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谈谈你对英国的看法吧
经济上:英国GDP是世界第五或第六,人均也挺靠前,还是很发达的
生活上:物价比较高,消费指数高,以前有人抱怨说英国人工资虽然高,可是休息时间不多,还不如在法国生活,虽然少赚些钱,可是活的惬意
文化上:应该说是比较保守和高傲的,有一种贵族气,比较缅怀大英帝国时代的光辉成就,不过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是西方最出名的两大文学产地之一吧(另一个是法国),想想莎士比亚一个人就够了
下午茶是很受人欢迎的,法国人爱喝咖啡,英国人爱喝茶,而且是红茶,对比一下,可以得到很多结论
个人认为英国人还是比较理性的,要说狂热,拉丁民族可能更狂热(个人一直以为德国人应该更冷静,可是就是这个民族发动了两次大战,真不知为什么,是普鲁士的原因还是霍亨斯淘芬还是条顿骑士的缘故,不得而知),所以英国人在科学上很有贡献,缅怀一下牛顿,在缅怀一下培根,还有麦克斯韦等等等等,中世纪最出名的自然科学家罗杰尔培根也是英国人
当然,洛克的哲学,霍布斯的哲学,休谟的,贝克莱的等等也都是光辉灿烂
气候:温带海洋性的气候还是挺宜人的,就是冬天比较冷,不过伦敦已经不是雾都了,环境应该是不错的
地理上:一道不宽不窄的英吉利海峡恰到好处,说它不宽,是因为历史上多次欧洲大陆的入侵,伊比利亚人,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萨克森人,基督徒,诺曼人(除了维京人)都是通过英吉利海峡给不列颠带来了文明和技艺;说它不窄,近代以来,拿破仑也好,希特勒也好都没有征服这个岛屿,就是因为这么一衣带水。
另外,岛屿有岛屿的特性,最大的特点是孤立,以前希腊人都把这个陌生的地方看成极乐的永生,不过在文化上就形成了岛国心理,看看近代英国的外交政策吧,光荣孤立和势力均衡,就是岛国心理在外交上的体现
不列颠岛拥有高原,山地,平原,草场,湖泊,河流,应该说集全了各种地形特征,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岛的任何地方距海不过200公里,居住的环境应该不错
历史上:盎格鲁萨克森的入侵和诺曼人的入侵对英国的历史有决定性的影响。英国的文化差不多就是凯尔特人的文化+日耳曼人的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法国诺曼人的文化的综合体,当然还有维京人的小小插曲。
小小的一个岛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整个十九世纪称霸全球,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另外,自由传统的兴盛似乎和欧洲大陆如法国、西班牙、德国、俄国、奥地利都不一样,1215的大宪章,13世纪的牛津条例,也算很引人注明的,所谓的英美法系,应该还有历史的根源的吧
语言:
英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有时怀疑到底是美国的原因,还是历史上大英帝国的余晖(英国加上众多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关系)不可否认,英语的确是语言的霸主,事实上,英语也算是比较好听的语言(尽管有人说法语,意大利语等拉丁语族会更好听)
不过以前有个学者也说过,要是在七年战争中,法国再多撑一会儿,这个世界将是法语的天下,不过不管怎么样,英国人还是赢了,可能他们的最初动机是市场,资源,和劳动力,不过客观上也为英语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伦敦
世界最着名的四大城市之一(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去掉一个的话就去东京,在欧洲就是狄更斯双城记里的双城之一了,地位还是很高的,世界经济中心,特别是金融中心,伦敦城中城,很小的一块地方,聚集了这个世界的很多财富
风景名胜就太多了,泰晤士河,伦敦塔桥,大本钟,威斯敏斯特教堂,本初子午线,白金汉宫,牛津街。。。伦敦是很繁华的,不过少了巴黎的浪漫气息
伦敦16世纪人口还比不上巴黎,18世纪就超出很多了,工业革命的威力
牛津和剑桥
世界上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中世纪大学的典范,牛津是英语世界里最古老的大学,注意不是全世界的,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在意大利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英国人,录取率远比我们高,而且是牛津剑桥这么世界级的大学,不过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还是提升自己了
② 在历史上英国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民族区域问题,效果如何
英国解决民族区域问题的方式都是采用战争形式铺于安抚政策。如威尔士,先用战争占领,镇压,然后用王子立为威尔士亲王来安抚。
③ 作为一名英国移民,英国文化最让你感到惊讶或困惑的是什么
第一点,我想说说英国人普遍存在的,自卑,情绪,这是和我过去对于这个国家的认知有些违背的,因为,很多时候身边的人全然没有那种好莱坞电影里塑造的,我是英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反倒会有一种,世事为何如此难料,生活为何如此糟糕,的感叹而这学期上的一门必修课,英国近代文化发展,更加深了我对这种前后对比的认知和感触
④ 英国的大国之路对你有什么感想
一、对英国崛起因素的认知
(一)广泛的自由劳动力基础:
英国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毛纺织业。毛纺织业是英国的“民族工业”。英国毛纺织业起初作为一种城市工业,在15世纪开始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毛纺织业的兴盛,生产者对羊毛的需求量骤然增大,从而迫使羊毛价格疯狂上涨。而封建的贵族、农场主为谋图这诱人的利益开始大量圈围公用土地和农民份地,掀起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这样一来,普遍存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破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迫于生计,这批自由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入了工业生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广泛的劳动力基础。
(二)坚实的财富货币基础:
16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累积。而这一过程的明显特征就是英国抛弃了对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政策,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海外殖民地。进而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商品交换联系,海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农场主、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要求。在进入17世纪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一步拓展。英国在亚、非、拉等地均建立起了殖民地,商业贸易往来遍布全球,形成了“日不落”帝国。海外贸易的兴盛为英国创造了大量的利润空间,海外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往英国,英国的财富、商业资本优势迅速增强,从而转化成为工业资本优势,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推动。
(三)商业化政策的保证:
在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重商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指导着英国当时的经济政策。在这一时期,英国对外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用高关税阻挠外国商品进入英国,以保护资本家的经济利益,同时对本国的贸易出口商实施补贴政策,拓展海外商品市场。重商主义政策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需要,这种以国家强力干预的经济的方式为英国货币财富的累积起了重要作用。而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显着上升,社会生产力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而使产品的竞争力更具优势,英国资本家渴望通过自由竞争来销售更多的产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英国的市场经济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竞争市场理论取代了重商主义③。自由是经济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巩固其资本主义第一强国的地位。
(四)科学技术条件的推动:
17世纪中叶以后,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得到英国上层社会的重视。由欧洲开启的地理大发现给当时的王室、贵族带来巨大的财富利益,上层阶级因此而渴望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搜集科学各界人才,对科学家的发明采取了专利保护措施,并提高科学家的待遇和地位,鼓励了大批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同时,英国的宗教也热衷于对科学的探索,并积极推动科学地位的提高。许多科学家本身就是新教教徒,他们期望从自然真理中发现上帝。在这一时期,近代科学技术已明显地向各行业各领域拓展。当时还成立了在英国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皇家学会”,为各学科的交流提供平台。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使后来工业生产的蓬勃兴起成为了可能。
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得益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众多综合性因素。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反过来推动以上因素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英国恰好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率先崛起为近代全球性强国,并且延续其几百年的大国地位,甚至更久远。而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式,英国的成功崛起之路对我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需要以英国等众多大国崛起的成功案例作为有效参考,更加平稳深远地推进民族复兴之路。以下对我国内部资源及能力优缺现状作简要分析,并从宏观的视角展望我国未来发展路途。
二、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启发
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崛起的道路来看,大多走的是向外扩张,以海外市场带动国家工业发展,当国家富起来从而扩大内需。大国的崛起常常是伴着另外一个大国的衰落。比如,英国的崛起并且实现第一现代化的时候,伴随的是西班牙帝国的落寞,和对全世界的掠夺使全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德国的现代化成功后,带来的是对本国人民的掠夺,并且不可自主的走向掠夺全世界的时候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时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巧的是德国的失败,带来的美国的成功,日不落帝国的奄奄一息。
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无法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崛起的老师。根据中国国情和现代化的目标及任务,我们认为,中国现代化应当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现代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与工业化交融进行的路子。这里,“中国特色”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第二层含义是现代化道路要符合中国自身的具体实际,处理好现代化与人口、就业的关系;处理好现代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向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处理好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走经济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现代化道路;处理好现代化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系;等等。
⑤ 为何说英国是个政治民族,怎样理解
中国、美国、英国在民族政治上,应该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因为民族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的政体不同,也不可能一致,要是找相似处,还真一点都找不到。
英国的民族问题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下形成的,封建贵族领地经过不断的变化、征讨和归并,形成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4个地域,也相应形成了四个带有民族特征的群体。目前来看,前三个民族已基本融合,除在政治上略有独立性外,其他没什么区别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民族政治了。而北爱尔兰问题,说到底这不是一个民族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美国就更特殊,由欧洲的白种人移民演化成的美力坚民族,基本上不属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更象一个新生的种族,而美国的民族问题也就是种族问题,是白人怎么对待黑人、黄种人和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的问题。
⑥ 对于英国民族风情你有什么感受
我的感觉就是英国的风俗民情和中国完全不一样,是另一个世界。
⑦ 英国的民族习惯是什么
英国是一个丰富多彩、具有国际性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欢迎世界各地的学生来此学习,并珍惜他们所做的贡献。
英国社会
��英国是一个宽容、民主的社会,在这里,不同的信仰和政治观点受到尊重。你会发现许多人的穿戴和饮食习惯与你本国并无两样,各大城市均有销售世界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店,从伊斯兰肉食店,从伊斯兰肉食店。出售亚洲水果和米类的商店到犹太食品店,应有尽有。
��在不同的市镇和城市里,一年之中都有各种庆祝活动和世界主要宗教节日活动,例如,在莱斯特市举行的迪瓦里节是印度次大陆之外最壮观的灯节。
�� 英国本身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和个性。
��英国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难民的历史悠久,许多人已在此永久定居。伦敦可能是英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城市,其它各大城市也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居民。
��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英国都有。清真寺、锡克庙宇、犹太教会堂、佛都堂和印度教堂与各种基督教堂(从英国国教和罗马天主教到新教和东正教)并存。
��这种多样化意味着,你来到英国后将很容易融入英国的多民族社会。你还将通过与来自不同宗教和民族的人们接触、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教育院校
��英国高等院校日益国际化,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目前在英国学习的外国学生来自九十多个国家,每个学生都在学术上和文化上为英国的院校生活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这种多样性还表现在高等院样学生会下设的各种团体上,这些团体由不同宗教信仰或国家的学生组成。许多院校有活跃的伊斯兰学生社团组织的演讲,讨论和辨论。
住宿
��学院和大学努力满足外国学生饮食和宗教方面的需要,大学的餐厅每天都有素食类食品。校园里也往往建有同性宿舍。英国大学为其允许学生有宗教信仰和活动的自由而感到自豪,世界主要宗教的祷告室和教堂也都便于学生使用。
��如果你是租借私人住宅,你应当告诉你的房东任何你希望他们应尊重的风俗。
在社团中
��国际书店出售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和报刊,从而使你对你的祖国发生的情况消息灵通。英国所有较大的城镇都有大小教堂、犹太教堂、寺庙和清真寺。在那里外国学生可以在更大的社团范围内,广交朋友。
��英国中小学校将欢迎你的孩子而不论其信仰和国籍。中小学校的多信仰集会已屡见不鲜,学校也教育孩子们要相互尊重各自的信仰。
⑧ 恩,你对英国有什么看法
很多国人对英国的看法停留在伦敦,雾都,英国人保守傲慢上。
首先英国是多个联合王国, 由英格兰, 苏格兰, 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 他们是四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联合体。 每个地方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司法,首府,语言。 英格兰占统治地位。
做为现代文明的发源地, 经济,科技,政治上英国的地位都是很重要的。 首先国家很漂亮, 污染经过治理, 蓝天,白云,花香鸟语,古堡,绿草,孤植树,风景非常漂亮。美加最漂亮的地方无一不继承自英国。 天气是海洋性气候, 温暖潮湿,冬季湿冷多雨。
英国的乡村很漂亮, 英国人老老少少热爱园艺, 养花种草。 它的掠取豪取的本性,使其热爱冒险, 探索这个世界, 从世界各地网罗了各种奇花异草,包括中国的高山杜鹃,牡丹等各种珍奇都有。 英国人崇尚科学, 敢于创新, 有句笑说东西都是英国人发明, 美国人拿来用的。 英国有很多大科学家。 他家的BBC科普节目做得很漂亮。文化气息非常浓厚。
当今的英国社会遇到很多问题, 一个是国家的归属和定位。 从不愿意加入欧元区来看, 他和欧洲大陆是保持距离的, 紧跟美国又受法德排挤。
社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 教育, 交通, 医疗,移民等方面, 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 他的很多风俗,午后茶,聚会,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会发现美国,加拿大,英国,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是差不多的。
⑨ 关于英国文化,你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
英国的发展最主要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开创了了工业文明,而且英国的地理位置也大大促进英国的文明发展,首先达到工业文明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开始文艺复兴的国家,最先走进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文论是在文化还是在科技成果上,都站在世界的顶尖位置。
在英国是十分注重餐桌礼仪的,而且刀叉的排放位置也代表着不同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比如你知识上个厕所,等会回来还会继续吃,这时就应该把刀叉排放为“八”字形,刀叉朝向在自己,这就表示还会继续吃,在吃饭时谈话也不用将刀叉放下去。在刀叉的正确使用,是右手拿着刀,左手拿着叉,跟筷子差不多,都是两只为一组,而且吃不同的饭也适用不同的规格的刀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