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资本家革命
当时的土地贵族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因为在当时,真正雇佣工人,靠剥削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并不多,并且力量也不是十分强大,真正力量强大到可以推翻封建统治的就是这些土地贵族。这些贵族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单纯靠剥削地租,而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在土地上生产什么东西。这其中就包括当时手工工场所需要的原料。所以,城市中的早期资本家就和这些土地贵族有了相同的利益,所以可以联合起来打击封建势力。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本家大量涌现,他们的势力急剧膨胀,就在议会中取代了土地贵族。土地贵族最后就转变为农业资本家了。
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权形式是什么
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也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是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是党就是在野党
㈢ 英国两党政治的影响
1997年5月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以来,对内对外强力推行执政主张,取得了执政以来经济稳定且持续增长等显着政绩,并于2005年5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第三次击败了保守党,实现三连任。英国现任执政党工党以相互竞争等执政方式,对英国政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后工业社会西方主流政党执政的一些客观规律,从而为我党进一步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处理党际关系:相互竞争
英国工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历史形成的,也不是法定不变而永掌政权的,而是要通过五年一次的全国大选进行竞争而获得执政地位。大选是首先检验包括工党在内的执政党处理同在野党如保守党之间党际关系的重要关口和时机。处理得当,可以增加选民支持,多得选票;处理失当,失去其他政党的支持,可能丧失大选获胜的机会。英国虽然是典型的以惯例来规范政党参与选举的国家,但政党的活动包括五年一届的全国大选竞争,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渗透到政治运作的诸多环节。特别是大选年,政党间的竞争在民主、平等、合法和合理的过程中进行和平地、符合程序地竞争。然而,既然是竞争,肯定有胜利者,有失败者。因而大选惊心动魄,充满悬念。例如,2005年5月的英国大选,从1月份开始,在英国各地街头以及全国的一些城市,都可以看到工党、保守党相互攻击的各种创意的广告牌,还有各党派在社区、大学举行的规模不等的宣传会议。在2005年4月竞选活动序幕拉开的第一周,英国的三大政党——保守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更是迫不及待地发力较劲,陆续公布了他们的竞选纲领。工党为了鼓励更多的选民到投票站投上自己慎重的一票,选举委员会煞费苦心,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竖起了两块三米多高的广告牌,广告牌上写着“5月5日投票”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其目的是提醒、鼓励选民投工党的票。工党一旦取得执政地位,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处理同保守党、自民党和其他小党党际关系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手法:一是为排挤竞争对手,抓住对手弱点竭力丑化和孤立对方。二是拉拢、分化、瓦解对手。三是与对手讨价还价。一旦发现对手的主张、见解对自己有利,则抛却政见分歧加以吸收。
(二)处理党政关系:党政合一
处理党政关系的执政方式,是一个执政党执掌政权、主导公共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执政方式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英国惯例来看,无论哪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接管政治权力,掌握中央行政大权,承担起内政外交的领导职责。这样面临的问题是必须一党单独组阁,迅速组建政府并和政府打交道。执政党党团与党的领袖及首相三位一体,党政兼职,既有立法权又有行政权,还拥有党内实权。[1](P595) 英国工党自1997年执政以来,也按照上述惯例组建政府,控制内阁。就控制内阁而言,英国工党政府实行内阁制。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组成,是英国国家政策的制定机关,是整个国家政权的枢纽。工党要顺利执政,首先要控制内阁,内阁成员的人选全部来自工党。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政府由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的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等组成,所有这些都称国务员。而内阁只是国务员中的一部分,除首相外,一般由外交大臣、国防大臣、财政大臣、大法官、枢密大臣等组成。内阁成员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又是议会立法的成员。首相既是党的领袖,也是内阁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英国政府体制中执政党、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的体现者。这样,执政的工党既控制议会,又支配着内阁政府。再加上首相作为工党的领袖控制着本党以及督导员控制着两院本党议员,一般情况下能保证立法权与行政权的一致性。另外,由于大法官、最高上诉法院法官等重要司法官员也是由首相向女王推荐并任命的,因而事实上首相也控制着司法权。这样,执政的工党就凭借拥有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力的优势,制定并执行反映本党政治价值取向的对内对外重大政策。[2](P77) 实际上由一党统揽了立法、行政大权。[3](P56) 可见,工党采用的是党政合一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其主要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控制内阁、组织选举,参与社区活动,联系公众和社会组织,争取选民、取得政权并巩固执政地位等。
(三)处理党与民众关系:朝选民“一边倒”
民众的支持是一切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选民的支持构成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政党概莫能外。英国工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从首相到各位大臣、从每位工党国会议员到每位工党地方议会议员,非常重视与选民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传递亲民信号,千方百计处理好党民关系,极力树立民本形象,竭力减少执政阻力,优化执政环境,“选民才是真正的上帝”、“选民就是执政的希望”的观念十分明显。例如,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大众福利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对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教育及医疗卫生制度进行强力改革,使其更有利于中下层选民。此外,在控制公共开支、削减财政赤字、还权于民等方面,工党政府也做了很大努力。例如2000年在伦敦市进行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选民直接选举市长、下放苏格兰议会和威尔士议会的权力等,这些共识和做法都是建立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而实现的。总之,工党政府刻意塑造一个与民休戚与共的形象,并且取得了经济连续稳定增长等政绩。而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亲民形式实现的。一是通过设立网站树立亲民形象。工党总部网站栏目齐全,选举意愿强烈,开放性强。如可以在线注册加入工党、在线注册做常年选举志愿者、在线为工党大选捐款。网站面向社会开通首相和大臣电子邮箱,民众可以就自己关心的任何问题,包括对工党的重大决策,直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批评和抨击。发给首相的邮件,回答结果会在网站上公布。工党还专门开通了工党学校管理者网站,目的在于加强工党与各地学校的沟通,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许多工党议员除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卓有成效地搞好每个“周五服务日”外,也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对外公布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传真电话等,全天候为选民服务。二是通过多媒体互动树立亲民形象。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西方社会制度下,政治与选民间的疏离感却越来越强烈,普通大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越来越低,这一点在英国也不例外。为克服这一政治现象,进一步密切政府与选民的联系,工党政府非常重视现代化传媒对加强工党与党内外沟通所产生的“喉舌”、“桥梁”作用以及对推行政府决策的辅助作用。一些大臣和工党议员经常主动邀请媒体和积极接受媒体的邀请、亲自上网互动聊天;基层活跃分子广泛发动小组会、支部会,鼓动市民通过电子邮件、电视、广播访谈、网上留言、手机短信等形式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向工党的决策机构“全国政策论坛”建言献策。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英国社会民主制度下政治与民众之间的疏离感,密切了政府与选民的联系。三是首相和大臣以身作则树立亲民形象。例如,前任首相布莱尔(于1997年登上首相宝座,时年43岁),年轻活跃,很擅长与民众和媒体沟通,颇具亲和力,一度被英国民众广泛认同,甚至被认为是欧洲新一代政治家的典范。特别是布莱尔咧嘴露齿的笑容、生龙活虎的精力、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得党内党外、老老少少对他都颇有好感。尤其是布莱尔利用工作视察、电视采访、给报刊写亲笔信、网上做客等形式,加强与英国平民大众交流,在英国民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处理党与媒体关系:自由与干预适度结合
英国现代化造就了高度发达的信息业,媒体对政治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大众传媒有“第四种权力”之称,因而处理好同新闻媒体的关系已成为工党执政的重要课题。[4](P24) 工党执政之初,正是英国媒体处于急剧扩张的时期。到目前,英国的电视台已发展到拥有400多个频道的传媒帝国。其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BBC的全球电视新闻服务——BBC世界(BBC World)节目被传输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在英国无线电广播中,BBC迄今保持着统治力量,收听率达到了人口的56%,其节目产出占所有广播节目的30%。另外,BBC不但通过“世界服务”制作电视节目,而且也制作广播节目,目前BBC已经拥有全球1.2亿的听众。在期刊方面,如《私家侦探》(Private Eye)和《经济学人》(Economist)都是非常成功的出版物。目前全英有3000多种期刊杂志在发行,现在仍然不断出现新杂志,期刊杂志正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下快速发展。如今,英国传媒在资本和有序的市场运作下,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传媒领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不同的新闻产品,在细分的市场、合理的定位、稳固的消费群和完善的组织形式下更是描绘出了一幅英国的传媒地图。总的来说,新闻产业在英国如同在其他一些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产业部分。在英国。有80%的成人至少读一种全国性的报纸,而星期日报的阅读率是75%。在英国的某项调查中显示,作为信息获取的来源,电视和报纸排在了朋友、家庭、政治家和其他信息资源之前的位置;在现代工业化的国家中,2/3的公众是通过电视获得国内和国际新闻的。电视在所有媒体中,是对最大人群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媒介。[5] 因此,布莱尔当上工党领袖后,更加重视媒体对工党政府的正负面影响,重视媒体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结果,认为舆论监督是密切执政党与外部联系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促进政府的信息透明化,有效制约政府职权的重要“法宝”,“以更为专业化的方式使党与媒体有机地结合,以媒体为坐标设计党的竞选战略”,[6](P39) 同时非常注意政策的包装,以此树立工党的形象。工党明确规定由首相新闻发言人协调内阁大臣和政府各部对外表态,并宣布禁止工党议员在媒体上攻击党的政策,违者给予严厉追究。执政的工党对于媒体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新闻媒体享有比较充分的报道自由,政府很少直接进行检查和干预,除非在危害国家利益或政府形象时控制媒体。[7](P33) 纵观布莱尔及其工党执政的几年,处理“党媒关系”的执政方式主要有:直接占有或间接控制新闻媒体;重视对媒体的公关,化解媒体对执政党的消极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重视更新宣传观念和宣传方法,改进宣传机制,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当然,当舆论监督在事关政府形象或国家利益的时候,工党政府毫不手软。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尽管政府信息已经相当透明,尽管有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但在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里仍含有很多政治运作的成分,而且政府也会向媒体施加相当的压力。各个领域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某种特定形式的控制或限制。可见,英国舆论监督自由是受到政府权力制衡的,而这种制衡的手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控制。[8](P13) 正如詹姆士·柯兰和科林·雷斯所说:“现在已到了同时解释媒体和英国政治的时候……一切证明,英国国家执政党正在嬗变过程中,它正在把具有北美风格的机制有步骤地纳入原本倾向左翼的英国工党组织内部,想方设法架构出一种联盟式的政治力量,全球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由默多克媒体帝国的迅速崛起彰显若揭,同时伴随着英国国家政治的迅速变化,伴随着国家政治人物比如布莱尔等对于全球化之下文化的嬗变和经济压力猛增的调适。媒体与政治互依互存的关系已经变得史无前例地更加密切,因而在单独一个国家的层面上已经无法进行判断和分析,然而对这种关系的分析无论对媒体还是政治,都是理解的基础。”
㈣ 1922年10月23日至11月16日( )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下有三个选项: A开滦五矿大罢工 B京汉铁路大罢工
选A
开滦五矿大罢工
开滦煤矿公司是由唐山、赵各庄、林西、马家沟、唐家庄五矿组合而成的。原为官僚资本所创办,后被英帝国主义者侵吞。矿工们受着中外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工时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生活非常困苦,故该矿有“人命一条,不如一马”之说。1922年全国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鼓舞了开滦矿工,尤其是在山海关、唐山铁路南厂罢工胜利的影响下,开滦矿工纷纷要求组织起来,为获得政治自由和经济解放而斗争。10月16日开滦五矿推举赵芯峰、李星昌等8名代表,向矿方提出了改善生活待遇的六项要求,被矿局无理拒绝。帝国主义分子和反动军阀相勾结,向工人施加压力。这使矿区工人极其愤慨,决定展开大罢工斗争。10月 19日,五矿工人行动总指挥部,即五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正式成立。10月22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彭礼和同志与唐山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听取了五矿工人俱乐部所属各矿代表的汇报,决定10月23日举行总罢工。10月23日,五矿工人同时罢工,数千工人举行大集会,大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劳工神圣”、“要求经济解放”、“打倒一切剥削者”等口号。还以五矿工人俱乐部的名义发表了开滦三万多工人总同盟罢工的宣言,向全国各界陈述了矿工们牛马不如的生活,揭露了英国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反动军阀虐待矿工的种种罪行。10月24日,赵各庄煤矿工人痛打了企图阻挠破坏工人集会的比利时人梅尔麦德。五矿总同盟罢工的发展,引起了中外反动派的深深忧虑,仅10月24日一天之内,矿局资本家就一连发出三封电报,催天津方面急速派兵来唐山援助。帝国主义分子杜克茹勾结直隶全省警务处长杨以德,密谋调遣大批军警,包括英国来福枪队开进矿区,图谋武力镇压。10月薪5日,林西、赵各庄矿工纠察队以集体卧轨的壮烈行动抵抗英兵来矿。10月26日,各矿工人继续集会,并到街头进行演讲。反动军警无理逮捕纠察队员7名,以武装进行镇压。为了反抗这种暴行,矿工们聚集到警察门前示威,要求释放被捕工人,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反动军警悍然向赤手空拳的工人开枪射击,造成了死伤五十余人的惨案。血腥屠杀没有吓倒英勇的开滦工人,他们决心把罢工斗争进行到底。在全国各地工人兄弟广泛地同情与支持下,五矿工人继续坚持斗争达25天之久。最后迫使开滦矿务局和直隶全省警务处不得不张贴布告,应允给百元以下的工人增资10%,工人罢工期间发给7天的工资,并由矿局担负医药费。这次罢工,虽未能完全取得胜利,但却给予英国资本家和封建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㈤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主要领导人、革命经过、特点和影响
原因: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领导人:克伦威尔
革命经过: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特点:没有流血的战争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内容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3.1642-1649年内战 。
4.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
5.1649-1660年克伦威尔独裁时期,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6.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7.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
8.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㈦ 问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急急急急急急急啊!)
1.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
2.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3.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
4.结果: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5.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㈧ 1921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由北方党组织领导的什么大罢工历时25天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
选A
开滦五矿大罢工
开滦煤矿公司是由唐山、赵各庄、林西、马家沟、唐家庄五矿组合而成的。原为官僚资本所创办,后被英帝国主义者侵吞。矿工们受着中外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工时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生活非常困苦,故该矿有“人命一条,不如一马”之说。1922年全国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鼓舞了开滦矿工,尤其是在山海关、唐山铁路南厂罢工胜利的影响下,开滦矿工纷纷要求组织起来,为获得政治自由和经济解放而斗争。10月16日开滦五矿推举赵芯峰、李星昌等8名代表,向矿方提出了改善生活待遇的六项要求,被矿局无理拒绝。帝国主义分子和反动军阀相勾结,向工人施加压力。这使矿区工人极其愤慨,决定展开大罢工斗争。10月 19日,五矿工人行动总指挥部,即五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正式成立。10月22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彭礼和同志与唐山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听取了五矿工人俱乐部所属各矿代表的汇报,决定10月23日举行总罢工。10月23日,五矿工人同时罢工,数千工人举行大集会,大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劳工神圣”、“要求经济解放”、“打倒一切剥削者”等口号。还以五矿工人俱乐部的名义发表了开滦三万多工人总同盟罢工的宣言,向全国各界陈述了矿工们牛马不如的生活,揭露了英国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反动军阀虐待矿工的种种罪行。10月24日,赵各庄煤矿工人痛打了企图阻挠破坏工人集会的比利时人梅尔麦德。五矿总同盟罢工的发展,引起了中外反动派的深深忧虑,仅10月24日一天之内,矿局资本家就一连发出三封电报,催天津方面急速派兵来唐山援助。帝国主义分子杜克茹勾结直隶全省警务处长杨以德,密谋调遣大批军警,包括英国来福枪队开进矿区,图谋武力镇压。10月薪5日,林西、赵各庄矿工纠察队以集体卧轨的壮烈行动抵抗英兵来矿。10月26日,各矿工人继续集会,并到街头进行演讲。反动军警无理逮捕纠察队员7名,以武装进行镇压。为了反抗这种暴行,矿工们聚集到警察门前示威,要求释放被捕工人,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反动军警悍然向赤手空拳的工人开枪射击,造成了死伤五十余人的惨案。血腥屠杀没有吓倒英勇的开滦工人,他们决心把罢工斗争进行到底。在全国各地工人兄弟广泛地同情与支持下,五矿工人继续坚持斗争达25天之久。最后迫使开滦矿务局和直隶全省警务处不得不张贴布告,应允给百元以下的工人增资10%,工人罢工期间发给7天的工资,并由矿局担负医药费。这次罢工,虽未能完全取得胜利,但却给予英国资本家和封建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应该是1922年的!
㈨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保守党对英国国民经济做了什么承诺
摆脱英国病人的称号。事实上撒切尔任内经济改革的确颇有成效,英国在80年代重新回到了可以和美国同台的地位。然而撒切尔改革的手段主要靠的是资本私有化和削减公共开支,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和社会福利的倒退。
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简述
1640-1642年
议会斗争: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议会同国王进行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1642-1649年
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1649-年
英吉利共和国成立。
-1659年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1660-1689年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复辟,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死后,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他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
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0)党组织领导的什么给与英国资本家扩展阅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3]
5.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6. 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影响
英国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专制势力,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旧的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权利法案》(全名:《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以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大抗议书》
⒈列举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暴政,反对专
制。
⒉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痛斥高官的不法行为。
⒊谴责君主对议会权力和人民自由的漠视和损害。
⒋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⒌要求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