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鸦片战争时英国用的是什么军舰火枪火炮
风帆战舰
前装燧发滑膛枪(也装备了一部分采用铜帽激发的前装滑膛枪,比如在着名的三元里抗英战斗中,由于天降大雨,英军使用的燧发枪的激发药受潮无法射击,后来派了一批使用可以防水的铜帽枪的英军将被围英军救出)
火炮前装滑膛炮
‘贰’ 有种枪是往枪旁放点火药,在往枪头里塞弹壳,这是英国人在18世纪用的,叫什么枪
前装枪
又叫前膛枪,是由前面枪口装子弹的旧式滑膛枪。最早的前装枪大约出现在1300年,早期的枪都是前装枪,一般由身管、枪机和握把(或枪托)组成。
‘叁’ 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用的是什么武器
英军当时使用的两种前装滑膛枪,即伯克式(Bakrer)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枪。
‘肆’ 鸦片战争里中英武器装备各是什么
清英武器兵器对比:
清军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热兵器(即火器)并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代从西方引进的“鸟铳”、“佛郎机”、“红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军落后了200多年。
例如,清军使用的鸟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
而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前者枪长1.16米,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后者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这样的射速、射程都是清军的鸟枪所无法企及的。
(4)英国的滑膛枪是什么花动枪扩展阅读:
鸦片战争的政治影响
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
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着书介绍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伍’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入侵中国都使用什么武器
英军当时使用的两种前装滑膛枪,即伯克式(Bakrer)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枪。伯克枪枪长1.166米,口径15.3毫米,发射35克重的枪弹,射程近200米,射速每分钟2~3发。布,伦威克式击发枪枪长1.42米,口径17.5毫米,重4.1公斤,发射53克重的枪弹,射程近300米,射速每分钟3~4发
当时,英军火炮部队能发射球型实心弹(分普通熟铁弹和灼热的实心弹两种)、霰弹(包括链式霰掸、葡萄弹和普通霰弹)、开花弹(包括分内装黑火药的开花弹、装有定时引线的榴霰弹和内装纵火药剂的燃烧弹)、燃烧弹和康里格里夫火箭等。各种弹种搭配比较合理,能够对各种作战目标实施打击。比如灼热的实心弹攻击较远的目标时,由于容易燃烧,杀伤力已经比过去的火攻船和火攻筏有了很大提高。对付开阔地形的密集人群,则使用霰弹对目标造成重大伤亡。如1841年1月7日的大角、沙角之战,《外国学者论鸦片战争与林则徐》一书就如此纪录:“‘复仇神’号适时赶来,从两门基准炮倾泻出一连串葡萄弹和霰弹,接着它成为这次最残酷战争实况的见证。”
开花弹尽管威力巨大,但是受技术条件限制,英军炮兵也很难掌握发射时机(该弹有严重的固有缺点,如很难让引信准确地瞬时引爆),所以在鸦片战争中使用并不多,而且还有许多“哑弹”。当时清人也说到:“空心炮子炸裂飞击一条。亦恐无裨实用,缘炮子既出炮口,空中炸开,飞击何处,并无定准。即如英夷善于飞炮,其所用炸炮亦多有不能炸击者。”康格里夫火箭有爆炸和燃烧两种,爆炸主要是在火箭上安装爆破弹头,比如在南京附近作战时就存有这方面的使用纪录。在《鸦片战争第三卷》里也记载有康格里夫火箭的作战效果,如“焦山树木,及老虎头颈盐船庐舍,均被夷匪施放火箭焚毁”(燃烧)和“火箭如飞星,或落地作花爆响”(爆炸)
英军在火炮种类上也做到了大体统一。经过多次调整,英国保留了68、42、32磅重型火炮和24、18磅中型火炮,以及12(见题图下)、6磅轻型火炮和口径8、10英寸的榴弹炮和臼炮。在射程方面,根据刘鸿亮先生的推测,“战争时期,英军的重型火炮,其有效射程在3华里(1500米)左右,最大射程9华里之内。”而王兆春先生则认为:“除臼炮外,至1840年前后,英军火炮射程已增至800~2000米。”
英军海军仍然以帆船为主,但已经使用蒸汽明轮船。至于中国水师,满鞑禁海多年,船舶制造水平早已不能达到明代初期的水平。至于,郑和宝船~对满鞑来说,是传说中的东西了
‘陆’ 第2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使用什么步枪
早上好O(∩_∩)O~
清军使用的鸟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
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
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
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
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
1.16米,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
这样的射速、射程都是清军的鸟枪所无法企及的。
望采纳~
‘柒’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和中国的武器对比(最好有具体型号)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
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
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
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
下是两种枪的参数: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
这是着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照片。枪长1.42米,枪管口径
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
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
这个是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
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
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
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别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
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着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
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
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神臂弓
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
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
尺),?y长四寸,两闪(?y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
公尺)。箭长数寸。
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
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
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
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
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
么一段话:
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
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
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
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
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
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头
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马狂奔的
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
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以多数是线膛枪。扯远
了,赶紧兜回来^_^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
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
因在后面祥述。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
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
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着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
己儿子头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
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
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
箭arrow)洞穿的苹果。
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
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
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
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
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
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
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
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
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
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
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弹头的有6,000
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6,000支,最高记录是
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
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
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
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
枪。直到1849年,法国陆军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发明了弹底有凹孔的弹头,
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
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前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
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
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下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
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
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
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
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
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
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
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
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
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
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
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
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战
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
生产并使用过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完全超越中国13世纪
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
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捌’ 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武器装备
共分如下几类,分别为你解释,请你参考:
1、英军当时使用的两种前装滑膛枪,即伯克式(Bakrer)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枪。伯克枪枪长1.166米,口径15.3毫米,发射35克重的枪弹,射程近200米,射速每分钟2~3发。布,伦威克式击发枪枪长1.42米,口径17.5毫米,重4.1公斤,发射53克重的枪弹,射程近300米,射速每分钟3~4发
当时,英军火炮部队能发射球型实心弹(分普通熟铁弹和灼热的实心弹两种)、霰弹(包括链式霰掸、葡萄弹和普通霰弹)、开花弹(包括分内装黑火药的开花弹、装有定时引线的榴霰弹和内装纵火药剂的燃烧弹)、燃烧弹和康里格里夫火箭等。各种弹种搭配比较合理,能够对各种作战目标实施打击。比如灼热的实心弹攻击较远的目标时,由于容易燃烧,杀伤力已经比过去的火攻船和火攻筏有了很大提高。对付开阔地形的密集人群,则使用霰弹对目标造成重大伤亡。如1841年1月7日的大角、沙角之战,《外国学者论鸦片战争与林则徐》一书就如此纪录:“‘复仇神’号适时赶来,从两门基准炮倾泻出一连串葡萄弹和霰弹,接着它成为这次最残酷战争实况的见证。”
开花弹尽管威力巨大,但是受技术条件限制,英军炮兵也很难掌握发射时机(该弹有严重的固有缺点,如很难让引信准确地瞬时引爆),所以在鸦片战争中使用并不多,而且还有许多“哑弹”。当时清人也说到:“空心炮子炸裂飞击一条。亦恐无裨实用,缘炮子既出炮口,空中炸开,飞击何处,并无定准。即如英夷善于飞炮,其所用炸炮亦多有不能炸击者。”康格里夫火箭有爆炸和燃烧两种,爆炸主要是在火箭上安装爆破弹头,比如在南京附近作战时就存有这方面的使用纪录。在《鸦片战争第三卷》里也记载有康格里夫火箭的作战效果,如“焦山树木,及老虎头颈盐船庐舍,均被夷匪施放火箭焚毁”(燃烧)和“火箭如飞星,或落地作花爆响”(爆炸)
英军在火炮种类上也做到了大体统一。经过多次调整,英国保留了68、42、32磅重型火炮和24、18磅中型火炮,以及12(见题图下)、6磅轻型火炮和口径8、10英寸的榴弹炮和臼炮。在射程方面,根据刘鸿亮先生的推测,“战争时期,英军的重型火炮,其有效射程在3华里(1500米)左右,最大射程9华里之内。”而王兆春先生则认为:“除臼炮外,至1840年前后,英军火炮射程已增至800~2000米。”
英军海军仍然以帆船为主,但已经使用蒸汽明轮船。至于中国水师,满鞑禁海多年,船舶制造水平早已不能达到明代初期的水平。至于,郑和宝船~对满鞑来说,是传说中的东西了
‘玖’ 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武器全部都是热兵器吗
英军单兵当时使用的两种前装滑膛枪,即伯克式(Bakrer)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枪,可以装备刺刀进行肉搏战。火炮部队能发射球型实心弹(分普通熟铁弹和灼热的实心弹两种)、霰弹(包括链式霰掸、葡萄弹和普通霰弹)、开花弹(包括分内装黑火药的开花弹、装有定时引线的榴霰弹和内装纵火药剂的燃烧弹)、燃烧弹和康里格里夫火箭等。所以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武器全部都是热兵器
‘拾’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用的是什么火枪火炮,是什么炮弹
英国使用的是M1842火枪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虽然当时已经开发出了新式的线膛步枪,但交战双方仍大量采用滑膛枪,如英国的M1842火枪就是当时顶尖水准的滑膛火枪。
在击发机构以及击发式火帽研制成功后,英国武器设计师们就开始致力于在火枪上利用这种有效的点火方式。1838年,洛弗尔M1838击发式火枪研制成功,其击发机构是仿制一支同时代的法国击发式火枪而成的。M1838火枪研制成功后,英国军方立即决定采用该枪,并对其投入生产。但在生产开始不久后就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生产速度大大降低,于是英国军方在同年决定将30000支燧发式火枪改造为击发式火枪作为临时应急替代品,改造后的击发式火枪被命名为M1839火枪。
在此期间,对于M1838火枪的改进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最终其被改造成了一款采用侧闭锁枪机的武器,被英国军方命名为M1842火枪。M1842火枪是英国第一支成功的新型击发式火枪,配发给前线部队使用。
M1842火枪采用全尺寸的胡桃木枪托,0.758英寸口径,全枪长1397mm,枪管长997mm,全枪质量约4.54kg。瞄具式样简单,为方形准星和固定的缺口式照门。除枪管、击发机构等之外的其他金属部件,包括扳机护圈、托底板、推弹杆等,全部采用黄铜制作。扳机护圈前方和枪托组件前方各带有一个枪背带环,用于安装枪背带。从外形上看,后来的M1851米尼厄步枪与M1842火枪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是,米尼厄步枪的瞄具式样更为复杂,瞄准精度也更高。
M1842火枪枪管前端可安装一个三棱形刺刀,刺刀长432mm。刺刀尾部设有可与枪管套装的套管,套管上采用了1844年研制成功的乐伏尔卡扣,这种卡扣带有一个桨状弹簧,当刺刀套装在枪管上时,刺刀卡扣与步枪上的刺刀卡笋扣合定位。取下刺刀时,只需用拇指按压卡扣即可。刺刀套管上带有一个缺口,当刺刀套装在枪管前端时,此缺口正好可以让出准星的位置,便于射手利用准星进行瞄准。
M1842火枪使用的枪弹为纸壳弹,其采用8.0g黑火药,圆弹丸质量为31.3g。配发时,每10发弹包装在一个纸包内。装填时首先用嘴咬破枪弹的底端,将弹底部的火药从枪口倒入枪管内,然后再将用纸壳包裹的弹丸从枪口装入,并用推弹杆将其压紧在火药上方。之后,将击发火帽放置到底火窝上,再将枪设置成待击状态,即可进行瞄准和击发。经过练习之后,这一操作过程仅需15~20s。一般而言,在不使用时,击发火帽会被放置在专用的火帽盒中,该火帽盒可斜挂在枪背带上,需要使用时取出击发火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