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世界有多少条鲸鱼,中国有多少条
《全球禁止捕鲸公约》1986年发布后,被捕杀的鲸鱼数量从2.2万头下降到2700头。但时隔仅一年,由于日本等国的违约行为,使鲸鱼再次面临大量被捕杀的恶运。去年一年,日本就猎杀了500多头小须鲸、440头抹香鲸。挪威计划今年捕杀小须鲸655头。小须鲸是鲸鱼家族中体形最小的。成年小须鲸体长
10米。
❷ 现有蓝鲸多少只
禁止捕鲸以来,全球蓝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概3000-4000头。从受胁物种红色列表创立开始,蓝鲸就已经被列为红色列表上的濒危物种。位于太平洋东北部的蓝鲸种群是最大的,由大约2000个体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但在夏季常见于加利福尼亚。这个种群是长期以后蓝鲸数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时候他们会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记载出现在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端之间。 南大洋蓝鲸种群的数量在750-1200头之间,该种群迁移的方式还没良好理解。它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区别于斯里兰卡东北沿海时常出现不确定数目的种群。南大洋种群的一部分蓝鲸接近南太平洋的东海岸。在智利,人们发现了蓝鲸聚集于智鲁岛沿岸觅食,因此智利鲸类保护中心,在智利海军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保护。 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蓝鲸种群。第一个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500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及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蓝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600-1500之间。
❸ 蓝鲸中国的大海有吗海南这些广东这些海
中国南海是有蓝鲸的,但现在数量不断在减少,又是活动的动物所以具体在哪个位置就不定了,南海是肯定有的,前几年海南就有搁浅的蓝鲸
❹ 中国有几头鲸
我国的鲸类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为止在我国海域发现的已经达到9科、26属、38种,其中既有体长在30米以上的蓝鲸,也有体长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别是还拥有特产的淡水鲸类——白鳍豚,是鲸类动物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II级保护动物。
北太平洋露脊鲸 Eubalaena japonica (Lacépède, 1818)*
灰鲸 Eschrichtius robustus (Liljeborg, 1861)*
大翅鲸(座头鲸) 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 1781)*
小须鲸 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Lacépède, 1804*
布氏鲸 Balaenoptera brydei Olsen, 1913*
小布氏鲸 Balaenoptera edeni Anderson, 1879*
塞鲸 Balaenoptera borealis Lesson, 1828*
长须鲸 Balaenoptera physalus (Linnaeus, 1758)*
蓝鲸 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 1758)*
抹香鲸 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1758*
小抹香鲸 Kogia breviceps (Blainville, 1838)*
侏抹香鲸 Kogia sima (Owen, 1866)*
鹅喙鲸 Ziphius cavirostrts G Cuvier, 1823*
拜氏贝喙鲸 Berardius rdii Stejneger, 1883*
银杏齿中喙鲸 Mesoplodon ginkgodens Nishiwaki et Kamiya, 1958*
柏氏中喙鲸 Mesoplodon densirostris (Blainville, 1817)*
白鱀豚 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 1918*
糙齿海豚 Steno breaanensis (G Cuvier in Lesson, 1828)*
印度洋白海豚 Sousa ptumbea (G.Cuvier, 1829)*
中华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瓶鼻海豚 Tursiops truncatus (Montagu, 1821)*
印度洋瓶鼻海豚 Tursiops ancus (Ehrenberg, 1833)*
热带点斑原海豚 Stenella attenuata (Gray, 1846)*
飞旋原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条纹原海豚 Stenella coeruleoalba (Meyen, 1833)*
短喙真海豚 Delphinus delphis Linnaeus, 1758*
长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Gray, 1828*
弗氏海豚 Lagenodelphis hosei Fraser, 1956*
太平洋斑纹海豚 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Gill, 1865*
里氏海豚 Grampus griseus (G Cuvier, 1812)*
瓜头鲸 Peponocephala electra (Gray, 1846)*
小虎鲸 Feresa attenuata Gray, 1874*
伪虎鲸 Psseudorca crassidens (Owen, 1846)*
虎鲸 Orcinus orca (Linnaeus, 1758)*
短肢领航鲸 Globicephala marrorhynchus Gray, 1846*
江豚(新鼠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Cuvier, 1829)*
❺ 中国的蓝鲸现如今有多少只
大约50几头
❻ 中国所有鲸鱼介绍及分布(包括数量)
就整个海兽类而言,以鲸的种类为最多,数量也最可观。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须鲸;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齿鲸。须鲸的种类虽少,但它们身体巨大,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捕捉对象,其中有身体巨大、无与伦比的蓝鲸,有行动缓慢、头大体胖的露脊鲸,有喜游近岸、体短臂长、动作滑稽的座头鲸,还有体小吻尖的小须鲸,等等。齿鲸的种类较多,除抹香鲸外,其余身体一般都较小,如凶猛无比的虎鲸和海豚。尽管鲸的身体有长短粗细的差别,但一律呈流线型,样子都像鱼,所以人们多称它为鲸鱼。不过,鲸却是兽类。它也像人一样,不断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我们在海面上可以见到鲸呼气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色雾柱,有的高达十余米,状如喷泉,十分壮观。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为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后肢消失,前肢变成划水的浆板。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因而它们的潜水能力很强,海豚(小型齿鲸)可潜至100-300米的水深处,停留4-5分钟,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呆上1小时,最大的齿鲸--抹香鲸能潜至千米以下,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之久。1955年发现在厄瓜多爾尔尔附近海中一头被海底电缆缠死的抹香鲸,其潜水深度达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处,发现被电缆缠绕而窒死的抹香鲸,这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潜水最深的记录。遍布四海的鲸--虎鲸虎鲸又叫恶鲸、逆戟鲸,英文名字叫杀人鲸。因它特别喜食须鲸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称它们为"油贼"。虎鲸以体魄健壮、性情凶狠而闻名于世,索有"鲸之暴君"之称。说来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鲸凶猛异常,但是在人工饲养环境经过人的调教、训练之后,它却变得十分驯服,并能根据人的指令作各种技艺表演(如跳水、顶球、伴随乐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它们又成为海洋公园和水旅馆中的"水族明星"而名声大噪。同时,经过特殊训练的虎鲸还能根据人的指令打捞沉入海底的鱼雷和火箭。虎鲸最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寒冷的南、北极更是它们的旅游胜地。它们既能在炎热的赤道周围海域生活,又能在终年冰封,严寒的两极冰海中出没自如。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赤道,还是在冰冷的南、北极水域,它们的体温均保持36℃,恒定不变,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它们的身体具有一套特殊的调节体温装置--热交换系统。虎鲸靠这套"装备"便可在不同温度的海域中使体温恒定不变。众所周知,陆生哺乳动物,是靠身体表面的毛皮保持体温恒定不变。虎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水中散热量的速度是空气中的2.5倍,这就意味着它的体内要产生更多的热量。虎鲸的体表光滑无毛,皮下是一层厚厚的脂肪层,脂肪起了隔绝寒冷侵蚀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鳍以及尾片等处没有脂肪层,在这些部位中穿行着一些血管网,形成了一个热交换系统。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无脂肪层,所以通常和周围水温一样高,是冷的。虎鲸体内的血液流经这些地方就会变冷。当这些部位的血液通过静脉离开前肢、背鳍和尾片的时侯,就会被从心脏流出到这些部位的动脉血的热量加温。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许多热量又重新转回体内,而不是所有热量通过前肢、背绍和尾片散失到水中。总之,虎鲸体内的热交换系统,既能防止体内的热量散失,又能向周围的水环境中扩散体内多余的热量,以此调节体温保持恒定不变。座头鲸别名:大翅鲸、驼背鲸、锯臂鲸。体肥大,上颁广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须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相对小,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非常大,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尾鳍宽大,外缘亦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p~35条,由下颁延伸达脐部。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纹,腹部黑色或出色,体包个体变异较大,鳍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❼ 蓝鲸有多少只2021年
北大西洋有600至1500头。北太平洋,特别是北太平洋东部的蓝鲸数量已经增长至2200头,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原来的97%左右。南极海域的蓝鲸数量为2280头,还不及捕鲸时代开始之前南极海域蓝鲸数量的1%。印度洋水域的蓝鲸数量也超过1000头。
以上不同海域蓝鲸的数量来自于不同年代的观测与估计,目前蓝鲸的数量在缓慢增长,其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其依然属于濒危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
蓝鲸简介:
蓝鲸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通常蓝鲸白天需要在超过100米深度的海域来觅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蓝鲸在晚秋开始交配,并一直持续到冬末 ,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在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一般会在冬初产下幼鲸。四大洋均有分布。
❽ 蓝鲸的资料
蓝鲸
种名:蓝鲸
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Linnaeus,1758)
英文名:Blue whale
别名:剃刀鲸、白长须鲸
濒危信息:CITES:附录I
IUCN:濒危
中国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最重者是1947年3月20日捕于南乔治亚海域的1头27.6m长的雌鲸,重190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谈,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效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分为以下3个亚种: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
又叫长箦鲸,体长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蓝鲸的躯体庞大而肥胖,是首当其冲的捕杀对象之一,因此,其数量不断下降,现存量仅20万头。
蓝鲸亦称“剃刀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这样的巨兽需要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蓝鲸一天消耗100万卡左右的热量,相当于1吨磷虾,磷虾是它 的大宗食物。蓝鲸游入浅滩,吞进满口的水和磷虾。磷虾被充当活塞的舌头过滤出来,舌头迫使水通过悬挂于上颚两侧的似大筛子结构的鲸须流出去。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 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蓝鲸曾漫游于世界各大洋,据统计,单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万头这样巨兽。但最近几年,无情的捕鲸业使得蓝鲸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足该总数的1%。确定蓝鲸的数量是很困难的,目前 估计南极地区有几百到1.1万头之间。这个数字无论正确与否,与曾经有过的数量相比,已经到了危险的下限。尽管最近50年来,一直限制捕鲸,并于1967年强制禁止捕鲸,但在科学 研究的伪装下,仍然有人继续对蓝鲸进行商业性捕猎。
蓝鲸迁移的距离很大,夏天,它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它们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据悉,一头蓝鲸只用47天时间,游 程就达3000公里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它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
蓝鲸的孕期为11个月,而一头新生幼鲸的身长就达7米左右,体重达2吨或更重些,每天吃奶半吨多,一个星期后,体重就增加一倍。到6个月左右断奶的时候,幼鲸的身长会加倍,但 需再隔4或5年,它才性成熟和充分发育。
长到能单个或结对地邀游世界大洋的蓝鲸,可活到120岁。尽管采用独居的生活方式,但它们有着进行超远距离通迅的先进方法,能产生一种低频率高强度的声音。已记录到的声频达 180分贝,这是已知由动产生的最大噪音,超过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噪音。声音可延续30秒钟,能被1610公里以外的其他蓝鲸听到。
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面上出现时像黑黝黝的小山。恐龙 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近50吨,但与蓝鲸相比就显得小了。 人类捕到的最大的蓝鲸,体长竟达34.6米,重170吨,相当于27头大象或150头牛,用4吨卡 车拉这头蓝鲸,需要43辆之多。
蓝鲸也是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蓝鲸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产 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曾有一头蓝鲸把一艘27米长的捕鲸快 艇拖着游了8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为9千米,当时这艘快艇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被它拉 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
蓝鲸性情温顺,爱吃个头很小的浮游动物,特别嗜吃磷虾。蓝鲸吃东西时,张开巨口, 让海水和浮游动物一齐涌入,大有百川汇口之势,然后把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 的小动物,便可吞入肚中。蓝鲸的胃口极大,每餐可吃1吨磷虾,一天可吃4-5吨,真可谓是 吃饭冠军了。
蓝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每隔10-15分钟需露出水面呼吸。蓝鲸露出水面时,先 将肺中的二氧化碳从鼻孔中排出体外,然后再吸气。从鼻孔排出的灼热而强有力的二氧化碳 废气,伴有响亮的尖叫声,并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达10米左右,于是海面上出 现了一股壮观的白色雾柱。
由于长期遭到人类的捕杀,蓝鲸的数量由几十万头如今只剩2000头左右。由于蓝鲸喜 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又极其广阔,数量寥寥可数的蓝鲸,极不容易遇见配偶进行繁殖后代。 有人担忧,蓝鲸将难免灭绝的厄运。
❾ 鲸的资料
鲸的体型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的也超过了六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是蓝鲸,约有190吨重,最小的有40千克。
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由于需要水的浮力来支撑身体,因此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鲸形状像鱼,鼻孔在头的上部。
鲸为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后肢退化;前肢变成划水的浆板。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鲸的潜水能力很强,小型齿鲸可潜至100-300米的水深处,停留4-5分钟;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呆上1小时;抹香鲸能潜至千米以下,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之久。
鲸生活在海洋中。鲸的祖先原先生活在陆地上,因环境变化,后来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化,鲸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人误认其为鱼),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鱼的表皮下有极厚的脂肪层,就是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
种群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可分两个亚种:亚种(G.M SIEBOLDII GRAY);指名亚种(G.M MELAENA TRAILL)。胸部无矢状白斑,有时具淡色线。但不达肛门。与前1亚种相反,闭口时上颌略前突于下颌,分布于欧洲北部,南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因此南极附近是主要的捕鲸地点。另外一个主要的捕鲸地是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比如灰鲸等等。但是大多数的鲸要大面积地迁徙,因此比如抹香鲸虽然大多数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温暖海区,但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几乎都有。有关鲸的迁徙的研究也是动物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科目。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分布的国家有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国,贝宁,百慕大,巴西,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智利,中国,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瓜多爾尔尔,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罗群岛,加蓬,加纳,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日本,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尔爾利亚,北马里亚纳,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葡萄牙,留尼汪岛,俄罗斯联邦,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索马里,南非,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西班牙,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英国,美国,乌拉圭,西撒哈拉,也门。
食性
须鲸一般吃微生物、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小虾、小鱼为食物;另一类叫做齿鲸,有齿无须,鼻孔一个,能发出超声波,如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比较凶猛,一般齿鲸以鲨鱼、乌贼、海兽、大鱼等为食物。
须鲸偏爱吃小虾是由于它们没有牙齿,喉咙又小,所以不能咀嚼,只能靠吃小鱼、小虾生活。须鲸吃东西的方式是先喝一大口含有小鱼、小虾的海水,嘴巴闭上了之后,再将海水排出去,而鲸须板就负责将那些小鱼、小虾挡住,须鲸就可以将那些食物吃进肚子里了;有些须鲸还有更厉害的办法,那就是它的下巴可以松脱,让嘴巴张的更大,另外在喉腹部的地方会有一条一条的喉腹折, 数目在50到90条左右,它可以让须鲸的喉部扩张。这两样法宝可以帮助须鲸吞下更多的海水,吃更多的食物。
抹香鲸会到海底峡谷觅食。它们会吃种群分布乌贼。如果它们将大王乌贼向上拖,靠近水面,大王乌贼就是它们的美食。反之,如被大王乌贼向下拖,它们就被巨型乌贼吃掉。
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全世界现生的种类一共是15种,中国发现的有9种,像蓝鲸、长须鲸、大翅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等,都是哺乳类海洋生物。各种须鲸的食性不尽相同,如蓝鲸仅以磷虾为食,布氏鲸则以小型鱼类为主。须鲸科的摄食行为有时被描述为“狼吞虎咽”(gulper),因为它们的进食方式是张开大口一次吞下大量海水,此时它们会借着扩张喉腹折来增加口腔的容积,接着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1]
长须鲸
须鲸科的分布范围广及全世界的海域,主要有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塞鲸等。
睡眠
鲸睡觉时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个圈,浮在海面。如果听到什么声音便四散游开。
呼吸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活动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发声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有一种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通过距离蓝鲸1米参考压力一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155~188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89~122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100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10~40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20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10~30秒钟。有记录斯里兰卡海岸外蓝鲸的声音重复唱4个音符的“歌”,每次持续两分钟,使人想起驼背鲸之歌。研究者认为,因为这种现象没在其它种群中看到,它可能为B. m. brevicauda(侏儒)亚种独有。
鲸的种类
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鲸分两大类,一类叫做须鲸,口中有须无齿有两个鼻孔,如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比较温和。一类叫做齿鲸,口中有牙齿,如虎鲸
生长寿命
夏季向高纬度海域进行索饵洄游,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洄游结成小群,有时为100只以上的大群。游速快,瞬时速度可达30海里。喜食桡足类、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也吃鲱鱼、玉筋鱼、鳕鱼、六线鱼、秋刀鱼等鱼类,但不吃底栖生物。繁殖期为1~3月份。雌兽妊娠期10~11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4.5~4.8米,哺乳期约半年。8岁性成熟,寿命一般可以活到几十年到一百年。[3]
[4]
5保护级别
该物种被列入中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已是濒危物种[5]
❿ 我国有蓝鲸吗如果有,生活在哪里 生活在我国的哪里我时间不多了,明天就要交差了!◎◎◎~
我国没有.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