英国皇家植物园(一) . 中国园林网 . [2016-7-20]
⑺ 英国有兰花吗
有,英国很早就搜集栽培兰花,举办各种兰展,伦敦的Ivens兰园很有名。
⑻ 兰花 介绍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1]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1]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植物学史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2]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着。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着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着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2]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着,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着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着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着的《兰花》和1991年所着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形态特征编辑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3]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4]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也有这些结构,不同的是兰花通常有唇瓣。兰花有六枚花被(花萼与花瓣区分不明显,统称为花被),分为内外两轮,其中内轮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虫来传粉并为昆虫驻足提供平台。(图、图一)
多数兰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转180°。
有花粉团:兰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花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花授粉。
有蕊柱:除子房外,兰花的整个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促进了异花授粉。
有蕊喙:兰花的柱关和花药之间有一个舌状的器官(源自柱头上裂片),叫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4]
生长习性
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分布范围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因而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都有分布,但从数量分布上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兰花在中国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
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12]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干。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cm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播种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⑼ 全面介绍兰花!
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属:兰科,兰属
别名:春兰、兰花、山花、草兰、朵朵香
兰花 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根簇生,肉质,圆柱形。萌果三角形,种极小。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种,兰花源产我国,故称中国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约有一百多个品种。依开花的时间分,有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
兰花极具观赏价值,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
兰花入药,药名草兰。叶治百日咳,根治扭伤,籽治目翳,花可治滞痢。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计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另外,在英国《国际散氏兰花杂种登记目录》中正式登记的人工杂交种约有四万种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数目增加。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着。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着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着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着,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着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着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着的《兰花》和1991年所着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