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代青年应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当代青年培养文化自信:
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推动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发展和繁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真正民族的、大众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和价值动力。
(1)郑强中国人的自信在哪里扩展阅读:
铸就和培养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上,更需要付之于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创新。
坚守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认同本民族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新加坡从一个资源贫乏的落后小国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来源于本民族所创造出来的能够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力的优秀成果,这就要求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
例如,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美国电影文化的符号,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电影都不遗余力地讲述“美国梦”的故事,这就潜移默化地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并且在对外传播中对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要用生动的故事和产品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展现中国的主流价值。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碰撞,我们既不能盲目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只有了解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差距,了解他国文化软实力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影响,准确给自己定位,才能从容应对国际文化市场带来的挑战,从而更好地改善我们的文化市场环境。
② 中国人的自信源于哪
1.中国是唯一一个把种族文明延续下来的古国,说到文化,哪个国家的比中国还要有文化?所以中国的的信心表现在气度上。
2.经济飞速的发展。现在世界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中国的,今日中国的朝气是没有其它国家可以比拟的。活跃的中国激发人民的自信。
3.在一次次的灾难中,中国人一次次地向全世界展现强大的凝聚力,不管情况再怎么糟,中国人都能挺过来,而且比以前更坚强,活的更好。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
4.关于奥运会,我想凭中国人的智慧,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一次次地目睹前辈创造的奇迹,我们更应该创造自己的时代奇迹。你说,中国人怎么能没有自信呢?
③ 郑强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郑教授三观很正,为人耿直好爽,说话虽然犀利,却是精辟,受益的是学生,是个好教授,国家也需要很多像这样的人才。生活中的他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在为底层发声。
2020年3月27日,在抖音上看郑强教授的演讲视频,郑强教授演讲范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讲得非常现实。比如说到出国留学,他就建议小学中学不要去出国留学,因为小时候要在自己的家乡读书,你会留下感情记忆,你才会有家国情怀。
有网友说:假如中国有十个郑强教授这样的人,不用再多,中国的大学教育就跟现在不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他都做到了。不为自己,只为了莘莘学子;言语犀利不犀利,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表达的意思!他旗帜鲜明,绝对是教育界的柱石,网红界的清流。
郑强教授说话通俗易懂,幽默诙谐。他是浙大学生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老师。他语言犀利只能说明他有资本,有他的思想高度。
截至2020年4月底,郑强教授已经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20亿元。
郑强教授还培养了近百名硕博士生;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浙大教授姚先国曾经说过:郑强教授心中对国家有责任,对学生有大爱,是一位“有情怀、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你可以看到郑教授多次强调的教育之根本就在于养成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品格;他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做一个有民族自信力的人,做一个有精神境界的人。
④ 国人的自信是从哪些方面来的
国人的自信是从国家的强大而来,国家的强大给了他们会有厚重的底气,让他们有很强大的自信面对外国人,这样的话,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可以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底气别人说话,所以我们之间是从国家而来。
⑤ 郑强教授演讲观后感
[郑强教授演讲观后感]郑强教授演讲观后感1,成功不是我的目标,真正的成功是--快乐的生活每一天,郑强教授演讲观后感。2,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啥呢?:让我们有一种精神,让精神唤醒我们的兴趣:民族认同感--我认为就是爱国:要有素质:最重要的是文化--要热爱文化3,要勇敢4,要有朝气5,不要沾小便宜6,别人讲话或提问时不能谈论是否有内容,有水平--即,要尊重每一个人7,不要自卑,更不能自傲,--一定要自信
〔郑强教授演讲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⑥ 如何评价浙江大学郑强教授!!!
郑强教授是一个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
郑强,男,汉族,出生于重庆,祖籍为福建武夷山,196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强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1994年获四川联合大学(原四川联合大学由原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而成)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人无完人,郑强有时候做事急一些,说话直一些,我觉得都是正常的。但郑强校长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校长,对贵州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郑强把东部发达地区浙江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有机融入贵州大学,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西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⑦ 中国人的自信在哪里
如何自信首先要热爱生活,这是自信的动力源。其次,要不轧制对自己自我肯定,等自信已成为为习惯,并感觉不到他的重要的时候,才升级成功。还有坚信自己是最棒的,一种平淡的心态处事,你任何时候都是你自己,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自信的时候就看看你的掌心那长长的命运线吧,因为它就在你的手中,我们的命运就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多做善事,多忏悔,多感恩,把人生当作一种修炼,这样就能控制自己不切实际的欲望的,内心自然而然会感到平安。才会更快乐,更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不要去管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还有别人的事最好不要把自己也牵进去,谁都不喜欢惹事麻烦,自己的一生是靠自己创造的,你不一不定期要和那些大成就的人比,你只要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就是最棒的,你一定要时刻想着我有能力办好这件事,有信心,这样你就不会再弯路了,对于人生的如意不如意,那只不过是给你的几个坎坷。只要是你认可的想法,就是你自己的想法,你完全有能力和有机会表达出来,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在与人交换意见时,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不可以随便同意不符合自己原则的事;有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来,自我表现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学会有效的表达方式,包括多用有魅力的语词;善于用停顿、语调和音量表达重点信息;主动和对方目光接触;不随便让别人打断自己;讲话简明扼要,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获得最重要的信息。 人是在战胜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成长的。每个人都知道自信对事业、对人生的重要性,但是知道自信的必要性,并不就等于有了自信。实际上,缺乏自信一向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在生活中,因循、畏缩、深陷于不安,无能感,甚至对自我能力怀疑的人,几乎随处可见。这种类型的人对于自己是否具有担负责任的感疑虑。他们也怀疑自己能否抓住有利机会。他们总认为事情不可能顺利进行,从而抱忐忑不安的心态。此外,他们也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心中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往往退缩而求其次,只要拥有些许的成就便觉心满意足怎样建立自信心(1) 要为自己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既是人生成功的需要,也是激发人的潜力、最大化地创造价值的需要,所以,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会想方设法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因而就不会为是否自信以及目标以外的事情所烦恼。其实,设立目标本身就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你在心中有了目标,你的潜意识就会调动你所有的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但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一定要使目标切合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否则,一旦目标实现不了,你就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从而打击你的自信,使你丧失信心。(2)发挥自己的长处人是在战胜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成长的。天之生人,千差万别,但比较而言,人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如果你总是做不适应你的事情,老拿你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那你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挫伤自己的信心(3做事要有计划世界上什么东西能给带来信心成就。成就是靠什么取得的努力。努力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但光努力还不行,做事还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4)做事不拖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缺乏自信,是因为挫折长期积累的结果,就是因为在日常一些小事情上没有处理好,不断积累,结果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理产生一种失败感,使自己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因而缺乏自信。让自己满意。就是对于建立自信来说,没有小事。做事讲方法,行动有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工作作风,同时,养成日事日毕的好习惯。不让事务性的工作压身、缠身,心理就会感到轻松,就等于去掉了自卑存在的理由,就很容易培养自信心。(5)轻易不要放弃信心是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中逐步建立的,中途放弃、半道而废,是造成我们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所以,凡是我们认为应该做而且已经着手做了的事情,就不要轻言放弃。6)学会自我激励人的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所以,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自我激励。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自我激励的办法之一,是运用临时性的激励办法。学会自我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内心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了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具有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这种强而有力的信心,事实上便是来自于自信。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7)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凡是我们认为应该做而且已经着手做了的事情,就不要轻言放弃。所以,你可以模仿别人,但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你就是你自己,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独特之处,造就自己、显示自己。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别人,那么,他就会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看不到独立的自己,那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自信。 惊天地专属,
⑧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呢
个人认为,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三观很正,而且带出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生,是个精神境界很高的人。
目前,社会上对他的评价颇多。如何定位一个人的好坏,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但以下关于郑强的信息,在你了解之后,也许你自己就有了答案。
2020年3月27日,我读了郑强的演讲稿。郑强教授的讲话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讲得很现实。比如在出国留学方面,他建议中小学不要出国,因为小时候应该在家乡读书,会留下情感记忆,会有家乡的感觉。
郑强教授的人生已进入下半辈子,他什么都能看透。他的心已经恢复平静,但他还是那么热情,说到感情的地方,他想站起来。社会不公可能是身份认同的原因,而鞭笞更为有力。有时,它可能只是一点点水,但不入其中。即便如此,它还是很接地气的,毕竟受到了大多数底层尤其是学生的欢迎。中国需要这样一个能看透社会本质的老“愤青”!
⑨ 中国人的自信源自哪里
中国人的自信源自中国道路、制度、理论的认同等精神层面上。
在长期实践和国际比较中,人们不断提高对自己道路、制度和理论的理解力和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力,进而转化为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冷静、沉着和定力。
这种带有深厚理论气质的自信,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人的自信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个人口规模超10亿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先例。
更何况中国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信心,我就会坚定不移地回答:有!
这信心,来自于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革命史、只争朝夕的建设史。
这信心,来自于中国人渴望国家崛起的向心力、民族复兴的原动力。
这信心,来自于中国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信心,只为中国。
⑩ 为什么郑强不担心被下课师生都对他信任
郑强像跑了个折返跑——从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位置上调任贵州大学校长,又从贵州大学校长做回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截至5月5日记者发稿时,贵州大学官网仍显示郑强为该校校长。
如今提起即将离开贵州大学,郑强表现了他的不舍。
郑强认为自己在贵州大学推动的三件事,可以让贵州大学受益多年:
一件事是2012年刚到贵大任职时,自己追上了省领导的车,将一本厚厚的贵州大学新校区计划书递了上去。没过多久,省领导的批示就下来了,贵大新校区建设迅速启动。
“贵大拿到了40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郑强说。对西部欠发达省份的高校来说,这样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第二件事是郑强提出“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理念,专门开设白酒、大数据、茶叶等带有浓浓“贵州特色”的学院,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为此,贵州大学又拿到政府部门10多亿元的办学资金支持。
第三件事是郑强联合西部地区14所高校的大学校长一起发声,最终推动国家出台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地区,对14所入选高校给予持续和稳定的投入机制,贵州大学每年获得的中央财政的办学支持将持续稳定在1亿元以上。
在外界看来,这是郑强为贵州大学和西部教育最有力的三声呐喊。为此,郑强放过许多“狠话”,也让很多人“不爽”。“越是这样努力过,如今就越依依不舍。”郑强说,如今岗位要变了,未来还会继续为西部教育呐喊。
4月1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教育部公布2017年省级教育部门、直属高校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郑强名列其中,成为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
“接下来我要考虑怎么在国际舞台上说浙大的事了。”郑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