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1332年英国发生什么事

1332年英国发生什么事

发布时间:2022-05-28 20:24:04

‘壹’ 求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两件事是最重大的,对英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政治上;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当众处决查理一世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经济上;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贰’ 英国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十万火急!急急急急!!!!!!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困扰英伦三岛的疯牛病可能危害人类健康,使人感染致死性的克-雅氏(C-JD)病。世人从此谈“牛”色变。
据报道,英国现在因为疯牛病每年要损失7.8亿英镑收入,如果加上农民补偿和失业救济,则可高达20兆英镑。
1985年4月,在英国阿什福德的一个农场发现了第一个病例。
临床症状
使牛脑变成带有无数小孔的筛子,如同海绵状。这是一种散发的成年牛的慢性神经疾病,主要侵害牛的中枢神经系统,使牛出现运动失调、震颤、惊恐不安(因而俗称疯牛病)、感觉过敏等神经症状。
引起BSE的病原称为BSE因子,类似于羊和山羊的瘙痒疫(Scrapie)、人的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氏病(Creutz-feld-Jakob Disease, CJD)、库路病(kuru)、G-S综合症(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Disease, GSS)、水貂的传染性貂脑病(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alpathy, TME)、鹿或麋鹿的慢性消瘦症(Chronic Wasting Dise-ase, CWD)等因子,并都暂归属于朊病毒。
三、朊病毒(Prion)的发现
30年前,英国的放射生物学家Alper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异端的观点:一种传染病-羊瘙痒病的病因可能是不含有核酸的蛋白质。
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化学家Prusiner15年来的工作使人们接受了上述观点。并首次用Prion这一名词把这类病与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已知的病原体分开。
四、致病机制
这种传染病的传染因子是由208个Aa残基组成的疏水性很强的蛋白质,称为普列昂蛋白(Pr-ion Protein,PrP),即朊病毒。

分子杂交实验证明,编码PrP的基因普遍存在于小鼠、大鼠、羊、人等脊椎动物体内,统称为Pro-P基因。在正常的个体中其表达产物为PrPC,即正常细胞中的普列昂蛋白;在患病的个体中,则为PrPSC ,即瘙痒病普列昂蛋白,具有感染能力,sc是瘙痒病Scrapie的缩写。

PrPSC和PrPC在一级结构上是没有区别的,因此PrPSC的感染机制不在于对Pro-P基因的表达调控,也不在于影响表达后的修饰。

1992年,瑞士苏黎世大学的魏兹曼教授报道了:对于小鼠来说,如果剔除了Pro-P基因,即使用PrPSC感染也不会发病。在体外实验中,加入少量PrPSC,可使原来无感染活性的PrPC转变成有感染活性的PrPSC。
对于上述现象的解释(两种模型)
催化模型
当发生感染时, PrPC变得相对不稳定。这时PrPSC单体会与PrPSC常形成双体,进而诱导正常的PrPC变构成PrPSC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并造成PrPSC扩散,就像篮子中有一个烂苹果,其它苹果也会变烂。

结晶模型
正常的PrPC会瞬间自发的变构为PrPSC形式,但仅在有致病的PrPSC作为“晶种”时,才形成聚合物,从而导致脑神经损伤。

Prusiner工作的结论
不是DNA,也不是RNA,而是蛋白质性质的普利昂是病原物。其致病机制是,通过蛋白质分子-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病原物PrPSC使原来正常PrPC在大分子高级结构上起变化,就成为PrPSC 。

五、疯牛病会不会传染给人?
最初,英国政府出于贸易的考虑一直宣称吃牛肉是安全的。但是1996年底英国爱丁堡CJD监测小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使得英国政府承认食用受感染的牛肉“有可能”引起人类致命的CJD症。

1、从病原体即朊病毒来看
人的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氏病(CJD)、库路病(kuru)、G-S综合症和疯牛病的病原体都是朊病毒,且症状相似。

2、从疯牛病的流行病学上看
英国的疯牛病认为是因在1988年之前在牛的饲料中添加羊的肉和骨等产品作为蛋白质来源而引起的。
因此证明牛和羊的交叉感染时存在的。

3、感染试验的证明
英国爱丁堡CJD监测小组于1996年6月发表的一分科研报告称,BSE可以通过食物途径传染给羊和鼠。现已证明BSE可以感染鼠、牛、羊、山羊、猪、水貂等动物,证明在不同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是可能的。

4、BSE的宿主范围已扩大到了灵长类动物
Baker等在1993年报道了BSE可以感染南美绒猴,推测感染人类的可能性加大。

5、CJD的病原体(朊病毒)可以传染给动物
已有实验证明人的朊病毒可以传染给动物,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动物的朊病毒不能传染给人类呢?

6、从致病机制上看
人类体内也含有PrPC。

7、10例新型CJD症与BSE的关系分析
一般认为CJD主要引起老年人发病,出现老年痴呆等症状。但最近在英国出现了10例特殊病例,这10名患者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仅为27.5岁,这或许是一种新的脑病,但其中两位是拥有“疯牛病”牛的农场主(二人已死亡),还有3位是生活在最先发现BSE的阿什福德镇。
六、结论与展望
疯牛病及朊病毒病和艾滋病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末的两大顽疾。
朊病毒病是一种新型的传染病,有关的研究可能会丰富我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另1996年8月出版的Science上,芝加哥大学的遗传学家Susan Lindguist报道,在酵母中也存在着朊病毒,并与哺乳类的朊病毒相似,认为时无需DNA的遗传。
这一发现使我们想到在其他生物中是否也含有朊病毒及其造成的传染病。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叁’ 1332年,爱德华三世为什么不帮助自己的妹夫

爱德华是英国的王,而自己的妹夫是苏格兰的王,他们之间是政治联姻,自然存在不了什么很多的感情了,另外英国要收复苏格兰,为什么要帮助苏格兰王

‘肆’ 1776至1804年间英国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

1777年,英国与北美在萨卡托加大战,英国败。
1781年,英德联军与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作战。英国败,不久承认美国的独立。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水力织布机问世,成为英国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必要中介。

‘伍’ 英格兰长弓的第一亮相:征服苏格兰之战

英格兰长弓源自威尔士。威尔士王国的历史比英格兰更加古老;自罗马帝国时代以降,威尔士人先后抵抗过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以及最后的英格兰人的入侵。威尔士长弓由维京人长弓延续而来,并于中世纪时期成为威尔士民兵的主要武器之一。由于长弓的廉价,威尔士的牧羊人甚至可以将掌握长弓的射击技术作为自己的一门副业。威尔士人还是将这种形制简单的长弓半专业化,形成一种比寻常弓弩更有威力的武装体系。此时的威尔士长弓还未像后来的英格兰长弓一般闻名于世,但威力亦不容小觑;据载,在1182年的威尔士门户,阿伯盖文尼城(Abergavenny)围攻战中,便有威尔士人发射的流矢穿透了4英寸(约10厘米)厚的橡木门板的记录。

在平定威尔士后,英王很快将目光移到北方的苏格兰上,苏格兰成为英军前线。苏格兰与威尔士相似,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国家。这让苏格兰人也像威尔士人一样,注重较为廉价、且更适宜山区作战的重步兵。苏格兰军队中也有少量的重骑兵和弓手,苏格兰重骑兵战力与英格兰重骑兵相当,但显然苏格兰弓手远逊于威尔士和英格兰的长弓手。

被称为“苏格兰之锤”的爱德华一世在威尔士征服后逐渐发展制定出了一套步弓协同的战法。他了解,长弓如果不能发扬集中火力猛烈输出的优势,并不会对战局产生多大的影响。1297年的斯特灵桥战役中,威廉华莱士用长矛手截断桥头,把正在过河的混杂在步骑兵的长弓手赶入河滩,聚而歼之。然而在1298年,面对苏格兰人同样的依靠长矛阵组织的防御,赶到战场的爱德华一世调动并指挥长弓兵进行齐射;当苏格兰排成密集阵型的长矛手遭到重创,队形中出现缺口时,爱德华命令英军骑兵从打开的缺口处发起冲击。骑兵很快就突破且击败了对手,接着便向苏格兰的步兵发起追击,给予苏格兰人以重创。

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和爱德华二世不同,爱德华三世继承了他祖父的军事能力,同时长弓战术体系在他手中也更加的系统化。在1332年的杜普林战役中,数千名英军面对几乎五倍于自己的苏格兰军,在苏格兰人在沼地上试图冲击下马骑士阵线时,利用两翼的长弓手压制苏军的两侧的长矛方阵,逼迫苏军后退而相互挤压以致自相践踏。当时的场景被描述为苏格兰人“由于过于拥挤而互相践踏至死,其因挤压至死的人数多于被箭射死的人数。”随后英格兰骑兵上马并进行追击,将苏军彻底冲散,给苏格兰人带来了更多的伤亡,而自身伤亡甚微。第二年7月的哈利敦西尔会战,这位年仅20岁的英王运用几乎同样的战术,在山脊上列阵的英军依靠地形优势阻击仰攻的苏军,苏军在无谓的冲击山脊阵地的过程中伤亡惨重,一万二千余名苏格兰步兵战死近三分之一,而英军则几乎没有损失。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

‘陆’ 长弓手的着名战例

1. 13世纪末英格兰完成对威尔士的征服
威尔士人与英格兰人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持续到1276年,又爆发了一场重大的冲突。北威尔士在卢埃林王子时期,不仅有着卢埃林亲王这样一位精明且富有经验的领导,而且有延伸到南部纵深的疆土作为有力的基地。卢埃林在耗费英格兰人物力财力的同时,使自己的领土得以扩大。然而,到了新英格兰国王时期,他的对手却是一位善战的优秀战略家——爱德华一世。早在王子时代的爱德华,在反对德·蒙特福特的伊甫斯罕战役中就展示了其才华。在1276年,爱德华国王召集了一支雇佣大军来到威尔士。这支大军只有少量的骑兵,大多是弓箭兵、长矛兵、木匠和矿工。这次,爱德华不像他父辈那样进行轰轰烈烈的,却短暂而无效的入侵。他计划在占领地实施持久战略。他使用极少的骑兵,避免了严重的后勤保障问题。他雇用的是一支能按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荒野、山区和森林中与威尔士人作战的军队。

爱德华国王的首次战役很快就攻克了卢埃林的一些防备不紧的边缘目标。紧接着进入了冬天,爱德华所面临的是威尔士西北部一片充满敌意的崎岖山区。爱德华继续进行作战,实施两个世纪前就沿用的快速战略追击。当然,他并没有忽视后勤战略。他封锁了任何通往卢埃林领地的供给活动。实践证明,他的这一冬季战役是相当有效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威尔士王子就不得不求和,丧失大片领土及影响范围。在确定求和时,卢埃林肯定考虑到了爱德华国王进一步实施后勤战略的结果。在1277年9月,卢埃林王子虽然占领了威尔士北部海滨的安格尔西岛上大片肥沃的土地,但爱德华国王手下的人却收割了本来可以送回威尔士本土,供给爱德华对手的庄稼。
爱德华国王不愧为是一个彻底的建设者,他接着就开始了旧城堡的修理和新城堡的修建工程。威尔士人为他们自己统治而修建的城堡,反成了英格兰人为了控制他们的新占领地所作的准备。5年以后,在另一次持续一年的战争中,爱德华的军队占领了北威尔士的剩余领土,夺走了全部城堡。
这一持久战略,跨了整个冬季,完成了对威尔士的征服。在完成征服威尔士的过程中,英国人并没有遇到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多困难。因为,卢埃林早早地参加到他的先遣队中,碰到一名英国士兵,而这个士兵并没有认出他就是卢埃林,很快用矛将其刺死了。爱德华那宽松的领导艺术和他部队的高昂士气,使得爱德华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他对威尔士的征服。爱德华很快就转入修建城堡,巩固他的统治。在7年的时间内,爱德华就按照改进的设计方案修复或新建了9座城堡。
在接下来的11年中,英格兰人遇到了两次反抗,但都被迅速而有效地平定了。在爱德华的整个征服战役中,威尔士人成了他的军队的主力。一个世纪后,尽管威尔士人有过一次短暂而强烈的反抗,但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威尔士也就逐渐地成为更英化的、爱德华国王领地的组成部分。爱德华做了许多威尔士人的安抚工作,终于让自己那出生于威尔士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后来的弱智爱德华二世],继承了当地统治者的位置。对威尔士人约两个世纪的不断渗透是其政治征服的重要内容。
要塞以最有效的形式增强了防御的威力,但也给了防御者背上了难以实施战术进攻的包袱。一开始就集中精力占领并平定一小块地区,这可以使入侵者增大其在空间上对敌兵力的对比率。其要塞就不仅能防止威尔士人重新夺回所占领地区,也能阻止威尔士人对所占领地区的袭击活动。这样,英格兰人就可以逐渐地让战败者顺从他们的统治,并逐渐在文化上同化他们,直到用较少的兵力就控制这一地区,腾出更多的兵力去入侵并控制另一地区的领土。城镇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加速了英格兰人的观点、制度以及语 mM1\s>o
言在威尔士的逐渐传播。

2. 长弓兵在苏格兰的使用——班诺克本战役的经验与教训
2.1 北威尔士人的战术
尽管英格兰人在威尔士的战役作战中有大量的城堡围攻作战,但是,两军却很少进行野战。因为,威尔士大量采取的是游击性的袭击和伏击战术。当北部威尔士人真正在野外与英格兰人交战时,他们采用的是典型的长矛兵密集方阵。像威尔士这样的小国,商业不发达,农业产品也不丰富,养不起昂贵的铠甲骑士。它使用廉价的步兵,像马其顿那样,使用长矛将敌人挡在一定距离之外,这样就使昂贵的铠甲骑士没有太大作用。在对付这一强固的防御型队形时,英格兰人采用的是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庭斯会战中使用的战术。英格兰人不是用骑兵去冲击威尔士人密集的长矛兵方阵,而首先派出弓箭兵和弓弩兵,发射箭雨,极大地削弱威尔士人的消极防御,然后,骑兵一次冲击即可获得成功。
2.2 可怕的威尔士长弓兵——与十字弩的比较
在威尔士南部,英格兰面对的是手持长弓的威尔士人。这种长弓比普通弓要可怕得多。它和人一般高,很结实,其威力可以与十字弓弩或者合成弓相比。有一次,一枝箭射在4英寸厚的木板上,在板的另一侧面还露出一点头来。当然,长弓的本质特征不在弓本身,而在使用长弓的人。它要求使用者经过多年的训练以培养足够的力量才能拉开它,掌握准确射击的技能。十字弓弩为人们提供了一件既便利使用,又能增长自身力量的机械;而长弓却是依赖经最好训练的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威力。个人作战技能的提高增加了武器系统的花费,而在像威尔士这样的落后国家,情况就未必如此。威尔士人依靠民兵先后抵抗过萨克森、维京人,最后是英格兰的入侵。由于长弓的廉价,威尔士的牧羊人甚至可以将掌握长弓的射击技术作为自己的一门副业。一名技术娴熟的长弓射手可以利用自己武器的多种用途以及参加射击比赛为自己挣回食物。威尔士人对这种费力的长弓的专业化,形成一种比弓弩更有威力的武装体系。因为长弓的发射速度是十字弓弩的3-4倍,一名技术娴熟的射手对远距离目标快速地射击,足以保证有两枝箭同时在空中飞行。英格兰人也让威尔士的长弓射手加入他们的军队,并成功地在英格兰推广普及长弓,致使长弓实际上取代了十字弓
然而,长弓主要还只是威尔士和英格兰人的武器,并没有在法兰西得以推广,因为掌握长弓的使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由于火绳枪的射击速度不快,射击精度也不高,从而延迟了它在英格兰的推广使用。但是,火绳枪最终还是取代了长弓和十字弓弩。因为,射手使用长弓需要较大的力量和一定的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就使军队装备长弓武器系统的费用高于火绳枪的费用。这一因素最终保证了人们采用火绳枪。

2.3 长弓兵在苏格兰的使用——福尔柯克会战
大约两个世纪以来,长弓实际上成了威尔士人和英格兰人惟一的主要武器系统,因而,他们拥有了西方世界最好的轻步兵。当英格兰人将精力从威尔士转移到苏格兰时,英格兰人学会了如何运用他们上乘的轻步兵武器系统。在1298年的福尔柯克会战中,爱德华一世遇到了苏格兰人。苏格兰与威尔士相似,是一个农业产品不丰富的山区小国。苏格兰人也像威尔士人一样,注重较为廉价、且比重骑兵更适宜在他们大多数地形上作战的重步兵。他们也确实有一些重骑兵,但是他们的弓箭手不如威尔士和英格兰的长弓手有战斗力。 在福尔柯克会战中,苏格兰人知道自己的重步兵更适合于防御作战,因而他们就等着对方来进攻。苏格兰军队指挥官威廉·华莱士是位称职的指挥官。在早些时候的一次会战中,苏格兰人在一片沼泽地后面组织防御,等待英格兰人的进攻,并因此击败了英格兰的攻击。华莱士从此学会了重步兵要以防御对付英格兰人进攻的道理。在这次会战中,苏格兰人也像上次作战那样,在一片松软土地后选择自己的防御阵地。
然而,爱德华国王也不愧为一位优秀的战术家,下决心要进攻。苏格兰的重步兵装备了12英尺长的长矛,使用纵深很大的战斗队形。在防御时,前面一列跪着,手持长矛,将长矛柄触地,后面其余各列则平拿着他们的长矛。苏格兰将重步兵排成四个很大的战斗队形,以形成全方位的防御,而将弓箭兵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重步兵队形的翼侧,并将少量的重骑兵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英格兰人的重骑兵分散通过松软的地面,从两个翼侧接近苏格兰人。不等下令,英格兰重骑兵向静等不动的苏格兰军队发起了猛烈地攻击。这一冲击,冲散了苏格兰的轻步兵,但对四个纵深的长矛兵方阵却没有什么影响。正当英格兰的骑兵准备向重步兵再一次发起冲击时,爱德华国王赶到了。他发现,第一次自发冲击的效果来自于马对轻步兵的冲撞和践踏。这位经验丰富又十分精明的国王,很快意识到骑兵对长矛兵再次发起冲击也会无效的。因而,他阻止了骑兵的再一次冲击,而采用当时曾有效对付威尔士长矛兵的战术。他调来了长弓兵,命令他们对苏格兰阵线的几个地点集中射击。当密集箭雨重创苏格兰重步兵,并在其队形中打开缺口时,爱德华国王命令骑兵从打开的缺口处发起冲击。骑兵很快就突破且击败了对手,接着便向苏格兰的步兵发起追击。尽管苏格兰的步兵伤亡惨重,但是由于步兵已接近森林,伤亡得到了控制。苏格兰指挥官选择这一靠近森林的地点作战,就是防止一旦失败,这片森林可以作为步兵逃避骑兵伤害的避护场所。
英格兰人在此次会战中的胜利,在战术上类似于当年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庭斯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作为古代时期的轻步兵[指长弓兵],尽管在重骑兵面前显得很可怜,但却可以抵挡重步兵的攻击,并给之以重创。该会战还显示了骑在马背上、穿着精心设计的铠甲的贵族,并不能胜过手持长矛的密集步兵。这后一条经验,也正是纳尔塞斯人在塔吉那会战胜利的根本,可英格兰骑士们却很难学到这一点。
2.4 两次失败的战斗——长弓兵不受重视
爱德华国王在福尔柯克会战的胜利,转变了英格兰人在对付苏格兰人中的好运。1297年,在爱德华国王不在的情况下,尽管知道苏格兰军队就驻扎在不远处,英格兰军队仍信。已十足地通过一座很窄的桥。这种过于自信自然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部分英格兰部队已通过桥之后,苏格兰的重步兵发起了冲击。在对岸的大部分英格兰士兵或被歼灭,或被俘虏,还有一些在逃跑时掉进水里而淹死。

然而,爱德华国王在福尔柯克会战的典型战例,并没有很快促使英格兰人战术条令的改进。几年后,一位明知爱德华在福尔柯克会战中所采用的战术的英格兰指挥官,有一次,遇上了罗伯特一世时代的一支苏格兰重步兵部队。这支部队正封锁着两块沼泽地之间的狭窄通道。这位指挥官没有使用他的长弓兵,而是用骑兵冲击长矛兵。在连续冲击彻底失败后,这位指挥官只得撤退。任何徒步步兵都不能抵挡住重骑兵的冲击,这一错误的思想在中世纪时期的许多将帅头脑中很难得以纠正。贵族对徒步作战的平民的蔑视,加深了他们傲慢地认为重骑兵是至高无上的兵种。
2.5 班诺克本[Bannockburn]战役
苏格兰人成功地迫使英格兰人离开他们原先的征服地。爱德华一世无能的儿子和继位者,爱德华二世最后被激怒而不得不采取行动。在1314年,爱德华二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入侵苏格兰,以图解除在罗伯特一世领导下的苏格兰军队对一个重要城堡的围困。罗伯特国王是苏格兰人独立运动的领袖,在政治活动和军事事务中都表现出了其杰出才华。他从威廉·华莱士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也从他自己与爱德华一世对阵的会战中汲取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对付英格兰军队向前推进,罗伯特将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一片沼泽地后面的一个小山上。此山离被苏格兰围困的城堡不远。英格兰要想解除对城堡的包围必须首先攻取此山。罗伯特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一个能瞰视整个会战的制高点上。苏格兰人缺少弓箭兵,主要依靠他们的长矛兵,并以部分下马的重骑兵来加强力量。罗伯特留下500名重骑兵作预备队,将步兵摆成四个分开的、有一定纵深的队形。
为进攻苏格兰人,英格兰的庞大军队不得不通过这片小水池星罗棋布的沼泽地。黎明时分,英格兰人才全部通过这片沼泽地,重骑兵还没有完全展开成战斗队形,而跟在后面的步兵几乎都没来得及展开。罗伯特一世改变了原先等待英格兰人攻击的计划,决心乘英格兰人未形成战斗队形前对其发起攻击。他命令他的步兵向前,实施罕见的以步兵攻击骑兵的战斗。正像当年伊巴密浓达在琉克特利亚战役中轻松地将其重甲步兵凝聚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成一条线地向前推进一样,苏格兰庞大而密集的长矛兵方阵有序而从容地走近英格兰骑兵,前面各列没有任何间隙,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形。一股英格兰骑兵很快就以一次反冲击与苏格兰长矛兵方阵相遇。正如当时的一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那样,“这两支部队碰到一起,英格兰骑士高头大马撞到了苏格兰士兵的长矛上,就像撞到了一棵大树,爆发了巨大而可怕的碰撞,队形割裂了,马也撞死了,它们紧紧地堆在一起。”停在长矛线之外的骑兵也无能为力去改变这一惨况。
在苏格兰的其他方阵赶来交战的同时,英格兰总算在一侧部署了部分长弓兵。长弓兵们快速地射箭。如果长弓兵们能持续地射箭的话,那么苏格兰的处境就会相当困难。然而,经历过福尔柯克会战的罗伯特国王,“很清楚长弓箭手们是危险的,他们的射击是可怕的。”于是,他动用了500人的重骑兵预备队。预备队的这次冲击轻松地冲散了对方的弓箭手。国王使用了他的惟一能攻击并击败轻步兵的武装力量。苏格兰的长矛兵在没有弓箭兵的威胁情况下加入了战斗,将英格兰的重骑兵挤压到一块,退回到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跟前。而这些步兵们正被围困在攻击前自己刚刚经过的沼泽地中。英格兰的后续部队都没有派上用场,就只得带着爱德华国王派遣的长蛇阵从战场上撤退。庞大的英格兰军队伤亡惨重,许多士兵在通过后面的水障时被淹死。在班诺克本,英格兰军队败在了使自己陷人一个非常危险的战场处境中。而在这以前,苏格兰人往往是站着等待实施防御战的。在以后的几次主要会战中,苏格兰人却由于自己的过于自信,再加上英格兰人改进了其战术而吃尽苦头。
2.6 苏格兰人两次失败的尝试——长弓兵的威力

1332年,一小股英格兰军队入侵了苏格兰,在杜普林山上取防御态势。全部由重步兵组成的苏格兰军队向山上推进,主力集中在中间,两侧各有一个小方阵。英格兰人明智地让骑兵下马,转而对付重步兵,并将他们众多的长弓兵分散在骑兵的侧翼。苏格兰人未能重视英军弓箭兵的作用,其中央集团向静止的下马骑兵发起了冲击,未能获得绝对优势的效果。正当双方徒步士兵们相互厮杀之时,英格兰的弓箭手们运动到前面,从左右两侧快速地向苏格兰两个翼侧小方阵发射弓箭,迫使它们退回,与中央集团主力挤在一起。由于前面的士兵不能向前挪动,而同时两翼的部队赶在对方箭雨到来之前向内退缩,当时的场景正如中世纪一位历史学家所描绘的那样:苏格兰的军队“由于过于拥挤而互相践踏至死,其因挤压至死的人数多于被箭射死的人数。”苏格兰军队同时受到了三方面的攻击,所处的态势类似于当年罗马军队在坎尼战争中的处境,而且“那令人惊叹的场面是以往所见到过的战役战斗中所未曾真正看到或听说过的,尸体堆起的高度甚至高于长矛的长度。”当苏格兰军队最后开始撤退时,许多英格兰的骑兵们则上马追击,又给苏格兰人造成了更多的伤亡。相反,英格兰人的伤亡甚微,苏格兰人根本就没有伤着他们的弓箭手。
第二年,在哈利敦西尔,苏格兰又去攻击英格兰人的队形。聪慧且精力旺盛的年轻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在一个险峻的山上占领阵地,采用新的战术,即让骑兵下马作战,将弓箭兵分散部署在下马骑兵的两侧及队形间隙。当苏格兰军队向前推进时,弓箭手从山上往下射击,长弓兵在没有重骑兵协助的情况下转向攻击重步兵,来到停止不前的长矛兵跟前。苏格兰军队不久就后撤了,而将会战的胜利留给了爱德华三世。这位当时只有20岁的国王从此便开始了他几乎不败的军事生涯。
2.7小结
从与威尔士和苏格兰人的战争中,英格兰人发展起了一套优秀的战术体系。在部队处于防御状态的基础上,让骑兵下马成为重步兵,让十分厉害的轻步兵(长弓兵)在攻击的重步兵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以成功的防御杀伤对方。以轻、重步兵混合编成,可以战胜任何武装力量系统协同进行的正面攻击——当然,全部由轻步兵实施的攻击除。对付全部由轻步兵实施的攻击,英格兰的骑兵则又将上马作战,以马撞击弓箭手。对付同样由轻、重步兵实施的协同攻击,防御者则拥有进攻者不具有的防御作战的优势。这样,英格兰人就由原来的主张以重骑兵进攻,转而创造出这种完美的防御战术体系。运用这一战术体系,英格兰人不仅制服了苏格兰人,也能击败帕提亚人。
自杜普林会战和哈利敦西尔会战失败之后,苏格兰人就又回到了罗伯特国王制定的理智而有效的战略上来了。罗伯特国王曾强调指出:要避免会战,依赖山丘、沼泽地、森林提供防护,而不是依托要塞;进攻行动要局限于达成突然性或实施伏击战。他还提出了一种后勤战略思想,即当入侵者来时就破坏庄稼,因为“当入侵者着不到有任何可索取的东西,到处一片荒凉,他们也就匆匆经过而不久留”。这种后勤战略比起战争带来的破坏要小得多。因为,英格兰侵略者来时也将破坏他们所未能消耗掉的东西。而苏格兰人可以经常性地掠夺邻近英格兰的领地以作为一种补偿。在25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中,双方的战术、战略,以及总体态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苏格兰人始终没有培养出能与盎格鲁-威尔士的长弓射手相当的弓箭手,而英格兰人也从没有制服过苏格兰人,也没有遏制住苏格兰人的袭击。在哈利敦西尔会战胜利后不久,爱德华三世就将主要精力转到与法兰西人战争上来了。

‘柒’ 英国的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第一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公元5世纪-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不列颠 带来古英语不列颠南部改称英格兰 开始七国时代。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1014年:“北海帝国” 丹麦克努特大帝兼任英格兰国王。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玫瑰战争"。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29-1536年:英国宗教改革 立新教圣公会为国教。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创伊丽莎白时代。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取胜。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

公元1672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签和约恢复战前状态。

公元1688年:光荣革命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议会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战争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美国 加拿大 印度的控制权。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战役,克莱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规定 英国直接统治印度。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93年到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 及拿破仑战争。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战争。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钟;下加拿大叛乱。

公元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48年:伦敦奥运会。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6年:英格兰举办足球世界杯并获得冠军。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

(7)1332年英国发生什么事扩展阅读:

1、英国简介: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占83.9%。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英国的早期文明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

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是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而来。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

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管英国人以及英裔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捌’ 我想了解一下英国发生的大事件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悲伤、恐惧、兴奋、茫然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挂在他们的脸上。在难以控制的焦灼中,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着名的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玖’ 英国历史上一共被侵略几次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

现在的英国(联合王国)是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统称。
1.英格兰(England)是北欧-日耳曼语对盎格鲁人迁移后生活的地区的称呼Aenglelanth或Aenglelanden。这一名字在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法 Angleterre,西 Inglaterra,Anglo's territory)也有所反映。
在此之前,英格兰被罗马人称为不列颠尼亚Britannia,brita是白垩岩石的意思,英格兰很多海岸都是白垩悬崖。而英格兰北部和威尔士则称为坎布里亚(Cambria),寒武岩之地。。
最初不列颠原住民为横亘整个欧洲的凯尔特文明的支系。其后罗马人入侵了这里,并取名为不列颠。
前55年,尤里乌斯 凯撒入侵不列颠,因遭遇暴风雨而失败;
前54年,凯撒再次入侵不列颠,获得成功。随后不列颠签订合约,顺从罗马;
此后罗马在西方的重心为征服高卢,不列颠被忽视。
然后,前49–前30年,罗马两次内战,不列颠重获自由。奥古斯都屋大维在条顿森林的惨败后宣布罗马不再对外扩张。
公元40年,奥古斯都和提比略去世后罗马一系列混乱,克劳迪乌斯成为皇帝,这年远征了不列颠,获得一定成功。
44年,苇斯巴芗扩张了罗马不列颠的领地。
60年,波迪卡女王带领不列颠人大起义,被扑灭,而罗马不列颠重创。
78-84年,总督阿古利可拉彻底控制不列颠,边界扩展到卡勒多尼亚(今苏格兰)和坎布里亚。
随后建立了安敦尼长城(一世纪末)和哈德良长城(二世纪初),抵御卡勒多尼亚的沃德人(未开化的不列颠人的统称)和一些开始从爱尔兰移民的皮克特人(Pictii-Picts,画纹身的人。。)。罗马不列颠基本平定。
四世纪左右,世界气候普遍降温。寒带或荒芜地区的民族开始向文明地区迁移,对于罗马,即是蛮族入侵时代。而不列颠也不例外。
爱尔兰自称的盖尔人(Gael),皮克特,和斯科特人(Scots,苏格兰人的前身),早已开始迁移入侵卡勒多尼亚,不列颠北部和不列颠南部现康沃尔地区。6世纪左右到达了高潮。。
四世纪中早期,居住在现荷兰(弗里斯兰)的弗里西亚人(Frisii-Frisian),现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地(旧称盎格兰(Angln)和萨克森(Saxony)。。)的盎格鲁人(Anglii-Anglo)和撒克逊人(Saxoni-Saxon),现丹麦(旧称朱特兰(日德兰)Jutlanden)的朱特人(Jutii-Jutes)都是比较着名的航海民族。他们驾船开出故乡来到不列颠,一开始多半以打劫为目的。以至于罗马不列颠不得不专门成立‘不列颠撒克逊海岸驻防地(Litoris Saxonici per Britanniam)’来抵御入侵。然则罗马覆灭,不列颠人不敌盎格鲁撒克逊人被逐渐驱赶至威尔士和康沃尔。到约六世纪左右,由于迁移定居人数日益增加,开始形成了王国。人口以盎格鲁撒克逊人居多,所以此时(550年到1066年)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格兰也由此得名。由于此时英格兰共有七个诸侯国,于是也成为七国时代(Heptarchy)。这时以南方韦塞克斯王国比较强大。
蛮族入侵后伴随而来的是维京大入侵。。
公元739年,6月8日。安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的大日子。维京人第一次登陆入侵,抢劫并烧毁了北方宗教圣地林迪斯法恩修道院(the abbey on Lindisfarne)。被人称为的黑暗时代降临。
维京人是移民结束后留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和丹麦的人们。掠夺与毁灭,一直持续到了1066年,另一个大事件时。此期间韦塞克斯王国和莫西亚王国的联合是抵抗维京人的主力。阿尔弗雷德大帝(849年-899年),首次正式创建了英格兰海军(虽然作战上不得力。。)从海上防御维京人,并且努力把丹麦人限制到了今林肯约克一带。其后时代丹麦国王,北欧大王克努特(985-1035年)控制了北欧和英格兰全境,却被基督教同化。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三世(1003-1066年)去世,他把王位所属权含糊不清的交给了哈罗德葛德文,和诺曼底公爵威廉。然而丹麦国王哈拉德由于克努特继承权,也要求王位。斯坦福桥一战彻底宣告了维京人在英国侵略的结束。然而黑斯廷斯撒克逊人却败于技术先进的诺曼人。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
此后英格兰几乎再未受到入侵。只有几次值得一提:
1.14世纪苏格兰王国对英格兰入侵的战略性反扑;
2.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率帕尔马公爵的陆军入侵英格兰,因暴风雨失败,无敌舰队主力覆灭;
3.1745年苏格兰詹姆斯保皇党人(Jacobite)大起义,战事一度推进到德比郡,引发伦敦政治金融界大恐慌。

2.苏格兰,苏格兰被罗马称为卡勒多尼亚。本地居民是被罗马人赶到北部的未开化不列颠人,和一部分爱尔兰移民的斯科特人盖尔人和皮克特人(见上方英格兰描述)。
阿古利可拉攻略不列颠时认为卡勒多尼亚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与日耳曼无异。无需占据,因此对北方的攻击只是威慑性的。
罗马覆灭后,现代民族成分的苏格兰诞生。值得一提的是这对现在苏格兰的意义。苏格兰大众和ZF皆否认卡勒多尼亚的称呼,认为这是外族T治的表现。极端程度上,他们甚至否认Albany或Alba这个称呼,认为这是伊特鲁里亚不列颠人给他们建立的名号。他们只称自己为苏格兰的苏格兰人(Scots,Scotch,etc)这一根据古代女神Scota的名字命名的称号。
日耳曼等蛮族入侵对于苏格兰的影响甚微(因为没有人想去比他们自己还要寒冷荒芜的土地。。)。随之而来的维京入侵对于苏格兰也是没那么重大的。。维京人只在北方群岛,西方群岛,低地或斯特拉斯克莱德等少量地区地建筑过临时或永久的战略居留地。。一方面在复杂的地形下,维京人很难向内渗透。。一方面这样入侵落后贫瘠的地区没有战略意义。
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后,有向苏格兰蚕食土地的意图。。但很快他就寒碜地死了。。
这时苏格兰也初步封建化。威廉一世后英格兰的王位混乱苏格兰也揩了点油。。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苏格兰的劫难。1286年,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其孙女女玛格丽特短暂统治后死亡。苏格兰古王室血脉断绝,苏格兰派系分裂造成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乘虚而入。1296-1328年,苏格兰各界一直在对抗英格兰的侵略,被称为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此战以1314年班诺克本为转折,并以北安普顿合约为结局结束。1332年第一次战争的领袖罗布特布鲁斯国王去世,苏格兰再度混乱。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乘机再开战局,称为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或苏格兰王位争夺战。战事断断续续衍生到了1357年苏格兰决定赔款10w默克(6w英镑)才终结,而爱德华三世死后苏格兰也没有把赔款支付完。此后苏格兰几乎未收到外界势力威胁。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1645年,苏格兰军队败于克伦威尔的英格兰共和国军。1701年,由于玛丽二世的过世和威廉三世的衰老,为了防止天主教保皇党借助苏格兰复辟,联合王国议会强行通过了联合协约宣布两个王国统一为联合王国。一度在法律上保证了苏格兰不被詹姆斯党利用,但从根源上引发了苏格兰人的不满情绪。

3.关于爱尔兰,具体不是很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太纠结。。)。但是知道的是罗马没有太在意海伯尼亚(Hibernia,爱尔兰的拉丁名称),仅仅与其通商和进行基督教活动(最着名的,圣帕特里克)。爱尔兰的爱尔兰语称为Eire,一般认为是古盖尔人女神的名字Eiru,或者又有西方之岛的意思。爱尔兰在维京入侵时历经艰苦磨难,好不容易O'Brien家族统一全境(五个王国至今还被大众称呼爱尔兰的五个地区:康瑙脱,敏斯特,阿斯特尔,莱斯特,密斯)。。又遭到英格兰入侵和兼并。。。但一直在反抗。。
英格兰共和国军队对爱尔兰人进行疯狂的t杀。。爱尔兰被并入英格兰共和国。复辟时期及其后,爱尔兰支持天主教保皇党。1690年博因河战役,威廉三世大胜詹姆斯二世,爱尔兰成为英格兰属国。爱尔兰人大量逃往法国(the wild geese)和新大陆,拿破仑战争时还爆发了起义。。。1801年通过了联合法案,爱尔兰并入联合王国。此后爱尔兰人仍继续努力争取独立。20世纪初,独立抗争极端化,分化出武装派别和terrorism组织。1922年,爱尔兰分裂,爱尔兰共和国成立。(=。=所以爱尔兰的入侵问题,基本就是他们的独立问题。。)

作为联合王国的英国只受过两次重大入侵威胁:
1 1807年拿破仑计划入侵不列颠,因特拉法尔加海战大败而破产。
2 1941年德国海狮计划,因空战失利无限推迟。

楼上的貌似把克努特大王和哈迪克努特之后混乱的英格兰。。诺曼底的威廉。。1214年大宪章战争。。亨利八世革除教籍(他巴不得呢。。)。。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奥伦治的威廉什么的统统混在一起了。。。难道是遥远的时空。。= =!

‘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十七世纪,英国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以推翻皇权为目的,以建立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新革命,这次革命后,彻底终结英国皇帝专制主义权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强的解放,使社会向着更科学、更民主的方向发展。这一革命深刻着影响着东边的欧洲大陆,随着英国革命的胜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对君主残暴专制的反思。

早在十五世纪,民主思想萌芽便在意大利半岛诞生,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国王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和普通民众一样的人,“君权神授”只是他们用来压榨人民,获取利益的幌子,民主浪潮随着向着周围国家扩散,以跨过英吉利海峡,朝着大不列颠本土“进发”。

总结

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同时,保留了国王的宝座。这一做法的原因和目的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他国家还是专制皇权,英国的革命党人势单力薄,无法完全实现推翻皇权的目的,另外,英国是联合王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推翻皇权,将会使英国进入内战,所以,保留皇权,保留君主制,是对大革命最好的维护,也是当时历史社会所能允许的最益做法。

阅读全文

与1332年英国发生什么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文字输入法怎么打 浏览:827
中国古玩拍卖哪里最好 浏览:424
英国为什么叫二百年之战 浏览:182
印尼语男女怎么说 浏览:847
印度三哥有什么用 浏览:214
印度这次参加东京奥运会有多少人 浏览:877
海尔为什么选择印尼 浏览:780
伊朗为什么山多 浏览:644
伊朗射程有多少公里 浏览:581
意大利的品牌衣服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272
意大利科意公司在哪里 浏览:134
英国坐一次出租车多少钱 浏览:542
杭州英国公司注册哪里好 浏览:466
伊朗什么时候能完成产业转移 浏览:991
公鸡牌意大利面是哪里的 浏览:631
欠中国银联的钱还不起了怎么办 浏览:127
华为到底卖多少设备给伊朗 浏览:347
伊朗比印度大多少面积 浏览:971
从印尼回中国航班什么时候开通 浏览:366
越南音标有哪些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