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英国殖民造就了富裕国家,而西班牙殖民南美却没有
英国殖民利益用于国家发展,西班牙主要用于王室消费,
2. 英国在其鼎盛时期为什么不举国迁往美洲大陆,而宁愿待在英伦三岛
英国本土作为英国人生活了几百年的地方,是不可能轻易舍弃的,而美洲大陆也是他们的殖民地。
3. 为何英国在二战后几乎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
因为二战发生以后,英国的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陷入了衰退,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对这些殖民地控制下去了,而且当时各地的民族意识渐渐开始加强,每个地方的独立浪潮也是一波一波的,英国如果不让他们独立的话,最后拖垮的也是自己国家的经济,所以英国这么做也是没办法了。
所以这个时候英国人知道,如果不让这些殖民地独立,那么英国必然要付出严重的代价,比如说让国家经济拖累越来越厉害,所以英国在当时这种情况,已经无法维持对这么多的殖民地统治,只能选择放弃这些海外殖民地,不然自己本国的经济也要被殖民地给拖垮了,而且这些殖民地的反抗还非常的强烈,就连美国和苏联也在支持各地独立,英国这个时候也是没办法了。4. 为何大英帝国当年不整体迁移到广大的北美洲去
其实英国在称霸过程中采取的政策并没有问题,美国的崛起原因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捡漏而非必然。当时欧洲是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人才辈出、新科技不断问世、工业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所以在这种氛围中如果诞生新霸主,必然会出现在欧洲。所以英国才会立足本土出台类似大陆均衡等政策预防挑战者的出现,一如今天的美国一样。这才让独立后的美国有了机会,并不是北美大陆这有这样的风水。如果英国举国迁往北美,失去制衡的欧洲大陆肯定会很快就会被德国脱颖而出。如果让德国统一科技实力都首屈一指的欧洲大陆才是大英帝国的灾难。
随着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英国就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随后英国更通过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为自己世界霸主地位增添了引擎,庞大的日不落殖民体系为英国提供了充足的矿产和自然资源顺利完成了基础积累。
欧洲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后迅速席卷欧洲。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结束了纷乱时代,德国和意大利统一初步奠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此时的欧洲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科技和社会生产力最发达的板块。也就是说如果说还有哪个国家有可能成长为威胁到英国的存在,那么一定会出现在生产力最发达的欧洲。
小结:
英国的外交在当时非常的先进,具备很强的持续性。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四百年如一日得到忠实的执行就是个实例。所以说英国不会看不到北美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如果就凭这一点就放弃群雄并起的欧洲前线举国迁往北美是不是太儿戏了?
5. 英国为什么在南美洲没有殖民地
不同的时代曾经被不同的国家殖民过,南美曾经只葡萄牙西班牙等的殖民地;而非洲则被英国,法国等国家殖民过。
6. 原是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超170万平方公里,为何英国直接放弃
这个地方位于南极洲,是南极洲资源比较丰富的一块土地。因为英国当时的国家实力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有了比其更强大的国家,因此不得不放弃。
世界的近代史开端就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的从英国这个地方开始,这是一场技术改革,也引发了社会的变革。英国这个国家因为是第一个发起变化的国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迅速的扩张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因此,美国、苏联也试图从中获取利益,但当时南极洲有好资源的地方,已经被欧洲这些国家瓜分的差不多了。但当时的美国、苏联实力强大,将其他几个国家召集起来,召开了关于南极洲归属的会议,英国当时的实力已经无法比两大强国因而不得已放弃了这块领地。
7. 大英帝国当年殖民地众多,为什么不整体迁移到北美洲
因为英国觉得自己是欧洲的霸主,他们觉得北美洲就是蛮荒之地,根本不相信他们拥有这么多的土地和资源。
8. 英国为什么放弃了对所有殖民地的统治
英国为放弃对所有殖民地的统治,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整个国际大环境的趋势使然。在和平年代,有联合国安理会这样的组织,就不会容许侵略的发生。任何国家只要是被侵占的,都可以申请独立,脱离殖民地的统治。所以英国不敢逆着这种趋势来,只好放手。
第二点是英国已经在殖民地上捞到了足够的好处,所以即便心有不甘,也会退出。这就是所谓的见好就收,否则可能吃进去的东西还需要吐出来。
9. 英国为什么逐渐放弃殖民地
英国放弃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属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英国在殖民地的疯狂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初,世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英国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争,英国的殖民统治日趋瓦解。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47年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继续维护英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接受美国的崛起。英国也必须处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扭曲的关系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无力继续经营殖民统治。
三、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英国实力
在1940年纳粹德国进攻英国本土时虽然英军奋力抵抗将德军击退,但德国空军之后持续不断的轰炸伦敦等英国主要城市也给英国经济造成不小的打击,纳粹德国在1940年至1945年间占领了英国皇家属地海峡群岛。
至1945年德国投降前英国的战争物资基本全部依赖加拿大和美国,造成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对美依赖度增加。世界大战造成英国国力衰退,各自治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1942年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John Curtin)史无前例地下令将驻扎在英属缅甸的澳大利亚士兵调回参加保卫澳大利亚的战斗。
四、二战后世界去殖民化运动兴起
在加勒比、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而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制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这是印度国大党长达40年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英国从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独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价的,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互相的内斗,但也因此导致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印度独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国开始瓦解。
1948年缅甸也获得独立,并选择不加入英联邦;之后又有斯里兰卡(1948年)和马来亚(1957年)的独立。1948年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建国。还有众多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
(9)英国怎么不殖民南美扩展阅读
现今英国的发展状况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十八世纪时英国本地产小麦开始不敌北美廉价小麦,放弃大量种植小麦,大量从美洲进口粮产,逐渐转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
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14年8月,英国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务贸易总额3058.5亿英镑,约合4863亿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国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从业人员约270万,占就业人口的9.1%。2012年来英游客达3108万人次,收入达186亿英镑,约合29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