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战前,甲午战争时期最厉害的铁甲战列舰(或钢制战列舰)以及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驱逐舰,炮艇,
【我列的是甲午战争时期,从1890-1900年为限】最厉害的战列舰是当时英国的君权级【
4门343毫米MkⅡBL型主炮(67吨,后膛装填);
10门MkⅣ型152.4毫米速射炮;
12-16门57毫米和47毫米速射炮;
7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包括2具水下舷侧发射管;
4具水上舷侧发射管和1具水上舰尾发射管;
完工之初1891年6月30日的弹药基数标准:每门343毫米主炮备弹80发(20发穿甲弹,12发"帕利塞"穿甲弹,38发常规弹,10发高爆霰弹),每门152.4毫米速射炮备弹200发(10发穿甲弹,38发"帕利塞"穿甲弹,128发常规弹,24发高爆霰弹)。
】,出售给日本四艘是改进版,被命名为敷岛级战列舰【
4门2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14门单装15.2厘米副炮、
20门单装7.6厘米炮、
16座单装47毫米炮、
4门45厘米鱼雷发射管
】,装巡最强是当时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级,出售给日本叫做【春日级】【前部是一座254毫米单装炮塔,后部是一座203毫米双联炮塔。14门152毫米副炮分装在船体舷侧的炮廓里和上层建筑前后两侧,还装备10门76毫米和6门47毫米速射炮以对付鱼雷艇】防护巡洋舰最强是鬼子的浪速号还有同级舰【
260mm35倍口径克虏伯主炮2门
150mm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
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
25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
11mm10管格林炮4门
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而驱逐舰和鱼雷艇在一战前没有明确划分的,只以吨位分辨【500吨】,一般统称为雷击舰,而当时所谓驱逐舰实际是在大型鱼雷艇基础上的放大用来追逐猎杀鱼雷艇同时进行雷击作战的,因此这个划分相当模糊,另外,鬼子的眼光和对新武器的敏锐度非常好,当时的所有最强战舰,鬼子基本都拿到手了
‘贰’ 平远舰的武器配备
主要武器为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的首尾各装备有一具固定式的18寸鱼雷发射管,另在军舰两舷甲板下各装备1具,根据后来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的记录,这两具鱼雷发射管的射角各是45度(中央线垂直角之前5度,之后40度)。
‘叁’ 请问一下150mm克虏伯L22 krupp C70速射炮它的参数是什么
“吉野”舰,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47mm重哈乞开斯炮22门,360mm鱼雷发射管5具。秋津洲号,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高千穗,260mm35倍口径克虏伯主炮2门,150mm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25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浪速,260mm35倍口径克虏伯主炮2门,150mm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25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松岛”巡洋舰,320mm加纳主炮1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2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5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0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严岛号,320mm加纳主炮1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桥立号,320mm加纳主炮1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比睿号,170mm克虏伯炮3门,150mm克虏伯炮6门,80mm克虏伯炮2门,75mm克虏伯炮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11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1具。扶桑号,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6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西京丸,主要武器装备为120mm口径速射炮1门,47mm机关炮2门,57mm机关炮1门。千代田,主炮120mm速射炮1门。PS:赤城号没找到
‘肆’ 平海号定远舰那个厉害
定远厉害!!
平远舰,平远属钢壳巡洋舰, 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吨、满载排水量2650吨,航速10.5节、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该舰管带为都司衔。
主要武器为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伍’ 高千穗号的武器配备
1880年式260mm克虏伯主炮2门(与中国军舰“平远”主炮为同一型号),1880式150mm克虏伯炮6门,57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浪速”舰),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高千穗”舰),25.4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陆’ 甲午战争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是哪
日本排水量共计39491吨,150以上火炮34门,中口径速射炮74门,中口径炮14门,小口径速射炮151门,鱼雷管35具。大部分军舰服役都在1890年以后。一游编队航速18.5节。
北洋排水量共计35139吨,150以上火炮55门,中口径速射炮3门,中口径炮20门,小口径速射炮141门,鱼雷管44具。1890年以后新建的只一艘“广丙”,舰型混乱,速率不一,老舰“超扬”服役近15年,锅炉老化速率只有不到7节。
根据北洋舰首对敌阵形,北洋一次可发射120以上炮弹33发,而日军一游纵队一次可向一侧发射120以上炮弹23发。本队纵队一次可向一侧发射120以上炮弹37发。由于北洋横队跨度大,航速关系也没有最后完成编队,无法全队集火射击一个目标。而日军两个编队紧凑灵活,单一编队就可对抗北洋。
日军一游单侧23门炮有13门速射炮,本队单侧有26门速射炮。单位时间内的火力更是惊人!
北洋大量装备的克虏伯1880式210mm后膛钢套箍炮,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北洋水师的“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舰均装备了此种口径的火炮。理论射速是1发/分。北洋最具威力的1880年305mm克虏伯钢套箍炮理论射速只有1发/3分钟 。
北洋编队整队10分钟最多可发射120以上炮弹274发,这只是理论射速,实战中是无法达到的。
而日军大量装备的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和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理论射速达到10发/分。实战中可以达到6-7发/分!
“吉野”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Walker)建造1893年9月3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216吨,舰长109.7米,宽14.2米,吃水5.2米,装甲甲板厚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4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12座,功率159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23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编制360人,“吉野”建成时为当时世界第一快舰,舰体识别线黑色。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47mm重哈乞开斯速射炮22门,360mm鱼雷发射管5具。
“浪速”“高千穗”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Walker)建造,“浪速”于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千穗”1886年3月26日建成。二舰同级,正常排水量3650吨(“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记载为3709吨),舰长91.4米,宽14米,吃水6.1米,装甲甲板厚50-75mm,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mm,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mm,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主机功率70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5节,编制325人,“浪速”识别线为黑色,“高千穗”为红色。主要武器:1880年式260mm克虏伯主炮2门(与中国军舰“平远”主炮为同一型号),1880式150mm克虏伯炮6门,57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浪速”舰),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高千穗”舰),25.4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秋津洲”穹甲巡洋舰 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1894年3月31日建成。正常排水量3150吨,舰长91.8米,宽13.1米,吃水5.3米,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4座,双轴推进,主机功率8400匹马力,航速19节,装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标准载煤500吨,最大载煤800吨,编制304人。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松岛”、“严岛”在法国地中海船厂(Forges et Chantiers La Seyne)建造。“严岛”1891年8月建成。“松岛”1891年3月建成。“桥立”在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 Navy Yard)建造1894年6月完工。该级舰正常排水量4278吨,舰长89.9米,宽15.4米,吃水6.05米,正常载煤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5400匹马力,航速16.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mm,炮塔装甲厚300mm,炮塔顶盖装甲厚100mm,装甲防御甲板厚50mm,编制360人,“松岛”舰识别线为黄色,“严岛”为黑色,“桥立”为红色。主要武器:法国造320mm38倍口径加纳主炮1门(采用露炮台设计,用于对付“定远”、“镇远”厚达355.6mm的铁甲,其中“松岛”的主炮布置在军舰后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松岛”舰为12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松岛”舰5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松岛”10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千代田”穹甲巡洋舰 英国J.Brown工厂(J Brown Clydebank)建造,1890年12月建成。正常排水量2439吨,舰长92米,宽13米,吃水4.3米,装甲甲板厚25-38mm,水线带装甲厚115mm,正常载煤240吨,最大载煤42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3汽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6座,功率5678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9节,编制350人。主要武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4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3门,360mm水上鱼雷发射管3具
“比睿”二等船旁列炮铁甲舰 英国赫文(Milford Haven)船厂建造,1878年3月建成。铁胁木壳,外装装甲。正常排水量2250吨,舰长67.1米,宽12.5米,吃水5.3米,水线带装甲厚88-137mm,标准载煤330吨(“比睿”为340吨),主机为卧式2汽缸往复式蒸气机1座,燃煤锅炉6座,功率227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3节,编制286人。主要武器:170mm克虏伯炮3门,150mm克虏伯炮6门,80mm克虏伯炮2门,75mm克虏伯炮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11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1具。
“扶桑”二等船腰炮房铁甲舰 英国Samuda Bros船厂(Samuda Bros Poplar)建造,1878年1月建成。1891年“扶桑”进行现代化改装,撤去帆索装置。扶桑”舰长67米,宽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吨,主机功率3932匹马力,航速13节,标准载煤360吨,水线装甲带厚100-230mm,炮塔装甲厚200mm,编制250人。主要武器:240mm克虏伯主炮4门,170mm克虏伯炮2门,150mm速射炮4门,75mm克虏伯炮6门(长管4门、短管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7门,11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西京丸”代用巡洋舰 原为日本邮船公司商船,后因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随联合舰队出海观战,为乘坐舒适计,将“西京丸”临时征用加装火炮作为座舰。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主要武器装备:120mm速射炮4门,47mm机关炮2门,57mm机关炮1门。
“赤城” 炮舰日本小野滨海军造船厂(Onohama,Kobe)建造,1890年7月完工。舰长47米,宽8.2米,吃水2.95米,标准排水量612吨,载煤60吨,主机功率96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2节,编制104人。主要武器:120mm旧式后膛炮4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重型4门,轻型2门)。
参加黄海海战北洋舰艇简单参数
“定远”、“镇远” 铁甲舰 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1885年11月加入北洋。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主炮露炮台装甲厚304mm,炮罩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主要武器: 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露炮台,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2门(露炮台式,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舢板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
“济远”穹面钢甲快船 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1885年11月加入北洋。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4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5节(一说是16.5节)。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主炮露炮台装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编制180-202人,管带为副将衔。主要武器:双联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炮座为露炮台式,每门炮重10吨,35倍口径,现存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炮座为露炮台式,现存旅顺万忠墓纪念馆)、4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2门(2门炮现均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铜炮4门、15吋鱼雷发射管4具。
“经远”“来远”装甲巡洋舰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1887年12月10日在厦门加入北洋水师。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38吨),双轴推进,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来远”为15.3/4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寸,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1.5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装甲厚6寸,全舰编制202-270人,管带为副将衔。主要武器: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0吨,22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 舢板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4吋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致远”“靖远” 穹甲快船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致远”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远”1887年7月9日建成。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汽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吋(倾斜处)/2吋(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吋,火炮炮盾厚2吋,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 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每门炮重12吨,3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重4吨,26倍口径),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吋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扬威”“超勇”巡洋舰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承造,后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两舰于1881年11月22日加入北洋。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吨、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主机,6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5-16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吋,炮塔装甲1吋,司令塔装甲0.5吋,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全舰编制137-140人,管带为参将衔。主要武器: 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每门炮重25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门、阿姆斯特朗9磅炮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37mm单管哈乞开斯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
“广甲”铁胁穹式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建造的第28艘舰船,1887年12月4日竣工。铁胁木壳 ,舰长67.36米、宽10.06米、舰艏吃水3.77米、舰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积37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0吨、采用康邦卧式3汽缸蒸汽机1座,2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1600匹马力、航速14.2节、舱面有2支钢桅、1支木桅,可使用风帆动力。全舰编制180人,管带为都司衔。主要武器: 150mm克虏伯主炮3门、105mm克虏伯炮4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
“平远”近海防御铁甲舰 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舰船,1889年5月15日竣工。长59.99米、宽12.19米、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吨、满载排水量2650吨,动力为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0.5节、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管带为都司衔。主要武器: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广丙”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制造,、“广丙”为第32艘舰1891年12月18日竣工。长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主匡面积78.89平方米、风帆面积51.55平方米、排水量1000吨、动力为3座圆式锅炉、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6.5节、编制110人,管带为守备衔。主要武器:克虏伯120mm炮3门(甲午战争前更换为江南制造局造120mm速射炮)、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福龙”鱼雷艇 德国希肖船厂(Schichau,Elbing)制造,为出海大艇,1886年建成。长42.75米、宽5米、吃水2.3米、排水量115吨(另说128吨)、动力为一座燃煤锅炉,单轴推进,功率1597匹马力、航速24.2节、编制20人。主要武器:37mm格林炮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艇艏左右各1具,艇艉甲板1具)。
“左一”鱼雷艇由英国百济(Yarrow)公司制造,1887年建成。为大型鱼雷艇,可出远海作战,长39.01米(128呎)、宽3.81米(12.5呎)、吃水1.9米(6.25呎)、排水量108吨、动力为一座燃煤锅炉单轴推进,功率1,000匹马力、航速24节、编制29人。主要武器: “左一”装备11mm10管格林炮4门、14寸鱼雷发射管3具。
“右二”、“右三”艇由德国伏尔锵(Vulkan)厂提供材料,在中国组装,于1887年建成。 长33.52米、宽3.5米(11.5呎)、吃水1.06米(3.5呎)、排水量74吨、航速18节、编制28人,管带为守备衔。主要武器:37mm5管哈乞开斯2门、14吋鱼雷发射管2具
‘柒’ 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参战的有哪些军舰
“吉野”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Walker)建造1893年9月3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216吨,舰长109.7米,宽14.2米,吃水5.2米,装甲甲板厚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4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12座,功率159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23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编制360人,“吉野”建成时为当时世界第一快舰,舰体识别线黑色。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47mm重哈乞开斯速射炮22门,360mm鱼雷发射管5具。 “浪速”“高千穗”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Walker)建造,“浪速”于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千穗”1886年3月26日建成。二舰同级,正常排水量3650吨(“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记载为3709吨),舰长91.4米,宽14米,吃水6.1米,装甲甲板厚50-75mm,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mm,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mm,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主机功率70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5节,编制325人,“浪速”识别线为黑色,“高千穗”为红色。主要武器:1880年式260mm克虏伯主炮2门(与中国军舰“平远”主炮为同一型号),1880式150mm克虏伯炮6门,57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浪速”舰),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高千穗”舰),25.4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秋津洲”穹甲巡洋舰 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1894年3月31日建成。正常排水量3150吨,舰长91.8米,宽13.1米,吃水5.3米,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4座,双轴推进,主机功率8400匹马力,航速19节,装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标准载煤500吨,最大载煤800吨,编制304人。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松岛”、“严岛”在法国地中海船厂(Forges et Chantiers La Seyne)建造。“严岛”1891年8月建成。“松岛”1891年3月建成。“桥立”在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 Navy Yard)建造1894年6月完工。该级舰正常排水量4278吨,舰长89.9米,宽15.4米,吃水6.05米,正常载煤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5400匹马力,航速16.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mm,炮塔装甲厚300mm,炮塔顶盖装甲厚100mm,装甲防御甲板厚50mm,编制360人,“松岛”舰识别线为黄色,“严岛”为黑色,“桥立”为红色。主要武器:法国造320mm38倍口径加纳主炮1门(采用露炮台设计,用于对付“定远”、“镇远”厚达355.6mm的铁甲,其中“松岛”的主炮布置在军舰后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松岛”舰为12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松岛”舰5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松岛”10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千代田”穹甲巡洋舰 英国J.Brown工厂(J Brown Clydebank)建造,1890年12月建成。正常排水量2439吨,舰长92米,宽13米,吃水4.3米,装甲甲板厚25-38mm,水线带装甲厚115mm,正常载煤240吨,最大载煤42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3汽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6座,功率5678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9节,编制350人。主要武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4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3门,360mm水上鱼雷发射管3具 “比睿”二等船旁列炮铁甲舰 英国赫文(Milford Haven)船厂建造,1878年3月建成。铁胁木壳,外装装甲。正常排水量2250吨,舰长67.1米,宽12.5米,吃水5.3米,水线带装甲厚88-137mm,标准载煤330吨(“比睿”为340吨),主机为卧式2汽缸往复式蒸气机1座,燃煤锅炉6座,功率227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3节,编制286人。主要武器:170mm克虏伯炮3门,150mm克虏伯炮6门,80mm克虏伯炮2门,75mm克虏伯炮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11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1具。 “扶桑”二等船腰炮房铁甲舰 英国Samuda Bros船厂(Samuda Bros Poplar)建造,1878年1月建成。1891年“扶桑”进行现代化改装,撤去帆索装置。扶桑”舰长67米,宽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吨,主机功率3932匹马力,航速13节,标准载煤360吨,水线装甲带厚100-230mm,炮塔装甲厚200mm,编制250人。主要武器:240mm克虏伯主炮4门,170mm克虏伯炮2门,150mm速射炮4门,75mm克虏伯炮6门(长管4门、短管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7门,11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西京丸”代用巡洋舰 原为日本邮船公司商船,后因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随联合舰队出海观战,为乘坐舒适计,将“西京丸”临时征用加装火炮作为座舰。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主要武器装备:120mm速射炮4门,47mm机关炮2门,57mm机关炮1门。 “赤城” 炮舰日本小野滨海军造船厂(Onohama,Kobe)建造,1890年7月完工。舰长47米,宽8.2米,吃水2.95米,标准排水量612吨,载煤60吨,主机功率96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2节,编制104人。主要武器:120mm旧式后膛炮4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重型4门,轻型2门)。
‘捌’ 平远舰是铁甲舰还是巡洋舰
平远舰
近海防御铁甲舰: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在参考法国“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等3艘近海防御军舰基础上,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加入福建船政水师服役,命名为“龙威”,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舰船资料:长59.99米、宽12.19米、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吨、满载排水量2650吨,动力为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0.5节、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管带为都司衔。
主要武器: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 《龙腾八闽——“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
军官:管带李和,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司,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副管驾杨永年。
总管轮陈祥甸。
‘玖’ 平远舰有什么炮
平远舰主要武器为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拾’ 深蓝航迹1895的用语解说
甲午战争
详见: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英文为“Sino-Japanese War”)。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详见: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端口,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秘密舰队
详见:宋育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宋育仁正担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因公使龚照瑗回国述职,宋育仁暂时代其职务。宋育仁上书清廷,指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在获悉清军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后,宋育仁情急之下,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密谋,购买英国卖与阿根廷、智利两国的战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水师一旅,托名澳大利亚商团,以保护商队为名,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谋既定之时,宋育仁等一面报请朝廷批准,一面又与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系。同时,宋育仁与美国退役海军少将夹甫士、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商定:由中国与康敌克特银行立约借款二百万英镑、另战款一百万英镑,以支付兵船购买费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购舰只,备齐了枪弹武器,各级战斗人员,也已经募集妥善,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军,准备交由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理率领。但因为清廷已打定和日本媾和的主意,故李鸿章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做法,而慈禧也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1895年3月,清廷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海外募集水师奇袭日本的计划胎死腹中。宋育仁因“潜师谋废”,败局已定,只能“抚赝私泣,望洋而叹”,着实伤心了很久。在回国途中,他写成了《借筹记》,详详细细地记了这事的经过,以表壮志未酬之情。
乙未战争
详见:乙未战争
乙未战争又称乙未之役,意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清帝国于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时,所发生的一连串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大小战役之总称,同时也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59号潜艇
详见:039型常规动力潜艇
故事中自21世纪穿越历史,返回1985年澎湖战役前夕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在“澎湖保卫战”中,359号潜艇用艇载鱼雷击沉日本帝国海军“松岛”号、“西京丸”号、“桥立”号,并用潜射导弹击毁日军粮食储备。该艇系039型常规动力潜艇(北约代号“元”级潜艇),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常规动力潜艇,全长约76米,水上排水量约2300吨,水下排水量3600吨,采用柴油发动机和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简称AIP)推进,水上航速约12节,水下航速约20节。武器为艇艏的6管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具备发射鹰击-83潜射型反舰导弹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2号驱逐舰
详见:052D型驱逐舰
故事中出现在左龙飞记忆中的战舰,左龙飞和于少清曾搭乘该舰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该舰为052D型导弹驱逐舰(北约代号“旅洋III”级导弹驱逐舰),系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驱逐舰。全长约157米,舷宽约19米,满载排水量约7000吨,可搭载约280名船员,该舰配备有目前最先进的3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采用柴燃交替发动机,双轴推进。武器为8座八联装新型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防空导弹、巡航导弹与火箭助飞鱼雷),1座730型近程防御武器系统,1座24单元HQ-10近防导弹系统,2座三联装324毫米7424型鱼雷发射器,搭载一架卡-28C直升机。
中国北洋水师“镇远”号铁甲舰
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定远”级2号舰,1894年黄海海战后,镇远号入港时触礁受损,林泰曾自认失职,自杀殉国。“镇远”号则被日军俘虏,后被修复,沦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故事中,“镇远”号修复完成后,被派至台湾南部海域,与“秘密舰队”作战。“镇远”号全长长94米,舷宽18米,满载排水量7670吨。搭载两座卧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镇远”号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武器为双联装克虏伯305毫米口径后膛主炮两座,克虏伯150毫米35倍口径后膛副炮2门,75毫米克虏伯炮4门、37毫米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8门,57毫米、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各2门,14英寸鱼雷发射管3具。
中国“秘密舰队”“维多利亚女王”号战舰
故事中虚构的一艘战舰,由中国驻英宋育仁秘密购自阿根廷、智利两国的英制军舰之一,该舰是“秘密舰队”的旗舰,由琅威理指挥。在“澎湖保卫战”后伪装成英国军舰,秘密封锁台湾海峡,在此过程中击沉日本巡洋舰“秋津洲”号和一艘商船,击伤巡洋舰“吉野”号,自身也受一定损失。后与被日本帝国海军俘虏的“镇远”号攻击,损失惨重。
日本帝国海军“松岛”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三景舰”之一,甲午海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由法国人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故事中,“松岛”号作为“南进舰队”的旗舰入侵台湾,中途被359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舰长有栖川宫威仁亲王被击毙,随舰“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负重伤。“松岛”巡洋舰标准排水量4278吨,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标准载煤量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毫米,炮塔装甲厚300毫米,炮塔顶盖装甲厚100毫米,装甲防御甲板厚50毫米,航速16.5节,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5400匹马力,编制360人。识别线为黄色。该舰装备法国造320毫米口径加纳主炮1门,布置在军舰后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2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5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10门;8毫米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日本帝国海军“西京丸”号巡洋舰
西京丸原为日本邮船公司的一艘商船。该公司成立后的第三年,西京丸号下水,开始营运。甲午战争前因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随联合舰队出海参战,临时将“西京丸”征用,改装成代用巡洋舰。在随后的黄海海战中侥幸逃脱,未被北洋舰队福龙号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击中。1895年3月15日,西京丸被编入日本的“南进舰队”,侵略台湾。故事中,西京丸在入侵台湾时被359号潜艇的鱼雷击沉。1942年被美国“黄貂鱼”号潜艇击沉。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主要武器为120毫米口径速射炮1门,47毫米机关炮2门,57毫米机关炮1门。
日本帝国海军“桥立”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三景舰”之一,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故事中,“桥立”号在“澎湖保卫战”中不顾“浪速”号命令,试图组织第二次进攻时,被359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舰长日高状之丞被击毙。“桥立”号标准排水量4278吨,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标准载煤量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毫米,炮塔装甲厚300毫米,炮塔顶盖装甲厚100毫米,装甲防御甲板厚50毫米,航速16.5节,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5400匹马力,编制360人。识别线为红色。该舰装备法国造320毫米口径加纳主炮1门,布置在军舰前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8毫米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日本帝国海军“浪速”号巡洋舰
“浪速”级装甲巡洋舰首舰,由英国制造,1886年3月26日建成服役。故事中,“浪速”号由其第三任舰长东乡平八郎指挥,编入“南进舰队”进攻台湾,“澎湖保卫战”爆发后,见“松岛”号、“西京丸”号因不明原因爆炸沉默,东乡平八郎判断“联合舰队”误入中国军队布下的水雷区,便下令其他舰艇后撤,自己则指挥“浪速”号孤舰突击,营救落水士兵,359号潜艇出于人道主义,未对“浪速”号进行攻击。“浪速”号舰长91.4米,舷宽14.1米,吃水5.8米,正常排水量3709吨。装备2座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双轴推进,输出功率7604匹马力,最大航速18节。全舰装甲甲板厚50-75毫米,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毫米,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毫米,编制357人。该舰装备德国260毫米35倍口径克虏伯炮2门;150毫米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25毫米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毫米10管格林机炮4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日本帝国海军“吉野”号巡洋舰
甲午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战舰之一。故事中,“吉野”号在与“维多利亚女王”号对峙时,被前者发射的炮弹重创,但依然凭借高航速脱离了战场。“吉野”号的排水量高达4150吨,舰长109.73米,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国体形最大的“定远”级铁甲舰,军舰的甲板宽度为14.17米,吃水5.18米,水线附近纵贯全舰敷设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1又4分之3英寸,两侧坡面斜向水线下的部分厚度为4.5英寸。舰体识别线黑色。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吉野”舰的动力系统非常傲人,采用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1500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驱动2个螺旋桨,航速达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编制360人。武备为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6寸40倍口径速射炮,8门4.7寸40倍口径速射炮,22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以及5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
日本帝国海军“秋津洲”号巡洋舰
该舰由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建造,1894年3月31日建成服役。曾参加过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1927年1月10日除籍报废。故事中,“秋津洲”号在为日本商船护航时,与“秘密舰队”接触并发生遭遇战,被“维多利亚女王”号击沉,该舰载员304人,全舰长91.7米,宽13.14米,排水量3100吨,装备2座卧式三气筒三段鼓胀式蒸汽机,6台燃煤锅炉,输出马力8400匹,最大航速为19节。舰上配有4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6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20毫米L/40速射炮,8座单装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4座5联装8毫米诺典费尔德机关炮,以及四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 QBZ-95式自动步枪
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突击步枪,全长743毫米,重3.3千克,采用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方式,短行程导气式活塞自动机;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使用30发塑料弹匣供弹。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钢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铝合金零件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上、下护手及上机匣等件采用工程塑料。该枪的改进型为QBZ-95-1式自动步枪。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长190毫米,高135毫米,宽35毫米。枪管长111毫米。空弹匣时重760克,满载手枪弹时重943克。采用半自动射击方式,具备单动和双动功能。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方式,弹匣为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容15发。弹匣上刻有存弹指示刻度,以显示弹匣内的剩余弹药。枪底板在对应枪口位置的下方设置了瞄具接口槽,可以安装激光照准器和战术灯。在扳机护圈前方设置有防滑凹纹及相应的直线段和棱角。套简上的照门和准星上都装有荧光点,便于在没有专门器材的情况下进行夜间瞄准。
汉阳造步枪(1888式委员会步枪)
由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设计,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引入并在汉阳兵工厂制造,在中国被称为“汉阳造”,因其枪口处装备有冷却用的套管,故又被称为“老套筒”。该枪全长29.13英寸,重4.14千克,采用旋转式枪栓,双前栓榫锁定,外露单排弹仓。弹匣为曼里夏式,容弹量5发,可发射7.92毫米×57毫米步枪弹。瞄准具则为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最大有效射程1300 米。故事中,在于少清的建议下,李鸿章将台湾守军的武器装备制式统一成汉阳造步枪。
明治22年制定大日本帝国村田连发枪
简称“村田22式”步枪,该枪由日本陆军少佐村田経芳于1889年设计。可发射8毫米步枪弹,弹容量8发。在入侵台湾期间,该枪是日本陆军的制式武器之一,但由于生产量较少,因此现存枪支较为罕见。
马克沁重机枪
该枪由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11.43毫米,枪重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100发/分。因1894年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就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3000多人而声名大噪。故事中,马克沁重机枪是于少清向李鸿章提议装备的制式武器之一。
加特林重机枪
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于1860年发明的一种手动转管武器,是19世纪中期少数能够做到自动射击的武器之一。该枪在引入中国时被称为“格林快炮”。故事中是李鸿章为台湾守军替换的制式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