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国首次大范围试种海水稻每年将增收多少粮食
大范围试种海水稻。继去年9月底第一代海水稻正式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试验田收割,产量比起此前期待的每亩300公斤要翻了一番,达到620公斤后,近日开始大范围试种海水稻。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2016年海水稻试验种植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目前我国“海水稻”品种还处在研发培育阶段,在正式推广应用前仍需科研与观察。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占全球的1/3以上,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如果按照每亩300公斤的产量,我国每年将能多增加8400万吨粮食。
民以食为天,希望粮食能够每年增产。
‘贰’ 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最高亩产多少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
‘叁’ 海水稻是什么来头
今天,农机内参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海水稻,海水稻测产的意义,以及未来海水稻的潜力。
海水稻的个头非常高
先说什么是海水稻
海水稻不是生长在海水里的稻子,而是一种耐盐碱的水稻,一般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不惧怕短期的海水浸泡。海水稻的耐盐率早期在千分之五左右,现在研究计划是能够提高到千分之八,用淡水稀释海水灌溉,能够达到每亩200公斤左右的产量。
根据资料显示,最早是陈日胜在广东湛江研究推广,后来袁隆平参加研究,这才提高了海水稻的知名度。
发现过程: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据最新的研究报告,2016年秋姜会龙在宁波鹤浦镇试种的海水稻最高亩产600公斤,最低的是500公斤;2017年袁隆平在青岛海水研究工程的海水稻,亩产将近621公斤。
海水稻生长环境很特殊
再说种植海水稻的意义
据资料统计显示,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而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中国可利用来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有2亿多亩,按照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不但能够解决饥饿问题,同时海水稻的健康价值更高。营养价值方面,海水稻程胭脂红色,主要是富含硒元素,据说硒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出7.2倍,对人体非常有好处。
海水稻营养价值也很高
此外,由于海水稻生长条件特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会减少很多,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海水稻的绿色程度,未来海水稻将是有机大米的重要组成。
所以,海水稻测产和航空航天等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
‘肆’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有多少,我国水稻总的种植面积了
截止2019年,目前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58%。在杂交水稻研究的最初阶段,即1964~1975年,主要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下来的,9年间科研经费投入加起来不到20万元。
在推广的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干预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90年代以后,则主要是靠市场机制下的杠杆调节作用。由于杂交水稻产量高,使得播种面积迅速增加,1975年全国多点示范杂交水稻373公顷,单产比常规稻增加20%左右,1976年迅速扩大到13.9万公顷。
(4)中国有多少海水稻田扩展阅读
在20多年间,杂交水稻播种面积猛增35000余倍。现在种植杂交水稻每年所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一个产粮大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对江苏省209个调查点进行分析,杂交籼稻比常规稻的相对经济效益表现为:每公顷收益提高26.6%,每个工日净产值提高25.9%,每元物质费用报酬提高12.5%,每元成本纯效益提高20.9%。
‘伍’ "海稻之父"、"海稻的缔造者"、“海稻86”和“金口镇海水稻”有什么关系
首先,海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稻子,并不是长在海里的。
其次,海稻原来就有,也就是野生的,被“海稻之父”陈日胜重视,将其进行品种培育,因为陈日胜是从86年开始干这个培育工作的,所以培育的海稻就起名“海稻86”,陈日胜也因为“海稻86”的成果被成为"海稻的缔造者",但是陈日胜自己干的名气还有限,所以在袁隆平重视支持参与下(袁隆平名气大也是让海稻项目获得重视支持的重要因素),在”金口镇“进行海水稻试种,这也就是“金口镇海水稻”。
再次,这个海稻改良工作主心骨是陈日胜,他首先将发现的野生海稻进行人工改良培育,单干了几十年略有成果,然后获得袁隆平重视支持,然后立项在金口镇海试种植。
‘陆’ 袁隆平团队沙漠海水稻再获丰收的具体情况如何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袁老他们要放着合适的土地不种花费大量的研发成本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这背后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一则,有利于提高粮食总产、保证口粮安全。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中国目前耕地面积仅为18亿亩,占全世界现有耕地面积7%左右,却需要养活占全世界20%多的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约有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可让亿亩荒滩变粮仓。袁老认为,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甚至是突发性疾病,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
二则,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盐碱地大多分布于贫困地区,在这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有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三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盐碱地的土壤往往非常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水稻生长期间的水环境可对滩涂和盐碱地的可溶性盐碱起到淋溶降盐作用。
水稻自身也具备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海水稻在盐碱地一年长一茬,收割海水稻后土地盐碱情况会得到改善,可继续种植其他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水稻秸秆还田还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柒’ 袁隆平团队沙漠海水稻再获丰收是怎么回事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有一片300亩的海水稻田。3年前,袁隆平团队在新疆、黑龙江等试验基地开展海水稻试种试验,新疆的海水稻试验基地就选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这里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也是pH酸碱度7.8的重度盐碱土地。
令村民们难以置信的是,当年,在科研工作者和员工精心管护下,海水稻试验田迎来丰收。今年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连续第三年开展种植试验,测产结果显示水稻再一次获得丰收。为袁老的科研团队点赞!
(7)中国有多少海水稻田扩展阅读:
花费大量的研发成本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背后的意义:
一则,有利于提高粮食总产、保证口粮安全。
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突发性疾病,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
二则,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盐碱地大多分布于贫困地区,在这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有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三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水稻自身也具备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海水稻在新疆一年长一茬,收割海水稻后土地盐碱情况会得到改善,可继续种植其他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捌’ 海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区别
海水稻: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等上市后再对比
海水稻(海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能在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等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其生长地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误解:“海水稻是能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其实,海水含盐率百分之3点5,海水稻的耐盐率早期是百分之零点5,袁隆平参与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工程是计划用三年把它的耐盐率提高到不低于1%。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中国可利用来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有2亿亩,按照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陈日胜长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广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加研究则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受重视的层次。2016年10月14日,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12月10日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
生长习性:
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高1.7米。在虎头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海水水稻试验田,金黄色的稻谷、青白色杆叶交错在一起,挂满了谷粒的稻穗弯下了腰。当地村民黄承荣告诉我们,海水稻种下去后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只要汲纳海水的养料,就可长势旺盛。长势最旺的海水稻株高可达1.7米以上。同时,这种海水稻还抗风、抗涝,在经历了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导致的海水倒灌、多日浸泡之后,依然长势良好,目前丰收希望
‘玖’ 青岛海水稻产量怎么样
9月28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牵头的青岛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迎来测产考。
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等单位的30多名从事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专家前往白泥地实地测产。
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称,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
袁隆平曾公开表示,他将在3-5年内选育出盐度在3-8 、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一如其他新研发的农作物,耐盐碱水稻的研发也没有躲过“转基因”的传言。
对此,张国栋向澎湃新闻辟谣称,“我们这个肯定不是转基因,因为我们所有的品种要推广的话必须通过国家审定。在水稻领域,国家还没有放开对任何转基因品种的审定。”
袁老确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