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人是如何对丘吉尔评价的
丘吉尔以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的美名留炳于史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曾因武装干涉苏联、第二战场、冷战等等引起不少的批评,但批评者也不能不承认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大国务活动家,一位具有超群智慧、坚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的人。以致在他生活的最后几年里,他被世人称为:活着的最伟大的英国人。
② 如何评价丘吉尔
邱吉尔是英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一、他在希特勒闪击西欧的当天,出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临危不乱、立挽狂澜,迅速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从领袖到平民一片麻痹,他们鼓吹裁军,认为战争渐行渐远,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保持清醒政治头脑的人,反对裁军的人他警告英国人: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和约》。他抨击绥靖政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但大多数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1936年至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组成“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严重威胁英帝国的地位,丘吉尔多次炮轰鲍德温、张伯伦政府对德的绥靖政策。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法、荷、比、卢发动袭击,张伯伦下台,身为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接任战国首相。他号召全英:我们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得不到胜利就得不到生存。他是个扶江山于即倒的战时英雄。
二、二战中,他为同盟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A、成功地指挥实施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救出的34万英法联军是二战欧洲战场战略反攻的有生力量。
1940年5月底,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后狂飙突进,将四十万英法联军逼进敦刻尔克的狭窄地带,面临灭顶之灾,丘吉尔制定了发电机计划,从5月26月至6月4日,出动大小船只9天9夜不间断的救援,加之希特勒的决策失误,救出34万
人。
B、成功地领导了不列颠空战。
1940年8月,英德空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战,战役期间德军每天平均出动飞机1000架次,而英国飞行员因人数少,每人每天出动三次左右。结果德空军死亡惨重,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未能踏上英伦三岛一步。
C、丘吉尔合纵连横,争取一切可争取力量,不断扩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丘吉尔发表演说:任何一个继续战斗抗击纳粹主人的国家和个人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丘吉尔还利用和罗斯福的良好私人关系,获得大量美援。1941年3月8日,丘吉尔通过外交手段促使美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轴心国宣战,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三巨头握手,二战局面为之改变。
D、慧眼识英雄,重用蒙哥马利,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威望。
在非洲战场重用蒙哥马利,打败沙漠之狐后,又协助麦克阿瑟实施诺曼底登录。
丘吉尔在二战中力挽狂澜,扶帝国大厦于将倾,为英国立下不世功勋。
三、还政于人民,忠诚于国家。
1945年5月8日,德军无条件投降,邱吉尔有大恩于英国,7月15日丘吉尔前往波茨坦参加第三次首脑会议,可在7月16日,保守党失败,斯大林对丘吉尔说:你打嬴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丘吉尔回应:我打仗就是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
另外,丘吉尔身上有很多标签:恶霸、嘴炮、腹黑、诺贝尔文学家等等。“嘴炮”大家都比较熟悉,丘吉尔很能说很会演讲笼络人心,“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文学水平很高,出过《河上的战争》《伟大的同时代者》等书,但卷帙浩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帮他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关于恶霸和腹黑好像被提到的不是很多,这里国历君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他的这两个特征。
恶霸。是一些传记记者给他的称号。因为他“不论在言论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侵犯他人势力范围的恶癖”,多年没去过印度,却执拗地反对让印度获得部分自治;他缺乏中东背景,却强力主张在中东以毒气镇压库尔德人。
腹黑。丘吉尔其实蛮冷血的,在1940年11月14日,面对德国毁灭考文垂的“月光奏鸣曲”计划,据说丘吉尔亲自决定用考文垂全城百姓为代价,保护阿兰?图灵的密码破译团队。结果考文垂有500多家店铺和5万多间民房被炸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处于瘫痪状态;空袭共炸死554人,炸伤4800多人。战后,虽然不断有研究者认为丘吉尔和英国政府以及军方根本没有机会拯救考文垂,但这一“传说”仍然让丘吉尔的“腹黑”本质成为人尽皆知的特点。
虽然他有着很多负面的标签,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英国没有这样一位为了英国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的强硬领导人,如果没有一个这样“嘴炮”的精神领袖,民众很难在绝望的时刻坚持下来,整个大英帝国是完全不可能在法西斯的狂潮中幸存下来的。
③ 英国人民将带领他们赢得胜利的丘吉尔赶下台,是为何呢
丘吉尔带领英国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在战争结束后,丘吉尔在首相选举中输给了工党的李-阿特利。败选后,丘吉尔说了一句着名的话:"对伟人不感恩,是一个伟大国家的标志"。
二战结束时,英国已经失去了世界霸权,殖民体系崩溃,英镑被美元取代。英国失去了昔日的魅力,成为美国的小弟。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英国的衰落,英国人也不可能不知道。丘吉尔被一些人认为是英国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英国的罪人,大英帝国的衰落就在丘吉尔的手上。丘吉尔下台后,他说英国人 "忘恩负义"。事实并非如此。英国人只是选择了他们认为更合适的工党。当工党未能如愿以偿时,他们选举丘吉尔为首相。1951年,在保守党赢得大选后,丘吉尔再次成为首相。1954年,丘吉尔因病辞去总理职务。1965年丘吉尔去世时,英国为他举行了国葬,并给予他充分的荣誉。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④ 英国首相丘吉尔身为二战的战争英雄为何英国人民对他又爱又恨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着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可以这么说丘吉尔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并且是一个纯粹的反纳粹斗士,与其他英国人不同的是丘吉尔坚决不选择和谈甚至投降。
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丘吉尔一生担任过两次首相,英国人民对他又爱又恨,爱的表现在曾两次出任首相,恨得表现在二战胜利后立马被赶下了台。但是毫无疑问,丘吉尔是一个战争英雄。
⑤ 丘吉尔放弃考文垂,英国人怎么看
关于丘吉尔放弃考文垂,现在的英国乃至全世界也是讨论纷纷。
一直以来,这个事件都备受争议,毕竟考文垂被轰炸,直接死亡就好几百人,其他的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就更不胜数。但是,由于对考文垂被轰炸未做相应的防备,导致德国并不怀疑自己的密码系统,因而这个系统一直被沿用。
孰轻孰重,确实很难去区分,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但那必须是自己主动才可以啊,谁也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生死。
考文垂事件是二战中较为有争议的事件,为了整体利益残忍地牺牲局部利益是否有违人性和道德尚具争议。考文垂里面有着超级机密据说这是整个战争的密文,但是丘吉尔当时手握兵权,痛苦地承受了德国飞机长达10小时的空袭。
考文垂像遭受地震一样变成了一片废墟 但是事实证明被保住得“超级机密”确实在之后的战局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列颠之战,阿拉曼之战,大西洋海战,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法国北部的地面战等众多作战行动的背后都有着她不可磨灭的功劳。
(5)现在的英国人怎么看待丘吉尔扩展阅读:
“牺牲考文垂保护恩尼格玛”阴谋论的荒谬之处还可通过一条旁证加以证明:6天后的20日,恩尼格玛的情报表明德国将对物尔佛汉普顿展开大轰炸。这次情报很准确,因为月光奏鸣曲计划的执行者德国第100航空大队之前已经把计划内的另两个目标伯明翰与考文垂都炸过一遍了。
这次英国方面提前一天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保卫物尔佛汉普顿痛打第100航空大队——结果第100航空大队没来,因为他们通过航空侦察事先发现英国这边已经严阵以待,于是把计划取消了。
如果说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将导致恩尼格玛这个“超级机密”的泄露,那么这个“超级机密”在1940年11月20日的物尔佛汉普顿就已经被泄露掉了;如果丘吉尔计划牺牲城市保护密码,那么他该把物尔佛汉普顿也一起牺牲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考文垂事件
⑥ 带领人民打赢二战的丘吉尔,为何在战争结束被英国人抛弃
丘吉尔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
1945年7月,也就是在击败德国之后,英美苏三国元首在德国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就在会议进行过程中,英国大选的结果出炉,艾德礼战胜丘吉尔,成为新一任的英国首相。因此在这次会议中,前几天还说丘吉尔参加,闭幕却换成了艾德礼。
带领英国人民打赢二战的丘吉尔缘何会被人民抛弃呢?
丘吉尔是战时首相,和平时期不再需要他
丘吉尔之前的英国首相是张伯伦,按照现在的看法,张伯伦就像一个无能的政客,但是张伯伦当时在英国的支持率很高,因为英国普遍惧怕战争,张伯伦对战争的恐惧一定程度上代表英国人民的态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全力抗击德国。整个战争下来,英国死亡了66万多人,这个数字远高于二战。
此外,由于战争的长期影响,英国世界第一的位置开始遭到美国的挑战。在面对德国扩张时,英国的战略是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进而保住自己的繁荣局面。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成了牺牲品,张伯伦在慕尼黑返回英国时,受到的不是谴责,而且鲜花和掌声。英国人认为首相给它们带回了百年和平,可是仅仅1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张伯伦去世后,1940年,丘吉尔成为了新一任的首相。丘吉尔是一个铁腕人物,他主张与德国全力对抗。在二战爆发之前,英国普通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战争爆发以后,丘吉尔推行了战时管理机制。每人每天的水和食物都是定量的,由于肉类不足,乌鸦肉也上了餐桌。为了躲避德军的轰炸,英国民众都挖起了防空洞。英国内部确实有人主张向德国求和。这些人认为如果向德国求和,他们的生活就会恢复正常。但是丘吉尔坚决反对求和,在德国投降以后,英国人迫不及待的把丘吉尔换下了场。在他们看来,丘吉尔是一个战时首相,现在是和平时期,已经不再需要丘吉尔这样的人做首相了。
二、在对苏联的问题上,丘吉尔的态度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随着二战的进行,英国的国力大幅度下滑,大英帝国已经摇摇欲坠。此时美国和苏联争霸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英国不愿意做美国的附庸,但自己确实无力对抗强大的苏联。在二战后期,英国与苏联已经爆发了多次矛盾,丘吉尔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多次争吵。英国普通人很担心,一旦英国与苏联爆发直接冲突,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增援。为了更为稳妥的处理与苏联的关系,英国民众决定换人。对苏比较温和的艾德礼取代了丘吉尔。
其实小编觉得与其说是英国人民把丘吉尔赶下台,倒不如说,他们自己在正确的时间点选择了自己最需要的人来为自己服务,没有什么忘恩负义。当初选他上台也是为了打仗,仗打完了就没他什么事了。
⑦ 为何英国百姓把丘吉尔赶下台后,又要选他为伟大英国人
因为丘吉尔在二战之后的政治措施不符合当时的英国国情,丘吉尔在当时的政治目的是主张英国进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而当时的工党领袖艾德礼则是关注民生,主要将发展放在当时的英国国民身上。所以丘吉尔当时的政治主张和国民心中的意愿不符合,才导致丘吉尔的下台。
其实对于二战之后的国家来说,因为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和重创,这时期对于英国国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继续发动战争,扩张自己的版图。而是想要过上稳定的生活,而抚慰战争带给国民心中的创伤。而当时的工党领袖艾德礼则是将自己的政治理念放在了发展民生身上,从而得到了英国国民的支持。而丘吉尔的主张虽然有很大的远见,但是对于刚经历过二战之后的英国来说,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等到二战之后,英国内阁解散,而丘吉尔也辞去了首相的职位,因为在他看来,选举只不过是走过过场,下一任的首相依然会是他。后来,因为丘吉尔对自己过于自信,从而导致在百废待兴的英国,因为丘吉尔的理念和国民的要求不符合,最终工党的艾德礼在大选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