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哪里有古代的战场

中国哪里有古代的战场

发布时间:2022-06-14 22:58:10

❶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古战场在今天哪里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崤山之战。

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着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着名的官渡之战。v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是唐代大诗人描绘赤壁之战的诗句。
人匀认为,古赤壁在“蒲圻县西北”说较为可信。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着名的一次战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杀赵卒4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
中国十大古战场——山西有二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十名:
当阳: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出七入,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九名:
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电影《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其他的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而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八名:
长平: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战争,伴随的就是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公元前二六零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就束手被擒。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七名:
虎门: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提起虎门,人们想起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是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是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六名:
五丈原: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严格的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这里也没有其他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是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在杜甫的诗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五名:
八公山: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他的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四名:
雁门关: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就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发生地。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持,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三名:
乌兰布统: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俗话说:“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把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乌兰布统,绝不为过。近几年来,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曾和葛尔丹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二名:
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与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为后人所道哉。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一名:
赤壁: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问了许多人,说提起古战场,你会想起哪里,几乎十个人九个回答说是赤壁,这足以说够了。这里发生了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一带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而今,人们为了争夺谁是所谓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小说《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❷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古战场

中国历史上着名古战场:

黄帝蚩尤涿鹿大战(今河北省涿鹿县或山东泰山西北)
黄帝炎帝阪泉之战(—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一说今河北涿鹿东南)
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
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
吴楚柏举之战(今湖北麻城市境)
齐魏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西北,另有长葛北之说)
齐魏马陵之战(今山东莘县大张家镇马陵)
秦赵长平之战(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
项羽巨鹿之战(今河北平乡西南)
项羽刘邦垓下之战(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
刘秀王莽昆阳之战(今河南叶县)
曹袁官渡之战(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
孙刘与曹赤壁之战(今湖北乌林)
曹魏与刘蜀蜀中之战(今四川阆中)
吴蜀夷陵之战(今湖北宜都和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
秦晋淝水之战(今中国安徽寿县瓦端口湖一带)
唐突厥阴山之战(今阴山一带)
宋辽澶渊之战(在今河南濮阳)
宋金颍昌之战(今河南临颍)
宋金郾城之战(今河南郾城)
宋金和尚原之战(今陕西宝鸡西南)
宋金朱仙镇之战
宋元崖山之战(广东崖山)
宋元襄樊之战(今湖北襄阳樊城)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今鄱阳湖)
明朝土木之战(今河北怀来土木镇)
明朝北京保卫战(今北京)
明清萨尔浒之战(今辽宁抚顺东)
康熙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南)
康熙噶尔丹昭莫多之战(今内蒙古肯特山南)
中俄雅克萨之战(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
上党战役(今山西长治)
韩信背水一战(今河北井陉一带)

❸ 历史上着名古战场

一、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这是唐代散文作家李华所说的战国良将李牧的故事。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人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他在雁门数年,“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当地人传说,蒙恬死后葬于代县境内。现在上门王村有一座蒙恬墓遗址,其断碑尚存,还可看清:“秦蒙恬将军墓”,及“清嘉庆”等字样。据史学家考证,蒙恬墓在陕西境内,此地乃传说而已。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贵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着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和忠贞精神,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将军祠”。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还凛然地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

二、金沙滩

山西怀仁金沙滩在山西怀仁县城南30公里处的黄花梁脚下,是当年宋、辽交战的古战场,也是传说中杨业兵败罹难的地方。

京剧、豫剧、晋剧、湘剧、川剧、秦腔等都有“金沙滩”这个剧目,金沙滩人也有自己一代一代流传的故事。

传说宋、辽在金沙滩一带交战中,辽王心怀叵测,佯请宋王到辽营举行“双龙会”,妄图一网打尽宋室君臣。宋室君臣四下派人打探情报并掌握了辽王的这一真实意图后,深知是“鸿门宴”,为确保宋王迅速安全地撤离危险地带,杨业让大郎假扮皇帝赵光义,命二郎延安、三郎延定、四郎延辉、五郎延德、八郎延顺等随行保护,自己带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等,保驾宋君突围。双龙会上,大郎用袖箭射死辽天庆王,辽臣见状,即命四下伏兵包围了赴宴的宋室全部文臣武将。经过一场恶战,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战死,而三郎死得最惨,在荒荒草滩被乱马踏成肉泥。据说,三郎当年遇难之处就是现在金沙滩西三里处的盐丰营村南那片多年生芨芨草滩。如今芨芨草长得高大茂盛,老人们说那是三郎碧皿浇灌的结果。再说六郎在前开路,杨业和七郎断后,父子三人拚力征战,终于使宋王突出重围,安全返回宋营。六郎回头一看,却不见父亲杨业和七弟延嗣,六郎将宋王妥善安置后,掉转马头,杀进重围寻找父亲和七弟,结果三人都遭围困,辽军却潮水般涌向金沙滩和两狼山。七郎奉父命到雁门关搬取救兵,潘仁美公报私仇,以七郎临阵脱逃为由,将七郎绑于一株老松树下,命军士乱箭射死,同时七郎身后的老松树也因射穿洞窟而死。据说,这株老松树是棵“树王”,“树王”一死,这一带绿树便落叶纷纷,相继死去,最后变成一片荒漠。由于救兵不至,杨业便如《今公殉国——李陵碑》一文中说的,兵困两狼山,血染李陵碑,为宋室江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据史载,杨业兵败陈家谷(令朔城区境内),被俘绝食而亡。这个地点离金沙滩有百里之遥,是宋王朝讳言杨业碰碑,还是民间艺人变幻出杨业碰碑,众说不一,但金沙滩确实是当年宋、辽两军激烈角逐的战场。如今金沙滩早已改变了昔日风沙弥漫的荒凉景象,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和硕果累累的经济林,既给其披上常青绿装,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金沙滩古战场因杨业父子可歌可泣的抗辽壮举而闻名于世,杨业父子作为一代忠烈古令传诵,有关金沙滩古战场和杨业父子抗辽的传奇故事,当地民间更是有口皆碑。为纪念杨业父子英雄业绩和他们浴血鏖战的古战场,这里相继有冠以古战场名字的金沙滩镇政府,金沙滩林场、金沙滩火车站、金沙滩煤运站、金沙滩农牧场等金沙滩镇是这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成为怀仁县经济开发区之一。

三、朱仙镇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县城西南部。

历史上着名的岳家军抗金大捷——朱仙镇大战就在于此。

绍兴九年(1139),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表,“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高宗没有采纳。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国撕毁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误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几十处箭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河南府、汝州等十余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岳家军所收复。),并且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四、钓鱼城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钓鱼山由此而得名。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 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宋蒙钓鱼城之战是中国古代防御战的最浓重的一笔

钓鱼城保卫战大事记: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

1235年,蒙古侵略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

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 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残破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1241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充分利用此良机,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着的余玠入蜀,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以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

1243年,余玠采纳播州(今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攻宋战争。

1252 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

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侵宋战争。率蒙军主力攻四川。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1258年,蒙哥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侵宋。蒙哥自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

1258年秋,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 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余秋雨认为,在13世纪宋元之际发生过这场持久战,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正是这场持久战,导致了蒙古军最高统帅蒙哥命丧城下,紧接着产生了继承人的争权,于是改变了蒙古军占领亚洲、欧洲,乃至非洲的战略。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寿县

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阳。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六、采石矶

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着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采石之战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反侵略战争,侵略的一方为金国统帅为金海陵王完颜亮,南宋主将为虞允文。虞允文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国,见该国大事战备,回国后就奏请朝廷加强防御。次年,完颜亮率60万军队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带领的一路约数十万兵马于同年11月抵达采石矶对面江岸,跟宋军隔长江对峙。据《宋史》记载;当时形势危急,江北完颜亮高踞在刚刚绽起的高台“黄居”下,杀白马祭天,准备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军却因正“易将”而无人负责,“我师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 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虞亢文勉励身旁的勇将时佐应战,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向金军冲杀。金军后退,宋军用“神臂弩”射击敌船,致大批金兵死于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颜亮“悉敲杀之”。次日,完颜亮又来侵犯,被宋军焚毁战船300,大败而去。金军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歼,完颜亮又向宋军施用反司计,也被虞允文识破。完颜亮恼羞成怒,率领部队去江苏扬州时的瓜洲渡,想从这里渡江夺取京口(今镇江)。虞允文率 万余军队赴京口增强防御,并将马船改造成战舰。完颜亮在瓜洲渡发布军今,实行连坐法;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以致人心浮动.导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帐中为部将所杀.不久,全部金军都铩羽而归。

❹ 中国古代的战场分别在那里

比较多,不过大多在北方,如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南方:赤壁之战,鄱阳湖之战等

❺ 河北 山西一带古战场

河北:
着名典故“背水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04年,战场遗址就在今天的井陉县城微水村到白王庄一带,方圆五六公里的范围内。
永清宋辽古战场旅游区位于永清县境内,永清县位于宋朝时代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以北,个在宋辽交战的前沿,为宋辽古战场之一。
山西:
晋阳古战场 太原盆地周边形成了天然围屏,是历代统治阶级、各族统治集团的必争之地,数千年间,发生在晋阳的战争达到50次以上。
白波黄巾军屯军遗址
中国学者经多年实地考察发现,东汉末年白波黄巾军屯军之所就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22公里永固村。
蒙坑之战的古战场

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蒙坑之战的古战场遗址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曲沃两县交界处被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4次大规模的战争,跨越中古时代东晋十六国、北朝和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而持续逾5个世纪。
壁古战场

促进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北朝东西魏玉壁之战遗址,就在山西省稷山县白家庄一带。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着名的一次战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杀赵卒4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

❻ 中国有名的三大古战场在哪里叫什么

中国十大古战场如下:
1.第一名:赤壁——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古战场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距武汉市164公里, 距湖南岳阳90公里,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璧位于赤璧市境。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赤璧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奋然北驰。石壁西恻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后,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惊涛骇浪的拍击,字迹至今清晰完整。石壁上还有石刻诗词,为历代文人雅士凭吊古人所题诗赋。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赤壁时写出下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着名诗句。赤壁山崖头建有“翼江亭”。相传赤壁之战时,这里是周瑜破曹观战之哨所。 与赤壁山紧紧相连的西屏山,山下有双狮滚球和层层石阶直登“拜风台”。这里是当年诸葛亮火烧战船而拜祭东风的地方。拜风台上有设计精巧、光彩夺目的“拜风阁”,有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武侯宫”。武侯宫大殿上,供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全身塑像,袍带飘逸,栩栩如生。当年赤壁鏖战的大批出土文物就陈列在此。 距南屏山不远,有座金丝山,据说是赤壁之战时庞统夜读兵书,巧献连环计,火攻破曹的地方,因此建有“凤雏庵”。

2.第二名: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北纬33°21′,东经117°38′处,在今灵壁县城东南,韦集镇单圩老庄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不过依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纪念建筑。虞姬墓就座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今灵璧城南沱河北岸城后大队),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陷入重围,遂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叹大势已去,歌而和之。《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 霸王城(古称灵壁):位于灵璧县城西北,今尹集镇濉河北。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大战濉水之滨,项羽大败刘邦于此。

3.第三名:乌兰布统——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由于央视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和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康熙帝国》都以乌兰布统作为拍摄场景,使得现在乌兰布统的旅游火热。 乌兰布统旅游区位于赤峰市克旗西南部,距北京、承德、赤峰的距离分别为450、260、300公里,包括乌兰布统草原,乌兰布统古战场,桦木沟林区三个景区,是一个集山、水、花、草、林,古迹于一体的旅游区。草原一望无际,林场松涛滚滚,小河淙淙流淌,清康熙帝大战噶尔丹的点将台、十二座连营等古迹依稀可见,41座蒙古包群呈八字形排例,造型别致,笑迎八方游客。冬季银装素裹,积雪平均300毫米,积雪期长达五个月,是滑雪爱好者的乐园。 乌兰布统古战场,位于境西南浑善达克沙漠南缘。在沙漠与草原接壤处,一峰突起,旷世极天。康熙以20万大军遏噶尔丹大战于此。乌兰布统峰东北,沙明如雪,白桦、红柳似翠如丹。峰西南,鸟兰公河绕山而过。峰前将军泡子(清大将军佟国纲战死于此)广约千亩。东至塞罕坝为着名坝上草原,十二座连营、点将台亦在其间。 除了《射雕》和《康熙帝国》,这里还是《三国演义》、《江湖奇侠传》等多部电视连续剧的外景拍摄地。

4.第四名:雁门关——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着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雁门山,是中国古代兵家争夺的要塞,亦名西径关,与宁武关、偏关台称三关。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明末清初的着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牧。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现在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这是唐代散文作家李华所说的战国良将李牧的故事。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人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他在雁门数年,“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人。“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当地人传说,蒙恬死后葬于代县境内。现在上门王村有一座蒙恬墓遗址,其断碑尚存,还可看清:“秦蒙恬将军墓”,及“清嘉庆”等字样。据史学家考证,蒙恬墓在陕西境内,此地乃传说而已。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资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着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和忠贞精神,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将军祠”。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还凛然地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 元明时期,雁门旧关废弃,新关又起,雁门战火渐趋平息。时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辱国求存的慈禧太后等,狼狈出走。他们过居庸、宣化,经大同,又在雁门留下了逃跑的脚印。当时,正值秋天,气候酷热,慈禧、光绪和王公随从颠沛至此,饥渴难忍,曾在关门左侧靖边寺吃茶,但未敢久留,小憩后又匆匆出发了。傍晚,慈禧一行宿关南阳明堡贾宅。光绪帝面对贾宅“五世同堂”的门匾和堂内神龛上“一心念佛”的横幅,联想内忧外患的处境,在东家门板上写下了:“五世同堂真富贵,一心念佛见如来”的联句,借以抒发一个失意帝王向西方逃去的颓败情怀。这与李牧、杨业等抗战英雄恰成显照的对比。 辛亥革命以后,雄关雁门除遭到军阀混战的破坏外,也受到了抗日烽火的洗礼。1937年9月,我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在太和岭的山洞里,周恩来同志分析了当肘的形势,揭示了抗战必胜的历史趋势。还为阎锡山起草了一份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和一份在沦陷区成立“战场动员委员会”的条例。同年10月18日,就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我八路军二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继而10月10日晚,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又在雁门关下袭击了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炸毁敌机二十四架。这一曲抗战凯歌极大地鼓添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下的军队是抗战的模范。 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存雁门关,基本保持完整,整个关城雄伟壮观,左右边墙雉谍,烽墩壕堑俱备,诚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威。雁门关西北,约10公里处有广武城,分新、旧广武城两堡。旧广武城,是一处长方形古代城堡,10多米高的长城,为条石基砖包砌。城堡除垛上女儿墙损坏外,其余保存较好。城头上有石碑,是公元1725年所立。

5.第五名:八公山——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绵延30余公里,峰峦数百,距寿县城北2.5公里,故当地称之为北山。又因南临淝水,北濒淮河,峰峦错峙,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发生于此,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流传于世。西汉淮南王刘安都寿春,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八公山景色秀美,着名景点有珍珠泉、玛瑙泉、瑞泉、碧沙泉、岚秀泉、浣泉、云宾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据传珍珠泉为我国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马山山口,数十股泉水从池底上涌,状如贯珠,阳光下晶莹绚丽。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处,另有淮南王庙、碧霞元君庙等古建筑。

6.第六名:五丈原——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市歧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 武侯庙现今庙门上是“五丈原诸葛亮庙”竖匾,门廊两侧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联。由山门而入进到第一座院子,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左右对称,相互呼应。由此往里,步入宽敞典雅的献殿。献殿左右墙壁上,保留着清代的彩色壁画,分别绘着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内容,形象逼真,神采飞扬,不失为我国传统壁画中的上乘。东墙壁下,镶嵌着0.7米见方的青石4O块,上刻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与诸葛之文一起被称为“两绝碑”。“两绝碑”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凛烈之气。正殿3间,左右各有1间陪殿。正殿中间安放着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纶巾羽扇,仪态端庄,犹如仍在此处运筹帷幄。两边是姜维、杨仪、关兴、张苞、王平、廖化塑像。庙内有诸葛亮衣冠冢,冢旁有一落星亭,亭内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传是诸葛亮逝世时天上陨落的将星。五丈原东麓至今有落星湾、星落坡地名,据传此石即从彼处移来。 今天的五丈原除历史遗迹外,还因建设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致,其中最为游客称道的是斜峪关水库的“亚洲第一土石高坝”。此坝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车也需多次盘折才能上去。登上坝顶,俯视着脚下这片古战场和万顷碧水,你一定会惊叹这里的沧桑巨变,深感这里是一个游览的佳境。

7.第七名:虎门——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虎门销烟池在东莞县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 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走私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大量鸦片运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75吨。 为了销毁这些害人的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三个星期后,终于销毁殆尽。当时(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 销烟池旁立有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与虎门销烟池相距10公里的虎门沙角炮台,那里正好是珠江出海穿鼻洋的咽喉处。它北通黄埔,形势险要,称为虎门要塞。清康熙年间就有炮台,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关天培等即在虎门两岸及海口、岛峡处修筑布防炮台11座,置有大炮300多门。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炮台屡屡击退来犯的英国侵略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虎门要塞现仍保留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可供参观和凭吊。

8.第八名:长平——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着名的一次战争,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杀赵卒4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 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高平三面环山,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平之战遍及大半个高平,涉及到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距今虽然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是,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箭头、弃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百里长城(又称秦垒)、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蜿蜒曲折百余里,至今遗址尚可见到。围城村相传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赵括就死于此地。赵庄村,相传长平大战后,此地成为一片废墟,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成语“纸上谈兵”就是指赵括用兵的教条主义。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 长平之战遗址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常有戈、矛、箭头等文物出土。近年来,高平市对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许多重要的发现。1995年 5月,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此坑就在将军岭下,出土了大量的尸骨以及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尸骨坑现已原地保护,不久就会对游人开放。

9.第九名: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威海,一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素以风光旖旎、清洁卫生、气候宜人着称。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与烟台市接壤。海岸线长达985.9 公里 ,有众多的港湾和岛屿。这里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是避暑、修疗、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胜地。 威海具有城市景观,海岛风光,沙滩暗礁、民俗风情、地下温泉、文物古迹、名山古刹、奇石怪川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名的甲午战争纪念地刘公岛 秦皇汉武登临的“天尽头”,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世外桃源圣水观,“大东胜景”铁嵯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及我国北方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鹅湖等80多处风景名胜,描绘了5436平方公里如诗如画的威海景色.近年来,又新建了威海影视城、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圣经山观光索道、甲午海战馆等新的旅游项目和环翠、银滩、石岛湾、天鹅湖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

10.第十名:当阳——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当阳是着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 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与长板坡了。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玉阳镇常山赵子龙突出重围绝代雄西南,是中国最着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万历年间,史官确认长坂坡为东汉常山赵子龙大战曹军的古战场。 长坂坡又称当阳桥。因在当阳市北郊并西连长板坡而名。原名官桥。传说三国时蜀将张飞曾在这里横矛独退曹兵,改称横矛处。古有挡水坝,其上曾建张(飞)赵(云)祠,故又称坝陵桥。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至此,张飞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大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操回马而走,众将亦一起西奔,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遂成千古趣闻。现遗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以纪其事。

❼ 黄河流域有哪些古战场

1、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牧野之战。

2、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崤山之战。

3、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

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

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着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4、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

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5、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

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

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

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着名的官渡之战。

(7)中国哪里有古代的战场扩展阅读:

1、当阳 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出七入,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2、 威海 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位于威海桥头集附近的白马村段石家河,威海守军曾在此试图阻击日军

电影《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其他的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而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3、长平 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公元前二六零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就束手被擒。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4、虎门 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提起虎门,人们想起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是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是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5、 五丈原 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严格的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这里也没有其他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是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

在杜甫的诗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6、八公山 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

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他的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7、 雁门关 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就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发生地。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持,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8、乌兰布统 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俗话说:“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把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乌兰布统,绝不为过。近几年来,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

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曾和葛尔丹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9、 垓下 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与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为后人所道哉。

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10、 赤壁 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这里发生了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一带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而今,人们为了争夺谁是所谓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小说《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参考资料:古战场(古代战役发生的地域或地点)_网络

❽ 中国古代的战争名城有哪些

军事要塞首推长城 还有山海关 嘉峪关 雁门关等等 同时历朝历代的都城不仅是历史名城也同样都是是军事要塞,毕竟国都丢不得

❾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着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哪里有古代的战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为什么怕步伊拉克后尘 浏览:197
伊朗什么时候成为发达国家 浏览:93
印度雷达哪里买 浏览:31
印度电影有哪些是国语 浏览:848
越南重卡有哪些 浏览:831
东风5和印度烈火哪个先进 浏览:857
萨达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浏览:191
酸甜意大利面怎么和面 浏览:919
中国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浏览:795
和平精英国际服白卡在哪里使用 浏览:706
伊朗为什么拒绝进口歼10 浏览:579
越南花卉市场都有哪些 浏览:358
印尼电信卡wf怎么连接 浏览:390
现在去伊朗温度是多少 浏览:282
法语意大利语属于哪个语系 浏览:59
在越南哪里买最便宜 浏览:837
意大利什么时候可以玩 浏览:899
中国有哪些专科 浏览:496
英国足球队为什么会输 浏览:957
意大利vs西班牙在哪里直播 浏览: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