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路易十六的历史评价
在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历史中看待路易十六此人,他曾有“激进改革家”或“忽然改革家”的名声,也试图改革,以挽救国家危亡。
路易十六曾多次试图改革。先任用经济学家杜尔哥,银行家内克,卡隆等,试图向贵族和神职人员代表的富人阶级征税,弥补路易十五留下的财政赤字。一面是贫苦的法国人民,一面是强势的贵族阶级,他夹在中间无力撼动任何一方,本身软弱的性格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他不像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亦不像荒唐无能的路易十五,他甚至没有情妇(法国国王多有情妇法国人也以此为傲),他爱他的国民,但最终他们却杀死了他。
路易十六决意要借财政问题向贵族开刀了,他同时对让人生厌,举国怨恨的“旧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一项举动,关乎国家前途。路易十六的确有过一番努力:路易十六当政后,首先任用了73岁的重臣莫普,想借他的威望和经验来帮助他理顺现存体制的混乱,但这样的目标没有实现,国王旋即起用有新思维的杜尔阁。
杜尔阁上任后,他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取消一切奴役,一切特权。具体来说,他建议免除农民的徭役,取消省界的壁垒,废除贸易的关卡,振兴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让贵族和僧侣同第三等级享受一样的税率。在政治上,他想利用现存的省议会的途径,扩大政治开放,让人民能够获得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这项改革,按照路易十六的说法,杜尔阁和他自己是想要为人民谋求利益。但是,这项改革计划由于受到特权阶级的反对而无法推进,在特权阶级的一片反对声中,路易十六只好免去了杜尔阁的职位,改由马尔泽布尔来继任。与杜尔阁一样,马尔泽布尔也是主张要给每一个人以权利的。在法律上,取消拷打逼供,给被告人以辩护的权利;在政治上,取消国王的“密札”和新闻出版检查,让所有人都有人身安全和言论出版自由;在宗教上,反对宗教迫害,实现宗教自由。由于他的改革与杜尔阁差别不大,依然无法进行,他也同样落了个下台的结局。
随后克吕尼走马上任,但好景不长,仅仅六个月他就下了台。
法国着名历史学家米涅说:路易十六,以他的胸怀和品德来说,是最适合于他那个时代的。当人们对独断专制的政治体制不满时,他就自愿地放弃这种专制的做法;当人们对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感到愤恨时,他能够品行端方,生活俭朴。人们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改革时,他也能够体察公众的需要并要给予满足。但是,改行仁政和继行暴政都是困难的,因为要改革,就要有力量使贵族特权阶级服从改革。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路易十六缺乏坚强的意志,实际上只有这样的意志才能完成国家的重大变革。他头脑清楚,心地正直、善良,但是性格不够坚定,在他的所作所为中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他的改革计划所遇到的阻力是他所意想不到的,也是他未能加以克服的。
因此,正如一个君主因拒绝改革而遭到毁灭的结局那样,他是由于尝试改革而毁灭的。
在米涅的笔下,路易十六不是什么暴君,而是“心地正直、善良”,“他没有任何野心,因此他可能是唯一没有权力野心的国君,唯一具有一切好国王所应有的畏上帝和爱百姓这两个优点的国君”。在革命者的步步为营面前,路易十六步步退让,而实际上如果不惜代价从一开始就坚决抵抗的话,他甚至有可能在有生之年保住王位。
也有意见指出米涅在谈论历史人物的时候过于同情、过于微观的考虑了个人情感。在路易十六的问题上,反复强调其人善良的本性,殊不知西谚云“地狱的道路是由善良的愿望铺成的”。作为一国之君,路易十六过于缺乏刚毅的性格,作为非常时期的法国君王,这样的性格害人害己。 关于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历史教学和研究中,人们总是把他描绘建构成为这样的形象:专制君主、暴君、不理朝政,生活上奢华糜烂,挥霍无度,终日与锁为伴,浑名“锁匠”,就在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那一天,他仍然在日记上写着,今日无事。总之,正是路易十六的昏庸和残暴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并把自己送上了革命的断头台。
路易十六昏庸、懦弱,成天恐怕得罪贵族。他不但对国务无什么兴趣,还对贪得无厌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言听计从,使国家债台高筑,屡战屡败。虽然他并不暴虐,但他的昏庸成为了之后被处死的直接原因。
“他早就应该被处死了!穷人缴税,而丰衣足食、成天花天酒地的贵族却免税,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路易十六被处死时一个农民激愤的喊话。
② 路易十六为什么说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中国
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论”即君主如果实行暴政,人民有权力推翻它,解放了法国人民的思想,路易十六是封建专制统制者所以促进其灭亡!
是毁了法国不是中国
③ 法国路易十六在位时期,中国是哪个朝代
主要是清朝 干隆(弘历)时期
东西方世界
一七三三年(玄烨大帝第四次下江南),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定都圣彼得堡。
一七四八年(清政府第一次讨伐大小金川),法国学人孟德斯鸠出版《法律的精神》,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理论。
一七六二年(弘历第三次下江南),俄国皇后卡德琳二世,杀掉她的沙皇丈夫彼得三世,自称卡德琳大帝。
一七六九年(中国与缅甸战役结束),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气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从此西方跟东方,分歧为两个世界
一七七六年(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结束,改大金川为阿尔古厅,小金川为美诺厅),美国宣布独立。
一七八九年(中国封阮光平为安南国王),法国大革命爆发七月十四日,攻陷巴士底监狱,释放政治犯,发表《人权宣言》(距上世纪(十七)英国发表《权利法案》,恰一百年)。
一七九二年(中国跟尼泊尔战争结束),法国改建共和国(第一共和),斩国王路易十六于断头台。
一七九九年(弘历逝世,和珅在狱中自杀),拿破仑解散执政四,称法国共和政府第一执政。
④ 路易十六的王宫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1762年,法国王室由巴黎卢浮宫迁来此处定居。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地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凡尔赛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均转运往巴黎城内另一座艺术瑰宝殿堂--卢浮宫,凡尔赛宫沦为废墟。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面积达117法亩的凡尔赛宫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当时的凡尔赛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
路易十三1643年去世时,路易十四仅5岁,当时的皇家行宫位于卢浮宫和圣日耳曼昂莱宫内。1664年路易十四完婚后决定将皇家行宫迁往凡尔赛,即在父亲当初修建的狩猎小屋基础上建造行宫。
路易十四在位50年间,凡尔赛宫兼收并蓄了很多法国艺术家与建筑师的设计精髓,成为欧洲最宏大、最华丽的宫殿。
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相继为宫殿增添了新的内容,重新装饰并融会所有的建筑风格,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式直至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应有尽有。这座建筑的最终格局简直就是巨大无比,有700余间房间,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着名。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像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凡尔赛皇宫喷泉里有1400多个喷水池,它们用掉的水比整个巴黎还要多,而那时巴黎人经常因为缺水而得病,许多人本来只要再多给一两滴水就能救活。国王的30000名士兵建造了14个巨型水论、200多个水泵组成的一个大机器,可以从塞纳河向喷水池里输水,不过这台机器经常会出现故障。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最初为了消除势力强大的法国地方贵族(如孔代亲王家族)的割据和叛乱危险,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落成后立即将全国主要贵族集中于凡尔赛宫居住。从1682年到1789年,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凡尔赛宫决定,凡尔赛成了事实上的法国首都。为了显示王权的威严,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经常在宫中举行场面浩大壮观的典礼、晚会、舞会、狩猎和其他娱乐活动。1751年路易十五为庆祝长孙勃艮第公爵降生而举办的烟火晚会消耗了66万里弗尔的焰火,1770年路易十五为王太子举行的婚礼花费达900万里弗尔。在其颠峰时代——路易十五晚期和路易十六早期,维持凡尔赛宫廷的费用占法国岁入的四分之一。但这些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路易十四登基以前势力雄厚、心怀不满、屡屡反叛的法国大贵族至路易十四时代已被奢靡的宫廷生活所笼络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于宫中为荣,争先恐后地仿效国王及宫中的礼仪、着装,担心失去国王的宠幸。
大理石庭院: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国王套房:位于主楼东面,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之内。中央为国王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寝宫北边为小会议室,南边为牛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为大候见室和卫兵室。王后套房: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王后卧室、王后私室、王后候见厅、宫妇退居室、王后卫兵室等七间房间。王后套房的楼下为王太子套房(Apartment Dauphin)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着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着名的艺术殿堂。
波旁宫又名国民议会(Assemblee Nationale),坐落在塞纳河南岸,占地相当大,除了议会厅外,还有一系列的附属建筑,足足有百间间,它的正面面对着“大学之道”(Rue Universite),后面面对着协和大桥与协和广场,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它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
⑤ 路易十六的家庭成员
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原奥地利帝国公主。
奥地利宫廷出于政治需要,1770年将她嫁给法国王储,路易十六。
到法国宫廷后,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在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曾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3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当时的法国和奥地利有过多次战争。在路易十五时,法国战胜奥地利,但由于路易十五的外交失败,致使法国人民对奥地利的憎恨更深。而身为奥地利公主的玛丽成了阶级矛盾的替罪羊。她或许有过奢侈的生活,但绝不可能是她的“消费”使得整个帝国风雨飘摇,类似中国古代的杨贵妃,路易十四晚年、路易十五的荒唐、路易十六的软弱,贵族阶级和贫民的矛盾,悲剧的美丽王后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路易十六七岁的儿子路易·查理(路易十七)在他的父母被处死后,判定由一名鞋匠安东尼·西蒙抚养,以成为一名好公民。而在这个鞋匠也被处死之后,他则一直待在圣殿塔监狱,直到十岁去世。死因不详,猜测为结核病。但他生前不断被虐待也是他的死因之一。
在狱中三年,一日仅有一餐“并且主要成分是粪便和垃圾”,随地大小便,连洗澡都得不到准许。当然,这都是轻的。最后被砍去四肢,折磨虐待成残废,最后悲惨地死去。然后他们捏造出体弱多病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罪行。 路易十六的女儿昂古列姆公爵夫人,也遭到暴民和狱卒的殴打和轮奸,他们还逼迫她参加父母的死刑,并逼她作伪证,指控她母亲与弟弟的乱伦关系。年仅15岁的她被屈打成招,签了。所以她最后非常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胆怯,常常割脉自杀,也多次服毒,但都没有成功。
革命结束后,她侥幸逃过一死,在她年龄相仿的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后,她被邀请回到王宫,但非常蔑视贱民和革命者,并聪明地认清了他们伪善而奴态的玩弄政治权术的嘴脸,他们只是利用革命和自由为借口,来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公开扬言表示对共和派和雅各宾派的憎恨,叫人放火烧俱乐部,用炸药轰炸先贤祠(未遂),刺杀被流放的革命当权者。
她的仇恨激起了许多正直的贵族的同情和义愤,他们写了很多东西来颂扬公主的高贵,并痛叱那些无耻的玩弄权术的贱人。
⑥ 路易十六详细资料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1793),法国国王(1774~1792)。路易十五之孙。路易十六性格优柔寡断,即位后多次更换首相和部长,任由内阁内讧,从激进的改革到保守的节俭措施,政策变化无常。路易十六无心朝政,经常来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与各式各样的锁为伍,路易十六制锁的技术很高,且极富创意,几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艺术品,他的成就有点类似中国的明熹宗朱由校,天才皇帝不补天。他高薪聘请着名的铜匠加曼,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寝宫。18世纪80年代法国陷入财政危机后,更经常借打猎等活动逃避复杂的国事。
路易十六大事年表
1765年其父死被立为王储。擅长拉丁语和英语,对历史地理知识颇有兴趣。
1774年即位。大权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左右。时法国专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宫廷大臣互相争权,社会矛盾尖锐,国库空虚,债台高筑。曾先后任用杜尔哥、内克等为财政总监,实行财政改革,均遭失败。
1787年接受财政总监卡洛纳建议,召开“显贵会议”,试图向特权等级征税,遭贵族抵制而失败。
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因顽固维护教士、贵族的封建特权,与第三等级形成严重对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级拥护的改革派财政总监内克职务,并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终于激发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东尼特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路易起先拒绝离开,等待革命自行灭亡。但局势的发展使他改变了主意。
1789年10月6日,若干巴黎妇女和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闯入凡尔赛宫,要求国王迁入巴黎居住。他们与卫兵发生小规模冲突,几名卫兵被杀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带着孩子躲避。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尔里宫(Tuileries Palace),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都劝说路易十六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顺从地签署了大部分法令。
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开宣誓将维护宪法。绝大多数法国民众相信他诚意支持革命,对他衷心爱戴,将他视为法国人民的国王。
1790年11月27日制宪会议通过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国王,引起法国天主教会危机,很多忠于罗马教皇的教士拒绝宣誓。
1791年2月28日,有谣言称国王处境危险,数百名年轻贵族前往王宫保护,与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发生冲突,一些贵族遭到殴打和侮辱,令路易大为愤怒。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图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以便与拒绝宣誓的教士庆祝复活节,但在蒂伊尔里宫门口被大群市民包围,最终未能离开。此事之后,路易十六坚定了出逃的决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化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但拉法耶特和当时的巴黎市长巴伊(Jean-Sylvain Bailly)意外来到王宫找路易十六谈话,使国王不得不推迟离开。费尔森将他们送上准备好的马车,在巴黎郊区的邦迪(Bondy)离开了他们。此时他们已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小时。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也在当晚轻装出逃,成功逃入布鲁塞尔。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十分兴奋,而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一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尔德(Sainte-Menehould)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反应。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时已落后原计划三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国王的骑兵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又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已经基本撤离。一行人傍晚来到了圣默努尔德的驿站,站长德鲁埃(Jean-Baptiste Drouet)也认出了国王,并在马车离开后通报了市议会,后者派德鲁埃追赶国王。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处的瓦雷纳(Varennes),传达了这个惊人的消息。瓦雷纳敲响了警钟,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1791年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政权力,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拉法耶特将军和制宪会议先后派人急速追赶。面对危机,制宪会议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通过法令开始行使行政权,同时下令法国各地开始紧急备战。
1791年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纳。当地市议会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制宪会议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宪法》,接受君主立宪制,称法兰西人的国王,重新掌权。
1792年4月对奥地利宣战
1792年8月10日起义中被捕,囚于丹普尔堡。
1792年9月21日立法议会宣布废除王政。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792年11月密藏在杜伊勒里宫内的勾结外敌、阴谋镇压革命的大量文件被发现后,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处死刑。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处决。
路易十六与断头台
路易十六当年曾亲自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为加速断头台的杀人效率,他还命人将铡刀改成三角形。
路易十六子女
路易十六的七岁的儿子路易·查理在狱中三年,一日仅有一餐,随地大小便,连洗澡都得不到准许,最后被虐待致死。
路易十六后世评论
1989年7月14日,法国庆祝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⑦ 路易十六世的全名叫什么
路易十六全名是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世生于1754年8月23日,太子路易.德.法兰西的第三子,他出生当年,次兄阿基坦公爵克萨维尔去世;1761年长兄勃艮弟公爵路易去世,他成了太子的第一继承人;1765年12月20日,他11岁时,父亲太子路易去世,他成了王太孙,也就是路易十五的继承人。16岁时与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之女玛利.安托瓦内特结婚。1774年5月10日下午3:30,路易十五去世,他成了法国历史上第十六个叫路易的国王。
大家都知道1789年到1793年间发生了什么,自以为代表自由、平等、人权的暴民们抢走了所有有权人的自由和人权。暴民们只知道平等,一种小人的平等。他们的“生活长期以来一直就过得不好,他们要向生活比他们过得好的人。”“权力对这些人来说对这些人来说是太新鲜了,以致于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想尽情地享受它一下。”于是国王和王后成了他们“小人的满足感”的牺牲品(引的内容皆源于史蒂芬.茨威格《玛利.安托瓦内特》)。
于是见了血就会有快感的疯子和虐待狂们走上了历史舞台,嗜血狂丹东举起屠刀,三天杀了200名法兰西人民,不仅杀了人,还虐尸奸尸(那具可怜的女尸是王后的朋友)……
1792年9月22日,国王路易十六成了路易.卡佩,终于1793年1月21日,所有变态狂色情狂嗜血狂虐待狂们同时有了高潮——路易上了断头台。
路易十六国王生性驽钝,缺乏自信,遇事只懂得逃避,所以革命期间他除了自己热爱的锁匠活什么也没做,即使是他被革命政府逮捕、废黜王位,他也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和妻儿享受天伦之乐,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也不会将他当作暴君,更提不上死刑,他最严重只是个平庸的君主。平庸也要判死刑,那地球上岂不要少40亿人?
他临死前说“我宽恕我的敌人,我无辜而死,恳求上帝别让我的鲜血溅到我的子民身上。”
⑧ 路易十六酒卖多少钱
路易十三采用巴黎Baccarat世家手工制作的水晶瓶,瓶身刻有巴洛克风格的百合花纹,瓶盖及瓶肩镶有24K纯金雕饰。根据中国市场目前的零售价,一瓶700毫升的新版路易十三标价1.18万元(大伟那瓶8000块的,是拍摄《没完没了》时的价格),1500毫升规格的则要2.68万元。还有报道说:“假如包装盒完好,一个人头马路易十三的空酒瓶最高能卖2000元。”芝华士12年200元,芝华士18年400元,皇家礼炮21年880元。
以上都是批发简装版,礼盒除外 路易16就是路野货了,不值钱的
⑨ 路易十六的全名……谁知道……
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 他是第十六代的 自然叫路易十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