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浦发是有中国移动多少股份

浦发是有中国移动多少股份

发布时间:2022-06-13 02:47:44

① 中国移动互联网+通讯+生活

这个我知道!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播种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 ,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好景不长,一股运营商WAP网的寒流从2005年底悄封开始。2005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一项政策,禁止SP在免费WAP上推广业务;一个月后,中国移动宣布不再向免费WAP网站提供用户的号码和终端信息。而在2006年7月,这种猜测和讨论让一大批FREE WAP站长不得不提前鸣金收兵,提前上岸。
2008年315晚会对于分众无线的打击,更加速了业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绝望。

洗礼
2008年12月31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照发放工作,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关工作。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部举办小型照发放仪式,确认国内3G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照。由此,2009年成为我国的3G元年,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包括移动运营商、资本市场、创业者等各方急速杀入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时间,各种广告联盟、手机游戏、手机阅读、移动定位等纷纷获得千万级别的风险投资,3G概念股票逐步被热炒。顿时,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无序竞争和恶性敛财成为这个领域的意念,淫秽色情成为众多大小网站吸引用户套取广告点击最常用的手法。
2009年10月下旬开始,工信部联合中央外宣办、公安部等部门印发了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方案,由此媒体开始陆续曝光手机涉黄情况,中国史无前例的扫黄风暴席卷整个移动互联网甚至PC互联网,11月底,各大移动运营商相继停止WAP计费。运营商的计费通道暂停,让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思考新的支付通道和运营模式,而神州行支付卡等第三方支付手段逐步成为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最主要的支付通道。

成长
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中国移动将通过全资附属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手机支付领域再掀起波浪。

发展前景
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而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网民的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它高速发展的时期。
2010年4月11日在艾瑞的新经济年会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委员侯自强在谈到3G商用化发展趋势的问题上,表示公共互联网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未来移动网发展的主流,而移动运营商的专网垄断将会被打破。用侯委员的话来说就是移动运营商带围墙的花园将会被打破。
3G问题也是极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很关心3G的问题。经营者关心3G能否带来真正的新一代通信,而消费者则想知道3G时代的通信资费能否降低,业务体验能否满足个人的需要。3G时代话音业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主要的突破是在数据业务上。一是面对企业高端用户的业务,主要为专网。二是面对个人消费者。而在

② 浦发银行是哪里的银行

据财大师了解,浦发银行是上海的银行,其全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浦发银行,具体信息如下:
1、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2、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定,广东移动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1亿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3、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月8日发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立20周年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4、2014年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浦发银行位列全球企业第383位。2015年6月16日,浦发银行收购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97.33%股权。

③ 请问中移动为什么要收购浦发银行股票

中国移动+浦发银行=?
易观国际电信咨询 李伟,张丽君
根据媒体报道,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股票从2月26日起停牌,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关事宜。且据消息透露,即将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是中国移动,移动可能以400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0%股份的形式与浦发银行展开合作。
对于“移动是否能够成功入股浦发银行”现在尚不清楚。自此消息出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对此展开评论。而绝大多数评论中都指出了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目的是为移动支付业务铺路,但很少作者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人最近2年都在做移动支付业务相关的研究,对中国移动400亿元入股浦发银行之事,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中国移动入股银行的目的、意义、为什么入股浦发、双方的合作意愿及可行性?
1.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目的——为移动支付业务铺路
移动支付一般包括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一种,其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易观国际《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2009年度交易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移动支付业务较为复杂,产业链环节很多,短期内中国移动难以盈利,但长期看可基于规模效应逐步带来新的收入增长(日本NTT用了5年的时间移动支付业务才开始盈利)。从这个角度看,为未来收入增长储备新的增长点,是移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一个关键原因。
从国外运营商经验看,移动支付是捆绑用户的有效手段。日本和菲律宾是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的NTTT docomo不断推出支持钱包功能(Osaifu-Keitai)的手机,使得用户能够一直留在DOCOMO的网内,从而保持了大量的话务量和业务收入。菲律宾SMART MONEY业务普及率超过15%,Smart认为其主要意义,首先是增加了用户粘性,其次是降低了充值卡发行成本。从国内运营商环境看,中国市场已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现阶段用户成为三大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能够很好的捆绑用户,减少用户流失,是移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二个关键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中国移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A、庞大的用户群基础;B、更贴近用户,手机终端随身、随时、随地、随心,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一种服务; C、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业务的丰富性、灵活性将增强。这些天然优势是移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三个关键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移动肯定要做移动支付业务,根据国外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经营和国内的政策环境,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必须获得相关的金融资质,才能顺利的开展相关业务。这也是中国移动400亿入股浦发银行的目的所在。
2.中国移动入股银行能够获得哪些利益?
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中国移动要进行金融相关的业务,必须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出台前,大规模推广移动支付业务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如果中国移动能够与银行合作,就能“借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要的资质,包括:支付清算、账号管理、发行多功能存储卡和银行卡等,进而规避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面对的政策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具有丰富的用户运营经验,但并不擅长金融相关业务的运营,如果能与银行合作,将有助于移动更透彻的理解金融业务,为用户提供更有保障的,更方便的支付服务,从而起到规避业务运营方面风险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中移动入股银行的主要价值和意义是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
3.中国移动为什么选择浦发银行,而不是工商银行或建设银行?
假定中国移动与银行展开合作的前提下,可以把移动与银行的合作方式分为三类:谈判合作,即通过与多家商业银行谈判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事宜;入股合作,即入股一家银行,并与银行协商经营移动支付的相关事宜;控股合作,即通过控制一家商业银行来实施移动支付业务。从合作成本来看,控股的合作方式所需要的投入资金最大;谈判合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最小,但谈判时间比较长;入股合作,所需资金居中。从业务推广速度来看,控股银行的方式,对银行具有一定的决策权,银行能很好的配合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如日本NTT DoCoMo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开展初期曾向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主次1000亿日元,拥有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随后联合推出了“ID”子品牌的移动支付业务,加快了其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入股银行的方式,可以与银行形成紧密的合作,会积极推广移动支付;谈判合作,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的支付渠道,运营商成为银行电子支付的渠道,中国移动很难掌控产业链,不利于中国移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与银行成立的联动优势就属于此种合作方式,事实证明这种合作方式不能满足中国移动掌控移动支付产业链、并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目的。
综上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三种方式,合作难度方面,控股>入股>谈判合作;合作效果方面,控股>入股>谈判合作。与联动优势的实践证明,中国移动采取谈判合作的方式的概率极小,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做移动支付的通道。而采取控股的方式所需要的资金巨大,且审批难度也极其困难,虽然中国移动是比较富裕的央企,但还不具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控股银行。现在只剩下入股银行一种合作方式。下面进一步讨论入股银行的对象,这里暂且简单的把商业银行分为两大类,一是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建行、农行等;另一类是中小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从入股合作效果看,入股比例必须达到大股东的份额,银行才会积极的与移动合作开展支付业务,而从中国移动的资金实力,尚不具备能力入股大型商业银行,那么移动可选择的对象必然落在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上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浦发银行可能成为中国移动入股对象的原因所在。
4.移动与银行双方合作的意愿与可能性
从浦发银行角度看,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需要筹资资金,只要能满足浦发的资金需求都可以是其考虑合作的对象,如果入股的股东还能有助于浦发银行的业务发展,那就更佳了,显然作为最富有的央企之一------中国移动能够满足浦发银行的需求。
从中国移动角度,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希望通过在掌控产业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如能借此机会入股浦发银行,对其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可谓是如虎添翼。前几年三大运营商对移动支付业务还在探索和试商用,业内各个参与者还在观望,今年则进入了规模商用的前期,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且中国移动今年将移动支付发展纳入了KPI指标。中国移动此时入股浦发银行抓住了移动支付发展的良好时机,不仅有助于自身业务的发展,也有助于带动整个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都有合作的需要和意愿,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传中国移动400亿元入股浦发银行”的根本所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移动正在全面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且最好能够入股浦发银行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而借用金融资质开展移动支付相关业务,以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然而双方的合作需要通过国资委、银监会等部门的审批,两家公司能够合作的关键也就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态度了。

《移动支付发展的主战场是政策夹缝》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76216_29445
《联通会与腾讯合作开发IM吗》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9755
《中国移动应加速完善TD产业链》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6774

中国移动+浦发银行=?
易观国际电信咨询 李伟,张丽君
根据媒体报道,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股票从2月26日起停牌,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关事宜。且据消息透露,即将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是中国移动,移动可能以400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0%股份的形式与浦发银行展开合作。
对于“移动是否能够成功入股浦发银行”现在尚不清楚。自此消息出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对此展开评论。而绝大多数评论中都指出了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目的是为移动支付业务铺路,但很少作者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人最近2年都在做移动支付业务相关的研究,对中国移动400亿元入股浦发银行之事,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中国移动入股银行的目的、意义、为什么入股浦发、双方的合作意愿及可行性?
1.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目的——为移动支付业务铺路
移动支付一般包括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一种,其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易观国际《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2009年度交易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移动支付业务较为复杂,产业链环节很多,短期内中国移动难以盈利,但长期看可基于规模效应逐步带来新的收入增长(日本NTT用了5年的时间移动支付业务才开始盈利)。从这个角度看,为未来收入增长储备新的增长点,是移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一个关键原因。
从国外运营商经验看,移动支付是捆绑用户的有效手段。日本和菲律宾是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的NTTT docomo不断推出支持钱包功能(Osaifu-Keitai)的手机,使得用户能够一直留在DOCOMO的网内,从而保持了大量的话务量和业务收入。菲律宾SMART MONEY业务普及率超过15%,Smart认为其主要意义,首先是增加了用户粘性,其次是降低了充值卡发行成本。从国内运营商环境看,中国市场已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现阶段用户成为三大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能够很好的捆绑用户,减少用户流失,是移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二个关键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中国移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A、庞大的用户群基础;B、更贴近用户,手机终端随身、随时、随地、随心,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一种服务; C、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业务的丰富性、灵活性将增强。这些天然优势是移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三个关键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移动肯定要做移动支付业务,根据国外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经营和国内的政策环境,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必须获得相关的金融资质,才能顺利的开展相关业务。这也是中国移动400亿入股浦发银行的目的所在。
2.中国移动入股银行能够获得哪些利益?
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中国移动要进行金融相关的业务,必须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出台前,大规模推广移动支付业务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如果中国移动能够与银行合作,就能“借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要的资质,包括:支付清算、账号管理、发行多功能存储卡和银行卡等,进而规避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面对的政策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具有丰富的用户运营经验,但并不擅长金融相关业务的运营,如果能与银行合作,将有助于移动更透彻的理解金融业务,为用户提供更有保障的,更方便的支付服务,从而起到规避业务运营方面风险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中移动入股银行的主要价值和意义是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
3.中国移动为什么选择浦发银行,而不是工商银行或建设银行?
假定中国移动与银行展开合作的前提下,可以把移动与银行的合作方式分为三类:谈判合作,即通过与多家商业银行谈判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事宜;入股合作,即入股一家银行,并与银行协商经营移动支付的相关事宜;控股合作,即通过控制一家商业银行来实施移动支付业务。从合作成本来看,控股的合作方式所需要的投入资金最大;谈判合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最小,但谈判时间比较长;入股合作,所需资金居中。从业务推广速度来看,控股银行的方式,对银行具有一定的决策权,银行能很好的配合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如日本NTT DoCoMo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开展初期曾向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主次1000亿日元,拥有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随后联合推出了“ID”子品牌的移动支付业务,加快了其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入股银行的方式,可以与银行形成紧密的合作,会积极推广移动支付;谈判合作,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的支付渠道,运营商成为银行电子支付的渠道,中国移动很难掌控产业链,不利于中国移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与银行成立的联动优势就属于此种合作方式,事实证明这种合作方式不能满足中国移动掌控移动支付产业链、并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目的。
综上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三种方式,合作难度方面,控股>入股>谈判合作;合作效果方面,控股>入股>谈判合作。与联动优势的实践证明,中国移动采取谈判合作的方式的概率极小,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做移动支付的通道。而采取控股的方式所需要的资金巨大,且审批难度也极其困难,虽然中国移动是比较富裕的央企,但还不具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控股银行。现在只剩下入股银行一种合作方式。下面进一步讨论入股银行的对象,这里暂且简单的把商业银行分为两大类,一是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建行、农行等;另一类是中小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从入股合作效果看,入股比例必须达到大股东的份额,银行才会积极的与移动合作开展支付业务,而从中国移动的资金实力,尚不具备能力入股大型商业银行,那么移动可选择的对象必然落在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上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浦发银行可能成为中国移动入股对象的原因所在。
4.移动与银行双方合作的意愿与可能性
从浦发银行角度看,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需要筹资资金,只要能满足浦发的资金需求都可以是其考虑合作的对象,如果入股的股东还能有助于浦发银行的业务发展,那就更佳了,显然作为最富有的央企之一------中国移动能够满足浦发银行的需求。
从中国移动角度,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希望通过在掌控产业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如能借此机会入股浦发银行,对其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可谓是如虎添翼。前几年三大运营商对移动支付业务还在探索和试商用,业内各个参与者还在观望,今年则进入了规模商用的前期,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且中国移动今年将移动支付发展纳入了KPI指标。中国移动此时入股浦发银行抓住了移动支付发展的良好时机,不仅有助于自身业务的发展,也有助于带动整个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都有合作的需要和意愿,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传中国移动400亿元入股浦发银行”的根本所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移动正在全面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且最好能够入股浦发银行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而借用金融资质开展移动支付相关业务,以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然而双方的合作需要通过国资委、银监会等部门的审批,两家公司能够合作的关键也就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态度了。

《移动支付发展的主战场是政策夹缝》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76216_29445
《联通会与腾讯合作开发IM吗》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9755
《中国移动应加速完善TD产业链》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6774

④ 浦发银行股分构成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定,广东移动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1亿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月8日发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立20周年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2014年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浦发银行位列全球企业第383位。2015年6月16日,浦发银行收购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97.33%股权。

⑤ 浦发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何时复牌

浦发银行证实联姻中移动 有望下周复盘
2010年03月04日09:33财经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财经》记者 要雪梅】3月3日,浦发银行(600000,SH)与中国移动(0914,HK) 双双发布公布,表示双方正在就战略入股和开展战略合作进行协商。至此,市场一直盛传的“浦发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中移动”的说法尘埃落定。

浦发银行在公告中表示相关方案尚需论证,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待董事会做出决议后及时公告并复牌。

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叶云燕认为,这一公告符合了市场预期。对此,招商银行分析师罗毅也表示认同。他坚称,浦发银行拟向中移动定向增发股份约22亿股,以浦发银行前20日均价的9折计算,本次浦发银行定向增发融资近400亿元。

罗毅说,浦发此次继续停牌是因为还要看双方的股权分配比例,若如市场传言的融资规模,那么,也就是说,中移动要一次性拿出现金400亿元,对中移动在资金上或许会有一定的压力。

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3月3日通过视频会议向媒体表示此举可对双方带来协同效应。

"策略性投资于浦发银行将可推广网上及流动电子商务,而这些业务在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王建宙说,并表示希望在短期内落实有关计划.

浦发银行在2月25日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事宜,该公司股票自2月26日起停牌,最晚于3月4日公告相关信息并复牌。

此间,一直有市场传言,浦发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是中移动。受此影响,2月25日,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49%,为金融股的领涨龙头,成交量也明显放大。当天盘面,银行股也有所反映,出现了普遍上涨。

截至2009年9月,浦发的资本充足率为10.1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76%,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低于银监会要求的7%标准。若如市场所传融资量计算,通过融资,浦发银行将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约4个百分点,增发后核心资本充足率超过10%,资本充足率近14%。

3月3日,至收盘时,除中信银行(601998.SH)略有微跌外,大盘银行板块均有所上涨,其中,北京银行(601169.SH)涨幅最大,上涨1.22%。

罗毅认为,复牌之后,从基本面上来看,浦发银行股票以及银行股都可能会有小幅上涨,“预计银行股涨幅控制在10%之内。”

叶云燕分析表示,浦发向中移动融资成功对后市会有一定影响。浦发银行引进的是战略投资者,中移动属于稳定产业,市场有一种预期,浦发银行这种新的补充资本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银行,即其他银行或者也会用这种引进资本的方式补充资本金。从而提升对整个银行股的投资价值。

他说,复牌当天可能会带动其他股价上扬,“双方只是就一些具体细节进行协商,浦发银行可能会在下周复牌。”

⑥ 浦发银行最近一个星期得股票的分析报告盈

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显着提高
2010-10-18 13:15:27 来源: 东海证券
1. 浦发银行完成向中国移动的定向增发
2010 年3 月30 日,浦发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广东移动的定向增发方案。6 月,获得银监会核准。8 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2010 年9 月26日,获得证监会核准。10 月14 日,浦发银行完成了本次发行股份的登记及限售手续事宜。中国移动承诺,5 年内不转让该等股份。
广东移动是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移动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移动集团间接持有中国移动74.22%的股份。
中国移动于1997 年9 月在香港成立,并于1997 年10 月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中国移动及其子公司组成的集团(简称中国移动上市集团)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拥有全球最多的移动用户和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网络。
中移动集团是国务院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股权结构有所变化
本次发行前后,浦发银行均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本次发行未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本次发行前,上海国际集团合计持有浦发银行30.40%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本次发行完成后,上海国际集团合计持有浦发银行24.32%的股份,仍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而中国移动持有本次发行后浦发银行20%的股份。

3. 核心资本充足率显着提高
浦发银行向中国移动发行的股份数28.6976 亿股,发行价格13.75 元/股,2. 股权结构有所变化本次发行前后,浦发银行均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本次发行未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本次发行前,上海国际集团合计持有浦发银行30.40%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本次发行完成后,上海国际集团合计持有浦发银行24.32%的股份,仍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而中国移动持有本次发行后浦发银行20%的股份。

4. 浦发银行可能获得中国移动的资金支持
根据2010 年中报,中国移动2010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98 亿元,净利润578 亿元。截止6 月底,中国移动的银行存款为2176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98 亿元。我们估计,未来这些存款的相当一部分将给浦发银行以有力的支持(此外,还有其他业务方面的合作,如移动支付等)。

5.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在不考虑本次定向增发假设下,我们预测2010 年浦发银行净利润增长29.61%,EPS 约1.49 元。其最新股价股价(10 月15 日)对应010 年的PE 为10.26 倍。本次发行后,按加权平均计算,浦发银行全年EPS 约1.41 元。投资评级:买入(维持)

⑦ 中国移动入股后浦发银行的股权与分红变化

二八分成,浦发每赚10元,就有2元是中国移动的

⑧ 中移动为何收购浦发银行

其实其老总也公开交代个过了,那是因为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空间已经不是很大(其根本是手机的普及程度经过之前飞速发展后,再上升空间有限)。 中移动今后将会向手机代缴费业务的方向发展(想象一下你的手机可以当银行卡刷),所以就需要和银行紧密合作。而与其和别的银行谈合作则不如自己直接合并一家银行来的踏实,还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工建交这样的太大了不行,既难以收购又难以控制,南京、北京银行这样的太小了市场普及度不足,浦发银行这样级别的就刚好了。

⑨ 2022年浦发银行十大股东

2022年浦发银行十大股东是:
1、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3、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4、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5、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6、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H;7、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8、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9、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10、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阅读全文

与浦发是有中国移动多少股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人对水过敏怎么办 浏览:700
巴厘岛哪里可以兑换人民币印尼币 浏览:67
越南到济南运费每吨多少钱大概 浏览:709
哪些意大利的服装品牌卖给中国 浏览:127
人民币去越南什么地方可以换 浏览:303
美国香槟市纬度相当于中国哪个 浏览:432
伊朗女人戴的头巾叫什么 浏览:409
中国有哪些彩票合法 浏览:743
印尼进口多少冷冻牛肉 浏览:706
英国的地图怎么涂色 浏览:112
英国留学怎么接机 浏览:835
fol在印度什么意思 浏览:479
为什么英国人爱脱发 浏览:236
意大利鹅羽绒服在哪里买 浏览:937
印尼商品上价格怎么计算 浏览:660
中国伊朗为什么友好 浏览:799
印尼柴油机多少钱 浏览:548
在越南袜子厂多少钱 浏览:838
英国签证提前多久进 浏览:20
中国国内哪里的城市好玩 浏览: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