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些兵种的死亡率较高
二战时期死亡人数最多的兵种就是步兵,步兵是各国的主要交战部队,一场大规模战役打下来,双方步兵的伤亡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人左右。虽然步兵的伤亡人数非常多,但是由于步兵的人口基数比较大,步兵的伤亡率并不高。因为各个国家军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二战时期不同国家的兵种伤亡率各有不同,日本二战伤亡率最高的兵种是海军航空兵。
伞兵也是二战时期各国伤亡率都非常高的一个兵种,德国、英国、美国都曾经使用过伞兵。伞兵的伤亡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伞兵降落的时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降落伞飘到了敌人的阵地上,或者降落上挂到了树上,伞兵就很难能够逃生。而且伞兵在落地之后,要面临四面八方的敌人的打击,伤亡率比普通的步兵要大得多。在西西里岛登陆后,盟军对于伞兵的使用越来越慎重,其主要原因就是伞兵的伤亡率实在太高。
⑵ 一战和二战时的各军事强国竟都有谁呀,并且经都有什么武器装备的配备呢呀所有的军种和兵种和现在一样吗
一战陆军:
最强德国,其次是美国(美国陆军在大战开始的时候还是渣渣,但是在参战之后数量迅速膨胀,更有霰弹枪这种堑壕战杀器,而且考虑到美国发达的工业和充沛的人力,仍有大量潜力可挖掘),再次是英法,然后是沙俄(空有人力但是装备落后,指挥不灵,国内混乱),再后是奥匈和意大利,最后土耳其。
一战海军:
最强英国,其次德国,再次美奥法意俄等,但是需要注意美国海军在大战中期迅速发展,但是论及一战海军还是公认英德两国。
二战陆军:
最强美国苏联并列,其次德国(德国虽提出了先进的闪击战法,但是奈何本身国力有限,相较美国苏联还是有点小家子气),再次英法(法国陆军虽有纸老虎之嫌,但是考虑到法国在战前还是苏联外公认的欧陆陆军最强国,故将其与英国并列),然后是意大利、波兰(其现代化的骑兵部队在39年战争中对德国装甲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波兰败在空军)、捷克斯洛伐克(拥有斯柯达集团和坚固山地要塞的先进工业国),最后日本。
二战海军:
最强美国,其次英国日本(两国海军分别适应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条件而建军,故战斗力不好直接比较,但可以说是同一档次的强国,相较之下英国似乎更强一些),然后意大利,再后是法国德国,最后苏联。
二战空军:
最强美国,其次英国(两国都有进行战军事强国是美英法德意日。军兵种变化可大了,例如一战海军还靠战列舰,二战就是战列舰巡洋舰航母,现在主要是航母,驱逐舰。一战飞机没有大的应用,二战空战很多,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到现在的四代机。陆军一战二战还有骑兵,现在已经淘汰。现在陆军航空兵、机械化为主。另外导弹部队应该属于新兵种,还有卫星飞船等天军。军事理论变化一时说不清楚这个太复杂了。略轰炸的能力和实践,当然美国空军是全能),再次是德国日本苏联(苏德两国都是战术空军的路线,日本专精海航,但是比美国英国要差),然后是法国意大利(意大利也算全能空军,但是国力有限导致四不像)
⑶ 二战时期,英国的军队有哪些
英国派往欧洲大陆作战的英国远征军,以及驻缅、驻港、驻马英军等殖民地军队。
⑷ 二战时的英国军队有多厉害,为什么总有人认
二战时的英国军队只能算比意大利军队强一些,碰上强悍的德国军队就是渣渣,面对不怕死的苏联军队就是弱鸡,面对装备优势和火力强大的美国军队就是一盘菜,面对日本军队也是被教训,那么强大的海军被弱小的德国戏耍了,如果没有美国以及英国那些海外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支撑,英国早就投降了,英国人自大,结果在欧洲战场被德国人收拾了,在亚洲战场被日本人收拾了,二战期间以及战后英国各种自我鼓吹,各种抢功劳抢战绩都是英国人的手段
⑸ 二战时期,英国的军队有哪些
远东战区: 支点为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依靠为英国远东舰队。
北非地中海战区:支点为埃及。依靠为地中海舰队。
本土卫戍区:支点为英伦三岛,依靠为英国本土舰队。
北大西洋战区:负责保卫英国运输线。
⑹ 关于英国哪个军种在二战中的贡献大
不列颠之战(Battle of Brita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总结这场战役时曾说:“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事力量对比(军队数量,装备,军种等等)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作为兵器,一种人类为了在战斗中获得优势的工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国为了在战争取得主动权,更好的消灭敌人,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有很多研究甚至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当这种研究带上了一层血色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莫名的伤感。我们研究战争,不代表我们热爱战争。我们了解战争,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和平。
陆军兵器方面,德军陆军兵器在质量和工艺上无疑是一流的。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一向严谨的民族,同时他们对精密的仪器也有着特殊的兴趣,但这带来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造价太高。同时,德军兵器通常会很复杂,这样的结果是使德军兵器单独作战能力会很强,具有很高的精度,但不易于批量生产,生产工时长,另外在武器损坏之后修理困难,同时武器对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差,故障率高。如在苏德战场上,德军普遍装备的毛瑟K98式步枪经常会在苏联恶劣的气候中被冻住枪栓。
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投入了192辆豹式参加了首曰的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曰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但没发现被正面击毁的豹式。而德军后期装备装甲部队的重型战车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的故障率更是高得惊人,盟军对于这种更加厚重、防护能力更好的坦克几乎无技可施,只能咒这个怪物快点自己出故障,一般很快就能灵验。高故障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军武器.
美国兵器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修理,零件的高度标准化让美国在战场上能够及时的对装备进行修理以重新投入战斗,而不会出现大量兵器因损坏严重而被丢弃的现象,就连一颗螺丝钉都可以用在重型坦克或者是摩托车上。但美军装备的单独作战能力并不是很好,美国在陆军武器制造技术方面要略低于德国,与苏联相近,当然是在JS-3坦克投产以前。由于美国工业实力的雄厚,很难判断出美军兵器是否易于批量生产,但从美国零件的高度标准化来看,生产方面应该是没问题.
不过有的人总是喜欢把美国兵贬得一文不值,因为美国陆军在二战中确实体现不出良好的单兵作战力,一旦失去了空中保护,美国陆军几乎无法与德国西线部队相抗衡。但是有一点需要声明,我们总是在拿身经百战的德国兵去和美国的老爷兵去比,这样做未免有失公允。美国的地理位置限制了美国陆军的发展。美国周边都是些弱小国家,美国陆军并不需要非常强大就可以保护本土的安全,美国真正需要的是一支强大的海军。陆军只要能够满足本土防御就可以了。而且美国并不是像德国那样具备战斗传统,德国的战斗传统是德军优秀战斗力的来源,而美国由于其民族组成复杂,没有封建史,以及其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因素,美国人并不善于战斗。因此对美国陆军的种种批判未免有失偏颇,如果让美国置身于欧洲那样列强纷争的环境之中,美国陆军究竟会怎么样,我们只能去推测。另外仅仅从武器火力方面来看的话,美国并不弱于德国。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样在1944年3月投产的豹G型坦克和M4A3(76)W型坦克的火炮能力。美国坦克装备的76mm M7 L/53式火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最大穿甲能力可以达到157毫米,而德军装备的75mm Kw.K.42 L/70式火炮在同样的距离上的最大穿甲能力为149毫米。。
所以美军在武器质量方面其实并不弱于德国。同时,在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后,美军也在实战中逐渐积累着自己的经验,第630坦克歼击营在1944年7月的报告中显示,他们摧毁了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53辆德军坦克和15辆自行火炮,自身损失为17辆M18式坦克歼击车。
苏军装备情况介于两者之间,苏联兵器在零件标准化上没有美国做的好,但苏联兵器做工简单,工艺好,造价低,易于批量生产,而且可靠性好,在恶劣天气下故障率低。最大特点体现在苏军装备的Ppsh-41型冲锋枪和着名的T-34中型坦克上。
Ppsh-41型冲锋枪的大部分零件都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大批量制造,即使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排除。理论射速为900发/分,可以配用71发弹鼓或35发弯弹夹。在巷战的短兵相接中,Ppsh-41可以提供极其可观的火力。因为在这种距离上,德国武器的高精度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而苏联武器则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火力压制效果,同时为苏军士兵的生命加上几分保险。到了1943年,苏联在Ppsh的基础上开发出PPS43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甚至取消了快慢机,只能进行连发射击
⑻ 求二战军事专家解答军种兵种
【绝版史料】二战德军各兵种军旗和各部队标志 (2009-12-03 07:24:58)转载标签: 二战德国德军国防军党卫军军旗识别色部队标志军师 分类: 二战寻踪
数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喜爱二战史的我从一个网站找到了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详细介绍。其中详细列举了德军各部队的旗帜、部队标志、勋章、军衔、鹰徽(帽徽)、领章、肩章、臂章、袖标、军服、军帽等资料,图文详实,实为不可多得的二战史料——据我搜索目前已经没有这方面如此详实的二战德军资料。
因此——此史料库堪称绝版!!!
由于其中内容实在过于丰富,只能分篇介绍。作为第一篇,此文将详细介绍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军旗、兵种识别色、各兵种作战部队标志、身份识别牌。其他内容将后续推出,敬请关注。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德军1933-1945”网站,非本人版权。欢迎收藏、转载,以此表达对该网站工作者辛苦工作的感激和怀念。
提醒:此史料库仅用作历史和军事研究参考,绝无意识形态方面的错位,请参阅者务必注意立场!
德军军旗
陆军旗帜
苏联在二战后至解体前,陆军有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空降兵、火箭兵、炮兵和防空兵6个战斗兵种;还有工程兵、化学兵、通信兵、无线电和无线电技术兵、汽车兵等专业兵种;此外还有特种部队和驻垒守备部队。
应该还有军事交通运输兵和管道兵,类似于我们基建工程兵的建设部队,另外“合成军”不知道算不算一个兵种。苏联陆军也有陆军航空兵,不过只是归陆军指挥,行政、后勤等还是属于空军。[防空军是以防空作战为主要任务的军种。通常由歼击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和其他专业兵组成。主要装备有歼击机、高射炮、雷达、地空导弹等。能单独或者在其他军种、兵种协同下组织防空战役,实施防空作战。防空军是随着空袭反空袭兵器的发展,在防空部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防空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统一领导指挥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的部队,苏联于1941年1月设立了国土防空军司令部,1948年将国土防空部队组建成国土防空军,正式成为独立的军种。1981年1月改名为防空军,我觉得应该至少还有探照灯兵(也许不叫这个名字)。
苏军分为5个军种:
陆军、海军、空军、国土防空军、战略火箭军,苏联另有边防军和内务部队的建制。
探照灯兵属于国土防空军止楼上说的这些吧,我觉得应该至少还有探照灯兵(也许不叫这个名字苏联在二战后至解体前,陆军有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空降兵、火箭兵、炮兵和防空兵6个战斗兵种;还有工程兵、化学兵、通信兵、无线电和无线电技术兵、汽车兵等专业兵种;此外还有特种部队和驻垒守备部队。
太多了,先说这2个吧
空军旗帜
海军旗帜
德军兵种色
除了海军通过标志区分部队种类外,其他军种一般使用颜色加以识别。主要使用在军帽的边线、领章和肩章的底版或边线的颜色上。
陆军
空军
党卫军
陆军作战部队标志
二战德国陆军部队的标志可谓五花八门,事实上,它们的确没有具体的设计规则。许多标志是依据所在部队番号或是指挥官偏好来确定的,甚至曾出现士兵即兴绘制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因在某区域参加过作战役而把地名做为该部队标志。
一般来说,此类标志属于非正规的识别性符号。大多时候,仅用在车辆、重型武器以及路向指示牌上。
集群、集团军标志
军标志
师标志
重装甲营标志
海军作战部队标志
水面舰艇标志
潜艇舰队标志
士官生实习队标志
U艇标志
武装党卫军标志
党卫队机动队在战争爆发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陆军中的特殊部队;在希姆莱的努力下,党卫军逐渐成为具备30多个包括海外志愿师团的纳粹亲信武装力量。
以下的标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党卫军的信仰来源——古代北欧神话、德意志容克传统、纳粹思想,以及一些仆从国或占领国的传统信仰。所有图形均附在一个盾形标志里;而这些盾本身亦具备各种含义:如缺口在左代表装甲掷弹兵,右边代表装甲部队,中间代表骑兵部队或山地部队,而没缺口则代表一般的掷弹兵部队。
德军身份识别牌
新入伍的德军士兵能领到一个识别身份牌,这种在美军里被称做“狗牌”的物品为一椭圆形金属制品,上面用机械工艺刻印了编号,上下部分分别有三个圆形小孔和分裂口,其作用是:并列两孔为佩带时穿系挂绳用,平时由士兵带在脖子上,如果在作战中死亡,则由其队长或同伴通过裂口将另一半掰下,并将若干个铝牌通过另一个圆孔用绳索串在一起,以供行动结束后做伤亡数字统计。而留在身上的半个身份牌为战斗结束后遗体识别所用。
从下图可以看出:和美军身份牌比较,当时德军做得很不科学,牌既无姓名,亦无出生地,血型,仅有单位、编号(个别有性别、年龄——不是出生日期),而且取下时必须掰开,非常麻烦。德军身份牌基本为锌或铝制。
还有一种是宪兵使用的身份牌,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的宪兵在执勤时挂戴在颈下,42节的金属链,轻重两种可选,一般材料为锌和铝制(一些仿制品文中所介绍的银制实际上并不存在)。在牌正面的鹰徽、文字和链钉上均上有荧光漆,以便在夜间能醒目识别,德文Feldgendarmerie意为野战宪兵队。
⑼ 二战时的英国军队有多厉害,为什么总有人认为不堪一击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作为盟军主力之一,英国军队活跃在二战的各个战场,是二战的主角之一。不过,由于英国军队在亚洲战场的糟糕表现,人们对英国军队的评价很低,很多人甚至认为英国军队不堪一击。事实上,英国军队实力一点不差,绝对是二战中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
二战中,英国总共动员了1 200万人参战,总兵力高达540万,军队数量位居世界第六,其中高技术含量的空军和海军所占比例很大,是一支海陆空齐全的立体化的现代部队。
二战时期,英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二,稳稳压住日本。1939年,英国拥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56艘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驱逐舰部队(200多艘),潜艇50多艘,和美国海军实力差不多,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全力开动战争机器美国海军才超越英国。二战开打后,英国开始加速爆舰,爆舰能力惊人,是海军大国日本的好几倍。二战时期,英军总共装备了50多艘航母,其中自己建造的有31艘,远远超过日本。作为日本的老师、世界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人不管是舰艇数量还是海军素质都要强于日本,即使1942年英国最虚的时候,英国海军跑到太平洋上也不惧日本。
⑽ 二战时期的英军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表现怎么样
首先分兵种,对于海军而言,无论在哪个战场,表现总体都很出色,表现出了纳尔逊精神。最强的当属地中海部队,在兵力劣势状况下,扭转战局实属不易
空军,主力在欧洲,表现相当出色,其次是在非洲战场,表现优异,亚洲战场的表现一般
陆军,真正的主力一直在北非-欧洲战场打转,表现挺坚韧、顽强的,但具体的战术运用实在不敢恭维,非常呆板
在亚洲的陆军本来就是三流货色,把人丢到家了,新加坡向山下奉文投降,缅甸也是一路狂奔回印度
但后来有所改善,尤其是斯利姆就任印度陆军指挥官后,在缅甸把日本的缅甸方面军打得一塌糊涂,也算了报了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