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城市化率多少2021

中国城市化率多少2021

发布时间:2022-06-13 23:46:30

Ⅰ 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什么水平

中国城镇化也就是外国说的城市化水平从要求上来说,当然是越高越好,因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就代表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80-90%,发展中国家则在50%左右。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人口大国是日本,达到了93.02%,而美国和英法德则要低一些,在80%左右,德国甚至只有75%。和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土耳其是72.89%,墨西哥是78.97%!

Ⅱ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摘要 具体如下

Ⅲ "十四五"城镇化:如何撬动每年千万级人口进城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超过60%。整个“十三五”期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均已完成。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不久前曾提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能,百分之七八十都在城镇化的过程之中。

未来5年间,全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还将提升接近5个百分点。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当前的城镇化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下一步的城镇化潜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在追求城镇常住人口规模之外,又该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城镇化水平?这些都将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城镇化趋势放缓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计算,从2016年到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25、1.17、1.06、1.02个百分点,整体呈现逐年放缓态势,但每年仍然增长了一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

而另一个与城镇化相关联的数据是,2020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

排除2020年这个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年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增速近几年也已经呈现回落趋势。2011年和2012年,外出农民工人数的增速分别为3.4%和3%,而2015年和2016年,外出农民工人数的增速分别降到了0.4%和0.3%,2017年增速回升至1.5%,2018年和2019年分别又降至0.5%和0.9%,整体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曾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从人口趋势看,农村16-19岁人口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迄今已经是负增长。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相当于农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是每年进城农民工增量的主要源泉,因此,这部分人口总规模减少必然相应地缩小每年农民工的增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贤在2019年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数据:2000年-2011年城市人口增长的三个来源中,城乡人口迁移贡献了56%,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贡献了不到10%,另外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原来属于农村地区升级到城镇地区,贡献了34%。

而2018年,三个增长动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城乡人口流动对城镇人口的增长贡献从之前的56%下降到了36%,城镇区域扩张贡献率达到了近40%,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从原来不到10%增加到了23%,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基数的扩大。

分区域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中西部地区近几年显现出了一定的后发优势,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河南、四川、重庆、陕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城镇化率提升的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

一些东部省份则出现了城镇化率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以山东为例,2020年,山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8%,过去五年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但距离其在《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中制定的63%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并且,2018年到2020年间,山东的城镇化率分别仅比上一年提升0.60、0.33、0.29个百分点。

根据山东省的最新规划,到“十四五”末,全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但如果接下来几年间,山东仅维持过去三年的增速,完成目标恐非易事。

实现更高质量的城镇化

基于全国城镇化率增速放缓的趋势,“十四五”提出的目标要求未来5年每年的增长率在1个百分点以下,对比“十三五”仍有进一步降速的空间,但如果综合考虑人口形势、农村人口的进城意愿以及现实阻碍等因素,完成65%的目标或许仍将存在一定挑战。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城镇化率的数据会怎么变化,在中国很大程度是一个由政策决定的变量,尤其是受到户籍政策的影响。

可以看到的是,城镇化率增长形势不太乐观的山东,应对之策是在2020年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通知》,提出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陆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的城市已经放松了户籍限制,接下来的重点是500万以上的特大和超大城市,这一类城市数量不多,却占了全国流动人口的一半左右。如果这一类城市的户籍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不仅会解决存量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也为新增人口进入城市创造了条件。

在户籍制度之外,陆铭还指出,如果能够实现公共服务按照常住人口配置,使外来人口进入到城市居住、生活的成本有所降低,实际上跟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相似。

事实上,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不仅将影响城镇化率的增速,更关乎城镇化的质量。当前的城镇化率统计了相当一部分在城镇生活但并未获得城镇户籍的外来人口,譬如农民工,他们未能享受到城市完整的公共服务,子女仍需要回乡接受教育,这无疑使得城镇化的质量打了折扣。

陆铭向记者指出,城市为常住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城镇化又将进一步为城市带来经济增长,创造就业需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人民福利水平的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城镇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农业经济管理博士郑鑫向记者表示,相比于户籍制度改革,当前我们应该更注重建立一套基于居住证的人口管理体系,促进人口更方便地流动。

“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释放出了信号,提出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

2021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亦强调,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此外,在关注城镇化率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人口在城市间流动的趋势,尤其是向核心城市群聚集的趋势,这对于公共服务配套乃至商业布局等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近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表示,如果“十四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5%,意味着每年进城人数仍将达到千万人级的规模,加上人口加速向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转移,由此带来的购物、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需求将非常巨大。

Ⅳ 2021中国城市化率是多少

2021中国城市化率是64.72%。

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得到增强。

2022年,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充分体现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一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对于县域发展,国家发改委提出,今年统筹运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加强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120个县城建设示范地区率先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支持20个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等,打造一批县域城镇化的典范。

Ⅳ 我国城镇化率有多少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且不光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已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与此同时,我国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到了147个,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了57.35%。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2014年3月发布实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得到扎实有序推进。

同时,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都保持较快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部分省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城镇化格局中具有“纲举目张”的独特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在7月介绍情况时说,2016年,我国城市群主体形态建设呈现新亮点。印发实施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和北部湾6个城市群规划。在编制城市群规划的同时,今年还将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体现,其发展程度决定了一个区域参与全国甚至全球竞争的能力。而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正是城市群加快形成和发展的框架基础。

Ⅵ 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是60.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是75%。城市化是如何衡量的呢,其实,衡量城市化是通过衡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的。除此之外,城市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重也是衡量这个国家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城市化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英国作为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有城市化这个概念的国家,当今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完成了本国城市化的目标,当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Ⅶ 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据说有46.6%,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有接近47个人是城市居民,但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这其中有1.49亿人身份是农民,被统计为城市人口。还有1亿农民工在城市居住6个月以上,也被统计进来。扣除这两部分人,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20%多。

Ⅷ 中国城市化率是多少2021

中国城市化率是46.6%。根据网上数据,2017年中国城市化率是58.52%,而1980年这个数字是19.2%,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增长了3倍,城市人口从2亿增长到8.13亿。

从表中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80-90%,发展中国家则在50%左右。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人口大国是日本,达到了93.02%,而美国和英法德则要低一些,在80%左右,德国甚至只有75%。和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土耳其是72.89%,墨西哥是78.97%。

中国城市化率变化原因

中国农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没有大规模农场化生产,每人精耕细作几亩地,这种农业方式对人口的需求量比较大!美国有166万亩耕地,农村人口只有6000万,实际参与劳动的农民只有2000万左右,而中国150万亩耕地,农村人口多达6亿。

只要中国的农业方式不变,不走向大农场化,中国农村人口依然会保持较高数量。但中国彻底走向农场化不现实,所以中国农村人口注定会很多。

中国耕地属于国家,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和买卖权,这是中国小农经济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只要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不发生变化,耕地不允许买卖,农村人口减少的趋势不会加快。

Ⅸ 中国的城镇化率是多少

据统计局发布2012年我国总人口13.5404亿,其中城镇人口7.1182亿,农村人口6.4222亿,城镇化率约52.57%;2015年我国总人口13.7462亿,其中城镇人口7.7116亿,农村人口6.0346亿,城镇化率约56.1%。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Ⅹ 我国真实的城镇化率究竟是多少

近来,舆论对我国城镇化率真实水平的质疑之声再起。其背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3年《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仅42.2%。而这一数据比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低了10.4个百分点。为何会出现10.4个百分点的数据差?我国真实的城镇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吗?2013《城市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对此进行回应并解读。
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52.57%的城镇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城市蓝皮书》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经济时报: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3《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仅42.2%,而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6%。两个数据相差10.4个百分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数据差?
魏后凯:这两个数据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该数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城市蓝皮书》中提到的42.2%,是严谨的、完全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
城镇户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没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镇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购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市民化的过程,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从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单纯地将所有进到城镇里的人都统计为城镇人口,因为这类人群没有享受城镇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现的数据也是不完全的城镇化数据。
2012年全国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跟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相差大概17个百分点。这17个百分点则包含了没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为40%推算,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只有42.2%,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0.4个百分点。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左右。
城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城镇化的质量太低。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为自己设定城镇化率的目标值,并且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吗?对此你怎么看?
魏后凯:当前,确实有很多城市开始设定城镇化率的目标值,但这最终也只是起到一个参考作用。城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不可盲目地与美国、欧洲等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区与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现同样的城镇化率。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于城镇化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城镇化的质量太低。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当然,城镇化的速度也并非越快越好。我认为城镇化的速度需要有“五个适应”。第一,城镇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城镇化速度要跟经济工业化的阶段相适应;第三,城镇化速度应该跟区域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第四,城镇化速度应该跟城镇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容量相适应;第五,城镇化速度要与就业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因此,城镇化的速度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发展速度若过快,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将会出现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目前,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拉美地区、印度、蒙古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以后,没有就业岗位,形成大量贫民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但城镇化发展速度若太慢,水平太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化相差太大,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实际上,归根结底,城镇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必须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所以,我国未来的主要问题还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阅读全文

与中国城市化率多少2021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首相入院后情况如何 浏览:730
伊朗有什么好的学校值得留学 浏览:325
中国八大传媒类学校哪个更好 浏览:217
越南服金币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74
英国皇帝有名无实是在什么时候 浏览:46
中国路桥国外工资多少 浏览:537
英国atas什么能出结果 浏览:693
意大利mgm电机是哪里生产的 浏览:80
越南为什么快速撤军 浏览:612
从丹麦运生蚝到中国用什么方式 浏览:419
去越南河内玩大概多少钱 浏览:462
意大利人为什么喜欢吃葡萄 浏览: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浏览:60
伊朗为什么怕步伊拉克后尘 浏览:199
伊朗什么时候成为发达国家 浏览:95
印度雷达哪里买 浏览:33
印度电影有哪些是国语 浏览: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浏览:833
东风5和印度烈火哪个先进 浏览:859
萨达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