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称为“音乐之父”的人是谁
1.被称为音乐之父的是德国作曲家(
巴赫
)
;被称为乐圣的是(德国
)作曲家(贝多芬
);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是(格林卡);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德国作曲家(
海顿
)
;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的是德国作曲家(海顿
);被称为音乐诗人的是德国作曲家(
舒曼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是波兰作曲家
(肖邦
);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称为钢琴之王的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称为圆舞曲之父的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而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
)。
⑵ 被誉为钢琴演奏之父的音乐家是谁
钢琴之王是李斯特。
全名是李斯特·弗朗茨,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
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在音乐创作上,他敢于打破传统的形式,大胆地创造新的音乐形式 和风格,尤其是他在钢琴演奏技巧上的大胆探索和追求,为现代钢琴演奏技术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条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光辉道路。
⑶ 音乐之父、音乐神童、歌曲之王、钢琴诗人、钢琴之王。分别是谁
音乐之父——巴赫
音乐神童——莫扎特
歌曲之王——舒伯特
钢琴诗人——肖邦
钢琴之王——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4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⑷ 被称为"钢琴之王"的是谁
是弗朗茨·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发作,在德国逝世,享年75岁。
(4)英国李斯特被称为什么之父扩展阅读
献身于宗教
李斯特一生中的第一个真正的挫折来自他的初恋。他很不幸地爱上了他的钢琴学生--一个贵族的女儿,当时他俩都是十六岁。就在他们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之中时,那位贵族父亲粗暴地、干脆利落地终止了他们的交往。
年轻的李斯特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位早已赫赫有名的音乐天才,从不认为自己有不及他人之处,而此时他却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贫民出身的艺人而已,那道无形的阶级鸿沟无情地将他关在了幸福的大门外。
少年李斯特在剧烈痛苦之中,做出了他的决定:献身于宗教。因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人人平等。他的母亲反对这个决定(父亲刚刚去世不久),理由是他的性格不适合做一个神职人员。
但是李斯特很坚决,一时间他放弃了钢琴,整日埋头于《圣经》,或是狂热地在教堂祈祷,他在音乐界的销声匿迹使得一些人以为他突然去世了,甚至一本正经地在报纸上发了讣告。转机是由几个朋友带来的,他们拖他去听音乐会,又带他去巴黎着名的艺术沙龙里听名人讲演,这些方法的确有效,慢慢地,他内心深处郁积的痛苦不再那么沉重了。
⑸ 音乐之父是谁
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及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也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莫扎特、贝多芬齐名。
巴赫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即接受音乐教育。父母亡故后巴赫迁至奥尔德鲁夫由长兄扶养,生活清苦,15岁时即前往吕讷堡修习学业并自立更生。毕业后巴赫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担任管风琴师,往后巴赫的职涯历任魏玛与克滕的宫廷乐长,以及莱比锡的教堂音乐总监。
巴赫一生多产,其作品以质量俱佳着称;除了歌剧,他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的曲种,包含清唱剧、受难曲、神剧、经文歌、弥撒曲、圣咏、各种乐器的独奏曲、组曲、室内乐及协奏曲等等。尽管巴赫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广纳了德、义、法等国的音乐手法,并以娴熟的复调技巧呈现,展现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与深奥的思想。
(5)英国李斯特被称为什么之父扩展阅读:
作品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位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
巴赫的作品含有一定的哲学伦理的意义,但他的表现形式却不是抽象的、教条的。相反,在他的作品中,哲学伦理思想是和抒情、写景紧密结合的,他虽然不像亨德尔那样大量运用造型手法,
但是为了烘托一定的内心情绪,巴赫也不避免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吹、河流)。巴赫的音乐内容的间接性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的版活性和综合性。巴赫的声乐风格和器乐风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他创造了声乐器乐综合的新风格。
⑹ 乐圣、音乐之父、音乐神童、交响乐之父、圆舞曲之王各是谁
乐圣是指丧失听力的贝多芬,他写了世界知名的九大交响曲及被称为钢琴新约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作品
音乐之父-- 巴赫
1685年3月21日,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
音乐神童--莫札特
三岁时就能弹得一手好琴、
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十二岁时完成第一出歌剧,
这样惊人的才华世上少见,
他,就是十八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札特。
莫札特的天才并非偶然。
从少年时期开始,
莫札特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展现了早熟的才华,
从演奏到作曲,从弦乐器到键盘乐器、
从独奏曲到歌剧,莫札特样样精通;
这样的成绩,在音乐史上可说是无人能及,
也因此让他得到了“音乐神童”的美名。
交响乐之父
(奥地利)着名作曲家(海顿)
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着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着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他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一些歌剧、歌曲等。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看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史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
⑺ 李斯特的雅号是什么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发作,在德国逝世,享年75岁。
⑻ 李斯特是什么之父
交响诗之父,钢琴之父
德语: Franz Liszt
匈牙利语:Liszt Ferenc
(1811.10.22--1886.7.31)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Rome)、布达佩斯(Budapest)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Bayreuth)。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他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他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但占主要地位的常常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李斯特是肖邦的同代人,但他离开祖国的时间比肖邦更早,因此,他的思想和创作不能简单地纳入“民族乐派”。然而,作为一个匈牙利人,李斯特对祖国的事业真诚关注;民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民间音乐的音调和节奏,在他的创作中都得到生动的反映和运用;加之他对东、北欧及俄罗斯青年作曲家的大力提携和鼓励,使他在欧洲民族乐派的发展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他的祖国,人民始终尊崇他为伟大的“民族艺术家”。
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的形式,他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又是现代钢琴技术的创追者之一。
李斯特最重要的作品是《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两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
⑼ 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弗伦兹·李斯特 (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4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