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开始改用中国数学教科书了
美国媒体称:2009年上海学生首次参加国际性标准化考试就击败来自数十个国家竞争对手。有人将此称作西方国家被赶超“尴尬时刻”。现在,一些英国学校试图通过采用翻译版的中国教材来复制这一成功。
但专家称,英国是首个锐意推进这项受政府支持的大胆计划的国家,该计划旨在用东方教学法改造课堂。根据这项由政府出资5400万美元的计划,英国超过半数以上的小学将采用上海和新加坡等一流教学地区所使用的数学教学法。
对一个拥有数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英国而言,向东看是一种彻底改变。
2. 英国引进上海教科书属什么事件
英国引进上海的教科书,说明中国的教学质量比英国的要高一点,至少在小学阶段。之前听说英国引进了中国的一课一练之后。小朋友的数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好事啊!
3. 英国小学迎来“中国制造”教材后有什么不同
不少英国小学生来说,今后的数学课将不同寻常。
因为今年秋天,英国将全套引进中国《真正上海数学》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明年一月起,这些教材将正式进入部分小学课堂。
不过,这一教材引进真的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功效?拭目以待。
4. 引进上海数学教材是英国学习中国数学教学经验的最新一步吗
引进上海数学教材,这是英国全方位学习中国数学教学经验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英国将投入4100万英镑,在8000所小学推行“上海数学教学法”。他说:“我们将见证本国数学教育的复兴。过去我们听到太多英国人说‘不会算数’,这将成为历史。”
在决定推广“上海数学教学法”之前,英国做了长期、科学评估。英国从2014年起启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并委托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对该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跟踪评估。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2016年发布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换计划研究报告》,对上海数学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把上海的数学教学模式定名为“上海精熟教学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尼克·吉布说,英国人常说“不会算数”,认为数学太难,学不来,这甚至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一种风气。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很多英国人认为,数学不好,这不是件丢人的事。在尼克·吉布看来,推广“上海精熟教学模式”,有助于“确保年轻人可以为21世纪的学习与工作做准备”。
5. 如何看待英国教育宣布引进中国数学教学方法
英国教育部日前宣布,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计划,英格兰半数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对此,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尼克 吉布称,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吉布说,他将在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宣布向数千所小学提供支持和培训,以改用上海的数学教学法。同时,政府将斥巨资用于提供教科书和培训教师。
参考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7/27/c_129182985.htm
6. 英国引进中国数学教材能让学渣变学霸吗
对于这本教材,大多数的英国家长老师们的反应是:以前有人跟我说,我儿子是数学小渣渣。这本奇书今天送到了,儿子一开始内心是拒绝的,后来他坐下之后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口气写了5页!
另外,课堂教学模式也与学生成绩有很大关联。英国课堂多年来“注重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这曾被认为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近年来教育专家也在反思这种模式到底能不能让学生的数学水平有足够竞争力。
面对堪忧的教育现状,着急的不仅是教育专家。英国民众也颇感无奈。
7. 怎么样看待英国"照抄"学习中国式数学教育
去年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即将登陆英伦的消息,再度引爆媒体。过往都是听说引进版教材,很少听说中国教材走出去。再往前的2014年,英国教育部门还曾组织英国部分中小学校长,专程来沪体验上海的小学教育。当时有一个新闻印象特别深,就是当许多英国校长看到上海孩子用九九口诀表计算乘法结果时,几乎目瞪口呆。
今年英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在8000所小学中引入中国的数学教学模式。此消息一出,顿时成为坊间热议。其实,长期关注新闻,尤其是教育新闻的人,对此应该并不陌生,甚至应该有点“脱敏”。记得同样是去年此时,一部英国BBC录制的电视纪录片,讲的是英国一所中学引入中式教学的实验,引发各种价值观冲突。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争议。
为什么是英国,为什么是英国教育,对中国教育这么感兴趣,如此持续关注中国教育,并且最终下决心模仿“照搬”中式教育。
英国人已经把中西方教育的优劣好坏,看得真真切切。他们早已放下争论,真抓实干,的的确确是想吸收中式教育的优势,弥补英式教育的短处。他们从骨子里,想掌握上海学生PISA全球第一背后的成功秘诀。当不少国内舆论津津乐道于中西教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说明我们还是就教育谈教育。要想探究英国热衷中式教育的深层动机,有必要跳出教育的视野。就在今年上半年,BBC热播了一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中国创造》。虽然这部片子没有“中式教育”那部大出风头,但对中国创造的全方位解读,还是颇令人印象深刻的。最近,BBC又在热播纪录片《发现中国:美食之旅》最新一季,又盯上了中国人的“吃”。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几乎就是在研究中国的文化,研究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成长于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似乎在寻找今天中国的发展与文化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深入细致地剖析,令人感觉这个国家对中国的研究,已经进入更深的文化层次。
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中国的壮大,在西方人眼里是个谜。无数西方学者力图找到中国成功的钥匙。这把钥匙,他们经过潜心研究的结论,就是教育。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增长,除了制度层面的因素,教育的贡献最大。西方也有高水平的教育,但近20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中国这么明显。问题在哪里?就出在教育模式上。这是英国为什么远涉重洋到上海来获取教育真经的真实动因。说到底,从深层次讲,西方是想通过引入中式教育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继续保持西方世界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谦卑的姿态。真正的自信来源于自谦,来源于实干加创新。如果我们能保持这样一种自信,就不必担心别人来“照抄”我们了。
8. 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是什么样的感觉
英国人这个群体,我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虽然说现在英国有些没落,但纵观历史,这个民族是非常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经验的。有的人会说大和民族也是如此,岛国都有这个特点,但其实不对,英国向其他国家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态势,而日本则是被动的。这在一些政治事务上体现得更明显,比如亚投行的事情,美英同盟比美日同盟更坚固吧,地理上日本比英国离中国更近吧,但英国成了欧洲第一个跳反的,而日本铁了心不加入。所以,英国开始使用中国数学教材,我们千万不要去嘲笑,也不要因此感到骄傲,相反,我们更应该敬佩英国人,同时也要保持警惕,毕竟一百多年前让中国陷入苦难的导火索还是英国。
回到题中来,很多人会觉得,中国人数学天赋好,是种族天赋,或者是因为汉字单音节的加成,所以英国人就算照搬中国教材,这帮英国学生也会水土不服。
9. 为什么英国决定引进中国数学教材
英国决定引进中国数学教材,背后是有深厚原因的。
如此背景下,英国数学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
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认为,英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本。“我国课本根本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这导致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得很差,而且也影响教学方式。”
而上海学生在PISA考试中多次高位排名引起了英国教育部对上海教材的关注。
除了关注,英国还决定斥资推广。
10. 英国小学数学教育为何要向上海取经
据报道,前不久英国小学数学教育向上海取经,引起全球性的媒体关注,从英国教育大臣多次探访上海的学校到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启动,再到教材合作协议……英国BBC还录制了一个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
一位在英国大学教数学相关专业的华人教师说,英国本土学生的数学在本科生阶段两极分化严重,少数很好,大部分比较差,到了研究生阶段,本土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国际学生整体上高一个档次。
希望更多的教育方式可以不断的被融合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