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人说俳句比唐诗意境深,乃们怎么看
差了一千多年的东西,没啥好比的,日本俳句是学习唐诗的结果。
⑵ 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诗词有什么区别
【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诗词】都是【韵律诗】。
二者的区别是:
【日本的俳句】是只有17个文字的按照“五、七、五”的字数分成三句的短诗、又被称为“十七文字”、“十七音”、“十七语”。【日本的俳句】是时尚最短的【韵律诗】。
⑶ 日本和风祭——俳句之风 是什么来历 与中国古诗词有联系么 现在这种文化还在发展么 谢谢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含义
1. 对偶的诗句。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 徐巨源 曰:‘…… 苏 李 、十九首,变为 黄初建安 ,为选体,
流为齐梁俳句,又变至唐近体,而古诗尽亡。’”
2. 日本 的一种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 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起源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格式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
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
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⑷ 什么是俳诗汉俳又是什么
俳诗: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汉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最初的汉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译的作品,后来再出现直接用中文创作的汉俳,1980年由赵朴初定型。现在汉俳已为中日诗人和学术界认同,日本有出版《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收录汉俳作品。
(4)日本俳句和中国诗词哪个好扩展阅读:
俳句与汉诗文
日本官方说法是,俳句的原型是中国古代汉诗中的绝句。日本中古的时候将中国汉诗的乐府诗发展为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
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做中国汉诗,并对此非常喜爱,所以,俳句的形成影响之一,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⑸ 请问中国的唐诗与日本的俳句之间有哪些异同
俳句,是日本人的传统诗体, 它分上、中、下(五、七、五)共17个音组成,而且要求必须有一个“季语”,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调声,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旋律。
许多俳句被译成平仄押韵的汉诗风味,但事实上,日语是没有平仄押韵的,但有它的句调美。俳句极短小,不是用理性或感情来欣赏,几乎完全凭感觉。中国人常把它译成五言绝句。
俳句在用极简练的语句来借景抒情、咏物明志和彰显意境之美方面,受到唐诗的影响,与唐诗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 “我庭小草复萌发,广阔天地行将绿”。"伊良古崎冬日到,喜间只鹰击长空"
⑹ 俳句,中国古诗与西洋诗的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点:不管是西方文学还是中国诗词或者其他文学都有一个极其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是都是因时代,社会,个人因素等等条件下的感触创作的.二者之间在语言上其实没有共同点,相同的只是作者的目的,创作灵感等.
不同点:中国诗词主要讲求的是一个意境,在诗中你会看到很多东西包括诗人想表达的意境,诗人当时的思想等,用一个抽象的比喻就是你在读古诗的时候就像是在看一个视频一样.而西方文学就没有这么多的含量很直白,对于他想描述的事物他会把它修饰的很美他能把石头修饰成金子但是它还是石头,这是取决于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底蕴而决定的.比如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它表现出来的是一个道理他会让你联想到很多.这句诗用西方的诗人来写会是什么样子?"啊!我站在世界最高的山峰上,低头看这脚下的一座座山是那么的渺小"如果是中国古诗像在看视频丰富多彩而不失寓意的话,那么西方的诗词就像是一副简笔画简单而直白.
⑺ 俳句与唐诗的相似之处和区别
俳句,是日本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诗体, 它分上、中、下(五、七、五)共17个音组成,而且要求必须有一个“季语”,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许多俳句被译成平仄押韵的汉诗风味,但事实上,日语是没有平仄押韵的,但有它的句调美。俳句极短小,不是用理性或感情来欣赏,几乎完全凭感觉。中国人常把它译成五言绝句。 日本俳句是非常大众化的诗型,人人都作得,倘若在中国,这样的诗就叫作顺口溜。“ 大鱼吃小鱼,小鱼又去吃虾米,虾只能吃泥”,此乃俳句也——这么说大概是出于调侃,但说者的心里倒也存了些俳趣。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调声,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旋律。
⑻ 绯句与古诗的差别
一个是日本的,一个是中国的,有可比性么?
古诗的话,是中国古代传到日本的,是中国人写的,俳句是日本人写的。
俳句和和歌字数上有差别
俳句是是以写生的方法通过反映客观事物借物抒情,体现作者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由5、7、5共三韵17个假名组成,俳句是连歌的始句,即发句,形式为5、7、5,这种总共由17音组成的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格调诗
和歌是日本固有的以假名文字写作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由5、7、5、7、7共5韵,31个假名组成,用以叙事和抒情。
⑼ 为什么日本的俳句、浮世绘在欧美影响深远,而中国的旧诗、水墨画却影响有限
日本文化源自中华文化。但日本与欧美的交流比较早而且密切,另外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也影响本国文化的传播。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受政治影响与欧美国家的交流也不太多,那么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力也弱。
⑽ 日本的和歌、俳句跟中国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不同
与中国诗歌比较而言,和歌与俳句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近体诗或词曲,即和歌(主要是短歌)与俳句都具备自己的形式规则 “音数律”。
由于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日语与属于汉藏语系的“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所以和歌、俳句的音数律不像中国的诗词格律规定的那般烦琐和苛刻,但在音节数量的限制上也很严格,亦即短歌必须遵守“五七五七七”音的规矩,俳句则不能违反“五七五”音的准绳。
从本质上讲,俳句其实就是短歌的一种裂变,即把短歌“57577”音的前三句“575”音剥离出来,赋以独立诗型的意义。所以着眼于音数律,短歌又被称之为“三十一文字”,俳句则又被称之为“十七文字”。
2.和歌、俳句、古诗定义
和歌起源于口耳相传的远古时代,记纪歌谣中保存着它们的孑遗,只是在形式上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待到“万叶集”时代,和歌以短歌为中心,包括长歌、旋头歌、片歌等诸形式才基本上凝定下来。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10)日本俳句和中国诗词哪个好扩展阅读:
日本官方说法是,俳句的原型是中国古代汉诗中的绝句。日本中古的时候将中国汉诗的乐府诗发展为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做中国汉诗,并对此非常喜爱,所以,俳句的形成影响之一,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饭覆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诗人,大部分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