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近代有没有出现过蝗虫群。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描绘过中国农村因蝗虫成灾,毁了一年收成的故事。铺天盖地的蝗虫群会吃光周围所有的农作物,闹得农民一年的收成瞬间化为乌有。不仅在中国,在韩国的史书里也记录着蝗虫群的故事。
好在如今的韩国已经不是上亿只蝗虫一起飞过的地带。蝗虫为什么总是大规模成群出动,至今没有揭开其谜底。 不仅是古代,现在的非洲或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不时也会出现 恐怖的蝗虫群,造成严重的祸害。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栖息在非洲 的沙漠蝗虫、红蝗虫和东亚飞蝗等。成千上万甚至超过.....
② 2020年第二波蝗灾又来了,会影响我国吗
2020年,我们都不知道能说什么了,根据科学最新报告指出,在今年年初的非洲蝗灾又来了,并且这个消息已经可以确定,第二波蝗灾的数量约为第一波的20倍(也就是数量提高约20倍),所以说在影响程度上可能又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强度会超过我们一些预期。
当然这次的蝗灾升级,可能对东非地区的粮食确实会产生影响,可能产生少数地区的粮食危机问题,并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称蝗灾的爆发,部分是由于气候变化,会对粮食安全和生计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所以说,粮食在东北将可能成为紧缺的物质,加上如今又是疫情期间,这真的是让东非部分地区“雪上加霜”了,希望世界各国努力一起将蝗灾控制吧,不然很有概率是会波及全球的。
③ 现在我国出现了蝗虫吗
你好!我国现在应该没有出现蝗虫,新闻报道的是国外!
④ 中国湖南省,注滋口镇有没有蝗虫
中国湖南省珠池口镇有没有蝗虫?我觉得蝗虫应该哪都有吧,但是多少吧,有的年头闹灾蝗虫非常多
⑤ 中国蝗灾情况如何
中国蝗灾情况如下: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
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发生的原因:暖冬后蝗灾易泛滥,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⑥ 什么地方有养蚂蚱的
你不会是看了养蚂蚱🦗能致富的消息吧!全是骗人的,千万别上当!
中国只有只有云南的少数名族有吃蝗虫的人。我去过许多的地方,我弟弟是厨师,但是我在他的所有食谱里是没有见过蝗虫的食谱,中国的史籍里只有一次关于吃蝗虫的记录,在唐代,人民在遇到蝗灾的时候是求神的,是不敢伤害蝗虫的,有一次唐朝发生了一次很大的蝗灾人民不敢去杀蝗虫,唐皇就叫人把蝗虫榨了吃,来告诫人民消灭蝗虫。
在养蚂蚱的过程中,对方会以各种名目让你交学习费、教材费、辅导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到头来全是花钱,根本没人收这种虫子。放生就是祸害,留着一文不值!
千万别信养蚂蚱致富!
⑦ 云南也爆发蝗虫灾害,超9万亩地受灾,蝗灾会在国内爆发吗
受灾面积超千亩!云南也发生蝗虫灾害,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蝗虫
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勐腊地区发生了黄脊竹蝗的灾害,受灾面积达到1214亩,目前已经开展了无人机飞防作业,希望可以尽快将这场蝗灾扼杀在摇篮中,那么,这些黄脊竹蝗来自于哪里呢?
黄脊竹蝗和沙漠蝗虫谁更厉害?
今年以来,蝗灾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多个国家造成危害的沙漠蝗虫,更是被人们担忧它会不会进入我国境内。同时,很多人也担心,如果沙漠蝗虫一路从印度、巴基斯坦入境到东南亚各国,那么云南地区也很容易迁入大量的沙漠蝗虫。
那么,如今已经出现的黄脊竹蝗和沙漠蝗虫,谁更厉害呢?当然是沙漠蝗虫更厉害,因为黄脊竹蝗的食物其实是比较单一的,它们一般只对于竹子类的植物感兴趣,不过,沙漠蝗虫却是来者不拒,对于它们来说,只要是植物,便都是美味的食物。
同时,沙漠蝗虫无论是环境适应能力还是飞行耐力等等,也都要比黄脊竹蝗厉害许多,这也是为何黄脊竹蝗虽然爆发了蝗灾,但是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蔓延,同时也没有被太多人熟知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从防治方面,要比沙漠蝗虫更好治理。
⑧ 蝗虫到中国哪3省了
蝗虫无论到中国的哪个省,都得成长人类或者某种动物的盘中美食!
⑨ 古代常见蝗灾,但中国现在为什么没有蝗灾了
在中国古代,发生蝗灾时,人们为什么不吃蝗虫呢?中国现在为什么没有“蝗灾”了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讲一讲这个问题。蝗虫俗称“蚂蚱”,蝗虫的种类非常多,在生物学分类上有一个蝗总科,地球上大约有1万多种昆虫属于蝗总科,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则是飞蝗。蝗灾,通常就是飞蝗所造成的。但是,现在,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蝗虫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道特色美食了,甚至在有的地方,野生蝗虫已经不够吃了,还需要养殖,这一点和小龙虾的“传奇经历”非常类似。当然,养殖蝗虫也需要做好防护工作,蝗虫一旦从大棚当中大量逃逸,会对周围农田里的庄稼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飞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
使用农药灭蝗,蝗虫会不会产生耐药性呢?蝗虫与细菌是不同的,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生物的繁殖速度快,意味着进化速度就快,人们频繁地使用抗生素,细菌会变异,形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但是,蝗虫、老鼠毕竟是多细胞动物,繁殖和变异的速度相对于细菌来说是非常缓慢的,只要人类合理使用杀虫剂、灭鼠药,昆虫和老鼠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综上所述,现在没有蝗灾了,是因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因,与蝗虫是不是成为了一道美食无关。事实上,养殖蝗虫,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蝗虫逃逸。人类靠吃的办法,是解决不了蝗灾的,除非遇到了“白鸟数千万”、“野禽群飞蔽空”的情况,才能够依靠天然的食物链的办法解决蝗灾。
⑩ 在中国哪个地区发生了蝗灾!急急!!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和蝝都为害庄稼。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中共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 2 3 19 20 31 20 12 1 0 0 3
以上的数字分布,非常合乎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规律。表明蝗虫是在4至9月(农历)间最猖獗,徐光启说:"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
徐光启的这个统计与1920年江苏省及浙江省昆虫局研究全国各地蝗虫的发生季节非常吻合,就飞蝗而言,各地以5~8月(阳历)为蝗患最紧要时期。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为最盛。6、7两月是夏秋蝗灾并发的时期。
笔者对周尧《中国昆虫学史》附录历代蝗虫灾害登记表的重新统计结果,从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该书印刷有误,统计为2618年,538次)。
《除蝗疏》对于蝗虫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有很科学的见解: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唐宋以后,纸张及印刷条件改善,蝗灾的记载便较详细,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蝗灾的地理分布
上引公元前707年(鲁桓公五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按其发生次数的地理分布,为:
黄河流域:436次,占85.82%;长江流域:69次,占13.57%;华南西南:3次,占0.58%。这个分布情况与陈正祥研究的"蝗神庙之分布"基本一致。地理学者陈正祥查阅国内外收藏的中国方志3000余种,找出其中记载有蝗神庙地点的,即在地图上标明,最后制成中国"蝗神庙之分布"的历史地理图(蝗神是总称,包括叭蜡、虫王、刘猛将军等)。利用蝗神庙分布绘成的蝗灾分布地图,有一种超过文字记载的优点,因为凡是有蝗神庙的地方,反映当地的蝗灾必有反复发作的历史,故农民不得不立庙祭祀。
陈正祥归纳蝗神庙分布图的特点有四:(1)蝗灾的分布以黄河下游为最多,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2)华中以南,蝗灾渐少,到了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神庙分布的南限,大致同春季及年平均80%的相对湿度等值线符合。(4)云南高原中部和太湖流域相似,故蝗灾也较普遍。这图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反映蝗灾偶然发作的地点,因为蝗灾偶发地区,往往没有建立蝗神庙,便无法在地图上反映出来。
历史上的蝗虫是没有分类的,郭郛等研究现代中国蝗虫的生物学分类,指出有三大类,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郭郛等也将中国蝗灾的分布绘制成"中国飞蝗三亚种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蝗虫主要都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及内蒙古一带,西藏飞蝗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一带。其中东亚飞蝗的分布情况,同陈正祥的"蝗神庙之分布"图非常一致,并且弥补了"蝗神庙之分布"中因不是多发性地区故没有蝗神庙的缺点,以及西北内蒙古和西藏地区因缺乏方志记载故蝗神庙极为稀少的缺点。将两图合起来看,可以对中国蝗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和理解 就你的提问直接网络了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