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应试教育还有多久

中国应试教育还有多久

发布时间:2022-01-22 16:36:16

⑴ 中国教育步入新时代 应试教育还能走多久

美国前总统福特说过:“我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是当我获得雄鹰童子军的时候。我现在还珍藏着它。童子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原则—自律、团结、道德与爱国精神,这些是作为一位未来领导者的基石。”

(童年罗斯福)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走在美国的街头,好像人人都长了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谈起美国的孩子,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自动弹出:快乐、自由、自信、笑容灿烂等系列关键词。而谈起中国孩子,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自动弹出:补习班、硬试教育、学业、才华等关键词。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唯一缺少的是“体验式学习”。
而美国的孩子则格外注重“体验式学习”,注重拓展训练活动。这类体验式学习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条件和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水上、野外、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受训练者在掌握一定的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心智、培养其团队精神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
在这类拓展训练中,可以充分有效的打开孩子的思路,可以让孩子潜移默化的了解解决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同时为了完成某项训练,通常会需要付出较长时间的心血和精力。这类看似利用孩子“玩”的天性的拓展活动,实则在有效的引导孩子们将所见所感转化到学习上,对他们的。

⑵ 中国应试教育能够坚持多久

应试教育的利益根源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中国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考试制度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改进学生素质上的缺陷,而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种考试不是帮学生的,而是整学生的。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为社会共识,为人们所普遍痛恨,但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呢?窃以为,应试教育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因为上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谁都知道应试教育害苦了孩子,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不存在什么观念上的阻碍。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不改,根本原因还是在权力和利益结构上,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代表的教育垄断特权分利集团需要应试教育,惟有这种一统天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最符合他们控制的方便,最符合他们的权力和利益诉求,是他们的私利在不断强化着应试教育的神经。惟有通过应试教育来吸食成万上亿的孩子的青春少年之血,才能很便利地把他们养得愈来愈肥。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没有人性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就没有人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没有人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学生就会受到非人性的对待。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受制于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校长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们是教育领域的主宰,他们利用他们控制的统一的高考、中考、会考和种种测试的指挥捧,将全中国的学生、教师和校长指挥得团团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巨大的教育特权给教育官僚们带来巨大利益,巨大利益又使他们不愿改变教育险恶的现状,就这样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核心的权力与利益的相互滋养和相互强化。搞素质教育,就是搞适应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就必须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但如果这样做,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材和教辅卖给谁呢?他们的垄断利益如何实现呢?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左右。如果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要突破1000亿元。教材和教辅的回扣费用约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约有300亿左右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这就是统一教材教辅和考试的好处。所以,面对全社会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声,教育行政部门也于近年在全国推广称之为素质教育和个性的新教材。也就是说,搞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也必须是全国统一模式,只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一种模式的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这不是素质教育的笑话吗?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权力和与此相联系的垄断利益。2001年初新课程出台,教育部开始全面推广,就有专家批评“课程改革领导者”的三重身份:以行政官员的角色在制订新课程,以学者的身份在宣讲新课程,以商人的身份从新课程中获取利益。从考试内容来看,与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和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辅环环相扣,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知识点就是考试的重点。为什么考试的出题不能活一些呢?为什么考试的出题不能给学生的想象力和素质发挥以更大的空间呢?原因还是在控制。如果出题过于宽泛灵活,那么考试与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就会松散,这种联系一松散,统一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辅就失去了权威和价值,各学校就会自已选择教材和创新各种教学方法,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和垄断利益就会大打折扣。垄断利益需要僵死的统一大纲和教材,因此考试出题和考试办法就得随之而动,这是根本原因所在。1983年,教育部就下了死规定:从1984年起,高考按基本教材命题。利益指挥权力,有这样的特权利益在控制,所以教育部门一切关于素质教育的宏论都流于形式。在1997年1月16日前后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领导人就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强调的理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标,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对象主要面对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商,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

⑶ 中国的应试教育大概还要多少年才能结束

那就很难说了!就拿目前来说吧!要想证明一个人的
才能!没有比应试教育更简单的
了!

⑷ 中国的应试教育还要走多久

没办法,这是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他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经济实力导致一个国家办的起或办不起先进的教育。比如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他们不用应试教育,他们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办得起科学的教育,他们有钱去买大量的器材和实践用具,有钱带学生去郊外远足。然而,中国由于紧急势力较弱,只能给学生买书、本和复印的卷子,这些东西消耗的成本是相当少的,因此它是“便宜的教育”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教育接受起来,比较苦。
至于其他因素在于中国教育的腐败性,推及根本是中国政治上的腐败造成的。其他腐败,教育上也就亦是如此了。还有就是中国人才市场的拥挤及日渐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国人实在太多了,但哪家哪户不希望自家儿女有出息,这就导致了人才竞争的激烈,越是这样,学生就越苦,恶性循环。
以上是本人几句简短的答语,见地浅显,望多见谅

⑸ 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什么时候取消

教育之争,从理论转向行动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服从权威,服从标准答案而抹杀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扼杀人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是一种愚民教育。海量作业和各种辅导班,抹杀个人兴趣,压榨人的天赋潜能,最终尚失科学或者人文兴趣,只剩下被娱乐。是一种娱民教育。以工业化生产模式制作人,严重否定了个体差异,违背因材施教原则。
基础知识应该有个度,而且需要包含动手实验和社会实践部分。不是缺什么就开什么课。为什么社会有那么多指责90后道德问题,因为没有实践教育嘛。没有组织游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植树环保教育,没有武术行义教育,没有参观庭审的法律教育, 书本上的行为只停留在历史的时空或者电视机的那一头。与其让小学生去背什么勤劳勇敢,规章制度,不如让他们观察家长是否垃圾分类,工作生活情况,是否醉驾。。。这样也可以引导社会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还能学些什么。中国大部分的学生,从第一堂课起,就关心的是考什么,而不是学什么,做什么,可以怎么用。
中国的高考场前流行一句话:这次考完的东西我一辈子都不用了,但是就是这一辈子都不用的东西,可能就决定我的一辈子。
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应该反思吗?难道就要让他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在中国的一代代上重演?
学以致用!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当和能当科学家的,不是所有的学科在现在的难度和题海状态下都适合每一个人。人本身就是不同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把本就不同的人引向不同的领域,让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成为成功的人。而不是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的题目难度对人进行重新区分,然后用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层层的社会分工。尤其在这样一个神化“高考”的宣传背景下,这已经不是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
这样的方式,产出的人可以勉强满足中国以前的经济发展需要,但是,现在已经不满足了。一方面,中国缺乏中高级技术工人,和各方面的研究人才。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或者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对于国家经济和教育相互制约关系我在另一篇文章会进行阐述)。中高级技工是国家经济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人才储备和供应,中国经济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将要转型而且不得不转的时期。科研方面我没进入那个层次我真的也不好说太过了。就举一个对比数字:钱老1929年上的大学,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与他同期的也在50年代陆陆续续回国。换句话说,他们那批人从29年上大学到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35年。而中国77年恢复高考,78年恢复留学生派遣,从1977年到2012年,也是35年了,中国大飞机发动机技术还是没能突破。面对这两大现实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教育问题了,而不是再用那些用了几十年的理由来回避困难。
国家在战略调整上,显然也认识到了问题,并且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计划;所以,温总理说“中国应该有50%的人进入职业教育”;所以,中国从2010年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各省市、各大学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尝试。就目前的效果,以我了解的情况,无论是北京,上海,山东,还是安徽,江苏,四川等省,基本上还是换汤不换药。或者说这些措施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案。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对教育改革认识上的三大误区。
第一,我们进行的教育改革不是要反对和取消高考。有很多人听到教育改革,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认为就是回到文革时代,认为就没有改变命运的途径了,认为就完蛋了。所谓的“高考改变命运”已经被神化,被当做教条了。改变命运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改变就业,尤其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靠脑力劳动来相对轻松的养活一家。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今天,低收入群体逐渐转向中产阶级的过程。但是,今天的80后有多少真正觉得自己改变命运了,达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过着身心愉悦的生活,对工作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感激?现在恰恰出现了一种普遍性的子承父业的局面。对精英阶层来说,这是必然的,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恐怕违背了初衷。
既然是改变就业,那就不应该只有考试这一种途径。在一些普通工作领域,就业与职业直接挂钩,职业与职业教育就应该直接对口。但是现在很多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几乎成了中国教育教出来的问题少年的收容所。而社会对高考的崇拜也加剧了职业教育的严重滞后甚至倒退。我想很多现在在普通的中层干部或者稍低一些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以前都是大中专培养出来的,而现在的职校反而在这个层次上不是主力了,这就是教育的倒退。对于低收入群体,改变命运其实最现实的就是进入中产阶级,这也是国家阶级结构走向稳定的重要步骤。而现在的学校普遍宣传的好好考试,升官发财的思想于个人来说是不现实的,于教育来说是不科学的。所以给职业教育换血,发展职业教育应是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国企带头,民企跟进,建立或改善一批真正以实践,实习教学为核心的职业技术学校。德国这样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在高中阶段有38%的人进入职校,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也应该至少有45%进入良好的职校。
第二,对西方的学习了解不应该是全民英语教育。我们的专家教授们总说,我们比西方落后,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要读西方原典,我们要留学深造,这些我都不反对。我只说两点,一,一个学科的树形发展永远是建立在质疑和创新的基础上,当我们必须得读原典而不敢对翻译的教科书挑错的时候,那么且不说西方人都还没找到一种绝对完美的理论体系,学得再多学得亦不过是一种对权威的维护和继承,在尚失了质疑能力的时候也失去了创新精神。我曾经有一个观点,外国学生的研究只用把时间花在他的专业上,而中国学生需要同时在专业和英语上,别人是专业天赋+努力研究。我们必须是专业天赋+语言天赋+双倍时间。尽管这有些不公平,甚至有些愚蠢。但不可否认,中国有这样的精英做得到,985工程院校的学霸们就是这样的典范。但精英毕竟是少数。所以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中国重点院校里面最后走到这一步的恐怕不到10万,且不说他们即使全部留在国内也还远远不够创新发展。中国每年1700多万进入小学的孩子,最终要把英语作为一生的职业技能或者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的人也不会超过5%。德国和芬兰的孩子在15岁至18岁的时候基本就能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并树立起高尚的职业理想。而中国这个时候的大多数孩子却要去学自己一辈子都不用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一辈子,这不是走弯路了么。即便是钱学森,钱钟书这些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科学和精神财富的大师也不是从幼儿园开始,连汉语都说不清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的吧。
这时候很多人说,学英语对大多数人更多的是了解西方。那我们这里就需要对了解做一个程度划分了,他们的历史哲学,风土人情,文化价值,宗教信仰,就包括他们的教育。我们的记录片,还有翻译的他们的纪录片呈现出来的,这些都属于了解,如果你觉得不够,你还要去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这是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还不够,你要去读原着,那就不再是了解,或者至少对普通大众来说不是了解,这是研究。通过原典甚至西方的报纸,你可以得出自己的一套结论出来,这是研究成果。如果得不出,那白研究了,最后除了50步笑100步的去嘲笑那些没读过原着的人,其实什么贡献也没做出。为什么30年前,中美教育考察团互访之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现在却是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双方都只看到了学生知识的得到,而忽略了知识的浪费。就是现在的国际权威教育评比机构,都忽略了这一点,他们站在西方的教育观上,只需要考察学生知识的得到,却忘了中国教育除了知识的得到,还有知识的浪费。就高中所学,中国学生的确是世界第一,但是到了真正的实用和深入研究上,中国学生的知识浪费也是世界第一。没有太多知识浪费的就是刚才说的那极少数的学霸精英了。当一代人都普遍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应该再指着某个人了,必须反思整个教育体系,英语对大众来说就是知识浪费首当其冲的学科。
而且,有一点我们必须警惕,当我们对一门外语的重视已经超过对母语的重视时,我们就走上了文化被征服的道路。语言,始终是承载一个国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只有立足在中华文化的精髓上,找到灵魂的归属地,才可以有大的胸怀面对世界文化,大声说出:“拿来!”才可能真正培养出学贯中西的大师。
第三,我们的改革核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新的教材和老师。老师不是说要更换,而是要对不足的领域增加,对已有的进行再培训。任何职业都应该是终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尤其如此。不能只依靠教师用书和教辅资料。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是教材的编写人,他们是知识传授的直接行为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引导学生的自主理解,他们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意识和知识的传输过程。老师不需要想办法的去维护自己的权威和教科书的权威,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独特的兴趣领域和天赋所在,最终让每个人真正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便提出无数老师也解答不了的问题,那也可以引导他们去自己思考。对知识掌握的考察不是要用分数进行统一标准的区分,而是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然后在15-18岁我称之为定向教育的阶段,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区别教授,应该从职业逆推教材内容,通过减少知识浪费的手段增加实际知识获得。最终让每个人树立起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同时拥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这样,教育才算成功。
很多担忧中国教育的专家教授,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并且也从不同程度制定了新的教材,和教学手段。但是这里还是三个问题,一个是刚才说到的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地位不对等。第二是这些专家教授由于长期的学术研究而很难放弃权威的术语,放低姿态的与中小学生平等探讨问题,或者说与中小学老师探讨。让他们这么做也是强人所难,毕竟大家都忙,认知高度也不一样。所以我才呼吁,与我一样关注教育的半吊子书生来进行实践,来尝试编写教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第三,这些专家出身于985,211这类高校,包括他们的学生,都往往站在他们的精英需要来进行改革,我刚才已经说过,对于那些学霸精英来说,他们知识的浪费程度低,所以他们很多都还觉得自己高中的东西非常有用。这样一种“推己及人”的方式显然是要出问题的。因为人与人本身就是不同的,让别人都按照你的方式来,最终选出来的是本就跟你一类的人,而跟你不一样的人却成为了这条道路的陪葬品。知识分为两类,一种是某种领域内的,这种知识接受程度不同选拔的是不同程度的专业人才,一种是如道德礼仪,社会常识,科学常识,人文常识这样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且用来对待生活的。我们这些半吊子书生在第一类上肯定还不行,那么就应该在第二类上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从国家角度而言,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公民,然后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从个人角度出发,教育首先是培养一个人格,心理,身体健康的人,然后是拥有谋生技能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我把教育改革的方向归纳为“四新”——新型学校,新型教师,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前两点是教育体制改革,属于客观决定条件。对于这个,我相信国家是有决心的,中国是可以做得到的。要给这个新的体制补充内涵就是后两点,教学内容改革。也就是新教材的编写和与之结合的新式教学方法。

我希望最终所有的学校、老师、家长都能对孩子们说一句话:
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是立志教育改革的人,请加入我们进群284898026

⑹ 中国的应试教育还能坚持多久

很困难了,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传统,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遵儒术,清朝设文字狱,其实中国的教育就是一种洗脑,把国外中世纪的东西强行输入给学生,还淡化中国文化,学生从学校出来,就是一个一个模子,道德思想全部沦丧,总之中国教育是失败的,不过中国为了分还是要用应试教育的,唉,可怜的中国孩子

⑺ 中国的应试教育什么时候结束啊

唉,将来做官的大多数都是分数考得高,受益于应试教育的,除非有哪个人良心发现,把教育给改了

⑻ 中国的应试教育究竟还要多久

在目前这种竟争情况下,应试教育的这种考试选拨人的方法,还是最公平的,

⑼ 中国的应试教育要进行到何时

等到10几岁的长大。。

阅读全文

与中国应试教育还有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冬季意大利什么季节 浏览:603
中国怎么寄东西到美国 浏览:149
越南干芒果多少钱一斤 浏览:20
伊朗为什么不缺战斗机 浏览:884
加拿大和英国现在是什么关系 浏览:810
積架加装原厂英国之宝多少钱 浏览:652
泉州颜色意大利餐厅在哪里 浏览:58
印尼金刚木多少钱一吨 浏览:796
哪个是伊朗足球队队 浏览:428
erba意大利什么公司 浏览:159
地图上越南在中国什么位置 浏览:561
印尼虎鱼眼睛有白点怎么办 浏览:115
越南卖菜做什么生意 浏览:720
中国木雕发源地在哪里 浏览:703
印尼的阳光为什么那么刺眼 浏览:701
中国维和部队多少人 浏览:200
越南人来中国都做什么工作 浏览:1000
马卡龙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962
印尼花猫的故事怎么编 浏览:34
意大利有什么是中国没有的吗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