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如何用海外扩张来强大自己

英国如何用海外扩张来强大自己

发布时间:2022-05-27 18:03:42

A. 用史实说明欧洲国家是如何通过殖民扩张寻求霸权的

英国通过田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及贩卖黑人奴隶,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为了争夺殖民霸权,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并积极加入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中。17世纪下半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海上马车夫”,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英法在欧洲发生了多次战争,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④优越的地理位置: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B. 英国是怎么崛起的

英国崛起的原因是综合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英国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其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部分:

部分内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以及殖民战争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积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对外的贸易,使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

3、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等。

4、重视教育: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拥有强大的制海权: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其后,利用其优势的地理位置与强大的海军控制了海上运输贸易。

2、不断扩张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2)英国如何用海外扩张来强大自己扩展阅读: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于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

C. 揭秘北美独立之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势头不减的奥妙是什么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新君主制度是英国人先跨出欧洲走向海外的。作为从事殖民扩张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原始积累初期,中商主义已经成为了专制君主。推行政治的原则。这个原则奠定了英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基础。总是因为这种官方的认可,殖民扩张的行为才顺利的进行

宗教的传播,宗教改革开始让不服从国教的新教徒迁居国外,推动了海外殖民活动的展开,对殖民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探险者都带有“把上帝福音和宗教理想传播到新土地上”的思想,为殖民行为盖上了神圣的光环。在这种幌子下,增加殖民扩张的合理性。英国也因为殖民扩张率先进入了现在化。

D. 英国是怎么强大起来的是当海盗吗

英国
United Kingdom

欧洲西部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人口5820万(1993)。其中83%的人口集中在英格兰。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约1/4人口讲威尔士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伦敦。

地理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西北濒大西洋;东部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大不列颠岛南部西侧,隔爱尔兰海和圣乔治海峡,与爱尔兰相望。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奔宁山脉和格兰扁山脉;格兰扁山脉的主峰本尼维斯山海拔1344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长年多雨雾,秋冬尤甚。
历史 约公元前 700年以后 ,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移入不列颠群岛 。公元1世纪罗马人占领了英格兰东南部,在伦敦筑起了城堡。5世纪起 ,北欧部族纷纷入侵 ,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并在此定居 。7 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合并成7个王国 ,彼此角逐达200 年之久 ;其间北欧海盗屡屡入侵 。827 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并于1016~1042年沦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 ,称威廉一 世 。1215 年约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王权遭到抑制。1337~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558~1603)于 1588年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进行了一系列殖民扩张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42年发生保王党和议会党人之间的内战。1649年 5月 19 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8 年发生了“ 光荣革命”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后半 叶至19世纪前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14 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落。1931年被迫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殖民体系开始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经济实力削弱,政治地位随之下降;在世界反帝反殖、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英帝国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现维持着松散的英联邦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由英国保守党和英国工党轮流执政。1979年5月,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在1983年和1987年大选中保守党连胜。1990年11月,J.梅杰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成为英国首相。1992年以梅杰为首的保守党第四次蝉联执政。1997 年 5月 ,工党领袖T.布莱尔出任首相。1998年4月10日,英国、爱尔兰与北爱尔兰有关各方达成北爱尔兰和平协议。
政治 英国迄今无成文宪法,它以历来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惯例、传统、宣言、法案等作为行宪准则,主要有《自由大宪章》、《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议会法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 、武装部队总司令 、英国国教和世俗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等。但实权在内阁。在位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 月6日登基。
英国议会由国王(女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亦称贵族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主教组成。上院议长麦凯勋爵。下院亦称平民院,1997年5月选举产生的下院 ,议长为贝蒂·布斯罗伊德。英国内阁由首相 、枢密大臣和重要大臣组成。1997年5月组成的内阁,由工党的布莱尔为首相。英国的主要政党有:①保守党 。前身为 1679 年成立的托利党 ,1833 年改用现名。②工党 ,1900年成立 ,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 ,1906年改用现名。③社会自由民主党。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其他政党还有民主左翼、英国共产党新党、绿党。
经济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五。自1981年下半年到1989年底,经济持续8年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一度明显下降,失业现象有所缓和。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90年下半年经济进入衰退,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固定投资下降,工业产量出现负增长,失业上升。这次衰退是战后最长的一次。1993年初经济开始复苏,但势头微弱,年底渐趋稳定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3485亿英镑(以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 ) 。货币单位英镑 ;汇率为1英镑兑1.502美元(1993年平均汇率)。
英国是欧共体中能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 ,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森林覆盖面积 227 万公顷。英国的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传统工业日趋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亟须更新改造。航空、电子、化工等新兴工业较为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信、微电子技术等方面近年有较大发展 。主要工业品有煤 、生铁 、原油、新闻纸、电力、汽车、合成橡胶等。

英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全国75%的土地用于农业,大部分为私营农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英国1/3农场专事养殖业,主要牲畜有牛、羊、猪和家禽等。英国是 欧 洲 最 重要的捕鱼国之 一 ,可 满足本国2/3的需求量。
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地位日显重要。1993年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从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旅游业为英国重要经济部门之一。主要旅游点为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
英国交通以陆路为主。铁路运输发达。伦敦有相当完备的地铁网 。1993年6月20日英法海峡隧道贯通。铁路总长1.65万千米,公路总长36.23万千米 ,其中高速公路3147千米。内河航运线总长3750千米。共有大小港口300多个。主要港口为萨仑沃、伦敦 、蒂斯-哈特浦尔 、米尔福德 - 黑文、格里姆斯比-因明翰 、福斯、南安普顿、奥克尼、菲利克斯托、米德维、多佛 、利物浦。年客流量在100万以上的国际机场有12个,主要为希思罗、盖茨维克、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北海油田的石油大多通过水下输油管运回陆地。输油管道总长1686千米;输气管道约5330千米。
英国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张多边的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石油等;进口原材料和食品等。最大贸易伙伴为欧共体。1992年同欧共体的贸 易占英外贸额一半以上 。其次是其他西方国家、北美、经合组织成员国、石油输出国家、发展中国家、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德国是英国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其次是美国。英国的对外投资绝大多数投在发达国家。英国的对外援助国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几内亚、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乌干达等。外国在英国的投资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美国几乎占一半。
文化教育 实行5~16岁儿童的义务教育制。国内基本无文盲。中小学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和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主要报刊有《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经济学家》等。英国主要通讯社有路透社、新闻联合社、交换通讯社。英国广播事业历史悠久,业务发达。英国广播公司创办于1922年,1936年即播放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国力衰落 ,殖民体系瓦解,英联邦日趋松散。面对战后形成的两极体制,英国于 60 年代中期调整其外交国防政策 ,将防务重点放在欧洲。1973年英国参 加 欧 洲共 同体 ,自 此欧洲在英国外交中占有“优先地位”,但英国也不放弃向美国靠拢,在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的政策主张。1991年以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战后两极体 制 的终结 ,英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以图在新格局中继续发挥大国作用。
英 国与中国于 1954 年 6 月 17 日达成互派 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 13 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8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高级互 访不断增多。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2年10月港 督彭定康提出香港政治体制方案以来 ,中英在香港问题上出现分歧,致使两国关系发生困难。1993年12月15日,港英当局不顾 中方反对,单方面将部分政改方案提交立法局,严重 损害了中英关系。两国签订的其他重要协定有:避免双重征税和 防止 偷税漏税协定,空间合作谅解备忘录,第二经济技术合 作协定、促进和互相保护投资协定,关于优惠贷款安排的备 忘录、中英大气科技合作备忘录、1991~1993年中英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交流计划,新的卫生合作协议等。1992年中英贸易额达19.4亿美元。
英国主张加强同西欧的关系,支持欧共体,赞成建立共同体统一大市场,但反对建立超国家的“欧洲联邦或邦联”,对欧共体、社会宪章持保留态度。1988年英国与欧共体其他11国的贸易占英外贸总额的1/2 。1989 年双方贸易总额为1812.927亿美元。1993年8月英国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英国与美国有传统的合作关系。1979年保守党上台,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英视美为主要盟国。冷战后,特别是克林顿上台以来,英美特殊关系持续淡化,两国在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分歧 。美在英共有驻军3万人 ,有10个军事基地,其中潜艇基地1个,空军基地9个。
英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英联邦国家有着传统的密切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 ,英向 120 多个国 家提供双边援助,英在非洲特别是南部非洲 ,仍有重要利益 ,英海外投资的15%在非洲 。英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局势 ,重视东盟的作用。英国同东南亚及中东国家来往明显增多。

英国历史
http://..com/question/3695403.html?fr=qrl3

简述
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英国人瓦特在已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机。19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和美国都普遍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带动着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造成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人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技术奇迹。

意义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也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引起了工程技术上的全面改革。在工业上,导致了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运输工业的蓬勃兴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技术体系;在科学上,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建立。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科学技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凸显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详细介绍
http://..com/question/12311070.html?si=1

E. 英国是怎样利用大陆均势政策在七年战争中崛起的呢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与其未雨绸缪,善于准备,长于思考不无关系。它的大陆均势政策就充分证明了这一个点。那么,什么是大陆均势政策?它又是怎样让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崛起的?

1756年,危机爆发,大战拉开序幕。

然而,在大战进行当中英国却掉了链子。原本支持普鲁士的辉格党内阁倒台,而新上任的首相不支持普鲁士,把对普鲁士的援助全部叫停。这样就让本遭四国围殴的普鲁士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结果普鲁士的首都柏林被沙俄攻陷,奥地利从南进攻,占领了普鲁士最大片肥沃的土地。到了1761年底,普鲁士内外交困,国力衰竭,几近亡国,到了国王腓特烈二世曾两度要自杀的地步。

然而,就在这看似普鲁士将要走到尽头的危险时刻,戏剧的一幕发生了。在1762年1月5日俄国女沙皇去世,而继任的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崇拜者。所以立即叫停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转而结为盟友,这使腓特烈得以喘息。然而,没有几个月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情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叶卡捷琳娜执政了沙俄。

但是错误已经酿成,腓特烈二世抓住机会,一举扭转了局势,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英普,并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最后,七年战争以英国和普鲁士的巨大胜利而结束。

可是,虽然同是胜利者,但是普鲁士和英国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英国才是最大的赢家。

英国的高明之处,就是采取大陆均势政策,与普鲁士结盟,让形单影只普鲁士不孤单,而战争打响后一直是审时度势,并没有急于加入,而是通过提供大量资金给予普鲁士大力支持,以达到牵制住法国等欧洲大陆各国,而自己腾出主要精力用于海外扩张上的目的。并在1759在葡萄牙击败了法国舰队,让法国海军实力严重受损。

随后就是大量抢夺法国的殖民地。1758年,英国组织42艘军舰的庞大舰队,远征加拿大。因为法军参与到欧洲大陆战场之中,一时难以脱身,加上援军被英军拦击,所以加拿大很快就落入英国手中。接着又挥师南下,占领了密西西河流域。在印度英法两军虽然发生对峙,终因法军补给缺乏,在1761年法军投降,至此英国独占了印度。

七年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元气大伤,无力海外扩张。而实力大增的英国就利用这个空当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到了1800年,英国拥有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此后的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众多的殖民地让英国有了雄厚的资金、市场和原材料,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得以迅速进行。

战争让昔日霸主的法国财政困难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大借外债,提高税收,导致社会矛盾被激化,农民起义频发,在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中国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以很好地解释英国大陆均势政策。英国通过结盟次等强国,以对抗欧洲最强国,从而达到欧洲大陆均势的状态。而自己却专注于海上扩张。这次七年战争让英国大陆均势政策得以很好的表现。通过这七年战争,让欧洲各国国力损失殆尽,英国却欣欣向荣。而从大陆均势政策角度看,普鲁士无疑是工具和牺牲品。

F. 英国如何通过海军发展成为海上霸主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了其海军事业的蓬勃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也为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英国所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他航海事业和海军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商船主要依靠结伴航行来抵御旅途中被劫掠的风险。但是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越来注重海上贸易的扩张,保护原材料的进口,英国的国家军事不断扩大自己的海军实力,来达到海上贸易的保护,并为商船保驾护航。

资本发展必定带了殖民扩张,不断扩大自己海域,不断扩大自己领土,想要将所有的物资都占为己有。英国就通过其海军实力进行了无限的海外扩张,所以成就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G. 欧洲殖民扩张时代,英国为何能超越其他国家后来居上

在欧洲殖民扩张时代,英国凭借着它强大的力量征服了辽阔的疆土,因此,英国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国家后来居上是因为英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三、英国的制度环境

自从英国签署《大宪章》之后,英国的社会就开始推崇制度的精神。比如说当时英国的羊毛呢非常的好,政府为了保护羊毛呢的发展,于是他们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专利制度,以此保障羊毛呢产业商业垄断的地位,这也极大地提升了英国的国力和产业力。

所以,英国之所以能够超越他国,都是一步步地凭借着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做到的。

H. 英国如何做到利用海洋优势快速经济发展的

英国主要是利用自己有港口的优势,然后发展海外经济的便利

I. 错失新航路开辟之机,英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海上第一强国呢

新航路开辟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大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说,新航路开辟就是一场“地理大发现”,将世界各大洲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对于欧洲来说,新航路开辟意味着引领全球的时代到来。

最初的英国仅限于英格兰一带,面积十分狭小,但是已经超过了葡萄牙和荷兰的面积。百年战争之后,英法两国还在持续对抗。法国选择和苏格兰、爱尔兰等结盟,牵制英国。而英国则和欧陆大陆国家联合对付法国。法苏联盟又刺激了英国统一英伦三岛的野心。1536年,英格兰合并了威尔士,1541年,英国又将爱尔兰兼并。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后,英格兰和苏格兰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统一英伦三岛的英国,其面积、人口更有规模,其集权也更加强盛,这是英国能够参与列国海上角逐的一个基

J. 财政层面的“降维攻击”!英国殖民扩张时期,是怎么做到一超独霸的

英格兰帝国在不断的对外扩张后,击败了对手,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日不落帝国。不光是光荣革命使英国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英国当时的财政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在财政方面实行的降维打击,有利的将大英帝国带上一超多强的顶端。

英格兰银行的支持。英国在争霸期间,对外扩张的时候也是又盟友额。普鲁士同盟国中包含英国在内,德国和葡萄牙。在面对竞争对手,以法,奥地利为首的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必须要筹集军队开销资金,所以英格兰中央银行的建设很契合的满足了这一点需求。英格兰中央银行为普鲁士同盟,及英国提供了后援保障支持,是资金的重大支持。

阅读全文

与英国如何用海外扩张来强大自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西瓜汁怎么做的 浏览:546
李嘉诚英国投资缩水有多少 浏览:892
印尼廖内群岛多少平方公里 浏览:706
意大利语怎么训练 浏览:312
牛在印度人的心目中是什么 浏览:224
小中国结如何往物品上绑 浏览:378
中国船员可以移民哪些国家 浏览:737
印度在中国青岛的哪个位置 浏览:664
印度各地区怎么划分地图 浏览:503
印尼抹衣服上怎么洗 浏览:991
在越南买什么房子比中国贵 浏览:996
印尼蜂鸟怎么样 浏览:736
英国最近战争打了多少人了 浏览:121
英国普通百姓的晚餐吃什么 浏览:459
为什么意大利在汶川地震援助中国 浏览:882
一百人民币换印尼币多少钱 浏览:403
谁的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979
意大利男鞋潮品牌有哪些 浏览:739
印度办奥运会办成什么样 浏览:215
伊朗怎么会有新冠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