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年轻人平时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 如何尽快融入他们的圈子
其实。。。给你看看:英国一家民调机构近期对当地超过2000名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相信,如果自己能在中国或是印度生活,日子会过得更好。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面对眼下的经济形势,自己除了继续节衣缩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能够熬过这段紧缩时光。
英国《每日镜报》4月30日援引民调机构OMD的调查结果说,英国政府近年来的紧缩政策,继续对英国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约40%受访者承认,自己已经变卖了一些财产,来应付日常开支。而有66%的受访者认为,眼下除了“能不花钱的都不花”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每日的生活开销。
OMD在历时一年,对超过20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后,发布了这份名为《英国的未来》的综合调查报告,分析了经济衰退和人口特征变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调查显示,近50%的受访者认为,眼下高学历和高收入已经不能画等号了。近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英国根本找不到稳定的工作职位,55%的受访者抱怨自己不得不为找工作经常搬家。
对于英国什么时候能够走出经济衰退,多数英国人感到长路漫漫。有47%的受访年轻人相信,如果自己出生在印度,那么生活质量要比现在好很多。有43%的英国年轻人则认为,如果自己身为中国人,日子也会比现在在英国过得好。还有41%的年轻人认为生活在俄罗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们的三大爱好:喝酒,冒险和刺激。。。学会这三样应该可以融入了。。。
㈡ 留学生活中与英国人交往要注意些什么
学会与英国人交往是每个去英国留学的朋友都必修的课程,在与英国人打交道时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呢?一些英国留学前辈为大家提出了实用建议。
就读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崔帅说:我来英国的这半年时间里,结识了不少礼貌友善、乐于助人的英国同学。他们很有分寸和修养,比想象中有一定距离。刚来英国的同学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英国口音、不理解英式幽默,这就需要双方多沟通,做到互相理解。Cultural
shock是难免的,不要为了躲避文化冲击就不去和英国人交流。但渡过这段起步期,很快就能够如鱼得水了。另外,我认识的英国同学们都很乐于了解东方文化,学习另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并且十分勤奋!我们自己也要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保持开明的心态,接触各国文化和各地域的文明。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Claudia说:作为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人,我来英国上学依然感受到了文化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相比,更加守规矩,很少有人挑战权威,提出质疑。英国也有一些不易懂的方言,但是在伦敦上学和生活会容易很多。英国同学学习也更刻苦一些,很早就有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建议华人学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社会中,尽量做到open-minded,不要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子中,不肯走出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晓晔:
我接触的英国人,都十分礼貌和活泼。他们知识面很广,也很平易近人。因为我的专业是公共管理政策,英国同学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对于政体结构、政府管理和国际政治方面的看法。很多同学来英国之后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日常生活的语言和知识已经具备,但依然在英国同学谈到本国的某个事物或是现象的时候觉得茫然。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英国文化和社会中的特有词汇和典故,才能做到更好的沟通。不要放弃任何听、说的机会。多听多说不但能够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能对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资质有很大的提高。
就读于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的Constance:英国人给我的感觉是很严谨守时,之前对本地人的印象大多是古板不易变通,但伦敦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多元化的大城市。在这个城市任何的现象发生都不令人吃惊。很多中国学生来到英国,会渐渐加入中国人的小团体,慢慢变得与世隔绝起来。其实可以多出去走走,加入学校一些社团活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一下英国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他们常常很会替别人着想。
Danielle是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学生,他说:我来英国八年了,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都很惬意。我觉得英国人十分友善,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包容、civil和diverse。很多刚来英国的中国同学在起初沟通遇到问题时,常常就以“算了”的心态避之,殊不知这样带来的误会反而越来越多。我的建议是不懂就问,同时尊重对方的隐私、社会风俗和个人习惯。学校里可能还是相对比较segregated,而一旦参加工作,会接触更多层面、更多方向的人群。
㈢ 想去英国留学,应该注意什么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英国也不例外,想要更好地在英国学习,那么就必须尊重他们的风俗。如果你了解过留学申请相关内容的话,你应该知道去英国留学需要准备一些申请材料,比如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等等。㈣ 刚到英国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
关于居住,有些注意事项需要留意:
学校宿舍比较方便省事,入住后不用为了缴账单伤脑筋,有专人管理及打扫(只限于公共空间,自己寝室还是要自己整理),安全性较高,较不会遭小偷。
学生公寓视不同的品牌而定,一般公寓租金包含水费、电费和网费,还有个人财产保险。楼内有24*7小时的监控,以及安全的门禁系统,都是保证学生们生活安全的条件。
有的学生公寓还会免费提供工作日的早餐,提供洗衣房、公共休闲区、放映室、自习讨论室和健身房等。
学校宿舍一定要早早提前预定!一般两三月份开房,但每个学校的时间又有不同,比如约克大学就是7月份学校宿舍是随机分配的,所以有些宿舍会离主校区较远。
校外租房和学生公寓同样建议提早预订,这样有更大空间选择心仪的房型。
其他类型房子在租赁时要看清合同,一定要弄清楚这些问题:
租房合同签多久;
什么时间你可以搬走;
搬走要提前给多久的notice(如果你在合同还没有到期的情况下搬走,是不可以的);
维修方面哪些情况是房客自己要处理的,哪些情况是房东会协助处理的;
你的定金会放在哪里保管;
合同名字有无错误,并且定金保管也一定要用本人姓名。
㈤ 请大家谈谈第一次到英国读书,且英语不是很好,是怎么适应的,以及感受
英文不好到什么程度?
初中水平?2年-最多
高中水平?1年=最多
我刚去时就是基本上不会,一年半搞定---没太努力
适应:刚开始是靠同学,1-2个月后就好多了,一般生活用语就能搞定了 交了新朋友,又能上网,环境还好 哈哈
英国人好不好相处? 他不会主动欺负你,除非是喝多了
大学本科?一般学校只保证你第一年的宿舍,之后你要去找房子---不要怕,到时你就是英国通了,不用我在这多说
还有问题发消息
哈哈
㈥ 英国留学,如何交友,融入英国社会
对于很多已经拿到英国名校录取的小伙伴来说,不仅要在短暂的留学旅程中好好学习,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了解英国,英国人,融入英国社会。无论将来你在哪里生活,工作,都会感到这份经历给你带来的重要价值。关于英国的基本知识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了解并不代表融入,那么,你要如何全面的做好准备呢?
主动,大胆是提高英语口语的关键。工作后可以约同事一起喝咖啡,或去酒吧玩,这些都是锻炼社交能力的好机会,况且你需要大量的机会听和说英语!
㈦ 初到英国留学时首先要做哪些事情
据名远留学介绍:到英国留学后,住宿安排好了,要去拿BRP卡,警察局注册,开银行卡,学校注册等等。
㈧ 英国留学怎样融入英国的生活圈子呢(下)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学生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受访的一些中国学生看来,学习似乎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看各种书。 留学生和英国人交往,不是一味地迎合和附和英国社会,而是首先要对于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的自信与了解,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相信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有被英国人问起中国武术及饮食文化的经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国外的主流社会很想知道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未来走向。留学生可以此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向国外介绍中国的同时,积极展示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不同素质和修养,让外国人刮目相看。作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如果对于自己国家最吸引人的部分都不了解,也就没有办法让别人主动接近你,崇尚你,在英国主流社会就会很难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学生期待被另外一种文化接受时,也要仔细研读并接受新的文化。对此,跨文化研究博士生小邵建议说,既然来到英国,何妨抛开中国式观念,换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不固步自封,敞开心扉,才能够从心底认同并接受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去美国留学的优势
㈨ 去英国留学需要注意什么怎样融入英国人的生活
你可以不住HOME STAY啊
不知道你是高中还是大学
如果是大学在外面和中国人一起租房就是了 房租要比学校便宜很多
开始的时候自然觉得环境是陌生的 待几个月就适应了
㈩ 准备去英国留学,求教怎么和英国人打交道如何迅速融入当地人圈子
许多中国人对英国人的印象停留在很严谨守时,古板不易变通上。但其实,如果你真正接触他们后,反而会发现他们中不少人十分礼貌友善、有分寸、有修养,并且很乐于助人。刚到英国的人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英国口音、不理解英式幽默,这就需要双方多沟通,做到互相理解。
Cultural shock是难免的,不要为了躲避文化冲击就不去和英国人交流。但渡过这段起步期,很快就能够如鱼得水了。很多中国学生来到英国,会渐渐加入中国人的小团体,慢慢变得与世隔绝起来。其实可以多出去走走,加入学校一些社团活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许多英国年轻人都很乐于了解东方文化,学习另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并且十分勤奋!楼主可以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保持开明的心态,多多接触各国文化和各地域的文明,也算是留学的一部分。
此外,建议可以与英国本地人多聊聊天气的话题,他们几乎是全世界最热衷此类话题的人群了。一般情况下,英国人见面寒暄的开场白,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最近的一项统计显示,平均每个英国人一生中要花6个月的时间谈论天气问题。其中有个规律,不管怎样,都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这样对方才会觉得你和他有“共同点”,才能深聊下去。这是英国人在谈天气时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英国学者将这样的法则称为“赞同定律”。
——摘自《名校指南》留学生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