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拿破仑时代为什么没有反英联盟
因为英国太保守,还保留了国王,而且还残余了封建等级制度。虽然拿破仑称帝了,但是称帝是适应民心的,当时法国因为所谓的“自由”“平等”结果内乱迭起,拿破仑当政时,法国不仅打垮了反法同盟还使国家基本保持蒸蒸日上的状态,他的专制还是很符合国情的。
再说了,英国起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英国没有向欧洲扩张,就算是殖民地也是封建制度,而拿破仑极力向外扩张,结果封建国家割了法国不少地,拿破仑在这些地方实施了《拿破仑法典》,严厉打击了封建势力,封建国家的君王日后再收回这些地时,这些地的百姓得到的利益又被收了回去,自然怨恨着,所以封建君主们自然对法国大革命仇恨异常。
至于英法为什么没有结成同盟,原因很简单,英国想从法国那里捞便宜,它目光短浅,只顾自己的资本主义发展,而拿破仑对英国佬早就看不顺眼了,在他当第一执政和称帝早期巴不得侵略英国,所以英法海域总是有海战。因此它们不可能联合。
而且拿破仑扰乱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就算他被流放,他的思想也深入欧洲民心,因此十九世纪是个风起云涌的革命世纪,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农奴制,奥地利发生起义,法国的二月革命……
❷ 拿破仑战争是怎么回事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拿破仑战争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
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个充满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拿破仑似乎命里注定一生要与打仗为伍,他曾率法军先后7次反击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组织指挥过一系列战斗,仅大的战役就达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巨人”。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卡尔洛·波拿巴是个律师,母亲莉蒂西亚·拉莫利诺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1768年),热那亚共和国以200万法郎将科西嘉卖给了法国。拿破仑是波拿巴家的次子,按意大利文,拿破仑一词是“荒野雄狮”的意思。1779年,拿破仑10岁时,以国家公费生的身份进入了法国内地香槟省的布利安陆军小学,学习成绩以历史、地理、数学为优。1784年,拿破仑升人巴黎军校。1785年10月30日,拿破仑正式被任命为拉费尔炮兵团少尉军官时,年仅16岁。他对炮兵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曾阅读了这方面许多书籍,研读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等历史上着名统帅的传记,还读了有关欧洲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书籍,使他年轻时就较快地成熟起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国王,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对此,欧洲封建阶级公然进行武装干涉,国内王党分子纷纷发动叛乱。1793年8月,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引狼入室,将土伦拱手交给了英国和西班牙干涉军。10月15日,土伦前线总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从正面夺取土伦的作战计划。对此,拿破仑列举数条理由,认为这一计划是行不通的,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即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的莫格内夫堡,夺取长卡半岛,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内港、外港中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如能这样,则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不攻自破。这一大胆而又新颖的作战计划,显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与会人员惊叹不已,拿破仑因此被任命为攻城炮兵的副指挥官。战争情况正像拿破仑预料的那样,战斗开始的当天晚上,英国舰队全部逃离土伦港,法军很快收复了土伦。
拿破仑在土伦崭露头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为少将炮兵旅长,为其一生军事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础。
1793年春,英、奥、普、荷、西和意大利的一些小国萨丁尼亚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军,联合进攻法国。战至1794年初,法国基本抵抗住了联军的进攻,并将战争推至法国境外,迫使普、西、荷兰退出反法联盟。1795年,英、俄、奥三国战略企图分歧,难以确定统一的对法军事方针和行动,因而使战争进展缓慢。拿破仑1796年3月2日,受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年仅27岁,开始了他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这也是他一生征战的开始。
拿破仑率3万余人,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的有名“天险”,对奥萨联军实行中间突破,在蒙特诺特、洛迪、卡斯特莱奥内、阿科莱、里沃利等会战中,接连获胜,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在一年多意大利之战中,法军共俘敌15万名,缴获军旗170面,大炮550门,野战炮600门,并获舰船51艘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不少地区,统治了北意大利,并使“自由、平等”的口号和制度在意大利半岛流行起来。意大利之战,拿破仑在军事上有许多成功之处,如:打破了畏惧山地战的传统思想,他指挥部队敢于翻越人迹罕至的“天险”,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时发展了山地战经验;能正确处理攻城和野战的关系,法军曾围攻曼图亚要塞达7个月之久,但没有强攻硬打,而把重点放在打击奥国援军,在野战中予以歼灭;培养了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其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赢得战争。这些,恩格斯针对拿破仑军队突破阿尔卑斯山情况说:“从拿破仑在1796年进行第一次阿尔卑斯战局和他在1797年越过朱利思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进军直到1801年为止,整个战争历史证明:阿尔卑斯山的山岭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现代军队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同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企图推翻法国督政府,夺回被法国占去的领土。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11月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新政府。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14日进行马伦戈会战,大败奥军。12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1805年4—8月,英、俄、奥、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预期用50万联军打败法国。拿破仑率法军大败俄奥联军。法奥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离奥地利,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
1806年9月,英、俄、普、萨克森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企图将法军从其侵占的地区逐出。10月14日,法军与普萨联军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及与俄在埃劳、弗里德兰会战,法军均获胜利,第四次反法联盟随即崩溃。
1807年11月,法军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军抢占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并占领马德里。1809年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4月中、下旬,法军5战5胜,击退进到巴伐利亚境内的奥军;5月13日再占维也纳。同年10月14日,法奥签订《申布伦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大军60多万人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军被迫后撤。8月17日进行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继续后退。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于10月18日开始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
1813年2月,俄普结盟。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会战,拿破仑多处转战,接连获得小胜,但是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近。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攻法国。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16日进行利尼会战,普军失利后退;18日进行滑铁卢会战,英军在普军配合下彻底击败法军。拿破仑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着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着名的意大利、马伦哥、奥斯特利茨、耶拿、弗里德兰、阿斯佩恩和瓦格拉姆、博罗季诺、莱比锡、滑铁卢之战等,在战争史上都有较高的地位。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和掠夺别的民族和兼并别国领土的反动目的,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拿破仑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初期的传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和志愿兵制,广泛地动员和征集农民当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兵力最多时达百万之余,恩格斯曾经指出:“拿破仑的不朽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在战争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装群众之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拿破仑“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将帅,平时注重教育训练,积极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骑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拿破仑开始才将炮兵正式定为一个兵种,并得到非常成功的运用,对世界炮兵发展起了重大推进作用。这些对资产阶级军队建设及其作战理论发展都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在战争指导上,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多,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类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这些把资产阶级作战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引起了西方军事界广泛关注。近200年来,许多国家的军事学家和历史学家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对拿破仑战争及其军事思想进行反复研究,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这两位着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学家都是拿破仑战争杰出的研究者和解释者。正是他们的研究,才使拿破仑战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和军事院校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作为教材。后来西方许多国家所进行的战争,都曾受到拿破仑战争思想的影响。
❸ 拿破仑进行大陆封锁政由来
这个说来话长,要从1804年说起。
拿破仑大肆建造舰船在法国北方的诺曼底不断训练新兵准备在7月份强渡英吉利海峡,英国内个深知一场恶战即将来临,那个时候英国陆军只有4W人,虽然装备和训练相对于法军来说明显处于优势,可法军有足足几百万人,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当时英国海军还并不强大, 相对于法国来说略占上风,可是拿破仑聪明的拉了盟友西班牙一起对抗大英帝国,这下子双方舰队实力发生了逆转,特别是西班牙的144门大炮的超级战列舰更是让英国人闻风丧胆。
拿破仑的目的是联合舰队直接掩护并强行登陆伦敦,而西班牙的目的却是收复直布罗陀和海外被英国夺走的领地。
而英国方面呢?总共有2支舰队可以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第一支舰队是本土防御舰队,这支舰队装备精良由杰维斯海军上将率领,面对拿破仑大动土木的建造杰维斯深感不安,他向英国内阁提交了自己的计划书。
计划书内容很简单,里面详细叙说了如果法西联合舰队强行登陆英国是守卫不住的,唯有让地中海舰队火速回国才可以抵挡。
内阁被他说动,于是向地中海舰队发出命令让他们火速回国。
地中海舰队司令是英国最着名的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他得知命令后居然悄悄放进抽屉并告诉来使:我们将扣留你一段时间。
这是明目张胆的抗命,纳尔逊知道现在的地中海舰队可以强吃法国或者西班牙任何一支舰队,可当他们联合起来到英吉利海峡的时候饶是杰维斯再厉害也没办法阻挡百万大军,纳尔逊决定先发制人攻克法国舰队。
法国司令维尔纳夫接到拿破仑命令从土伦出港前往西班牙会和再往英国出发,可是刚离开法国港口法国舰队就被纳尔逊发现并进行了猛烈攻击。
法国损失惨重,若不是浓雾和自己舰队发出的浓烟让剩下的舰队逃跑否则法国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一战纳尔逊只歼灭了部分法军舰队,剩下的大部分已经逃亡西班牙并会和,现在实力发生了逆转,这支法西联合舰队已经不足以对抗杰维斯的本土舰队,拿破仑被迫改变了方阵。
他决定让这支舰队前往美洲然后绕英国一圈把杰维斯的舰队吸引出去他们就可以攻击了,考虑到维尔纳夫的平庸拿破仑决定让人接替他的职位。
好胜的维尔纳夫不可能将职位拱手相让,加之西班牙和法国的水手矛盾重重,于是维尔纳夫决定冒险提前出港。
接下来就在外海爆发了一场风帆历史上最着名也是最后一次的大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一次最大胜利,他为英国赢得了一个世纪的荣耀,在此之后无人敢挑战英国海权,法国主帅维尔纳夫被俘,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阵亡。
英国海军中将科林伍德派人火速赶往伦敦已报捷讯,来使登陆英国之后连续跑死了三匹马赶到了伦敦内阁,此时他们正在开会讨论如何抵挡拿破仑的进攻,来使的一句话震惊了内阁:报告!我们赢得了海战的胜利可是却失去了纳尔逊勋爵。
所有人都沉默了,半晌杰维斯站了起来:这不是英国的荣誉,而是独属于纳尔逊的荣耀!
后来纳尔逊成为了皇家海军之魂,杰维斯也如此赞誉纳尔逊:他比正常人少了两样东西,右眼和右臂,这是敌人颁发给他的勋章。他比正常人多了两样东西,天才和勇敢,这是上帝赐予英格兰的礼物。
拿破仑得知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后不得不放弃强攻英国的计划,与此同时俄罗斯和奥地利已经组成了反法同盟准备对抗拿破仑,沙皇试图让普鲁士也介入战争可是腓特烈二世犹豫不决导致只有俄罗斯奥地利以及瑞典的参战。
拿破仑东进打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奥茨特利茨战役,这场战役确定了法国在欧洲霸主的地位可却掩盖不了特拉法尔加的惨败。
从这时开始拿破仑统治了除英国以外的欧洲全境,为了从经济上打垮英国拿破仑决定要进行大陆封锁。
所有法国的盟友和附庸国必须断绝与英国的一切贸易,与英国贸易的就视为向法国宣战,一开始还很顺利,英国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很多产品无法卖出,同时也刺激了法国本土的工商业发展,这是法国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可是不与英国贸易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就是俄国,俄国是典型的需要进口工商业品,于是沙皇不顾拿破仑的反对直接开放了与英国的贸易,英国为了反制法国开展了反大陆政策行动,成千上万的英国商船开始贸易,葡萄牙民不聊生于是政府直接开放了对英国的港口,才有了后面的半岛战争。
望采纳。
❹ 为什么拿破仑时期反法同盟是英国挑起来的,二战时期盟军里英国还是很积极,为什么英国这么积极,为什么英
因为英国是个岛国 与欧洲大陆隔开了 但是英国人权利欲望太大了 总想引导欧洲大陆的走向 所以不断挑起其他国家的矛盾 二战时关系到他自己的利益 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必须尽全力 总之一切都与利益有关
❺ 拿破仑时代,为什么英国加入反法同盟
一方面,英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决定了它在对欧洲大陆的争霸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其一贯采用的对待欧洲大陆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大陆均衡。只有在欧洲大陆各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平衡的状态下,其才能对欧洲事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完成了欧洲大陆的统一,那么不但其不能再对欧洲大陆事务施加影响,相反这一统一的国家还会对英国本身产生威胁。 另一方面,英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原料和市场,不需要竞争对手,其不希望法国的资本主义真正的壮大和发展起来,更不希望法国破坏各个欧洲封建国家的制度,减少其原料和市场。
❻ 英国佬为啥要打拿破仑
1805年拿破仑组建了针对英国的运输船队,在英法之间的加来海峡附近建立了布伦兵营,并一度考虑利用成百上千只热气球载军队飞渡海峡,但是由于法国和盟国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在与纳尔逊所率的英国舰队作战中全军覆没,这一征服行动化为了泡影。当时的法国陆军在欧洲所向无敌,但海军却是短板,海洋救了英国。
事实上拿破仑的军事生涯中,始终都在与英国人较量,比如攻打土伦港就是为了赶走驻扎在那里的英国舰队,打埃及和远征巴勒斯坦是为了占领英国殖民地、削弱英国的海外势力,出台大陆封锁政策的目的是掐断英国与欧洲各国的贸易,打西班牙时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也是驱逐进入西班牙、葡萄牙的英国远征军,最后与反法联军决战时的主角敌人之一也是英国人。从这些情况分析,也可以说拿破仑始终都在打英国。
❼ 拿破仑为什么要对英国发动战争
历史上并非拿破仑主动对英国发动战争。而是法国在经历了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震撼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权,欧洲各国为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扼杀法国大革命,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以俄、奥、普等国为主的欧洲反法同盟入侵法国,而四面受敌的法国在拿破仑领导下不仅收复失地,并且通过一系列战争的胜利迫使各反法同盟国割地赔款,反而扩张了法国版图。但是拿破仑从未直接向英国本土发动过战争(虽然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英法间的战争绝大多数是英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到欧洲大陆上与法军进行的。英国想通过制衡保持自己的欧洲大国地位,拿破仑想统一欧洲成为欧洲霸主,利益间的冲突成为两国敌对的根本原因。
❽ 拿破仑战争时期,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为什么站在了反法同盟的一边
英国自海上发迹以来,称霸世界的一个秘诀就是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就是使欧洲大陆互相牵制,无暇和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殖民地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作用就不必说了,大家都知道)。因此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的过于强大都会威胁到英国对海洋的独霸地位(特拉法加海战就可以说明,拿破仑早就觊觎大英帝国的海权了)。一旦欧洲各国的主权边界消失,一个大陆国家的信息、资源和商品的流通独占了大陆市场,英国商品和金融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因此让拿破仑这个资产阶级的皇帝称雄,会威胁到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支持各封建王国,不仅可以打击未来的竞争对手,还能卖了人情,顺利独占各国商品和金融市场(英国是各封建王国大债主,七次反法同盟都是它在赞助)。
❾ 为什么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国俄国与法国是敌对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结成协
因为当时德,意,奥结成了同盟国,对别的国家遭成了一定的威胁,英国利用别国对同盟的害怕,与俄,法结成协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