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畲族有多少人口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
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
散居与杂居特点
❷ 全国约有畲族人多少人
据景宁畲族自治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县常住总人口153011人。其中:按民族分,汉族136505人,蒙古族8人,回族9人,苗族10人,彝族5人、壮族7人、布依族13人、满族3人、侗族58人、土家族7人、哈尼族22人、低族20人、畲族1614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5.86:100。
按年龄结构分:0-9岁有16483人:10-19岁有21663人;20-29岁有29769人:30-39岁有30930人;40-49岁有20766人;50-59岁有12024人;60-69岁有11984人;70-79岁有7540人:80-89岁有1743人:90岁以上109人。按教育程度分:小学66820人,初中43408人,中专3730人,大学2082人,大学本科349人,研究生7人。按行业分(2000年人口普查按总人口的10.07%长表抽样所得),从事农、林、牧、渔的有6079人,采掘业的21人,制造业512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98人,建筑业174人,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3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283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22人,金融、保险业34人,房地产业9人,社会服务业188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13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208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30人,其它行业22人。
行政村:273个 自然村:1386个
❸ 畲族现在的人口是多少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畲族总人口为70.96万人,此前10年(1999—2000)平均年增长率为1.08%,此后大概也差不多。以此类推至今约增长了10万余人,人口总数约80万。
❹ 畲族人口不只二百万为啥说70万
我国畲族总人口708651人(2010年),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福建省有375193余人,占畲族总人口52.87%,数量位居中国畲族人口首位,主要分布在福州、三明、漳州、宁德、龙岩等地区的十一个县市内;浙江省有170993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24.01%,主要分布在温州、丽水、金华三个地区的十多个县内;江西省的畲族大都散居在鹰潭龙虎山、铅山、贵溪、吉安、永丰、全南、武宁、资溪、兴国等县,人口约76500余人;贵州畲族人口有44926人,主要分布在麻江县、凯里市、福泉市和都匀市;广东省有28053多人,分布在潮安、饶平、河源、海丰、大埔、增城、惠阳、博罗等14个县市内;安徽省的畲族主要集中在宁国县,人口约13953人;湖南省的畲族主要分布在桂东、汝城、炎陵等县,人数为2891人。
❺ 中国民族人口排名
中国民族人口排名汉族:1220844520人,壮族:16926381人,回族:10586087人,满族:10387958人,维吾尔族:10069346人,苗族:9426007人,彝族:8714393人,土家族:8353912人,藏族:6282187人。
蒙古族:5981840人,侗族:2879974人,布依族:2870034人,瑶族:2796003人,白族:1933510人,朝鲜族:1830929人,哈尼族:1660932人,黎族:1463064人,哈萨克族:1462588人,傣族:1261311人,畲族:708651人。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❻ 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分别有多少人口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三个少数民族分布为壮族、回族和满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为壮族16926381人,回族10586087人,满族10387958人,维吾尔族10069346人,苗族9426007人,彝族8714393人,土家族8353912人,藏族6282187人,蒙古族5981840人,侗族2879974人,布依族2870034人。
瑶族2796003人、白族1933510人、朝鲜族1830929人、哈尼族1660932人、黎族1463064人、哈萨克族1462588人、傣族1261311人、畲族708651人、傈僳族702839人、东乡族621500人、仡佬族550746人、拉祜族485966人、佤族429709人、水族411847人、纳西族326295人。
羌族309576人、土族289565人、仫佬族216257人、锡伯族190481人、柯尔克孜族186708人、景颇族147828人、达斡尔族131992人、撒拉族130607人、布朗族119639人、毛南族101192人、塔吉克斯坦族51069人、普米族42861人、阿昌族39555人、怒族37523人。
鄂温克族30875人、京族28199人、基诺族20,899人、德昂族20556人、保安族20074人、俄罗斯族15393人、裕固族14378人、乌孜别克族10569人、门巴族10561人、鄂伦春族8659人、独龙族6930人、赫哲族5354人、高山族4009人、珞巴族3682人、塔塔尔族3556人。
❼ 畲族一共有多少人,2019
畲族的人口数量是:
708651人。
畲族,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
❽ 畲族在哪些省有
浙江省18个畲族乡(镇)是:丽水市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云和县雾溪畲族乡、安溪畲族乡,遂昌县三仁畲族乡,龙泉市竹垟畲族乡,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苍南县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周山畲族乡,平阳县青街畲族乡,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兰溪市水亭畲族乡,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桐庐县莪山畲族乡。18个畲族乡(镇)总人口为162568人,其中畲族36368人。
❾ 中国畲族人口大概多少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十几年过去,这个数字会有所增加。
❿ 畲族现在的人口是多少啊。。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 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 散居与杂居特 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畲族自称“山 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
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 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 米,宽0.2 米。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容上来说,有“十三行 ”、“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 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如鹅形筐, 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从斗笠的外缘看,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 。从斗笠的上面看,有斗笠燕、顶、四格、三屋檐、云 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不同的花纹。斗笠以五 彩九重篾编织而成,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更加耀眼夺目。畲族妇女在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都要戴上花斗笠。
男女互嫁的婚俗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 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娘家中 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
婚前有说亲和定亲两个阶段,礼仪讲究颇多。娶亲时,男方派出由新郎的叔伯、善歌的“赤郎”、作为伴郎的“接姑”、厨子和能说会道的“赤郎子”组成迎亲 队伍,由媒人带领于婚礼两天前赶到女家,鸣鞭炮叫开 门,送上礼品,行“脱鞋礼”(脱掉草鞋,洗脚,穿上新布鞋),双方歌手对歌欢宴,新娘在席间敬酒,并接受宾客与长辈赠送的红包,谓之“讨百家银”。当晚的 歌宴要通宵达旦,男方的歌手若唱答不上女方歌手的问题,脸上要被抹锅底灰,引得哄堂大笑。第二天,在女家行“请祖公”礼,即向祖宗牌位报告婚事,请求保佑 。尔后,新娘的母亲把嫁妆摆在床上,母女坐在床旁哭 得难舍难分,叫做“哭嫁妆”。第三天是正式婚礼,新娘依夫家远近决定上轿启程的时间,原则是天亮前要赶 到新娘家。途中新娘不得回头,以保证婚后白头到老。到新娘家大门外,新娘要张伞通过不断接替铺在前面的 红布袋,象征着传宗接代。在通往中堂的路上,夫家的亲友要撒生花生,预祝多生贵子。在中堂拜祖宗时,新郎始与新娘见面。婚后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行回门礼。住两夜或四夜再回夫家。直至今日,这一古老的 规矩在畲乡仍在沿袭。
风格独特的凤凰装
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 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那就是“凤凰装”。红 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 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 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 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 凤冠”。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 0 多厘米长、3 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 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 三公主”戴的凤冠。关于凤凰装有个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 。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称为 “凤凰”。因为新娘具有“三公主”的崇高地位。所以在新郎家拜祖宗牌位时是不下跪的。
别具一格的民族体育
畲族人民历来重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项目也很多,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 马”、竹林竞技等。
畲族武术以畲拳最着名,棍术次之。畲拳乃畲族独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创编者名叫雷乌龙,人闪尊称为“乌龙公”。畲拳的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 、削、托、拨、踢、扫、跳等。进攻时多用拳肘,防守时常用前臂和掌。讲究以肘护肋,步伐稳健,动作紧凑 ,进退灵活,具有“下如铁钉,上如车轮,手如辗盘, 眼如铜铃”的特点。畲拳中有点穴绝招,一旦被点中穴 位,便动弹不得。在拳乡福建罗源县八井村,有一半以上的人会拳术。上自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不论男女都有练拳习武的爱好。畲家拳的流派和套路有数十种之多。练功的方法很特别,如练铁砂掌之前,先砍一节粗壮的竹筒,内装一条毒蛇,蛇腐烂后,练武者将手伸进竹筒,蛇毒使其手奇痒难忍,急需插入米糠、谷子或 沙子及铁砂中磨擦,久之则皮肉坚硬。
棍术笼统地来说,连“柱杖”、锄头、扁担等生产工具都是习武器械。“盘柴槌”(即打柴棍)是棍术的一种,有长短之分。长的3.6 米左右,短的也有2.3 米。其招式有7步、9 步、猴子翻身、双头槌、3 步 跳、4 步半、天观地测等。
登山活动多于春秋两季的节日举行。男女老少都参 加,各择其路,先至顶峰者为胜。竹林竞枝中以爬竹竿 和射箭最吸引人。许多人爬竹竿只用手不用足,而且有 的参赛者还是倒立向上爬,动作敏捷得象猿猴一般。射 箭要比赛射飞行中的斑鸠,百步穿杨已不在话下。
“打尺寸”的玩法是,一人站在直径约2 米的圆圈内,右手持一根30 至40 厘米的棍子(即“尺”), 左手拿一根筷子长的竹条(即“寸”),以“尺”将“ 寸”打出圈外,站在圈外的一伙人在“寸”落地前争取接住它,再投向圈内,圈内的人可再以“尺”将“寸” 击出,或用手接住。谁使“寸”落地,谁便输了。此项 活动传说起源于唐代畲民起义中,赤手拨箭的英雄事迹 。
“操石磉”是推石头角力。骑“海马”是在海滩足踩名叫“海马”的滑溜板飞速前进。