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较16世纪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异同
一、专制制度的相同点:
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的专制制度都是在16世纪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专制制度的不同点:
1、四国的专制制度的形成手段不同:
英法国家把改革同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 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是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王权。
2、四国的专制制度的经济发展不同: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在毛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中推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农村则通过圈地运动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制适应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化,使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了联盟,形成了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
3、各国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不同:
在法国和西班牙,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业和海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农业相对落后,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资产阶级和贵族结成了联盟支持王权。在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相对软弱。
4、四国专制制度的统治程度不同:
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的薄弱。英法专制制度初期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保护、鼓励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5、四国专制制度的作用不同:
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政权也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在封建制度的后期,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
B. 英国经济体制
英国经济体制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
英国的农业高度集中,高度机械化,并且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
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伦敦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工业的重要性仍不断下降。
(2)英国经济政策在十六世纪是什么扩展阅读:
自1973年起,英国是欧盟会员国。 19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数在1940年代被国有化的、在工业和服务业上的国有企业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国政府只拥有少数工商产业,英国皇家邮政是其中一例。
英国经济正经历150多年来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自1992年以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在通货膨胀、利率、和失业率方面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十二名。
但是,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国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经常账户赤字。 尽管英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显着增长,并超过了德国的生产率,但仍落后法国工人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的水平约20%。
英国的平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位于旧欧洲15国的平均水平。 英国在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列第16。
C.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时代背景是什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专制王权和宗教改革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于发展经济。亨利七世利用这些条件,实行绝对专制统治。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设“星室法庭”,惩治不驯顺的贵族。亨利八世时正式成立枢密院,听命于国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则受枢密院监督。专制王权的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多从他们中间选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以增强国力。
1527年,亨利八世国王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从1529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缴纳贡赋;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还大量没收寺院财产,把没收的土地投入市场拍卖。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
16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文化亦兴。人文主义者T.莫尔撰写《乌托邦》,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诗人E.斯宾塞初写田园诗,后写《仙后》,歌颂伊丽莎白一世时代。F.培根作为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撰写《学问的推进》(1605)和《新工具》(1620),倡导归纳的和实验的新哲学。16世纪后半叶,
英国历史
英国文学中最繁荣的是戏剧。悲剧作家C.马洛是新剧的先驱,他盛年早逝,但留下可观的戏剧创作遗产。文学巨匠W.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留下许多不朽名着,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编辑本段近现代史简述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1.手工工场的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造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2.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4.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2)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3)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历史
,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5.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640年,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通过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世纪的曲折斗争,完成革命,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如: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所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
D. 为什么在英国历史上,16世纪很重要
因为16世纪,在英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
1、圈地运动和资本原始积累。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
2、专制王权和宗教改革。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于发展经济。专制王权的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以增强国力。
3、16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文化亦兴。人文主义者T.莫尔撰写《乌托邦》,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诗人E.斯宾塞初写田园诗,后写《仙后》,歌颂伊丽莎白一世时代。F.培根作为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倡导归纳的和实验的新哲学。
4、16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学中最繁荣的是戏剧。悲剧作家C.马洛是新剧的先驱,留下可观的戏剧创作遗产。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留下许多不朽名着,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英国经济政策在十六世纪是什么扩展阅读:
1、1527年,亨利八世国王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从1529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缴纳贡赋;
2、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
3、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还大量没收寺院财产,把没收的土地投入市场拍卖。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
E. 16到18世纪 英国的社会发展变化
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在这个过渡阶段中,英国无论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和政治制度与体制方面,还是在文化思维意识方面,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使英国一跃而成为近代首先称霸世界的头号工业强国,它的历史经验值得探索。本着作着重探讨这个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它是社会转型的物质基础。
16世纪到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重大发展变化是:在经济上,手工工场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从封建经济中兴起并得到发展:“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在阶级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及工人和农业工人,在政治上,16世纪,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进行了宗教改革,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使英国实力增强,并成为海上强国。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
16-18世纪,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时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国的议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的政治权力最集中的地方是议会上院。上院在国家机构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它成为贵族政治生活的舞台。对一些贵族类说,出席议会会议是一个社交活动,“参加议会会议的权利给了贵族在政治事务上的重要的发言权,给了那些能够控制或操纵议会的贵族重要机会”[①]。随着议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的上什,议会会议成为解决许多重要事情的场所,充当上院议员成为贵族参加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许多大臣本身就是贵族的事实,赋予上院在议会斗争中的地位和权威,无论使国王还是议会下院或使大臣们,都十分重视上院的作用。由于“上院包括了王国内重要人物的多数,人们把它看成是保证财产不受国王或人们侵犯的保护者”[②]。贵族通过上院控制议会的权力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F. 十六十八世纪英国政府推行什么政策
16,18世纪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