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铁路票价是如何制定的
票价规则很复杂,简单的说:
按照一定公里数分开计价区段 ,基础票价是0.08元每公里,这是普客非空调硬座票价 。然后按照列车速度,普快和快速(特快)两档分别上浮一定费率。 然后是席别,以硬座为基础,软座,硬卧,软卧,高级软卧分别加成不同的比率, 随后普通客车500公里以上的实行长距离的折扣,距离越远,折扣越低 ,此外车票还包括一些其他费用,有意外保险,软席候车室费等 。
现行的普通线路动车组二等座票价是按照93年的高级软座票价执行,动车组一等座票价再上浮,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动车组票价由铁道部单独制定 ,动车组票价不实行规定的长距离折扣定价,不过在实际中,长距离的动车组往往会有票面价格折扣。
❷ 国庆期间全国铁路将发送多少旅客
据报道,10月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人表示,全国铁路当日预计发送旅客1257万人次,增开旅客列车539列,其中跨铁路局中长途旅客列车129列,铁路局管内旅客列车410列。
郑州铁路局增加换取票人工窗口39处、自动售取票机57台,增派73名自动售取票机人工引导员,服务旅客便捷出行,武汉铁路局增开40列旅客列车,并将京广高铁、汉宜客专部分动车组重联运行提升运力。
有了铁路部门的保障,相信大家都可以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❸ 中国铁路票价
一般情况下, 可以买到10天内的火车票,在应急窗口只卖2天,春运是提前20天,可以购买返程火车票。
火车票一般在火车站购买,也可以在火车票代售点购买,看哪里离你距离近(在代售点购买多给5元手续费)。
1.
西宁 到 长沙 的时刻如下:
车次 类型 开车时间 到达时间 用时 里程 硬座 硬卧中
T263/T266 空调特快 10:08 次日11:05 24小时57分 2301 253 443
长沙 到 东莞 的时刻如下:
车次 类型 开车时间 到达时间 用时 里程 硬座 硬卧中
K435/K438 空调快速 19:41 次日05:25 9小时44分 801 106 191
N581/N584 快速 19:51 次日05:50 9小时59分 797 61 121
N553 空调快速 21:11 次日06:41 9小时30分 797 106 191
N557 空调快速 22:38 次日08:25 9小时47分 797 106 191
5363 普快 23:16 次日09:30 10小时14分 797 53 113
2.
要是能熬的住30多小时的硬座,这个也行
在途时间33小时44分
车次 发站 到站 开车 到点 里程 时长 公司 类型 票价(参考) 始发 预定 备注
T266/T263 西宁 广州 10:08 18:10 3008 32:02 铁路 空调特快 305(硬座) 543(硬卧) 855(软卧 ) 否 住宿
K85/K88 广州 东莞东 18:42 19:52 94 01:10 铁路 空调快速 16(硬座) 是 住宿
最后友情提醒:为了保证能有座位,请提前购买火车票。 出门在外,请多注意安全!
❹ 中国铁路每年运输人次达到多少
这个数据不能准确的计算,因为每年的客流量都在创新高。
❺ 我想问一下,众所周知,在中国,铁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节假日,铁路的火车票更加是一票难求
这是铁路总公司耍的花招,故意叫苦不迭。
铁路出行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尤其是普速列车,载运量很大,价格超便宜,很受欢迎。现在叫嚷的是高铁,大家都知道高铁以高架方式修建,造价昂贵。铁路总公司老说亏损,谁相信!以我坐高铁、动车的经验看,沿海一线价格适中,坐的人不少,甚至大老板都拒绝开车走高速,一车之上基本都坐满了人,略有站客。
福州至厦门一线、厦门至深圳一线,很多人都选择坐动车,地市到地市都坐的是火车。内地西安至成都甚至买不到票,要知道西成客专一天有一百三十多列,就这样还亏损,简直说不下去!
民航的情况,可能有些属实,亏损是因为坐的人少。
❻ 高铁一天放几次票
高铁一天放11次票。
❼ 高铁一公里耗电几度京沪高铁一年能赚多少钱
中国高铁现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高铁也成了中国在国际上另一张闪亮的名片,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占据了世界上的三分之二。跨市或者跨省的出行方式,高铁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达20.05亿人次,也就是全国每人差不多平均做了1.5次左右,这个运输能力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是想都不敢想的。
中国当前运营的高铁线路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亏损的,只有像京沪高铁这些在东部人流量大的地方才有可能盈利,像西部地区很多高铁其实都是在亏损运营,政府给予补贴,那么京沪高铁到底一年能赚多少钱呢?根据招股书显示,京沪高铁预计2019年度营收为315亿元-330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10%-5.91%;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110亿元-120亿元。
中国高铁里程越来越长,大家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这都是得利于祖国的经济的发展,我们期待着国家能越来越好,大家的收入越来越高,能让这头沉睡的雄狮重新站在世界之巅。
❽ 中国铁路的统计数据
2013年,铁路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有序推进,铁路部门以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基本建设,维护铁路安全稳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1.06亿人,比上年增加2.04亿人、增长10.8%。其中,国家铁路20.75亿人,增长10.7%;非控股合资铁路0.24亿人,增长15.0%;地方铁路0.07亿人,增长18.4%。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0595.6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83.29亿人公里、增长8.0%。其中,国家铁路10550.32亿人公里,增长8.0%;非控股合资铁路38.02亿人公里,增长17.7%;地方铁路7.28亿人公里,增长5.9%。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含行包)总发送量完成39.67亿吨,比上年增加0.63亿吨、增长1.6%。其中,国家铁路32.22亿吨,下降0.4%;非控股合资铁路4.95亿吨,增长12.6%;地方铁路2.50亿吨,增长9.1%。全国铁路货运(含行包)总周转量完成29173.8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3.20亿吨公里、下降0.05%。其中,国家铁路26845.01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2173.94亿吨公里,增长18.8%;地方铁路154.94亿吨公里,增长13.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61亿吨,比上年增加0.66亿吨、增长1.7%。其中,国家铁路32.16亿吨,下降0.3%;非控股合资铁路4.95亿吨,增长12.6%;地方铁路2.50亿吨,增长9.1%。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9031.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61亿吨公里、增长0.2%。其中,国家铁路26702.85亿吨公里,下降1.1%;非控股合资铁路2173.82亿吨公里,增长18.8%;地方铁路154.93亿吨公里,增长13.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598万吨,比上年减少340万吨、下降36.2%。其中,国家铁路593万吨,下降36.3%;非控股合资铁路5万吨,下降23.1%;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8.9%。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142.2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76.81亿吨公里、下降35.1%。其中,国家铁路142.16亿吨公里,下降35.1%;非控股合资铁路0.12亿吨公里,下降22.9%;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12.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3.22亿吨,比上年增长2.7%。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1亿吨,下降0.8%。石油运量完成1.39亿吨,增长0.8%。粮食运量完成1.10亿吨,增长5.4%。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87亿吨,下降6.0%。集装箱运量完成0.88亿吨,下降4.5%。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8亿吨,增长7.3%。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6亿吨,增长4.5%。
换算周转量。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9769.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770.10亿吨公里、增长2.0%。其中,国家铁路37395.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非控股合资铁路2211.9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8%;地方铁路162.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
运输收入。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6050.35亿元,比上年增加741.45亿元、增长14.0%。
运输效率。国家铁路货运机车日车公里493公里,比上年延长2公里、增长0.4%;货运列车平均总重3548吨,提高18吨、增长0.5%;货运机车日产量139.7万吨公里,增加1.4万吨公里、增长1.0%。全国铁路日均装车完成168482车,增加2410车、增长1.5%;国家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完成64.4吨,提高0.4吨、增长0.6%;货车周转时间完成4.72天,延长0.04天。
运输安全。全年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车较大铁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7%。
服务质量。客运方面:继续深化客运改革,完善售票组织方式,强化站车服务措施。实现12306网站技术升级,推出手机购票业务,推广自动售取设备。210个车站实现二代证刷卡进站功能。货运方面:大力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实货制运输取得成效,货改以来铁路发运客户增长8%,零散白货当日受理率达99%以上。全路门到门运输办理站数量达到1909个。全路零担办理站从货改前的29个增加至181个。
二、铁路建设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机车车辆购置)完成6657.45亿元。
基本建设。全国铁路共完成投资5327.7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完成投资5308.88亿元。路网大中型项目332个(含23个台帐管理项目),完成投资5308.05亿元。其中,新建铁路完成投资4291.0亿元,既有线扩能改造完成投资1017.05亿元,分别占80.8%和19.2%。地方铁路完成投资18.82亿元。
全年共投产新线55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672公里,津秦、西宝、宁杭、盘营、杭甬等高铁开通运营;投产复线4180公里、电气化铁路4810公里。完成新线铺轨7025公里、复线铺轨5954公里。
更新改造。国家铁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9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3.10亿元、增长8.6%。
路网规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1万公里;合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2万公里,地方铁路营业里程达到0.4万公里。路网密度106.9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7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4.8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复线率4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5.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9.4%,电化率54.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比上年增加2245公里、增长6.0%。
移动装备。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购置完成投资1038亿元。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08万台,比上年增加38台,其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7017台,比上年增加972台。内燃机车占47.8%,电力机车占52.1%。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5.88万辆,比上年增加0.11万辆;其中空调车4.86万辆,占82.6%,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和谐号”动车组1308组、10464辆,比上年增加225组、1800辆。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68.8万辆,比上年增加1.74万辆,增长2.6%。
合资建路。2013年,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9家,铁路建设规模约1600公里,投资总额约1800亿元,项目资本金约88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协议出资约340亿元。
三、科技创新
铁路安全技术创新。研发了高速列车追踪接近预警系统、动车组防脱线技术装备等安全技术装备,并逐步推广应用机车安全防护系统(6A)。会同国家电网公司开展高铁雷电防护技术研发,与中国地震局共同开展高铁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重点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推进30吨轴重机车车辆关键技术深化研究和样车研制。深入推进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长大复杂桥梁、列控系统、牵引供电、30吨轴重重载铁路道岔、轨枕、扣件、无砟轨道技术及评估监测、新一代客票系统、货运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维护等关键技术研究。
重大综合试验。组织开展了既有线27吨轴重综合试验、75米长钢轨普通平车运输装载加固运行试验、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运输试验、接触网防融冰、京广高铁坪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试验、浮置板道床试验、福厦地震监测试验等试验工作。开展大西客专、沪昆客专高速综合试验和山西中南部通道重载综合试验相关准备工作。
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继续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发布了五批共73项行业标准,发布了铁路专用产品标准性技术文件151个。推进标准国际化工作,主持和参加修订了国际铁路联盟(UIC)标准、国际电工组织牵引电器标委会(IEC/TC9)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共11项。
知识产权及获奖成果。铁路行业5项科技成果荣获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其中《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技术与装备》、《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铁路6项专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分别为“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机车用四轴高速转向架”、“既有线三维约束测量方法”、“无砟轨道系统”、“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货车及其底门装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3年结题项目获得专利、软件着作权及论文1249项,其中,专利340项,软件着作权40项,论文或专着869项。
四、劳动效率
劳动用工。国家铁路从业人员为218.44万人,比上年增加3.91万人。其中,运输业从业人员为175.41万人,比上年增加6.77万人。
劳动生产率。国家铁路多元化经营劳动生产率完成48.2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6%。运输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完成35.9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9%;实物量完成221.9万换算吨公里/人,比上年下降2.6%。 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发布的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全年收入9948.53亿元,全年实现利润6.36亿元。虽然收入同比下降4.65%,但是相比2013年2.57亿元净利润,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7%。在收入当中,运输收入为5920.36亿元,占总收入59.5%;其他收入为4028.17亿元。在运输收入中,客运收入保持微涨态势,全年完成2127.2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5%,占总收入比重的21.4%。货运收入则出现下滑,全年共完成收入2578.85亿元,较上年下降3.1%。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达到3.675万亿元,创下新高,同比增长13.94%,负债率为65.52%。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2015年前四月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至4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铁路建设投资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20%;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购置149亿元,同比增长45%。此外,2015年第一季度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8.7亿吨,同比下降约9%。但大量新线的开通推动了铁路客运量增长,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59077万人次,同比增长8.8%。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负债增至3.747万亿元,较去年底再增717亿元,负债率为66.2%。
❾ 中国铁路年客流量是多少
2004年以来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10亿人次,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铁道部运输统计表显示,到目前为止,2004年已发送直通旅客3.27亿人次,同比增长21%。这一数字比直通客流量最高的2002年全年增加了0.25亿人次。据预测,今年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0.7亿人次,直通客流量有望达到3.5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